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而为之,由此可见,教师对如何开发与利用作业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等研究还不够。我认为,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突出体现以下几种策略。
一、“偷梁换柱”:从平铺直叙到情境创设
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数学问题在相对封闭且理想化的数量关系中,被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语言生硬、提问刻板,是导致数学无趣无味、造成学生机械学习的因素之一。
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既富有童趣又能引发思考的情境,通过“偷梁换柱”将问题“预埋”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解决的愿望和要求。如,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明和妈妈去为窗户配一块玻璃,妈妈想知道一块玻璃的角是不是直角,手头却没有现成的工具。爱动脑筋的小明利用地上的一张圆片纸,迅速地帮妈妈解决了疑问。请问小明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改变了以往作业标准化的冷面孔,在学生心目中,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二、“金蝉脱壳”: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作业设计要注重将问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作用。
如,在学过小数乘法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2008年2月26日小明双眼患红眼病,妈妈当天就买回了两盒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给他进行治疗。使用之前,小明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每日4-5次,每次1-2滴;【药液含量】5ml:15mg(以左氧氟沙星计);【生产日期】20070305;【有效期】两年。如果每滴药液大约是0.05ml,小明每天最少滴入药液多少ml?最多滴入多少ml?这两盒眼药至少可以用到几月几日?这样的作业设计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捕捉、获取和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作业设计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如“金蝉脱壳”,使得教师设计作业的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抛砖引玉”:从单向封闭到多元开放
数学的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一般有解题策略开放、题目答案开放、所求问题开放等几种类型。开放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请你用它做一个深1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你打算怎样设计方案?先画出草图,再求出铁盒的容积。这是一道开放题,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通过这一题目的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敢于创新,“抛砖引玉”,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点石成金”:从单调乏味到趣味融融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通过巧改导语、变换题型等方式吸引学生,继而促进学生兴趣的迁移。
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性作业:小蝌蚪想去找他的妈妈,他只知道妈妈家的门牌号是89号。可小蝌蚪到了妈妈居住的小区一看,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加法算式,你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吗?这样,就把一道计算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点石成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运算的技能和写作业的兴趣。
五、“各个击破”:从整齐统一到因人而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因此,作业设计应针对学生个体客观存在的差异,分层布置,满足差异发展的要求,既要关注优秀生,又要关注后进生,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心理体验。每次作业,我们可以将作业分成基础题、发展题和挑战题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各个击破”,因人而异,为每个学生创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一、“偷梁换柱”:从平铺直叙到情境创设
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数学问题在相对封闭且理想化的数量关系中,被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语言生硬、提问刻板,是导致数学无趣无味、造成学生机械学习的因素之一。
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既富有童趣又能引发思考的情境,通过“偷梁换柱”将问题“预埋”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解决的愿望和要求。如,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明和妈妈去为窗户配一块玻璃,妈妈想知道一块玻璃的角是不是直角,手头却没有现成的工具。爱动脑筋的小明利用地上的一张圆片纸,迅速地帮妈妈解决了疑问。请问小明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改变了以往作业标准化的冷面孔,在学生心目中,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二、“金蝉脱壳”: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作业设计要注重将问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作用。
如,在学过小数乘法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2008年2月26日小明双眼患红眼病,妈妈当天就买回了两盒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给他进行治疗。使用之前,小明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每日4-5次,每次1-2滴;【药液含量】5ml:15mg(以左氧氟沙星计);【生产日期】20070305;【有效期】两年。如果每滴药液大约是0.05ml,小明每天最少滴入药液多少ml?最多滴入多少ml?这两盒眼药至少可以用到几月几日?这样的作业设计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捕捉、获取和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作业设计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如“金蝉脱壳”,使得教师设计作业的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抛砖引玉”:从单向封闭到多元开放
数学的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一般有解题策略开放、题目答案开放、所求问题开放等几种类型。开放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请你用它做一个深1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你打算怎样设计方案?先画出草图,再求出铁盒的容积。这是一道开放题,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通过这一题目的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敢于创新,“抛砖引玉”,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点石成金”:从单调乏味到趣味融融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通过巧改导语、变换题型等方式吸引学生,继而促进学生兴趣的迁移。
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性作业:小蝌蚪想去找他的妈妈,他只知道妈妈家的门牌号是89号。可小蝌蚪到了妈妈居住的小区一看,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加法算式,你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吗?这样,就把一道计算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点石成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运算的技能和写作业的兴趣。
五、“各个击破”:从整齐统一到因人而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因此,作业设计应针对学生个体客观存在的差异,分层布置,满足差异发展的要求,既要关注优秀生,又要关注后进生,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心理体验。每次作业,我们可以将作业分成基础题、发展题和挑战题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各个击破”,因人而异,为每个学生创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