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设置、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具备十种品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业务能力,良好的理论修养,较深的文化底蕴,灵活的教学机智,出色的合作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优秀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50-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小学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的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还会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要适应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须具备以下十种基本品质:
1 高尚的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提高教师,师德为首。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教师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二是爱岗敬业。志存高远,不仅仅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把其做为终生奋斗的崇高的事业。三是关爱学生。能以爱心呵护学生,以耐心、童心、良心、恒心、责任心理解学生、唤醒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四是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按《纲要》要求实施新课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學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五是为人师表。自尊自律,淡泊名利,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六是终身学习。不断扩大认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2 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类知识组成。深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丰富、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对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内容、价值、产生过程、知识间的联系及整个知识体系框架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与趋势,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掌握系统、丰富、扎实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是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学与教的知识以及学生成长评定方面的知识。掌握这方面知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要在教育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积累起丰富、鲜活、生动的实践性知识,这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如此,还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目前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瓶颈”。为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师需掌握高效学习的技巧,科学甄选学习内容,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较高的业务能力
教育是科学。教师和医生、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必须熟练掌握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并形成较高的业务能力。为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而且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即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研究性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高效整合,对实践进行反思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管理学生,开发校本课程,发现学生特长并加以有针对性科学培养等。为了形成并不断提高这些能力,教师要博采整合知识激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突破现成知识创新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4 良好的理论修养
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起来,必须有先进理论的武装,从教育发展史上看也是这样。凡教育事业繁荣昌盛的时代,背后必然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凡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者无一不具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修养。在过去是如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如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其精神实质;二要学习全国各地名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他们的教育思想;三要精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彩短章,都放射着夺目的理论光辉。《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一书中列出了教师必读的100本著作。中小学教师如能在3—5年内予以深入阅读,将大大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洞悉教育教学规律,将对自身更自觉地适应课程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5 较深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文化底蕴特指教师的文化涵养性,它是教师智慧和生活智慧的文化基础。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不仅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而且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如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知识。由于长期的修炼,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气质优雅,兴趣高雅,心胸豁达,幽默风趣,在教育教学中时时能做到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中小学教师要努力使读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读书乐趣,读书不仅要“深”而且要“广”,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不仅要广收博采,而且要长于“整合”,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之在阅读、融合、思考中涵养性格,提升品位,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受学生欢迎,能赢得学生敬佩与爱戴,赢得学校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高度信任的好教师。
6 灵活的教育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地做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家庭出身各异,性格兴趣多样,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这就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内外,尤其是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以往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在此情况下发生意外情况在所难免。发生意外情况后,就需要用教学机智进行调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将错就错,突破常规,巧借时机等都是教育机智的运用,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技能的结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教学机智,出神入化地解决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7 出色的合作能力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要圆满履行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教师职责,必须同各个方面搞好合作,实行共赢。要具备和学校领导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能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能争取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最及时最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要具备和同事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能与合作团队各成员一道攻克教研难题,同时当自身有困难时也能得到同事最及时最有针对性的帮助;要具备同学生家长合作的能力,这样家长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能给教师在各个方面助一臂之力;要具备同学生干部合作的能力,這样就能使学生干部成为教师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同全体同学合作的能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善于同各个方面较好合作,就能利用各方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优异的成绩。
8 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的关键是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设置、实施、评价、管理等与以往相比有了革命性变化。这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创出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教育教学创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做研究性教师,教中研,研中教,在教学研究中创新。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未来学等角度看教育,在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诸多不足的基础上,研究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新办法,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不断上水平,上台阶。
9 优秀的心理品质
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由于教师要同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各类人员打交道,要融入社会,而别人的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同别人产生矛盾乃至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大方,大度,大气,具有大胸怀,能以宽容之心化解矛盾,以顽强的意志战胜挫折。为了圆满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要具有角色适应能力,即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的变化;要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有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杜绝情绪化倾向,给教学创造快乐,活跃的气氛。要有较强的承受挫折力。在生活中,既要经得起赞扬,也受得住委曲,是逆境中的强者,顺境中的智者。要有敢于展示自我并善于发展自我的能力,在工作中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10 过硬的身体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工作系着国家的命运,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系着每个学生的前途。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种清贫淡利而辛苦的职业。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对教师的师德、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有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完善自己的素质、能力,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心血、汗水、智慧,而这一切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做支撑。教师具有了强健的体魄,再加上高尚的师德,就会激情燃烧,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工作就能达到优质高效。为使教师拥有强健的体魄,教师本人应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像重视学生体育一样,为教师的强健体魄提供机制保障,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拥有强健的体魄,以便为他们的专业成长,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提供强大的体能支持。
参考文献
[1] (1)欧阳明《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雷玲《教师的幸福资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3)傅宏《为心灵减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 (4)冯思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50-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小学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的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还会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要适应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须具备以下十种基本品质:
1 高尚的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提高教师,师德为首。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教师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二是爱岗敬业。志存高远,不仅仅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把其做为终生奋斗的崇高的事业。三是关爱学生。能以爱心呵护学生,以耐心、童心、良心、恒心、责任心理解学生、唤醒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四是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按《纲要》要求实施新课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學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五是为人师表。自尊自律,淡泊名利,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六是终身学习。不断扩大认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2 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类知识组成。深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丰富、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对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内容、价值、产生过程、知识间的联系及整个知识体系框架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与趋势,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掌握系统、丰富、扎实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是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学与教的知识以及学生成长评定方面的知识。掌握这方面知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要在教育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积累起丰富、鲜活、生动的实践性知识,这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如此,还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目前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瓶颈”。为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师需掌握高效学习的技巧,科学甄选学习内容,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较高的业务能力
教育是科学。教师和医生、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必须熟练掌握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并形成较高的业务能力。为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而且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即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研究性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高效整合,对实践进行反思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管理学生,开发校本课程,发现学生特长并加以有针对性科学培养等。为了形成并不断提高这些能力,教师要博采整合知识激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突破现成知识创新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4 良好的理论修养
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起来,必须有先进理论的武装,从教育发展史上看也是这样。凡教育事业繁荣昌盛的时代,背后必然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凡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者无一不具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修养。在过去是如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如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其精神实质;二要学习全国各地名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他们的教育思想;三要精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彩短章,都放射着夺目的理论光辉。《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一书中列出了教师必读的100本著作。中小学教师如能在3—5年内予以深入阅读,将大大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洞悉教育教学规律,将对自身更自觉地适应课程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5 较深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文化底蕴特指教师的文化涵养性,它是教师智慧和生活智慧的文化基础。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不仅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而且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如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知识。由于长期的修炼,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气质优雅,兴趣高雅,心胸豁达,幽默风趣,在教育教学中时时能做到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中小学教师要努力使读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读书乐趣,读书不仅要“深”而且要“广”,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不仅要广收博采,而且要长于“整合”,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之在阅读、融合、思考中涵养性格,提升品位,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受学生欢迎,能赢得学生敬佩与爱戴,赢得学校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高度信任的好教师。
6 灵活的教育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地做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家庭出身各异,性格兴趣多样,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这就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内外,尤其是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以往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在此情况下发生意外情况在所难免。发生意外情况后,就需要用教学机智进行调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将错就错,突破常规,巧借时机等都是教育机智的运用,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技能的结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教学机智,出神入化地解决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7 出色的合作能力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要圆满履行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教师职责,必须同各个方面搞好合作,实行共赢。要具备和学校领导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能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能争取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最及时最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要具备和同事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能与合作团队各成员一道攻克教研难题,同时当自身有困难时也能得到同事最及时最有针对性的帮助;要具备同学生家长合作的能力,这样家长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能给教师在各个方面助一臂之力;要具备同学生干部合作的能力,這样就能使学生干部成为教师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同全体同学合作的能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善于同各个方面较好合作,就能利用各方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优异的成绩。
8 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的关键是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设置、实施、评价、管理等与以往相比有了革命性变化。这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创出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教育教学创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做研究性教师,教中研,研中教,在教学研究中创新。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未来学等角度看教育,在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诸多不足的基础上,研究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新办法,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不断上水平,上台阶。
9 优秀的心理品质
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由于教师要同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各类人员打交道,要融入社会,而别人的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同别人产生矛盾乃至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大方,大度,大气,具有大胸怀,能以宽容之心化解矛盾,以顽强的意志战胜挫折。为了圆满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要具有角色适应能力,即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的变化;要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有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杜绝情绪化倾向,给教学创造快乐,活跃的气氛。要有较强的承受挫折力。在生活中,既要经得起赞扬,也受得住委曲,是逆境中的强者,顺境中的智者。要有敢于展示自我并善于发展自我的能力,在工作中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10 过硬的身体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工作系着国家的命运,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系着每个学生的前途。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种清贫淡利而辛苦的职业。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对教师的师德、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有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完善自己的素质、能力,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心血、汗水、智慧,而这一切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做支撑。教师具有了强健的体魄,再加上高尚的师德,就会激情燃烧,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工作就能达到优质高效。为使教师拥有强健的体魄,教师本人应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像重视学生体育一样,为教师的强健体魄提供机制保障,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拥有强健的体魄,以便为他们的专业成长,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提供强大的体能支持。
参考文献
[1] (1)欧阳明《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雷玲《教师的幸福资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3)傅宏《为心灵减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 (4)冯思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