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学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课时有限,学生上机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手段上实行一刀切,忽视学生计算机运用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等,需要革新备课方法、讲解与联系有机结合,保证学生课上和课下的操作练习时间、改革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计算机运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21-02
信息化时代早已带来,而且以更快的速度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尤以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为最,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科技领域,经济发展领域和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生活,为整个社会对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无论是从大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期望值来看还是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需要来看,以基本计算机技术掌握为代表的计算机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因而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国内的高校也纷纷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纷纷推出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诸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评估方式的改革,应该说上述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科学化,增强了其实用性,为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从长远而言,对学生的就业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国内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因为唯有精益求精,才可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和完善。笔者结合长期以来从事高校计算机教学是经验以及结合其他学者对于此的看法和意见,综合来分析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思路,期望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从教育改革的提出到改革的进行,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改革的模式和新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步的推广和施行。但是依然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的内容安排的过满,讲求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如此安排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向学生教授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缺点也是十分的显著,教学课时的有限,教师经历的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根本无法全部授完规定的课程,因而在实际中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教师蜻蜓点水似的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部分主次轻重,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最后导致学生除了感觉到课程负担的繁重以外基本上没有深入的掌握和了解重要的知识点,如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基本的办公软件的运用等知识。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在技能上的掌握就有所欠缺,最终也增加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
其二,教学课时有限,学生上机时间得不到保障。依据一般的大学教学安排习惯,计算机教学课程都安排在大一的上学期作为必修课供同学们学习,但是由于刚入大学学校事务繁多,学生认真学习的时间有所限制,因而教学内容如果安排的过多,学生即无法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学生的上级时间不够,计算机的教学有其自己的特征,即唯有通过实际的训练才能够真正做到掌握,才能做到使用技能的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传输上,无法做到真正的运用。实际上,学生上机时间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的缺乏和设备的破旧,不仅运行上慢,有些计算机甚至更本就是一个摆设,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接触到较好的计算机设备,因此就更谈不上去实践的训练和操作,如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因而也难以成为实务界需要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其三,教学手段上实行一刀切,忽视学生计算机运用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尽管实行的是全国的统一考试,但是由于各省份教育水平客观生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知识储备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诸多的高校在教授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该种情形的存在,教学内容和方式完全一刀切,有的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快的进入深入学习的阶段,但是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因而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就很难有所进步。而且随着后续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此外在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的教学方式就是首先进行大量的课程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上机练习和操作,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的就是练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其次就是在该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短时间内的信息接收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学生即使上机时间得到了保障,由于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的滞后性,所以学生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的。而在试卷考试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察方式也是如此,即使是试验操作题也要将步骤等进行文字表述,难免显得些许呆板和生硬。
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从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的着力点也是重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解决了主要的矛盾就可以完全使得该课程的改革的效用最大化,因而我们必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做好次要矛盾的防范和解决。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推行改革的措施。
首先是革新备课方法。上文已有所提及,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师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需要有较好的操作环境和应用软件,因而,它必然要求教师适应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的讲授前,做到对应用软件和系统的自我熟悉,同时也要结合软件结构和具体的工作环境,教学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备课是可以将典型的案例穿插在其中,尤其是具体的实际运用和需要动手操作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和操作。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做到打破已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根据具体的操作环境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备课,如此真正做到授课前的完全充分的准备。 其次是讲解与联系有机结合,保证学生课上和课下的操作练习时间。讲练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将教师的讲授用机和学生的操作用机进行结合,或者是连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网络,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跟上教师的讲授步伐,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为解决学生上机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有学者也提出了鼓励学生自行购买自行组装电脑,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组装的过程也是学生熟悉电脑硬件的过程,学习了电脑的组装和调试维护,可谓一举两得。最终能够保证学生的上级练习时间。此后在学生自己拥有了电脑以后即可以布置一定任务量,让学生展开计算机的自主学习和操作,可以有效的弥补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的缺陷,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多实践有用内容的尝试,这些都为学生计算机实际应有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间接的为学生的就业水平的提高也打下了基础。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加强对实践操作题和上机试题的考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不易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考核方式。在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上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来考核,如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考核,课上部分和课后操作部分的考核,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等等,通过不断的细化考核方式和完善考核的手段,让学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此即是考核的引导作用,以考核来带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以考核的重点来带动学生学习和操练的重点。做到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有的放矢,促进知识掌握上的融会贯通。
三、小结
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不断的扩大,而且与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而无论是从教学单位,教师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都应该以一种新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保障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和条件,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就是要革新备课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就是要不断的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计算机教学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建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2]对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1,11
[3]卢成均.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2002,4
[4]程仁贵.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探讨[J].福建电脑,2007,2
[作者简介]王志杰(1976.2-),男,河南内黄人,硕士,讲师,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李卫平(1974.8-),男,河南安阳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博士,铁道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关键词:计算机运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21-02
信息化时代早已带来,而且以更快的速度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尤以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为最,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科技领域,经济发展领域和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生活,为整个社会对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无论是从大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期望值来看还是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需要来看,以基本计算机技术掌握为代表的计算机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因而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国内的高校也纷纷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纷纷推出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诸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评估方式的改革,应该说上述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科学化,增强了其实用性,为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从长远而言,对学生的就业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国内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因为唯有精益求精,才可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和完善。笔者结合长期以来从事高校计算机教学是经验以及结合其他学者对于此的看法和意见,综合来分析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思路,期望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从教育改革的提出到改革的进行,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改革的模式和新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步的推广和施行。但是依然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的内容安排的过满,讲求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如此安排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向学生教授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缺点也是十分的显著,教学课时的有限,教师经历的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根本无法全部授完规定的课程,因而在实际中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教师蜻蜓点水似的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部分主次轻重,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最后导致学生除了感觉到课程负担的繁重以外基本上没有深入的掌握和了解重要的知识点,如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基本的办公软件的运用等知识。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在技能上的掌握就有所欠缺,最终也增加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
其二,教学课时有限,学生上机时间得不到保障。依据一般的大学教学安排习惯,计算机教学课程都安排在大一的上学期作为必修课供同学们学习,但是由于刚入大学学校事务繁多,学生认真学习的时间有所限制,因而教学内容如果安排的过多,学生即无法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学生的上级时间不够,计算机的教学有其自己的特征,即唯有通过实际的训练才能够真正做到掌握,才能做到使用技能的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传输上,无法做到真正的运用。实际上,学生上机时间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的缺乏和设备的破旧,不仅运行上慢,有些计算机甚至更本就是一个摆设,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接触到较好的计算机设备,因此就更谈不上去实践的训练和操作,如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因而也难以成为实务界需要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其三,教学手段上实行一刀切,忽视学生计算机运用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尽管实行的是全国的统一考试,但是由于各省份教育水平客观生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知识储备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诸多的高校在教授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该种情形的存在,教学内容和方式完全一刀切,有的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快的进入深入学习的阶段,但是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因而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就很难有所进步。而且随着后续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此外在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的教学方式就是首先进行大量的课程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上机练习和操作,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的就是练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其次就是在该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短时间内的信息接收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学生即使上机时间得到了保障,由于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的滞后性,所以学生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的。而在试卷考试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察方式也是如此,即使是试验操作题也要将步骤等进行文字表述,难免显得些许呆板和生硬。
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从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的着力点也是重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解决了主要的矛盾就可以完全使得该课程的改革的效用最大化,因而我们必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做好次要矛盾的防范和解决。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推行改革的措施。
首先是革新备课方法。上文已有所提及,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师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需要有较好的操作环境和应用软件,因而,它必然要求教师适应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的讲授前,做到对应用软件和系统的自我熟悉,同时也要结合软件结构和具体的工作环境,教学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备课是可以将典型的案例穿插在其中,尤其是具体的实际运用和需要动手操作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和操作。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做到打破已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根据具体的操作环境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备课,如此真正做到授课前的完全充分的准备。 其次是讲解与联系有机结合,保证学生课上和课下的操作练习时间。讲练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将教师的讲授用机和学生的操作用机进行结合,或者是连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网络,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跟上教师的讲授步伐,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为解决学生上机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有学者也提出了鼓励学生自行购买自行组装电脑,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组装的过程也是学生熟悉电脑硬件的过程,学习了电脑的组装和调试维护,可谓一举两得。最终能够保证学生的上级练习时间。此后在学生自己拥有了电脑以后即可以布置一定任务量,让学生展开计算机的自主学习和操作,可以有效的弥补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的缺陷,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多实践有用内容的尝试,这些都为学生计算机实际应有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间接的为学生的就业水平的提高也打下了基础。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加强对实践操作题和上机试题的考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不易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考核方式。在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上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来考核,如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考核,课上部分和课后操作部分的考核,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等等,通过不断的细化考核方式和完善考核的手段,让学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此即是考核的引导作用,以考核来带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以考核的重点来带动学生学习和操练的重点。做到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有的放矢,促进知识掌握上的融会贯通。
三、小结
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不断的扩大,而且与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而无论是从教学单位,教师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都应该以一种新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保障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和条件,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就是要革新备课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就是要不断的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计算机教学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建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2]对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1,11
[3]卢成均.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2002,4
[4]程仁贵.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探讨[J].福建电脑,2007,2
[作者简介]王志杰(1976.2-),男,河南内黄人,硕士,讲师,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李卫平(1974.8-),男,河南安阳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博士,铁道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