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秦腔作为陕西关中地区以及大西北的代表剧种,同时也是历经几百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目前对它的继承和发扬面临很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让它在现如今中外传统文化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受到影响,继续发扬光大并被当下的人们接受与喜爱。
关键词:秦腔;非遗;现状;传承
一、秦腔的概念以发展的过程
1.秦腔的定义
秦腔——这个在中国众多地方剧种中个性极为鲜明,传播区域广,拥有观众多,享誉西北,曾经影响了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而被人们誉为梆子戏鼻祖的地方戏流播全国诞生在中国内陆腹地陕西关中一带。“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它是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一地区就是周代的秦,直到现在,人们还都习惯称它为“秦”,秦腔也就以此而得名。”[1]秦腔的现场表演非常具有张驰力生动传神,有一句老话说“秦腔是吼出来”秦腔给人一种非常豪放的感觉,千百年来,陕西关中乃至大西北地区的人民群众,他们热爱秦腔将秦腔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秦腔的曲调来表现,通过秦腔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伴随着大西北人们生活工作的日常。
2.秦腔的起源
“关于秦腔的形成时间,长期以来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中国这个历来把经、史、子、集作为正统文化的国度里,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往往被视作小道而不被关注,在文人雅士以及官方的记载中,很少有关于地方戏曲和民俗文化的文字资料。尽管如此,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还是对地方戏曲的起源和当时的演出形式作了记载。虽然这些记载远不如正史那么详尽,然而,正是这些笔记小说中的只言片语,为我们讲述了关于秦腔的产生、流播的状态以及当时演出的规模。”[2]秦腔最早是诞生在中原地区,从中古时期流传开来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展开,随着历史朝代的发展与变更,秦腔也在不断的演化,是人们闲暇期间自己哼唱的小调。[3]秦腔也在养育了它的故土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缓缓拉开历史的长卷。
二、秦腔对我的影响
1.接触秦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对秦腔是从小的耳濡目染的。接触秦腔是在上小学左右,起初接触秦腔让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那是第一次来到农村,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悲鸣的唱腔,感受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的唱腔中带着一丝丝愤恨,一丝丝悲鸣以及更多一丝丝低声的怒吼,他的左右情绪通过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农村会有一个这样不成文的习俗,只要办丧事,过世的老人子女有经济能力大多都要在举行葬礼的前一天晚上为逝者唱戏,在曲中寄托自己的哀思。通过这种方式秦腔正逐渐被广大民众所了解,但是这种传播的方式竟是民间的葬礼这种令人心情压抑的方式。
2.了解秦腔
随着对秦腔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始逐渐去翻查各种资料。秦腔最初是通过听觉传入我的大脑,最开始起源于听觉语言逐渐转为视觉语言再从最后的视觉语言调动我们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听到这个声音就会产生反应。秦腔听起来是声嘶力竭的嘶吼细细听来其实在叙说着故事,秦腔的故事往往都是描写人们生活的场景,歌颂人们勤劳勇敢诚实的美好坚贞的故事,从听觉转入到视觉,秦腔的妆容与京剧的脸谱、川剧的脸谱并称为中国三大脸谱体系,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针对不同的剧情都会对应不同的妆容,包括服饰,不同的服饰上的装饰有着不同的寓意,比方说白色代表公正廉洁、黑色代表清廉严肃粗矿等,不同的颜色在为舞台上的装饰道具也是各有内涵。秦腔有不同的语言,这也是它区分别的其他的唱腔最显著的特征。
三、秦腔的继承与发扬
1.秦腔的现状
作为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戏曲种类,它养活了一帮人,推动了新兴的文化产业,它出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伴随着欢乐悲伤,总是带给人情绪上的很大波动。我们了解到在500多年前,秦腔造成中国戏剧上的冲击,让当时情况下的古典形态和人文戏剧两个完全无关的形式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火花。从某一种含义上来说,没有秦腔就没有梆子,没有梆子就没有花部,更加没有现在这样百花争鸣的场景,让人倍感欣慰。中国的戏曲文化,作为转型后的新兴产物--秦腔,它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期,秦腔还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而在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知道一旦被列入文化保护就意味着秦腔可能再过几百年或者几十年就会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也就意味着这一个曾经令中国如此鼎盛的艺术可能会面临消失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2.秦腔的传承
现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子娱乐设施上,很少有人再会去现场听秦腔,秦腔的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日益革新的社会,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如何在进行呢?首先,秦腔作为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戏剧艺术,我们可以将它与当下较为流行的文化相结合,在演唱方式可以根据剧情去重新变化方式,在秦腔里有很多的腔调可以选择,可以让整个曲子更加具有故事性,有层次感,不像原本的秦腔一出口就是吼出来的,在表方式上更有故事性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次,秦腔的舞台表现形式上会偏向脸谱化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一些突破,有一年的春晚,秦腔老调与谭维维的合作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在保留原本的艺术形式下所有人在妆容上面更加的省略把整体表演的重点放在了艺术的结合。最后,秦腔和其他传统的戏曲进行结合京剧川剧等,在舞台灯光的设计上更加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都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进步,在观看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南方北方的不同秀丽风景。作为一名陕西人,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出秦腔就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也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秦腔作为能够代表陕西,代表关中甚至是代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19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我们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加重要,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正是这种优秀的文化力量才使得我们屹立在世界的文化之巅,引得外国人来中国拜访学习這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的文明,作为一名陕西人更是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尚俊.《大戏秦腔》[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5
[2]杨云峰.《秦腔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3]阎敏学.《秦腔发展历史纲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0
关键词:秦腔;非遗;现状;传承
一、秦腔的概念以发展的过程
1.秦腔的定义
秦腔——这个在中国众多地方剧种中个性极为鲜明,传播区域广,拥有观众多,享誉西北,曾经影响了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而被人们誉为梆子戏鼻祖的地方戏流播全国诞生在中国内陆腹地陕西关中一带。“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它是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一地区就是周代的秦,直到现在,人们还都习惯称它为“秦”,秦腔也就以此而得名。”[1]秦腔的现场表演非常具有张驰力生动传神,有一句老话说“秦腔是吼出来”秦腔给人一种非常豪放的感觉,千百年来,陕西关中乃至大西北地区的人民群众,他们热爱秦腔将秦腔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秦腔的曲调来表现,通过秦腔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伴随着大西北人们生活工作的日常。
2.秦腔的起源
“关于秦腔的形成时间,长期以来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中国这个历来把经、史、子、集作为正统文化的国度里,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往往被视作小道而不被关注,在文人雅士以及官方的记载中,很少有关于地方戏曲和民俗文化的文字资料。尽管如此,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还是对地方戏曲的起源和当时的演出形式作了记载。虽然这些记载远不如正史那么详尽,然而,正是这些笔记小说中的只言片语,为我们讲述了关于秦腔的产生、流播的状态以及当时演出的规模。”[2]秦腔最早是诞生在中原地区,从中古时期流传开来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展开,随着历史朝代的发展与变更,秦腔也在不断的演化,是人们闲暇期间自己哼唱的小调。[3]秦腔也在养育了它的故土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缓缓拉开历史的长卷。
二、秦腔对我的影响
1.接触秦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对秦腔是从小的耳濡目染的。接触秦腔是在上小学左右,起初接触秦腔让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那是第一次来到农村,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悲鸣的唱腔,感受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的唱腔中带着一丝丝愤恨,一丝丝悲鸣以及更多一丝丝低声的怒吼,他的左右情绪通过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农村会有一个这样不成文的习俗,只要办丧事,过世的老人子女有经济能力大多都要在举行葬礼的前一天晚上为逝者唱戏,在曲中寄托自己的哀思。通过这种方式秦腔正逐渐被广大民众所了解,但是这种传播的方式竟是民间的葬礼这种令人心情压抑的方式。
2.了解秦腔
随着对秦腔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始逐渐去翻查各种资料。秦腔最初是通过听觉传入我的大脑,最开始起源于听觉语言逐渐转为视觉语言再从最后的视觉语言调动我们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听到这个声音就会产生反应。秦腔听起来是声嘶力竭的嘶吼细细听来其实在叙说着故事,秦腔的故事往往都是描写人们生活的场景,歌颂人们勤劳勇敢诚实的美好坚贞的故事,从听觉转入到视觉,秦腔的妆容与京剧的脸谱、川剧的脸谱并称为中国三大脸谱体系,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针对不同的剧情都会对应不同的妆容,包括服饰,不同的服饰上的装饰有着不同的寓意,比方说白色代表公正廉洁、黑色代表清廉严肃粗矿等,不同的颜色在为舞台上的装饰道具也是各有内涵。秦腔有不同的语言,这也是它区分别的其他的唱腔最显著的特征。
三、秦腔的继承与发扬
1.秦腔的现状
作为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戏曲种类,它养活了一帮人,推动了新兴的文化产业,它出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伴随着欢乐悲伤,总是带给人情绪上的很大波动。我们了解到在500多年前,秦腔造成中国戏剧上的冲击,让当时情况下的古典形态和人文戏剧两个完全无关的形式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火花。从某一种含义上来说,没有秦腔就没有梆子,没有梆子就没有花部,更加没有现在这样百花争鸣的场景,让人倍感欣慰。中国的戏曲文化,作为转型后的新兴产物--秦腔,它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期,秦腔还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而在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知道一旦被列入文化保护就意味着秦腔可能再过几百年或者几十年就会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也就意味着这一个曾经令中国如此鼎盛的艺术可能会面临消失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2.秦腔的传承
现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子娱乐设施上,很少有人再会去现场听秦腔,秦腔的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日益革新的社会,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如何在进行呢?首先,秦腔作为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戏剧艺术,我们可以将它与当下较为流行的文化相结合,在演唱方式可以根据剧情去重新变化方式,在秦腔里有很多的腔调可以选择,可以让整个曲子更加具有故事性,有层次感,不像原本的秦腔一出口就是吼出来的,在表方式上更有故事性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次,秦腔的舞台表现形式上会偏向脸谱化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一些突破,有一年的春晚,秦腔老调与谭维维的合作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在保留原本的艺术形式下所有人在妆容上面更加的省略把整体表演的重点放在了艺术的结合。最后,秦腔和其他传统的戏曲进行结合京剧川剧等,在舞台灯光的设计上更加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都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进步,在观看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南方北方的不同秀丽风景。作为一名陕西人,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出秦腔就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也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秦腔作为能够代表陕西,代表关中甚至是代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19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我们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加重要,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正是这种优秀的文化力量才使得我们屹立在世界的文化之巅,引得外国人来中国拜访学习這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的文明,作为一名陕西人更是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尚俊.《大戏秦腔》[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5
[2]杨云峰.《秦腔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3]阎敏学.《秦腔发展历史纲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