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知识图谱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以1998-2017年CSSCI数据库的1219篇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统计计量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绘制知识图谱等方法,采用CiteSpace的分析工具,对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重要作者、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绘制了二十多年来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总结展示了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并对农业现代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 2019) 05-0021-08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现代化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l]完成《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提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超前于理论研究,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2017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00%.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可以说,中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首次提出了“三化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作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2]。2019年,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然而,由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而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等情况突出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特征,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仍然是短板。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学者积极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类型、空间分布、演化等,逐步完善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中心和前沿分支。因此,识别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经典理论及知识聚类,辨析这一领域的起源与演进脉络,挖掘前沿热点及未来延伸趋势,能够更好地丰富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库,为今后剖析农业现代化新的研究前沿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本文基于1998-2017年CSSCI数据库的文献源,从多元、动态的视角出发,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综合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探究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主题和前沿,明确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演化路径及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向科学计量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多次检索对比,最终确定以“农业现代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8-2017年。数据的处理步骤:
  第一,样本数据清理筛选。手工剔除包括会议通知、期刊致谢、会议综述、征稿启事、通知公告等在内的无效样本,最终获得1219条检索结果,这些文献代表了国内期刊发表在该领域的学术主流,以此作为数据基础。
  第二,样本数据转换。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还对单位信息进行排序筛选,对于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高校或机构进行统一加总。
  第三,样本数据处理。针对WoS数据,进行文件合并、文献去重、分隔符格式转换等,形成样本数据库。
  (二)数据分析
  本文根据获得的文献数据进行初步的年度分布统计、文献出版来源和学科分类,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初步认知。相关文献在1999年出现了小高峰,周尤正[3]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由短缺型经济向温饱型经济及过剩型经济转轨,同时中共中央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并积极推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得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快发展,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此后几年,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4年,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出现了另一个数量增长小高峰,出現这一变化的契机是.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4]1号印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并推出了多项利好政策。农业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此后,中共中央连续十四年颁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重要地位。2013年,农业现代化研究出现第三个小高峰,契机为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从被引文献出版来源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被引期刊来源分别为: 《农业经济问题》 (107次)、《中国农村经济》(99次)、《求是》(38次)、《农业技术经济》(28次)、《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6次)、《经济纵横》(26次)、《农业经济》(20次)、《浙江社会科学》(19次)、《农村经济》(19次)、《改革》(18次)。从统计结果来看,文献间的引文量大,能够有效反映文献之间的引证强度和联系性,探明信息来源及分布特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2006年新修订的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 84.00%)、政治学(3.36%)、社会学(2.63%)等学科,同时也涉及到其他学科,包括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所关注的研究主题。农业现代化之所以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一大原因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今经济变革的重要方向,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将会是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表1展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学科分布情况。
  (三)研究方法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文献数据信息绘制知识图谱,实现学科知识的可视化。秦晓楠等[4]总结认为,目前比较常见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有:ArnetMiner(专家检索系统)、PaperLens(数据关系挖掘)、TDA(Thomson Data Analysis) 、CiteSpace等。CiteSpace软件侧重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演变趋势、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研究前沿间的内部联系。
  陈密和朱记伟[5]提出,知识图谱将多领域知识的复杂结合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显示出来,并通过图形表达某特定学科目前研究的领域、前言、趋势及整体知识体系架构。学术界有很多学者通过运用知识图谱开展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分析:赵宾等[6]以“信息生态”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并利用知识图谱对重点研究主题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生态”研究现有不足;赵丽梅和张庆普[7]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国知识管理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分析;苏道明等[8]借助知识图谱分析了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
  知识图谱为进一步推动某些特定领域的研究找到了突破点。本文以农业现代化领域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提炼出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从而把握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三、分析与结果
  (一)核心期刊分析
  本文将数据样本导人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基于期刊共被引网络的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谱,用于梳理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理论结构。设置间隔年份为5年,聚类点类型选择被引期刊,阙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主题词来源同时选择标题、摘要、系索词和标识符,从而获得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时间分区期刊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2所示。
  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调整优化知识图谱,得到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共被引频次较高的期刊为:《农业经济问题》(194次)、《中国农村经济》(181次)、《农业现代化研究》(108次)、《农业技术经济》(87次)、《经济研究》(86次)、《改革》(58次)、《管理世界》(54次)、《改造传统农业》(50次)、《农村经济》(48次)、《经济学家》(48次)。其中,《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最为突出,共被引频次均达到100以上。汪小帆[9]提出,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从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的中心性来看,《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中心性为0.31,其次是《中国农村经济》为0.26,《经济研究》为0.23。这三个期刊均为被引和中心性的双高期刊,说明这三个期刊属于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期刊,在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力比较大、质量较高,不少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成果选择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一定意义上说,这些期刊支持了农业技术创新领域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二)重要作者分析
  将聚类点类型选择被引作者,阙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主题词来源同时选择标题、摘要、系索词和标识符,最终获得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时间分区作者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3所示。
  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调整优化知识图谱,得到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表示被引频次,如图2所示。中国对于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对农业现代化有大量研究和论著。除去前两个匿名作者及部门作者。黄祖辉是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通过CiteSpace软件的“网络摘要表”可以看到,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作者中,被引排名前8位的为:黄祖辉(57次)、陈锡文(44次)、夏春萍(41次)、马克思(38次)、林毅夫(33次)、蔡昉(31次)、邓小平(30次)、蒋和平(26次)。同时,从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的中心性看来,最高的是黄祖辉,中心性为0. 27;其次是牛若峰,中心性为0. 2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共被引作者中,马克思位列第三,中心性为0. 21。由于本文主要探究中文学术文献及相关重要作者,尽管其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内贡献巨大,为中国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由于并非中国学者,且主要为转载文献,将其剔除:另外,共被引次数为30次的作者邓小平,在涉及到农业现代化领域内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意见的观点,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由于其文献主要侧重于政治方面,而非学术方面,且主要为转载文献,故将其剔除。从以上列举的学者看来,其研究成果在农业现代化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加以重视。从图2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基础。然而,这些学术团队间的交流紧密度较低,跨区域的联合比较少,学术联系较弱,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   (三)重要文献分析
  本文以5年为时间跨度.运用“引用一被引用”的关系,通过文献共被引网络节点的被引频次、中心度、频增度三个方面来表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演进研究特征,同时归纳各个时间跨度中存在的研究前沿,动态地探析各个时间段中研究前沿的主题。在各时间跨度中,各知识基础共被引文献的施引文献标题中的词汇集合、高频词汇,以及能够反映研究人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关注较多的、能体现学科特征的标题词通常被界定为“核心标题词”[lO],用来反映各个时间演进跨度中研究主题。
  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共引文献,阈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其他属性值默认,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获得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文献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4所示,调整优化得到共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以时间线显示,可以得到该领域的重要文献的知识图谱。从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文献在高被引与高中心性文献两个方面建立起了这几年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脉络。
  1.高被引文献
  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共被引频次最多的前3位:第一位,2012年夏春萍发表于《农业技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被引24次)。该文结合中国1978-2009年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位,2011年王貝发表于《城市问题》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被引19次)。该文对中国1995 -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三位,2010年夏春萍发表于《统计与决策》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被引19次)。该文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
  2.高中心性文献
  在高中心性排行中,根据数据显示,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的文献中心性较低,2011年王贝发表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中心性为0. 03,2012年夏春萍发表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中心性为0. 02,2010年夏春萍发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心性为0. 02。
  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间序列也可以看出,二十年来,主体研究大致集中在2004年之后,形成了三大知识群:一是牵引效应知识群,关键词包括:现代化、农业、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分析、中国、经验、根据、区域。二是实证研究知识群,关键词包括: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经验、农业、中国的、内部、地区。三是江苏省研究知识群,关键词包括:执行、中国、观点评估、中央、平原、全面。
  (四)研究热点分析
  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关键词,阈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其他属性值默认,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调整优化得到农业现代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中心圈所标注出来的节点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大中心度[11]。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通过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反映。从图3不难看出,整个知识图谱以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为中心,连接线向外逐渐打开,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如“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等之间也呈现出相互连接的情况,显示出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其他领域间也密切联系。
  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频次最高的是“农业现代化”,达到819次,如表5所示。从这些研究热点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等紧密相连。于正松等[12]提出,由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农业现代化正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发展最大的短板。辛岭和蒋和平[13]指出,中国目前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且区域不平衡现象严重。王国敏和周庆元[14]也认为,尤其在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水平落后且内部差异显著。因此,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使之成为经济地理学、农业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研究已逐步实现由理论研究向理论与实证并重的方向转变,且不少研究转向探究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实施等方向。农民生计、农村建设问题等越来越成为近期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前沿。
  (五)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 ( Research Front)的概念最早是由学者Price[15]在1965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主要是用以描述研究领域的瞬时性特征,研究发现学者倾向于引用的最新发表文章,即所谓的即时因子( Immediacy Factor)。通过分析学者积极引用的文章能够挖掘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Price[15]认为,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大致由40-50篇最近发表的文章组成。通过分析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能够更好地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Garfield[16]认为,研究前沿是由近期发表的同被引文献簇及其引证文献簇共同组成的文献群所共同指向的研究问题。
  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形成文献共被引矩阵中的文献,以及其施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或突显词的聚类,体现出所关注领域的研究前沿。运用关键词的突变情况,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关键词,选择期限类型属性为突显词,阈值调谐属性选择排名前50名,默认系统其他属性值得到知识图谱,从中可以总结出农业现代化研究知识图谱有十一大聚类:
  第一聚类主题词:农业、中国人、中年阶级、每年、年轻的现代化、乡村、区域、国家、联合。这些主题词强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组织化与产业化,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第二聚类主题词:农业、现代化、发展、城镇化、协调中国、区域、省级、城市化。这些主题词主要以城市化、面板数据等方向为主,强调城市反哺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聚类主题词:省、系统、征地、浙江、基本收入、根据、居民、不平等、转让。这些主题词侧重于浙江的发展经验总结,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扭转城乡二元结构固化趋势,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第四聚类主题词:中国、中国台湾、大陆、合作、共同措施、农村概述、系统、改革、土地。这些主题词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主要在于思考如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第五聚类主题词:农业、技术、改革、合作、运动现代化、目的、法律。这些主题词以改革运动、合作等方向分析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转变农业现代化路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改革农村体制,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第六聚类主题词:农业、现代化、土地、传递、农民分析、承包、乡村、管理。这些主题词重视土地改革、乡村治理等方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少学者认为,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实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七聚類主题词:农业、管理、现代化、中文、加强农业、发展、世纪、中国、思维。这些主题词侧重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管理等方向,要求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第八聚类主题词:农业、系统、操作、网络、重大的、粮食、机制、区域。这些主题词集中于粮食产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等方向,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加快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农业增长与农户增收同步,以培养新型农民的方式发展农业。
  第九聚类主题词:性别、就业、兼职、农民的、非农业现代化、根据、经济、办法、农业。这些主题词侧重农民人才培养、非农业现代化等方向研究。现阶段,农户仍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已经发生分化,农户兼业导致粗放经济,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十聚类主题词:猪肉、行为、政策、追溯、城市、影响因素、样品、需求。这些主题词侧重于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需求等方向,强调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着眼于搞活农村经济,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推广,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十一聚类主题词: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和认知及其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镇消费者的调查。这些主题词集中于农产品消费需求等方向的研究,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向更广泛的生产经营方向延伸,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2017年C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有关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知识图谱直观展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重要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研究的时代特征较为鲜明,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从发文时间来看,发文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999年出现了文献的小高峰,契机为中共中央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中国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快发展。此后几年,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4年和2013年再次出现文献小高峰,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积极行动。《农业现代化》《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研究》三个期刊均为被引和中心性双高的期刊,是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
  第二,通过对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黄祖辉、陈锡文、夏春萍、林毅夫、蔡昉、蒋和平、温铁军、辛岭是农业现代化领域研究被引排名靠前的作者,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而重要文献主要出现在近十年内,有三篇文章:王贝2011年发表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夏春萍2012年发表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及其在2010年发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第三,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促使农业现代化研究新范式的形成。当农业现代化进人人们的视野后,农业现代化理念在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广泛开展。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反映其研究热点,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最高的是“农业现代化”,达到819次。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中国农业、农村改革、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农业、城市化也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
  (二)研究展望
  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构建方法,或是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目的在于初步构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并为中国实践提供指导。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学者的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农业现代化这一领域具有系统复杂性,且受到中国特色文化嵌入性方面的影响,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持续的任务,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化研究。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但目前农业现代化研究在数据整理上还没有办法实现区域全覆盖。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约束和路径依赖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深入探究其空间演变及其原因,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演进规律,因而有必要拓展实施阶段研究,从组织系统等方面构建更全面的动态模型,为提高实施效率提供借鉴。   第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区域性、整体性的概念[17],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无终极目标,其研究视角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包含了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多为复杂的矛盾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仍旧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今后的研究突出多学科视角,深入探讨,改变研究局限性,加強在微观层面的思考。
  第三,由于农业现代化研究具有多元主体、作用机制复杂的特征,近年的研究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定量评价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方面的成果丰富,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模糊评价法等,但集中在时间序列角度的研究却较少分析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今后应继续探究采用新的理论方法解释新出现的问题。另外,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单学科领域,学者可以考虑跨学科、跨领域间的交流,为农业现代化探索新思路。
  第四,国内外研究比较问题。目前国外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比较成熟的,而中国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研究主要以对中国成功、典型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国外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开展农业现代化的规律性及生成机理上的研究特征表现出与中国的差异,通过国内外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总结出中国式的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 Schultz,T.W.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 212.
  [2]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 50-/0[ EB/OL].http://www. gov. cn/shuju/2018 - 09/21
  /content一5324151. htm,2018-09-21.
  [3]周尤正,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创新与政策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88-90.
  [4] 秦晓楠,卢小丽,武春友,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14, (13):3693-3703.
  [5] 陈密,朱记伟,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项目管理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2016,(3):105-109.
  [6] 赵宾,董颖,杨晓杰,国内信息生态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7,(9):63-68,166.
  [7] 赵丽梅,张庆普,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知识管理研究范式分析[J].情报学报,2012,(1):95 -103.
  [8] 苏道明,吴宗法,刘臣,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2):148-155.
  [9] 汪小帆,数据科学与社会网络:大数据,小世界[J].科学与社会,2014,(1):27-35.
  [10]魏瑞斌,基于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J].情报科学,2006,(9):1400-1404.
  [11] 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12] 于正松,李同异,龙冬平,等,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4,(4):411-419.
  [13]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6):646-650.
  [14] 王国敏,周庆元,我国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经济纵横,2012,(2):75-80.
  [15] Price,D.J.Net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 J].Science, 1965, 149 (3683):510-515.
  [16] Carfield,E.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malEvaluation[J].Science,
  1972, 178( 4060):471 -479.
  [17] 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9-21.
  (责任编辑:邓菁)
其他文献
  
期刊
〔DOI〕 1019653/jcnkidbcjdxxb202002001  〔引用格式〕 朱富强 文化特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2):3-13  〔摘要〕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问题,而合作关系则与特定社会的文化伦理有关。显然,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特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建设。相
期刊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了积极探索、体制确立和体制完善三个阶段。本文在回顾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成就。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通过完善产权界定制度、产权配置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三方面来实现产权的有效激励;通过深化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改革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 2017年5月,日本参加中国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后,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中日重启高级别经济对话以及两国有望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广泛、深入的合作,将为扩大中日经贸合作和东北亚区域新一轮开放合作带来重大契机。本文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以及两国分别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状况,认为“一
期刊
〔 DOI〕 10.19653/j.cnki.dbcjdxxb.2021.02.007  〔引用格式〕 李翔,臧夏阳.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2):67-75.〔摘要〕盈余管理是体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约束的视角,基于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显示,股票流动性
期刊
[摘要]本文在详细阐述气温指数保险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对气温指数海水养殖保险的设计方法研究,对气温指数保险的特殊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确定赔偿指数以及厘定保险费率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参数方法拟合产量的概率分布和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气温概率密度函数较为合适。本文根据气温指数海水养殖保险产品设计方法总结了气温指数保险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发展气温指数海水养殖保险的可行性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