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以为我可以诉说的故事只能停留在曼彻斯特,没想到关于伦敦,我也能说上三天三夜,这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丰富了我的旅程,让我有机会三顾伦敦。
有一点小癖好才迷人
我偶尔会喜欢独处,享受安静与孤独,但某些时刻又不得不承受落单带来的失落感。第一次探访伦敦,正是如此。那时恰逢新年假期,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出游准备,一向没什么计划的我到了假期临近才醒悟,原来圣诞节和新年是要放两周长假的!于是,只能匆忙地求组队了。好心的上海姑娘嘉筠和台湾姑娘芩蓓收编了我,相约去伦敦跨年。就这样,我背上背包一路向南,在伦敦与她们汇合。
我提前一天到达伦敦,为此,支付了一晚高昂的住宿费。其实我是故意的,就是想要体验一下这种画报似的文艺感。“偶尔的独处”和“偶尔的作”是同一概念,都是为了调剂生活而存在的,正如福尔摩斯偶尔借助化学元素为自己找灵感一样,看起来古怪却又见怪不怪。在我眼里,有一点小癖好的人才让人着迷。所以,贝克街221B是我的必去行程之一。
手中没有攻略,一切全凭感觉。那天到达伦敦已是下午,我下了火车,换乘地铁,在格林公园出站,赤红色的夕阳透过枝叶洒在古铜色的喷泉雕塑上,水面泛着金光,那是我看到倫敦的第一眼,心头忽然涌上一股冲动,想要张开双臂深呼吸。从格林公园绕到大街上,很顺利地找到了预定的酒店,在这里见到了建州同学。
建州来自台湾,与我同岁,结束了语言学校课程之后,从曼彻斯特搬到了伦敦,开始了边打工边游玩的生活。他说,自己真的很幸运,在千分之一的几率之下拿到了英国的两年工作签证,要不也只能在免签的6个月里走马观花了。我真心羡慕他的幸运,还有他身上的那种随遇而安的幸福感。放下行李,我们出门闲逛。伦敦的夜景并不如想象中辉煌,也正因为如此,伦敦眼在夜幕中才格外地显眼。有热心的建州作陪,我走在路上放松了警惕,以至于被四五个穿着怪物史瑞克的变装女人以合照之名讹诈,还仗着人多势众将人围成一圈。还好,建州同学的一句“要不我们找警察问问”用两镑钱驱散了这群“怪物”。
次日,属于我自己的伦敦故事正式开始。怀着度假的心情,我睡到自然醒,赤着脚踩在绵柔的地毯上,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隔着窗纱伸了一个懒腰,扭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莫名欣喜,要是空气中自带音乐,说不定我会旋转跳跃到浴室里。装扮好,挎着我的小包来到酒店餐厅享受一顿英式早餐,有一种说不出的仪式感。一个人坐在窗边喝着咖啡,切着香肠,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故事脚本在脑海中来回编排,心中疑惑,长镜头会将我切换到何处?
给自己一个坐上南瓜车的机会
由我自编自演的故事还在继续,享用了早餐,回房间取了外套,挎着小包,踏着轻快的脚步,随着人群穿过格林公园,来到女王的住所白金汉宫。听说,只要看屋顶有没有国旗,就能知道女王在不在家了。很巧,女王在家,人们只能在门前的广场溜达,若碰上正午,能看到戴着高耸熊皮帽的护卫队换班也不算白来。然而,很不巧,宫殿前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写着“换班仪式改至明日”。既然如此,也只能遗憾地跟女王挥手告别了。但老天还是有一点点眷顾我的,正当我想离开的时候,一队红衣骑士正向白金汉宫靠近,他们全副武装,遵循着古老的皇家仪式,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便是走个过场,也引来了无数尖叫。不知道头盔下的面孔是不是都如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那样,相貌堂堂。
沿着白金汉宫的围墙一路漫步,看到一座庄严的石拱门,就知道离海德公园不远了。来到皇家地带,更避不开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力了。这座石拱门建于1826年,是为了纪念惠灵顿公爵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而建造,因此被命名为惠灵顿拱门。拱门上的巨型铜像雕塑正是英国人最敬爱的维多利亚女王,驾着战马,向世界宣告着凯旋。其实,它就是一座凯旋门。从英吉利海峡对岸舶来的时尚,在大不列颠岛上从未间断过,甚至英文的起源也来自于法语,不信,就去查查欧洲史吧,读懂了欧洲史才能明白欧洲各国的藕断丝连的发展史。
站在海德公园角才发现,我歪打误撞地落脚在了皇家之地,难怪酒店费用如此高昂,幸好一切服务周到。只是这一晚的费用,已经足够我在青年旅社里住上一段时间了。没错,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住在青年旅社里,那又是另一种体验。
在无边无际的思绪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海德公园,从东到西直至尽头就能找到威廉王子的居所肯辛顿宫,而肯辛顿宫之外是有着白色浪漫气息的诺丁山。由于时间限制,也因为将贝克街221B视为固定行程,我只能学梁朝伟大叔在湖边吹了吹湖风,喂了喂鸭子,然后从骑士桥方向离开了海德公园。在海德公园里除了肥胖的鸭子和天鹅,肥胖的松鼠也随处可见,它们一点也不怕人,要是手上有坚果可以拿来逗一逗它们。
走进骑士桥区域,繁华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只是这种繁华与苏荷区不同,它多了一丝文雅又少了一些奔放。这一带以昂贵闻名,著名的哈罗德百货就坐落于此,没有十足的勇气是很难在这极尽奢华的百货商店里迈开步伐的,但作为观光客,大可抱着“我就是看看”的心理浏览一遍,完全没必要哀叹自己不如那些蒙着面纱的阿拉伯贵妇们。
与店里的氛围有着天差地别的是,哈罗德门口站着举着抗议示威标语牌的动物保护者们。他们穿着运动服,时不时高喊口号,呼吁大家停止消费皮质品,珍爱每一个生命。
没有福尔摩斯解不开的谜团
从骑士桥搭乘地铁前往贝克街,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在这一站下车,不认识站名、路牌没关系,墙上标志性的福尔摩斯头像会将人一路指引至221B。要不是门前的百米长队,眼前的建筑物也不过是一栋再普通不过的公寓。
与贝克街221B临近的排队热点还有杜丽莎蜡像馆。去那里参观必须要有足够耐心,等待队伍的龟速移动。缺乏耐心的我,放弃了参观,开始漫无目的地游走。
走着走着,忽然想要借个厕所,就走进了一家小餐馆。忘了是听谁说的,在伦敦,想借厕所就进馆子里,他们是不会拒绝的。借用厕所出来,忽然被立在餐馆里的小黑板吸引了,上面写着一段有趣的话引诱食客们点单。我看来看去,最终点了一份炸鱼薯条。于是,我就这样坐在进门的玻璃窗边,吃着炸鱼薯条打发了一个中午,也不觉得浪费。单手倚在桌上托着腮,透过玻璃墙看着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天色渐渐暗下来,玻璃墙上的小彩灯被点亮了,过往的车辆也开启了照明,脑海中忽而闪现出一个模糊的故事。难怪英国有那么多会写故事的人,仔细想想,藏于伦敦各处值得书迷影迷们膜拜的故事场景,又何止贝克街221B一处,从环球剧场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再到博罗市场,处处都能让人们亲历心中的故事。归根结底,小到伦敦大到英国,吸引着人们来这里的理由不止是繁华,更多的是这里的人讲述的关于这里的故事。
无意间,听到邻座的日本游客讨论,才知道这家叫“志愿者”的小餐馆在猫途鹰旅行网上被推荐过。似乎遗憾加惊喜已经成了我旅途中的主旋律。不管怎样,继续前进就对了,下一站大英博物馆。别看天色已灰黑,时间也不過才下午四点,还能在大英博物馆里参观两小时。
大英博物馆里的典藏备受争议,某些来自东方的珍品将英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海盗血液暴露无遗。我边走边看,感慨着古代文明蕴含着的无穷智慧。顺着展厅参观,走走停停。由于再来的几率渺小,于是我想到了礼品处的纪念册能弥补些许遗憾,就顺着出口的指示一路走到了大厅礼品处。到了那,发现累得想要趴下的不止我一人,有些找不到长凳空隙坐下的游客已经席地而坐了。我随手抽了一本纪念册,从他们中间的空隙挤向收款台,一不小心踢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恰好跟躺在地上的人四目相对—这场面要是一出韩剧该多好,爱情童话里的命运之线就会把我跟眼下这位长腿“欧巴”牵在一起了。
属于我的伦敦故事以这样的邂逅结尾也不错。接下来,也该与嘉筠、芩蓓汇合了。
有一点小癖好才迷人
我偶尔会喜欢独处,享受安静与孤独,但某些时刻又不得不承受落单带来的失落感。第一次探访伦敦,正是如此。那时恰逢新年假期,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出游准备,一向没什么计划的我到了假期临近才醒悟,原来圣诞节和新年是要放两周长假的!于是,只能匆忙地求组队了。好心的上海姑娘嘉筠和台湾姑娘芩蓓收编了我,相约去伦敦跨年。就这样,我背上背包一路向南,在伦敦与她们汇合。
我提前一天到达伦敦,为此,支付了一晚高昂的住宿费。其实我是故意的,就是想要体验一下这种画报似的文艺感。“偶尔的独处”和“偶尔的作”是同一概念,都是为了调剂生活而存在的,正如福尔摩斯偶尔借助化学元素为自己找灵感一样,看起来古怪却又见怪不怪。在我眼里,有一点小癖好的人才让人着迷。所以,贝克街221B是我的必去行程之一。
手中没有攻略,一切全凭感觉。那天到达伦敦已是下午,我下了火车,换乘地铁,在格林公园出站,赤红色的夕阳透过枝叶洒在古铜色的喷泉雕塑上,水面泛着金光,那是我看到倫敦的第一眼,心头忽然涌上一股冲动,想要张开双臂深呼吸。从格林公园绕到大街上,很顺利地找到了预定的酒店,在这里见到了建州同学。
建州来自台湾,与我同岁,结束了语言学校课程之后,从曼彻斯特搬到了伦敦,开始了边打工边游玩的生活。他说,自己真的很幸运,在千分之一的几率之下拿到了英国的两年工作签证,要不也只能在免签的6个月里走马观花了。我真心羡慕他的幸运,还有他身上的那种随遇而安的幸福感。放下行李,我们出门闲逛。伦敦的夜景并不如想象中辉煌,也正因为如此,伦敦眼在夜幕中才格外地显眼。有热心的建州作陪,我走在路上放松了警惕,以至于被四五个穿着怪物史瑞克的变装女人以合照之名讹诈,还仗着人多势众将人围成一圈。还好,建州同学的一句“要不我们找警察问问”用两镑钱驱散了这群“怪物”。
次日,属于我自己的伦敦故事正式开始。怀着度假的心情,我睡到自然醒,赤着脚踩在绵柔的地毯上,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隔着窗纱伸了一个懒腰,扭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莫名欣喜,要是空气中自带音乐,说不定我会旋转跳跃到浴室里。装扮好,挎着我的小包来到酒店餐厅享受一顿英式早餐,有一种说不出的仪式感。一个人坐在窗边喝着咖啡,切着香肠,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故事脚本在脑海中来回编排,心中疑惑,长镜头会将我切换到何处?
给自己一个坐上南瓜车的机会
由我自编自演的故事还在继续,享用了早餐,回房间取了外套,挎着小包,踏着轻快的脚步,随着人群穿过格林公园,来到女王的住所白金汉宫。听说,只要看屋顶有没有国旗,就能知道女王在不在家了。很巧,女王在家,人们只能在门前的广场溜达,若碰上正午,能看到戴着高耸熊皮帽的护卫队换班也不算白来。然而,很不巧,宫殿前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写着“换班仪式改至明日”。既然如此,也只能遗憾地跟女王挥手告别了。但老天还是有一点点眷顾我的,正当我想离开的时候,一队红衣骑士正向白金汉宫靠近,他们全副武装,遵循着古老的皇家仪式,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便是走个过场,也引来了无数尖叫。不知道头盔下的面孔是不是都如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那样,相貌堂堂。
沿着白金汉宫的围墙一路漫步,看到一座庄严的石拱门,就知道离海德公园不远了。来到皇家地带,更避不开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力了。这座石拱门建于1826年,是为了纪念惠灵顿公爵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而建造,因此被命名为惠灵顿拱门。拱门上的巨型铜像雕塑正是英国人最敬爱的维多利亚女王,驾着战马,向世界宣告着凯旋。其实,它就是一座凯旋门。从英吉利海峡对岸舶来的时尚,在大不列颠岛上从未间断过,甚至英文的起源也来自于法语,不信,就去查查欧洲史吧,读懂了欧洲史才能明白欧洲各国的藕断丝连的发展史。
站在海德公园角才发现,我歪打误撞地落脚在了皇家之地,难怪酒店费用如此高昂,幸好一切服务周到。只是这一晚的费用,已经足够我在青年旅社里住上一段时间了。没错,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住在青年旅社里,那又是另一种体验。
在无边无际的思绪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海德公园,从东到西直至尽头就能找到威廉王子的居所肯辛顿宫,而肯辛顿宫之外是有着白色浪漫气息的诺丁山。由于时间限制,也因为将贝克街221B视为固定行程,我只能学梁朝伟大叔在湖边吹了吹湖风,喂了喂鸭子,然后从骑士桥方向离开了海德公园。在海德公园里除了肥胖的鸭子和天鹅,肥胖的松鼠也随处可见,它们一点也不怕人,要是手上有坚果可以拿来逗一逗它们。
走进骑士桥区域,繁华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只是这种繁华与苏荷区不同,它多了一丝文雅又少了一些奔放。这一带以昂贵闻名,著名的哈罗德百货就坐落于此,没有十足的勇气是很难在这极尽奢华的百货商店里迈开步伐的,但作为观光客,大可抱着“我就是看看”的心理浏览一遍,完全没必要哀叹自己不如那些蒙着面纱的阿拉伯贵妇们。
与店里的氛围有着天差地别的是,哈罗德门口站着举着抗议示威标语牌的动物保护者们。他们穿着运动服,时不时高喊口号,呼吁大家停止消费皮质品,珍爱每一个生命。
没有福尔摩斯解不开的谜团
从骑士桥搭乘地铁前往贝克街,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在这一站下车,不认识站名、路牌没关系,墙上标志性的福尔摩斯头像会将人一路指引至221B。要不是门前的百米长队,眼前的建筑物也不过是一栋再普通不过的公寓。
与贝克街221B临近的排队热点还有杜丽莎蜡像馆。去那里参观必须要有足够耐心,等待队伍的龟速移动。缺乏耐心的我,放弃了参观,开始漫无目的地游走。
走着走着,忽然想要借个厕所,就走进了一家小餐馆。忘了是听谁说的,在伦敦,想借厕所就进馆子里,他们是不会拒绝的。借用厕所出来,忽然被立在餐馆里的小黑板吸引了,上面写着一段有趣的话引诱食客们点单。我看来看去,最终点了一份炸鱼薯条。于是,我就这样坐在进门的玻璃窗边,吃着炸鱼薯条打发了一个中午,也不觉得浪费。单手倚在桌上托着腮,透过玻璃墙看着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天色渐渐暗下来,玻璃墙上的小彩灯被点亮了,过往的车辆也开启了照明,脑海中忽而闪现出一个模糊的故事。难怪英国有那么多会写故事的人,仔细想想,藏于伦敦各处值得书迷影迷们膜拜的故事场景,又何止贝克街221B一处,从环球剧场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再到博罗市场,处处都能让人们亲历心中的故事。归根结底,小到伦敦大到英国,吸引着人们来这里的理由不止是繁华,更多的是这里的人讲述的关于这里的故事。
无意间,听到邻座的日本游客讨论,才知道这家叫“志愿者”的小餐馆在猫途鹰旅行网上被推荐过。似乎遗憾加惊喜已经成了我旅途中的主旋律。不管怎样,继续前进就对了,下一站大英博物馆。别看天色已灰黑,时间也不過才下午四点,还能在大英博物馆里参观两小时。
大英博物馆里的典藏备受争议,某些来自东方的珍品将英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海盗血液暴露无遗。我边走边看,感慨着古代文明蕴含着的无穷智慧。顺着展厅参观,走走停停。由于再来的几率渺小,于是我想到了礼品处的纪念册能弥补些许遗憾,就顺着出口的指示一路走到了大厅礼品处。到了那,发现累得想要趴下的不止我一人,有些找不到长凳空隙坐下的游客已经席地而坐了。我随手抽了一本纪念册,从他们中间的空隙挤向收款台,一不小心踢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恰好跟躺在地上的人四目相对—这场面要是一出韩剧该多好,爱情童话里的命运之线就会把我跟眼下这位长腿“欧巴”牵在一起了。
属于我的伦敦故事以这样的邂逅结尾也不错。接下来,也该与嘉筠、芩蓓汇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