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的培养需依靠表象的积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表象与数学思维的联系
  1、.表象的积累就是构成的数学思维的基础
  表象是对过去发生的事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感觉和知觉的重组和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重组和加工过程从而形成了思维。简单地说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多个表象的重组和加工过程。而表象的积累,使得人们渐渐形成一些定向的思维。如:晴天时天空是蓝的,而下雨时总是伴随着乌云。
  2、.为了数学思维的解决,而又促成了表象的积累
  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和成果就是不断促进表象积累的结果。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利用表象的积累,形成思维解决问题,而每解决一次问题就有一次表象的积累。
  3、.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数学书上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数学既始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师必须从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经验讲数学,把生活应用到数学中去。学生解决问题也要根据生活经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生活经验就是多个表象的综合概括和重组。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知。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
  二、小学数学的表象积累与思维培养的对策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的概念认知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数学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象积累,将表象积累转化成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本人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例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1.以实物为辅,帮助学生积累表象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比较弱,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是形象、具体的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面不足,阅历尚浅。他们对具体的,特征明显事物比较感兴趣。却又由于表象的积累不足,所以他们对抽象的,想像的表象难以加工重组。恰恰数学书上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往往令认知能力不高的学生难以提起对数学兴趣。为了针对认知能力不高,表象积累不足的同学,老师们可以用实物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所需的表象,理清思维从而达到理解课本内容的目的。
  如:在学习《元,角,分》时,首先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是“元”,什么是“角”,什么是“分”,形成形象的表象,才能学习后面元角分的关系和换算。所以老师就先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出“1元”,“5元”,“1角”,“2角”,“1分”等的纸币和硬币。通过具体的事物,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后续再对表象加工重组,得到定向思维“1元=10角”,“1角=10分”;丰富的表象积累是运转思维的先决条件,实物能帮助学生积累表象,提高认知能力。
  2.实践中出真知,巩固表象积累,推动思维运转
  往往越是复杂的思维越是越需要更加丰富的表象积累,需通过大量的表象的多种形式,多种组合,全方位的糅合,而实践就是验证这些表象糅合是否正确的过程。而实践则需要各种感官感知参与,对各种表象的不断糅合,直至得到正确的思维,这一过程既巩固了旧的表象的积累又推动了新的思维的形成,从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数学的学习中往往离不开实践。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时候,通过实践画出它们的图形,后又可以通过这些图组合出各种形状。又如在学习线段的时候,“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学生们会在脑海里回忆“线段是直的”“5厘米有多长?”“用什么工具来画?”等表象,然后糅合得到“一條5厘米长的线段”。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就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推动学生的思维运转。
  3.数形结合,优化表象糅合和培养数学思维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之间的相互结合就是数形结合。用表象来就是用抽象的表象与形象的表象结合。既可优化思维的运转,优化解题途径,促进数学表象的积累,又达到培养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分数学习中,就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一张图片 “1个大饼分成了3块”,这一数学模型的引导下得出“1小块大饼就是占了这个大饼的1份,是这个大饼的 ”。抽象、具体的思维运用的交叉结合,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丰富的表象积累是运转思维的先决条件。而丰富的表象积累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既始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师必须从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经验讲数学,把生活应用到数学中去。但是学生更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利用丰富的表象积累,在实践中检验,在对表象的不断加工和重组中,不断培养数学的思维。
  .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结合语文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教法调控  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的求知乐园。为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愿学、乐学”,结合推进新课改的实践,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四方面。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
期刊
1.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Nowadays, the world is becoming information age. Though most people spend their time on their mobile phones, media are still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然而客观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繁华而热闹的课堂背后,教者对于形式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关注,造成了很多时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简单,简约,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散发出数学特有的魅力,才是数学教学应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这是简约有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过多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任性,自私,缺少民族观念,淡漠集体荣誉。这样势必会导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流失。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农村学校,它有着地域的局限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孩子缺少指导,听之任之,甚至放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一、高中生质疑批判性思维力培养的重要性  1.质疑批判性思维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促进全面发展  2016年国家出台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善于质疑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目前的现状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质疑意识、精神,批
期刊
踏入教师的行列,日子已过了二十五年,在这些日子里,我有喜、有悲,更多的是惊奇,这份惊奇是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是孩子带给我的。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是在我毕业实习的时候。在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教室,准备好教案,抬头扫视学生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我的追求。因为在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是那样真切地被别人需要,被学生看重,他们面带微笑地看着我,给了我勇气和信心,也正是在那一刻,这使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有
期刊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忽视了其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文将就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浅见。  一、开发利用好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并非“课外”的专利,在大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有其独具的魅力。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的拓展,都可促使综合性学习的介入。  1.教材内容的活用  人教版教材中各
期刊
榜样是值得学习和仿效的人或事例等。一切对学习者具有良好正面教育启发引导模范作用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习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为学习者所领会和模仿。因而,运用榜样去教育影响学生的这种教育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教育教学当中普遍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于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榜样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显得尤其重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教学,孩子们能记住不少的词汇。但是,随着词汇的增加,孩子们不能全靠老师一个词一个词的教,自己也需要预习,需要掌握拼读单词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普通拼写不能把“音”“形”自然地结合起来,也就无法让孩子掌握任何拼读规则。而目前比较流行的自然拼读法,听起来好像孩子能像学汉语拼音一样学会读单词。可是,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自然拼读法的确让孩子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