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55例,且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为关节内骨折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等,骨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位。对所有患者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5~26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为114例,占57%,表现为良的患者71例,占35.5%,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92.5%。结论: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安全可靠,避免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周围骨折;可吸收钉;内固定
关节周围骨折往往会被周围肌肉或者是韧带牵拉而发生移动,需要通过手术解剖复位以将其固定。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通常使用金属内固定物来治疗骨折,并且该种治疗方式发展日渐成熟,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存在局部腐蚀等,从而给患者增加痛苦,产生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避免上述不足,又可有效治疗骨折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Rokkanen曾将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应用于踝关节骨折,随后又有多种骨折治疗采用该种材料,取得了显著的治疗疗效[1]。我院主要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为关节内骨折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等,骨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位。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37.8±11.41)岁;因交通事故致骨折的患者89例,因意外坠落致骨折的患者37例,其它原因致伤的患者74例;骨折部位:肱骨外科颈骨折18例,肱骨踝部骨折34例,桡骨小头骨折27例,髋臼骨折8例,跖骨关节部位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髋骨骨折12例,足舟骨骨折8例,距骨骨折16例,内踝骨折26例。以上不同部位的骨折均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
1.2可吸收钉内固定物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骨折内固定物为自身增强聚乙酯(SR-PGA)、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DLLA)的可吸收螺钉,形状分别为全螺纹螺钉和拉力螺钉,其直径类别较多,直径范围为1.5mm~5.5mm,长度范围为3.5cm~7cm;同时使用芬兰生产的“biofix”棒,可吸收棒的直径范围为1.5mm~3.2mm,长度范围为2.0cm~6.5cm。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准备专用钻头、骨孔测深器、丝锥、埋头器、推进器、特质螺丝刀等医用器械。
1.3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折部位来合理选择切口的位置,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将骨折断面上的血凝块清除掉,保持其干净无其他障碍物,手术过程中直视下从而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可使用巾钳夹紧做临时固定,或者是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线维持复位位置。之后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面积、受力大小等选择直径、长度等合适的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如果骨折的面积较大,可以增加可吸收螺钉的数量进行固定,选用与可吸收螺钉以及固定棒相匹配的钻头进行钻孔(所谓匹配是指钻头应比螺钉的直径稍小即可),钻孔时方向应与骨折线相垂直。采用骨孔测深器测量钻头钻孔的深度,当丝锥攻丝后,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可吸收拉力螺钉或者是全螺纹螺钉用螺丝刀缓慢的拧入,如果拧入不当,会造成螺钉变形或者是断裂现象的发生。此外,如有必要可使用埋头器埋头,使用大小不同的助推器将固定棒敲入钻孔内。如果固定物较长,对固定过程产生影响,则需采用线锯或者是电锯等设备将其锯断,使其长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经关节软骨面固定骨折块,可将关节软骨以U形方式切开之后将其翻起,然后进行钻孔、攻丝等操作过程。
固定完成后,经检查无松动现象,即可将软组织进行逐一缝合。
术后给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而且需要根据骨折的生长情况、固定的牢固性等,下肢可适当的使用石膏托或者是皮牵引固定,上肢则可选用三角巾将其悬吊起来,跖骨骨折合并肌腱损伤等可采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在固定时间的4周之内不能负重,4~8周则可根据复查情况去除外固定后,积极进行患肢关节部位的锻炼,同时还可配合理疗等辅助治疗来加快患肢的恢复能力和速度。
1.4评价标准
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优、良、差等,其中优表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过程中无疼痛现象,并且伤口完全愈合;良: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肢活动过程中存在轻微的障碍,并且时有疼痛,切口愈合较慢;差:骨折解剖复位较差,或者骨折固定位置断裂发生移位,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伴有疼痛,切口并未愈合并出现感染现象。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例(%)的方式进行表示。
2结果
对本组200例患者进行5~26个月的随访调查,平均随访调查时间为(14.3±2.3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为114例,占57%,表现为良的患者71例,占35.5%,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92.5%。
3讨论
关节周围骨折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创伤类疾病,而且以松质骨骨折较多,极易被周围肌肉或者是韧带牵拉而引起骨折的移位。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往往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切开复位进行固定治疗。
3.1可吸收钉内固定物的优势
在本文的研究中使用的可吸收螺钉为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DLLA),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2],一方面,PDLLA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组织中被分解,且分解的物质为羟基乙酸、乳酸等,经过细胞代谢之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后,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该物质的降解速度较慢,可以有效降低酸性产物的产生和聚集,从而大大降低了无菌炎症的发生率。所以安全系数较高。另一方面,可吸收螺钉PDLLA的最初弯曲强度为250~350MPa,剪切强度为170~220MPa是松质骨的25倍左右,该量值与关节周围骨折固定的强度要求相符合;弹性模量为8~15GPa,远远高于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但是和钢的弹性模量相比(200GPa)则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将其应用在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中是非常适宜的,在固定后可使骨折块间有极为微小的活动,该种现象有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采用PDLLA对骨折进行固定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固定物会逐渐被吸收,且吸收过程中机械强度也会随之降低,同时骨折愈合处的应力开始增强,有效避免了骨质疏松现象的发生[3]。而且在其植入体内的3~6个月内,可维持足够的力学强度,满足骨折愈合的要求,在2~4年内会被完全吸收,并且在骨折逐渐愈合的过程中,PDLLA的机械强度不会消失。除此之外,可吸收螺钉用于固定骨折后,会有轻度膨胀的现象发生,这主要是自身的加压作用,以使固定更为牢固。但由于可吸收钉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远远低于金属内固定物的就强度,因此术后需要借助石膏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内固定物的断裂。 3.2可吸收钉内固定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将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应用于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固定强度受到限制,在松质骨骨折的固定中应用较多,而对长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的固定鲜有涉及,如果对此类骨折强制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物进行治疗,会出现螺钉松动、固定断裂、骨折移位等风险的发生[4]。因此,在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对骨折进行治疗时,要对骨折的适用范围进行划分。
而且在利用可吸收钉内固定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时,应严格遵循AO骨折的固定原则[5]。其一,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放置可吸收钉时要与骨折线相垂直;其二,攻丝埋头器拧入的长度要小于钻孔的深度,大约小于2mm左右即可,把握好攻丝时的方向和力度,以防止偏心性旋转现象的发生,而且拧入螺钉时要缓慢,防止螺钉变形或断裂;其三,如果骨折面积较大,可增加螺钉的数量进行固定,并根据骨折线的形状、方向等,合理选择不同形状的螺钉,以使骨折位置固定稳定;其四,内固定物的尾部要与骨折的平面保持相平或者略低,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尾部与关节面的摩擦;其五,手术完成后,要对骨折部位采用石膏托或者是皮牵引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螺钉的断裂,使骨折位置的剪切力有所减小。对于术后石膏等的固定时间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确定,如果在此期间患者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的发生,可以对患肢进行早期的恢复锻炼。
在对本组20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随放调查中,有114例的治疗效果达到优的评定标准,所占比例为57%,达到良的患者71例,占35.5%,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92.5%。由此可见,利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二次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大志,张腾云.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12):66-66.
[2]王顺利,史迎宾,张林峰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32):28-29.
[3]李泉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6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3(9):42-43.
[4]陈超.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00例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8):184.
[5]徐德,魏明红,王加利,等.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7,14(1):55-56.
关键词:关节周围骨折;可吸收钉;内固定
关节周围骨折往往会被周围肌肉或者是韧带牵拉而发生移动,需要通过手术解剖复位以将其固定。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通常使用金属内固定物来治疗骨折,并且该种治疗方式发展日渐成熟,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存在局部腐蚀等,从而给患者增加痛苦,产生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避免上述不足,又可有效治疗骨折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Rokkanen曾将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应用于踝关节骨折,随后又有多种骨折治疗采用该种材料,取得了显著的治疗疗效[1]。我院主要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为关节内骨折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等,骨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位。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37.8±11.41)岁;因交通事故致骨折的患者89例,因意外坠落致骨折的患者37例,其它原因致伤的患者74例;骨折部位:肱骨外科颈骨折18例,肱骨踝部骨折34例,桡骨小头骨折27例,髋臼骨折8例,跖骨关节部位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髋骨骨折12例,足舟骨骨折8例,距骨骨折16例,内踝骨折26例。以上不同部位的骨折均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
1.2可吸收钉内固定物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骨折内固定物为自身增强聚乙酯(SR-PGA)、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DLLA)的可吸收螺钉,形状分别为全螺纹螺钉和拉力螺钉,其直径类别较多,直径范围为1.5mm~5.5mm,长度范围为3.5cm~7cm;同时使用芬兰生产的“biofix”棒,可吸收棒的直径范围为1.5mm~3.2mm,长度范围为2.0cm~6.5cm。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准备专用钻头、骨孔测深器、丝锥、埋头器、推进器、特质螺丝刀等医用器械。
1.3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折部位来合理选择切口的位置,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将骨折断面上的血凝块清除掉,保持其干净无其他障碍物,手术过程中直视下从而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可使用巾钳夹紧做临时固定,或者是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线维持复位位置。之后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面积、受力大小等选择直径、长度等合适的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如果骨折的面积较大,可以增加可吸收螺钉的数量进行固定,选用与可吸收螺钉以及固定棒相匹配的钻头进行钻孔(所谓匹配是指钻头应比螺钉的直径稍小即可),钻孔时方向应与骨折线相垂直。采用骨孔测深器测量钻头钻孔的深度,当丝锥攻丝后,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可吸收拉力螺钉或者是全螺纹螺钉用螺丝刀缓慢的拧入,如果拧入不当,会造成螺钉变形或者是断裂现象的发生。此外,如有必要可使用埋头器埋头,使用大小不同的助推器将固定棒敲入钻孔内。如果固定物较长,对固定过程产生影响,则需采用线锯或者是电锯等设备将其锯断,使其长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经关节软骨面固定骨折块,可将关节软骨以U形方式切开之后将其翻起,然后进行钻孔、攻丝等操作过程。
固定完成后,经检查无松动现象,即可将软组织进行逐一缝合。
术后给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而且需要根据骨折的生长情况、固定的牢固性等,下肢可适当的使用石膏托或者是皮牵引固定,上肢则可选用三角巾将其悬吊起来,跖骨骨折合并肌腱损伤等可采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在固定时间的4周之内不能负重,4~8周则可根据复查情况去除外固定后,积极进行患肢关节部位的锻炼,同时还可配合理疗等辅助治疗来加快患肢的恢复能力和速度。
1.4评价标准
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优、良、差等,其中优表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过程中无疼痛现象,并且伤口完全愈合;良: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肢活动过程中存在轻微的障碍,并且时有疼痛,切口愈合较慢;差:骨折解剖复位较差,或者骨折固定位置断裂发生移位,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伴有疼痛,切口并未愈合并出现感染现象。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例(%)的方式进行表示。
2结果
对本组200例患者进行5~26个月的随访调查,平均随访调查时间为(14.3±2.3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为114例,占57%,表现为良的患者71例,占35.5%,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92.5%。
3讨论
关节周围骨折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创伤类疾病,而且以松质骨骨折较多,极易被周围肌肉或者是韧带牵拉而引起骨折的移位。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往往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切开复位进行固定治疗。
3.1可吸收钉内固定物的优势
在本文的研究中使用的可吸收螺钉为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DLLA),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2],一方面,PDLLA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组织中被分解,且分解的物质为羟基乙酸、乳酸等,经过细胞代谢之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后,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该物质的降解速度较慢,可以有效降低酸性产物的产生和聚集,从而大大降低了无菌炎症的发生率。所以安全系数较高。另一方面,可吸收螺钉PDLLA的最初弯曲强度为250~350MPa,剪切强度为170~220MPa是松质骨的25倍左右,该量值与关节周围骨折固定的强度要求相符合;弹性模量为8~15GPa,远远高于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但是和钢的弹性模量相比(200GPa)则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将其应用在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中是非常适宜的,在固定后可使骨折块间有极为微小的活动,该种现象有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采用PDLLA对骨折进行固定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固定物会逐渐被吸收,且吸收过程中机械强度也会随之降低,同时骨折愈合处的应力开始增强,有效避免了骨质疏松现象的发生[3]。而且在其植入体内的3~6个月内,可维持足够的力学强度,满足骨折愈合的要求,在2~4年内会被完全吸收,并且在骨折逐渐愈合的过程中,PDLLA的机械强度不会消失。除此之外,可吸收螺钉用于固定骨折后,会有轻度膨胀的现象发生,这主要是自身的加压作用,以使固定更为牢固。但由于可吸收钉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远远低于金属内固定物的就强度,因此术后需要借助石膏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内固定物的断裂。 3.2可吸收钉内固定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将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应用于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固定强度受到限制,在松质骨骨折的固定中应用较多,而对长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的固定鲜有涉及,如果对此类骨折强制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物进行治疗,会出现螺钉松动、固定断裂、骨折移位等风险的发生[4]。因此,在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物对骨折进行治疗时,要对骨折的适用范围进行划分。
而且在利用可吸收钉内固定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时,应严格遵循AO骨折的固定原则[5]。其一,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放置可吸收钉时要与骨折线相垂直;其二,攻丝埋头器拧入的长度要小于钻孔的深度,大约小于2mm左右即可,把握好攻丝时的方向和力度,以防止偏心性旋转现象的发生,而且拧入螺钉时要缓慢,防止螺钉变形或断裂;其三,如果骨折面积较大,可增加螺钉的数量进行固定,并根据骨折线的形状、方向等,合理选择不同形状的螺钉,以使骨折位置固定稳定;其四,内固定物的尾部要与骨折的平面保持相平或者略低,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尾部与关节面的摩擦;其五,手术完成后,要对骨折部位采用石膏托或者是皮牵引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螺钉的断裂,使骨折位置的剪切力有所减小。对于术后石膏等的固定时间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确定,如果在此期间患者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的发生,可以对患肢进行早期的恢复锻炼。
在对本组20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随放调查中,有114例的治疗效果达到优的评定标准,所占比例为57%,达到良的患者71例,占35.5%,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92.5%。由此可见,利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二次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大志,张腾云.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12):66-66.
[2]王顺利,史迎宾,张林峰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32):28-29.
[3]李泉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6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3(9):42-43.
[4]陈超.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00例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8):184.
[5]徐德,魏明红,王加利,等.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7,14(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