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身保险业务》课程为例,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手段,以实现在校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为目的,探讨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开发高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
中圖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b)-185-02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今天,金融保险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我国金融保险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金融保险事业的重视和市场对保险营销及投资理财人才的迫切需求使高等职业学校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让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金融保险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让学校和企业的文化、技术通过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循环、共同发展。本文以《人身保险业务》为例,对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开发高职课程进行探讨与研究。
1 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人身保险业务》是金融保险专业技术课程,为理实一体课。它针对人身保险行业保险营销员、保险客服人员、保险培训专员等就业岗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以及必备的保险理论知识与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保险产品销售、保险客户服务等工作。课程以人身保险销售和客户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身保险业务流程、人身保险业务操作步骤和人身保险业务岗位技能,具备从事人身保险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人身保险相关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人身保险业务》的学习,学生能够遵守保险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掌握人身保险原理和知识,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人身保险保障计划;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依照人身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进行客户开发;运用保险行业服务规范用语,准确处理客户咨询与投诉;熟练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进行人身保险综合业务处理。
2 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确立教学内容
《人身保险业务》以人身保险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作为课程教学载体,通过人身保险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人身保险实务,训练学生进行投保、承保、理赔等人身保险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通过人身保险案例分析,再现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将所学人身保险原理、产品等相关知识与人身保险业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人身保险产品条款和费率,使学生能够在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中熟练运用人身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的内容;通过人身保险单证处理,使学生能够掌握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
3 以整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多种方法并行的教学手段
《人身保险业务》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传递教学内容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整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1 授课方式
(1)讲授法。《人身保险业务》所采用的讲授法并非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而是教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点和重点时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说明,还包括任务实施时的规则解说和任务完成时的点评等。
(2)案例法。《人身保险业务》所采用的案例全部来自主讲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真实案例,经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加工而成,将学习重点布局于其中。通过案例阅读,学生可以概括性了解学习单元的框架结构,为任务完成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圈法。《人身保险业务》采用学习圈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准备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准备,进而通过作业方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是非判断法等巩固学习效果。
(4)模拟情境法和角色扮演法。《人身保险业务》由主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场景,学生通过分组、角色扮演和互换等方式,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经验和感受,有效锻炼学生产品推介能力、产品说明能力、异议处理能力等。
(5)企业专家示范。《人身保险业务》聘请来自企业一线实践专家,为学生点评、示范,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导,分享从业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
(6)寿险销售技能竞赛。金融保险专业与保险公司共同组织寿险销售技能竞赛,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与专任教师共同给予学生技术支持、答疑解惑,协助学生销售人身保险产品,创造企业、学院、学生三赢局面,有效提升学生人身保险产品咨询与销售能力。
3.2 教学媒体
《人身保险业务》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教学信息传递程度,包括工学结合教材、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程、保险业务软件、真实保险产品、产品宣传彩页、产品条款和费率等,帮助学生获得保险企业最新信息和原始资料。
(1)工学结合教材。《人身保险业务》教材由校企共同开发和完成,体例新颖,包括《人身保险业务》(教师手册)和《人身保险业务》(学生手册),取材真实企业典型案例、业务流程等,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
(2)学习资料。《人身保险业务》学习资料包括保险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学习指南等。
(3)多媒体课件。《人身保险业务》为院级精品课,被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评为行业精品课程。依托精品课建设平台,设计、制作和完善了《人身保险业务》PPT课件和FLASH案例。 (4)保险公司真实保险产品。《人身保险业务》课程中“人身保险产品”中所用产品实例、宣传资料、条款和费率均取自校企合作的人壽保险公司,保持与寿险企业同步更新。
3.3 教师、企业、学生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人身保险业务》实行百分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以及企业评价等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出勤、学习情境模拟训练、保险企业实训工作日志、人身保险课业。
4 校内实训课堂与企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
4.1 校内实训课堂
《人身保险业务》校内授课地点为保险实训室,保险实训室划分为教学区、实训区,构建立体化的“营业厅”,高度仿真保险机构实体“营业厅”格局和运营环境,能够模拟和再现真实工作情境,实现学训一体的教学要求,形成校内能力模拟训练平台。保险“营业厅”配备专业软件和专用设备,制定管理制度和教学监控体系,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保险实训室可以满足人身保险销售模拟实训、保险业务软件操作模拟实训等,有效训练学生保险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4.2 企业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设置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目前学院已经与几家大型保险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金融保险实践中去,并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教学相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金融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加深认识,也便于金融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 结语
通过与保险企业合作开发《人身保险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几年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金融专业学生对保险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学生对保险行业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有志于从事保险工作的学生大幅增多,保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日益提高。通过校企合作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能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金融保险技能型专业人才,发挥其他教育类型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心义.首都地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5).
[2] 程美玲.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4).
[3] 方勇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4(4).
[4] 张晓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8).
[5] 肖举萍.保险高职教育对接保险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建设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16,30(1).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
中圖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b)-185-02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今天,金融保险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我国金融保险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金融保险事业的重视和市场对保险营销及投资理财人才的迫切需求使高等职业学校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让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金融保险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让学校和企业的文化、技术通过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循环、共同发展。本文以《人身保险业务》为例,对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开发高职课程进行探讨与研究。
1 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人身保险业务》是金融保险专业技术课程,为理实一体课。它针对人身保险行业保险营销员、保险客服人员、保险培训专员等就业岗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以及必备的保险理论知识与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保险产品销售、保险客户服务等工作。课程以人身保险销售和客户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身保险业务流程、人身保险业务操作步骤和人身保险业务岗位技能,具备从事人身保险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人身保险相关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人身保险业务》的学习,学生能够遵守保险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掌握人身保险原理和知识,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人身保险保障计划;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依照人身保险专业化销售流程进行客户开发;运用保险行业服务规范用语,准确处理客户咨询与投诉;熟练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进行人身保险综合业务处理。
2 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确立教学内容
《人身保险业务》以人身保险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作为课程教学载体,通过人身保险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人身保险实务,训练学生进行投保、承保、理赔等人身保险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通过人身保险案例分析,再现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将所学人身保险原理、产品等相关知识与人身保险业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人身保险产品条款和费率,使学生能够在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中熟练运用人身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的内容;通过人身保险单证处理,使学生能够掌握投保、承保、理赔三步流程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
3 以整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多种方法并行的教学手段
《人身保险业务》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传递教学内容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整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1 授课方式
(1)讲授法。《人身保险业务》所采用的讲授法并非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而是教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点和重点时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说明,还包括任务实施时的规则解说和任务完成时的点评等。
(2)案例法。《人身保险业务》所采用的案例全部来自主讲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真实案例,经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加工而成,将学习重点布局于其中。通过案例阅读,学生可以概括性了解学习单元的框架结构,为任务完成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圈法。《人身保险业务》采用学习圈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准备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准备,进而通过作业方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是非判断法等巩固学习效果。
(4)模拟情境法和角色扮演法。《人身保险业务》由主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场景,学生通过分组、角色扮演和互换等方式,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经验和感受,有效锻炼学生产品推介能力、产品说明能力、异议处理能力等。
(5)企业专家示范。《人身保险业务》聘请来自企业一线实践专家,为学生点评、示范,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导,分享从业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
(6)寿险销售技能竞赛。金融保险专业与保险公司共同组织寿险销售技能竞赛,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与专任教师共同给予学生技术支持、答疑解惑,协助学生销售人身保险产品,创造企业、学院、学生三赢局面,有效提升学生人身保险产品咨询与销售能力。
3.2 教学媒体
《人身保险业务》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教学信息传递程度,包括工学结合教材、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程、保险业务软件、真实保险产品、产品宣传彩页、产品条款和费率等,帮助学生获得保险企业最新信息和原始资料。
(1)工学结合教材。《人身保险业务》教材由校企共同开发和完成,体例新颖,包括《人身保险业务》(教师手册)和《人身保险业务》(学生手册),取材真实企业典型案例、业务流程等,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
(2)学习资料。《人身保险业务》学习资料包括保险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学习指南等。
(3)多媒体课件。《人身保险业务》为院级精品课,被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评为行业精品课程。依托精品课建设平台,设计、制作和完善了《人身保险业务》PPT课件和FLASH案例。 (4)保险公司真实保险产品。《人身保险业务》课程中“人身保险产品”中所用产品实例、宣传资料、条款和费率均取自校企合作的人壽保险公司,保持与寿险企业同步更新。
3.3 教师、企业、学生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人身保险业务》实行百分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以及企业评价等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出勤、学习情境模拟训练、保险企业实训工作日志、人身保险课业。
4 校内实训课堂与企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
4.1 校内实训课堂
《人身保险业务》校内授课地点为保险实训室,保险实训室划分为教学区、实训区,构建立体化的“营业厅”,高度仿真保险机构实体“营业厅”格局和运营环境,能够模拟和再现真实工作情境,实现学训一体的教学要求,形成校内能力模拟训练平台。保险“营业厅”配备专业软件和专用设备,制定管理制度和教学监控体系,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保险实训室可以满足人身保险销售模拟实训、保险业务软件操作模拟实训等,有效训练学生保险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4.2 企业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设置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目前学院已经与几家大型保险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金融保险实践中去,并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教学相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金融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加深认识,也便于金融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 结语
通过与保险企业合作开发《人身保险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几年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金融专业学生对保险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学生对保险行业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有志于从事保险工作的学生大幅增多,保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日益提高。通过校企合作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能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金融保险技能型专业人才,发挥其他教育类型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心义.首都地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5).
[2] 程美玲.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4).
[3] 方勇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4(4).
[4] 张晓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8).
[5] 肖举萍.保险高职教育对接保险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建设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