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富有感情地朗读,而有的学生则是迟迟掌握不好朗读要领。我不禁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得到认可,可见“读”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这些理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为浓厚,成绩也大大提高。
现将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朗读预习 理解感受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可是,很多同学却不以为然,往往只会完成需要落实到作业本上的作业,而对于“朗读”这样的作业要求却不能认真完成,更有甚者是压根一遍都没读。理所当然的,第二天在课堂上,好多学生读得磕磕巴巴。
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又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朗读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学生读通顺都很难,谈何有感情朗读呢?
后来,我给家长们留了一项作业,请他们配合监督并指导学生的课前朗读。学生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还要试着去理解。这样,在家里读完后和父母交流一下,加深记忆。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理解就没有感受。
同时,我又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的设置,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哪怕只是很短小的一个段落。学生看到老师如此重视朗读训练,自然也就不会再忽视朗读性的作业了。学生朗读得流利并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课堂上的指导教学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二、掌握技巧 行之于声
朗读是一门艺术,有着专门的技巧,其中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理解感受是朗读的基础与前提,技巧是朗读的必须与必备。朗读者的情感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及之于听众。为此我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
1.每天进行10分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朗读技巧。如《开国大典》中有一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朗读这段文字时,声音应该从低到高,情感表达应从平稳到激动,突出作者强烈的感叹之情,让听者跟随朗诵者的声音一起激动、欢呼。
理论指导后,还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同时指点不足,让他们既树立信心,提高读书兴趣,又可以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
2.在班级中挑选几位朗读得好的学生,请他们为其他同学进行朗读示范,并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及心得。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调动多种感官。如,《美丽的公鸡》一文中,“从前有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整天得意洋洋地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这一段,朗读时,我要求学生走出座位并且加上动作来读。学生们大摇大摆、竖着拇指夸耀的样子,不但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读中体味了公鸡的“得意洋洋”。
三、情景感悟 发挥想象
教学课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伴着美景配乐诵读,在音乐与情景的渲染下,让学生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如教学课文《月光曲》时,我便为同学们播放贝多芬的那首著名的《月光曲》,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闭上眼睛想象贝多芬正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着,深沉而幽雅的琴声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一番聆听、想象与感受之后,再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朗读,并指导学生的节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生情,入境。
总之,成功的朗读是朗读者身临其境,深刻理解,鲜活感受。只有把教师的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让每一节语文课都精彩纷呈。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得到认可,可见“读”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这些理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为浓厚,成绩也大大提高。
现将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朗读预习 理解感受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可是,很多同学却不以为然,往往只会完成需要落实到作业本上的作业,而对于“朗读”这样的作业要求却不能认真完成,更有甚者是压根一遍都没读。理所当然的,第二天在课堂上,好多学生读得磕磕巴巴。
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又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朗读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学生读通顺都很难,谈何有感情朗读呢?
后来,我给家长们留了一项作业,请他们配合监督并指导学生的课前朗读。学生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还要试着去理解。这样,在家里读完后和父母交流一下,加深记忆。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理解就没有感受。
同时,我又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的设置,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哪怕只是很短小的一个段落。学生看到老师如此重视朗读训练,自然也就不会再忽视朗读性的作业了。学生朗读得流利并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课堂上的指导教学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二、掌握技巧 行之于声
朗读是一门艺术,有着专门的技巧,其中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理解感受是朗读的基础与前提,技巧是朗读的必须与必备。朗读者的情感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及之于听众。为此我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
1.每天进行10分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朗读技巧。如《开国大典》中有一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朗读这段文字时,声音应该从低到高,情感表达应从平稳到激动,突出作者强烈的感叹之情,让听者跟随朗诵者的声音一起激动、欢呼。
理论指导后,还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同时指点不足,让他们既树立信心,提高读书兴趣,又可以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
2.在班级中挑选几位朗读得好的学生,请他们为其他同学进行朗读示范,并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及心得。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调动多种感官。如,《美丽的公鸡》一文中,“从前有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整天得意洋洋地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这一段,朗读时,我要求学生走出座位并且加上动作来读。学生们大摇大摆、竖着拇指夸耀的样子,不但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读中体味了公鸡的“得意洋洋”。
三、情景感悟 发挥想象
教学课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伴着美景配乐诵读,在音乐与情景的渲染下,让学生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如教学课文《月光曲》时,我便为同学们播放贝多芬的那首著名的《月光曲》,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闭上眼睛想象贝多芬正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着,深沉而幽雅的琴声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一番聆听、想象与感受之后,再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朗读,并指导学生的节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生情,入境。
总之,成功的朗读是朗读者身临其境,深刻理解,鲜活感受。只有把教师的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让每一节语文课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