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世界著名的废都,最为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庞贝和巴比伦,以及被称为“玛雅文化前哨”的科潘。因为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在历史的某个拐点被深深掩埋,这些废弃之城留给后人的,除了哀伤与叹息,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解。可以说,每一座废都都是一个巨大的谜,所有的答案更多的都只是猜测。而像这样的谜,除了庞贝、巴比伦和科潘之外,还有很多。
“中东玫瑰红”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象,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
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4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佩特拉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又一次被遗弃。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解的问题。
因为一部好莱坞电影《特洛伊》,我们对“特洛伊”三个字并不陌生。公元前8世纪,希腊盲诗人荷马围绕着一座城市特洛伊与一个美女海伦,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塞》。多少年来,人们只把它们看作为神话。天才的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却对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带着他唯一的向导《伊利亚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发掘的宝藏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童话的存在。这个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逊色。
同样是亨利·谢里曼,在发现特洛伊遗址后,很快又把视线转移到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这是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神秘之地,相关故事人物在希腊神话中有详细记载。然而,他并没有成功找到被我们称为“欧洲文明的秘密‘子宫’”的克诺塞斯。他未竟的事业最后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完成——克诺塞斯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伊文思发现的不仅是一座废墟,而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它将欧洲文明从希腊的古典时代上推到传说中的“荷马时代”,又进而追溯到史前时代。
《圣经》中记载着一个盛产黄金和宝石的城——俄斐。传说中,大津巴布韦城就是这座“埋藏着珍贵秘密”的石头城。大津巴布韦城的墙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确的石板天衣无缝地垒砌而成,石板间找不到任何泥浆之类的黏合物。它曾是一个强大的非洲国家的中心。遗址庞大巍峨的建筑及出土文物所体现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欧洲人不相信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力归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津巴布韦,意思是“望族”。
在中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废都,除了我们最为熟悉的楼兰,还有统万。据说是“唯一遗存的匈奴都城”的统万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它建于公元5世纪初,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这里曾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会点,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统万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重镇之一。统万依地势而筑,构思精巧,虽是土城,却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雄伟、坚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后期才被发现。它是营建之初就在沙漠中,还是后来陷入沙漠中的,已成为一个悬案。
编辑/梁宇清
“中东玫瑰红”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象,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
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4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佩特拉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又一次被遗弃。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解的问题。
因为一部好莱坞电影《特洛伊》,我们对“特洛伊”三个字并不陌生。公元前8世纪,希腊盲诗人荷马围绕着一座城市特洛伊与一个美女海伦,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塞》。多少年来,人们只把它们看作为神话。天才的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却对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带着他唯一的向导《伊利亚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发掘的宝藏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童话的存在。这个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逊色。
同样是亨利·谢里曼,在发现特洛伊遗址后,很快又把视线转移到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这是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神秘之地,相关故事人物在希腊神话中有详细记载。然而,他并没有成功找到被我们称为“欧洲文明的秘密‘子宫’”的克诺塞斯。他未竟的事业最后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完成——克诺塞斯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伊文思发现的不仅是一座废墟,而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它将欧洲文明从希腊的古典时代上推到传说中的“荷马时代”,又进而追溯到史前时代。
《圣经》中记载着一个盛产黄金和宝石的城——俄斐。传说中,大津巴布韦城就是这座“埋藏着珍贵秘密”的石头城。大津巴布韦城的墙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确的石板天衣无缝地垒砌而成,石板间找不到任何泥浆之类的黏合物。它曾是一个强大的非洲国家的中心。遗址庞大巍峨的建筑及出土文物所体现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欧洲人不相信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力归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津巴布韦,意思是“望族”。
在中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废都,除了我们最为熟悉的楼兰,还有统万。据说是“唯一遗存的匈奴都城”的统万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它建于公元5世纪初,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这里曾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会点,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统万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重镇之一。统万依地势而筑,构思精巧,虽是土城,却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雄伟、坚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后期才被发现。它是营建之初就在沙漠中,还是后来陷入沙漠中的,已成为一个悬案。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