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资源配置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评价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各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存在很多阻碍其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字:高校预算;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39-01
一、当前高校预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1、主要是指编制内容不完整。
表现为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未全部纳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门综合预算。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的规模较大的高校中,学校一级作为预算主体,其收入支出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作为“其他收支”、“经营收支”核算的二级学院、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全部进入学校的预算管理范围,致使编制出的预算不能全面反映整个高校的资金收支情况,容易产生体制外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也破坏了预算管理统一性、完整性、效益性的原则,从而使预算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不够
按照現行财务制度规定和财政要求,项目支出预算要提前编制,而高校年度计划通常在年底制定,这就容易造成两者相互脱节,从而形成了某些项目支出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进行调整,否则难以实施,但与此同时预算调整程序又比较严格、报批时间长、手续繁杂,造成了许多高校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或不按财政批复预算执行。对于跨度时间较长的项目按现行规定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要求全额编制预算,资金集中下达,这就容易造成前几年年末形成了大量的项目结转资金,但实际项目竣工时却又大大超出项目概算。而对于大多数项目支出来讲,年终决算数一般都高于年初预算数,从而使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同时各高校特别是筹建新校区的高校其资金压力很大,从而存在很多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而是用在了资金短缺的部门和项目支出上,可以说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极大削弱了高校预算的严肃性。
二、预算执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
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没有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也没有相应配套的奖惩措施。即没有对预算涉及的各个环节执行进度、执行效率、执行效果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也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这说明高校对于预算的执行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减少了预算控制和分析指导功能,也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激励作用。同时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即没有通过制定一系列绩效指标对学校的投入、效率、成果、潜力进行量化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从而很难形成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管理体系,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对于上述的高校预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严格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或组成专门的预算小组,单独机构的设置从组织上保证了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的统一性,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预算小组和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吸纳了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能够集思广益,调动全部教职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对预算方案的意见并进行修订,使预算方案更加科学、全面、合理。同时要确立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预算一经批复就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增减,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审批权限分布于多部门,有利于互相牵制,避免人为因素的操纵。
(二)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国外高校的预算定稿以及定期执行情况都可以向社会公布,而我国高校的预算情况的知情权仅限于财务部门,很多本校职工及社会公众对高校预算都不甚了解,这也是我国高校预算约束力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既不利于预算的监督执行,更不利于学校总的财务管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财政监督。首先,要加强相关预算监督的立法。通过法规明确监督对象、内容、责任、方法和处理意见,规范监督程序,加强对高校编制预算、预算执行、拨款程序以及年终决算等方面的监督。其次,要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监督。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审查各高校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准确。检查对于高校的专项资金,是不是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支出内容上,强化资金项目财政评审工作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预算执行中频繁追加预算、约束力弱化的现象。
(三)认识绩效预算的重要性,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预算思想最早形成于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民主化背景下,追求效率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所谓绩效预算,是通过设定有意义的绩效目标、衡量进展情况、为决策者在配置有限资源和审议优先次序时提供信息,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绩效预算包含三层面含义:第一个层次,绩效预算是一种新的预算理念,是在现有的框架和程序下,追求管理效率、效果和有效性的理念;第二个层次,绩效预算是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模式,即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三个层次,绩效预算是多学科理论创新的制度载体,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信息学等都对绩效预算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可以说绩效预算的特点与高等学校预算的特质是基本吻合的,应该在高校中大力推广,而推行绩效预算的关键点是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常用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有平衡积分卡法,DEA数据包络法,层次分析法等,但必须注意得是由于各个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还难以制定统一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所以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点和管理需要,科学设计符合本校实际和管理需要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以便使本校预算管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财务处
作者简介:陈鹏(1983- ),山东济南人,山东女子学院财务处基建科副科长。
参考文献:
[1] 赵岩.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 张秀英.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刘金平;高校财务风险及评价[D]厦门大学,2010
[4] 张敏;浅议高校财务监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
关键字:高校预算;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39-01
一、当前高校预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1、主要是指编制内容不完整。
表现为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未全部纳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门综合预算。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的规模较大的高校中,学校一级作为预算主体,其收入支出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作为“其他收支”、“经营收支”核算的二级学院、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全部进入学校的预算管理范围,致使编制出的预算不能全面反映整个高校的资金收支情况,容易产生体制外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也破坏了预算管理统一性、完整性、效益性的原则,从而使预算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不够
按照現行财务制度规定和财政要求,项目支出预算要提前编制,而高校年度计划通常在年底制定,这就容易造成两者相互脱节,从而形成了某些项目支出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进行调整,否则难以实施,但与此同时预算调整程序又比较严格、报批时间长、手续繁杂,造成了许多高校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或不按财政批复预算执行。对于跨度时间较长的项目按现行规定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要求全额编制预算,资金集中下达,这就容易造成前几年年末形成了大量的项目结转资金,但实际项目竣工时却又大大超出项目概算。而对于大多数项目支出来讲,年终决算数一般都高于年初预算数,从而使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同时各高校特别是筹建新校区的高校其资金压力很大,从而存在很多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而是用在了资金短缺的部门和项目支出上,可以说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极大削弱了高校预算的严肃性。
二、预算执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
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没有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也没有相应配套的奖惩措施。即没有对预算涉及的各个环节执行进度、执行效率、执行效果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也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这说明高校对于预算的执行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减少了预算控制和分析指导功能,也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激励作用。同时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即没有通过制定一系列绩效指标对学校的投入、效率、成果、潜力进行量化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从而很难形成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管理体系,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对于上述的高校预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严格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或组成专门的预算小组,单独机构的设置从组织上保证了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的统一性,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预算小组和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吸纳了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能够集思广益,调动全部教职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对预算方案的意见并进行修订,使预算方案更加科学、全面、合理。同时要确立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预算一经批复就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增减,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审批权限分布于多部门,有利于互相牵制,避免人为因素的操纵。
(二)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国外高校的预算定稿以及定期执行情况都可以向社会公布,而我国高校的预算情况的知情权仅限于财务部门,很多本校职工及社会公众对高校预算都不甚了解,这也是我国高校预算约束力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既不利于预算的监督执行,更不利于学校总的财务管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财政监督。首先,要加强相关预算监督的立法。通过法规明确监督对象、内容、责任、方法和处理意见,规范监督程序,加强对高校编制预算、预算执行、拨款程序以及年终决算等方面的监督。其次,要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监督。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审查各高校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准确。检查对于高校的专项资金,是不是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支出内容上,强化资金项目财政评审工作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预算执行中频繁追加预算、约束力弱化的现象。
(三)认识绩效预算的重要性,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预算思想最早形成于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民主化背景下,追求效率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所谓绩效预算,是通过设定有意义的绩效目标、衡量进展情况、为决策者在配置有限资源和审议优先次序时提供信息,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绩效预算包含三层面含义:第一个层次,绩效预算是一种新的预算理念,是在现有的框架和程序下,追求管理效率、效果和有效性的理念;第二个层次,绩效预算是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模式,即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三个层次,绩效预算是多学科理论创新的制度载体,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信息学等都对绩效预算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可以说绩效预算的特点与高等学校预算的特质是基本吻合的,应该在高校中大力推广,而推行绩效预算的关键点是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常用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有平衡积分卡法,DEA数据包络法,层次分析法等,但必须注意得是由于各个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还难以制定统一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所以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点和管理需要,科学设计符合本校实际和管理需要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以便使本校预算管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财务处
作者简介:陈鹏(1983- ),山东济南人,山东女子学院财务处基建科副科长。
参考文献:
[1] 赵岩.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 张秀英.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刘金平;高校财务风险及评价[D]厦门大学,2010
[4] 张敏;浅议高校财务监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