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模式如何做到生活化呢?作者参考有关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同时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的实践,总结出四个生活化教学模式,即互助合作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情境性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这些模式比较切实可行,对广大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 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生活即教育,教育因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主要包含两层含义:(1)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思想,即为了生活而教为了生活而学,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经历,不能超出学生现实或将来所能够接触生活的范畴;(2)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教师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用学生喜欢而又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两方面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指导思想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从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角度下功夫,通过自身的分析和实践,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可供我们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呢?笔者参考有关专家学者对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在日常教学的实践认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互助合作模式(比一比)
互助合作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一起讨论,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互助合作模式的活动目的在于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这个模式益处多多,通过这个途径,小组内部可以合作,小组之间可以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如果可以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是既能让学生喜欢课堂的良好方式,又是能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目的的良好方式,值得大家的学习和推广。
二、角色扮演模式(演一演)
我们的教材是用文字为载体来记录相关的生活信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文字还原成现实的事物,获得相关感受。角色扮演式它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扮演相关角色,在此过程中领会道德知识,提高道德的实践能力。如编排相关小品剧本,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这课时,我就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安排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怎么办?》
一天,政治老师来上课,老师喊上课,遇到的现象:有两个同学没站起来,趴在课桌上睡觉;有一个正在书桌里找书;有两个正在交头接耳讲小话;有一个正丢纸团;有一个同学被另一个骂哭了。老师突然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办呢?
通过对“老师”这个角色的演一演,让学生换位分析、思考、体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从实际到内心,深刻地认识老师的职业,进而使爱戴老师的主题得到内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情境性模式(想一想)
情境性模式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生动和活泼的情境中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的最多,教材中的资料、图片等等可以构成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等也是一种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也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演自导的小活动同样是一种情境。
例如,《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是?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要开家长会了,而自已的考试成绩又不理想。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创设学生能感同身受的情境,无疑有助于课题的展开和理解。
四、社会实践模式(用一用)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去调查自己所生活的学校或村庄,看看有哪些卫生问题?找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可以实施方案,并形成相关文字材料。
当然,这些模式不是毫无联系各自独立的,作为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引发学生兴趣,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展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 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生活即教育,教育因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主要包含两层含义:(1)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思想,即为了生活而教为了生活而学,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经历,不能超出学生现实或将来所能够接触生活的范畴;(2)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教师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用学生喜欢而又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两方面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指导思想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从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角度下功夫,通过自身的分析和实践,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可供我们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呢?笔者参考有关专家学者对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在日常教学的实践认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互助合作模式(比一比)
互助合作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一起讨论,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互助合作模式的活动目的在于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这个模式益处多多,通过这个途径,小组内部可以合作,小组之间可以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如果可以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是既能让学生喜欢课堂的良好方式,又是能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目的的良好方式,值得大家的学习和推广。
二、角色扮演模式(演一演)
我们的教材是用文字为载体来记录相关的生活信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文字还原成现实的事物,获得相关感受。角色扮演式它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扮演相关角色,在此过程中领会道德知识,提高道德的实践能力。如编排相关小品剧本,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这课时,我就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安排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怎么办?》
一天,政治老师来上课,老师喊上课,遇到的现象:有两个同学没站起来,趴在课桌上睡觉;有一个正在书桌里找书;有两个正在交头接耳讲小话;有一个正丢纸团;有一个同学被另一个骂哭了。老师突然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办呢?
通过对“老师”这个角色的演一演,让学生换位分析、思考、体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从实际到内心,深刻地认识老师的职业,进而使爱戴老师的主题得到内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情境性模式(想一想)
情境性模式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生动和活泼的情境中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的最多,教材中的资料、图片等等可以构成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等也是一种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也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演自导的小活动同样是一种情境。
例如,《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是?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要开家长会了,而自已的考试成绩又不理想。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创设学生能感同身受的情境,无疑有助于课题的展开和理解。
四、社会实践模式(用一用)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去调查自己所生活的学校或村庄,看看有哪些卫生问题?找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可以实施方案,并形成相关文字材料。
当然,这些模式不是毫无联系各自独立的,作为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引发学生兴趣,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