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漠有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能跟你一样把我这一辈子都搭在这荒漠里,种树能有什么前途!”林漠说这话的时候,正面无表情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可漠啊,咱家从你爷爷这代就在这种树了,这片荒漠就是我们的家,种树虽然没出息,但连我们都不种了,还有谁来种呐。”说话的是老林,他正想劝儿子留下来继续干他们老林家这活。
  “是,你就知道要种树,可为我们这个家,你又付出过什么?要不是在这荒山野岭,我妈怎么会来不及治疗就早早去世。”林漠的脸带上了怒色,妈妈的去世是林漠最不愿提及的事,也是林漠一心想去外面的城市打拼的原因之一。
  “你这不孝子怎么能这么说,我想你妈活着一定也是支持你继续在这里的。好,你要走就走,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不要认我这个爸。咳咳咳……”老林气得咳了起来。
  最终,林漠还是不发一言地带着行李和他最爱的那部老式相机离开了这个家。
  老林不忍去看唯一的孩子离开,便在另一屋翻看照片。相册的第一张相片是林漠刚出生的时候拍下的,当时妻子问他孩子叫什么,他说他们一家都在荒漠里种树,就叫林漠吧。没翻几页,老林就翻到了一张全家福,林漠小时候的性子十分活跃,没事就爱四处瞎晃悠,后来又开始对摄影感兴趣,这张相片就是林漠拿到相机后给全家拍的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相片上的一家三口都笑得十分开心,老林看着笑得一脸温柔的妻子心里不是滋味,妻子的离世是老林家父子俩的痛,妻子突发疾病而这地方因為偏僻打不到车,最后没到医院就咽了气。林漠因为妈妈去世也变了性子,老林也知道儿子为此对自己有怨,但又不善表达,最后两父子关系越来越僵。
  没几张相片,老林却看了很久……
  匆匆数年,25岁的林漠已不是刚从荒漠里走出来的那个孩子,他成功地在江市扎了根,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这天,林漠从摄影棚里出来,助理一边递给他一个口罩,一边说:“林哥,这三月份又快到了,这几天天气预报说沙尘暴天气估摸着又该来了,还是带上这口罩保险。”林漠接了这口罩给自己带上,助理见林漠没说什么便自顾自又说了下去,“哎,江市这些年沙尘暴是愈来愈严重了,网上说有些人好几代都在荒漠地区种树防风治沙,想想这些人真是伟大,反正我是怎么都做不到在荒郊野岭那种地方生活,更不用说去种树守林。”
  助理还在说下去,林漠却没有心思再听下去,他想到了他爸,这七年他一直憋着一口气,想在这江市混出一番名堂来,向他爸证明他一个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而不是在那荒漠接他爸的班继续种树。但在城市想扎根又谈何容易,林漠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每每想起他妈还有和他爸的那番气话便也就忍了回家的念头。后来事业稳定了,他也想过回家看看他爸,也想问问这些年他一个人过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还是半夜里经常咳嗽。可一想到他爸的话就又退缩回去了,于是这七年一趟家都没回。
  这天,林漠在家里修图,突然电话响起,那一头传来着急的声音:“是小漠吗,我是你黎叔,你爸……你爸昨天晚上去了,你赶紧回来吧。”林漠愣了愣说:“黎叔,你说什么,你说我爸……昨天没了……”林漠匆匆带上行李,就往家赶,一路上先是飞机再是火车,最后又是几个小时的大巴才赶到家里。
  可到了家门口,林漠迟疑了,站在家门口就是推不开那扇只要轻轻一碰就能推开的大门。
  门终究还是被推开了,一开门就看到木桌上那只熟悉的布袋,那是他爸的。那是他爸出门种树的“装备”,里面装着满满一壶水,还有一天的干粮。布袋旁边是一截木棍,这是他爸登山用的。旁边还有几张毛边已经磨损的照片和一封没有写上收件地址的家信。这就是老林活了一辈子留下的,还有的就是老林种了又护了一辈子的那片树。
  林漠打开了那封写着吾儿亲启的信,信上写着:
  小漠,又是快除夕了,我们俩父子快六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你过得到底好不好,你黎叔他儿子上网看到你在江市当了摄影师,替许多人拍了相片,说真的,爸爸为你高兴。
  小漠啊,爸爸想和你说声对不起,当时我不该话说得那么重。其实我也明白你当时的心情,爸爸年轻时也有过梦想,爸爸的梦想是想当兵,为人民服务。可当时你爷爷身体不好突然去了,我就留下来照顾你奶奶,继续干你爷爷的活儿——种树。后来想想,种树也挺好,不是说种树可以治那个沙尘暴吗,我也算是替人民服务了。
  小漠,你的人生的确应该由你自己做主。不说那么多了,还有我就是想问你声,今年除夕你回来吗,你回来的话,咱爷俩喝酒聊聊天,如果不回来的话,记得自己吃餐好的。就这样吧。
  看到这里的林漠终于忍不住泪水,像多年前失去母亲的那个脆弱的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
  多年后,一场名为《北漠有林》的摄影展在江市举办,是那位从前十分有名却突然退圈的摄影师林漠的作品。其中的一张相片震撼了许多人,相片中一侧是绿洲,另一侧是荒漠,而一位满身是汗的种树人正在种下一棵树苗。
  一场万人参与的种树活动开始兴起。
  而在另一边的林漠却正在老林墓前:“爸,我又来看你了,看,这是你最喜欢的酒,最近许多人都开始关心种树了,您应该挺高兴的。爸,我有了喜欢的姑娘,她支持我种树,下次带她来看你。爸……”
  (指导教师:韩文军)
其他文献
现在的我们已经进入大阅读时代,各种试题都在往大阅读、宽阅读的方向发展,各类文体和阅读量都有涉及和提高。为此,我们规定了每学期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也提供了阅读篇目和练笔要求,各种征文比赛更是层出不穷。  我们的学生有怎样的阅读习惯呢?在沉重的各科考试压力下,学生不可能在课外阅读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书的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是教师强制要求阅读的作品,他们也是缺斤少两,这就是一个残
期刊
那一天在梦里,见到了旧时的老院子。  那里都是青砖黛瓦一块块垒起来的,灰白的高耸的墙里,瓦缝参差间,又生了点点新意。屋顶有一串串的瓦松,团簇在一起,好似许多尖尖的小塔,有时开出一点点白色的小花,竟也有了飞翔之感。院子内光线阴暗,破败的灰墙上的点点青苔,更是终年亮着一身子鲜绿,像夏天四处飞溅的水花,清亮亮的。  一直都很喜欢傍晚,喜欢傍晚橘子味的夕阳,喜欢看橘黄色的霞光映在人们的皮肤上。这时,无论是
期刊
对于学生的作文自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自改作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作文写作“构思——写作——修改”三步骤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修改的作文写作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培养学生作文“自改”的能力势在必行,同时,更要让学生的作文“自改”切实实行。  即便面临更多的问题,
期刊
当人们拿哈佛大学与岳麓书院对比而问出“中国教育,一定要复制西式哈佛大学吗”之时,答案已呼之欲出——自然是否定的。但是,作为坐拥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仅从文化深度和文化广度上就比西式教育逊色太多。  我们泱泱华夏不能就此故步自封,畫地为牢,而应“莫求巅峰云雾蔽”,驭马平原,探寻文化与教育的至高之境。此举,吾称之为“持缰信马,文化无界”。  文化无界,并非我学宝玉杜撰。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深刻践行
期刊
“丁零零……”六点半的闹钟准时把我这个贪睡虫给叫醒了,我极不情愿地睁开双眼。然而,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很陌生。反应半天,哦,原来我已经来到了未来的世界!我的头脑好像一下清醒过来。  这时,一个圆圆的“皮球”走了进来。你猜这个“皮球”是谁?哈哈,它是一个厨房机器人。它的厨艺可不一般,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水平,专门为主人提供一日三餐。“皮球”大摇大摆地走到我面前,淘气地对我说:“主——人——,您——的——
期刊
楚风,文艺学博士,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硕士生导师,所作诗歌《孤独》:  (一)据说/孤独是三角形/一个角落/一束阳光的尽头/一次深深地蜷缩/一番慵懒斜靠床头。  “孤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深深被感知的情绪,作者试图将它从“无形”变“有形”。“孤独是三角形”这个形象的表述很有意思,为什么不是“圆形”?接着往下看:“角落/…的尽头/蜷缩(深深的)”这三句话,给人一种更往细微处缩小、聚焦的感觉,而“三
期刊
在高考的总体成绩中,语文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语文要想获取高分,作文乃重中之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都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在平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花大力气去训练学生的写作,但遗憾的是,效果总是不大好。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这一课题,精心策划摸索改进形成的作文“六步”指导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  一、限时  传统的作文训练,大多数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
期刊
秋天的夜晚,宁静而又遥远。月亮倒映在那片如镜子般的河面上,装饰着那条小河。抬头望去,美丽的月亮身边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一颗小小的星星,似乎在调皮地眨着眼睛。  就是这样一个安静而幸福的夜晚,外公领着幼小的我,漫步在小区的小路上。凉爽的秋风如同外公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带着我回到了熟悉的家中。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吃晚饭,头一仰,却听到了外公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宝宝,肚子饿了吧,想吃点什么?”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利的、需要的信息,这就离不开自身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自己的閱读水平才能够更加准确、快捷地找到我们想要的资料。小学时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掌握好阅读方法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述和意义  “整本书阅读”是指鼓励小学生对一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通过读一整本书来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意义。我们传统的阅读一般都是文
期刊
我看见了你。  只一眼,便越过了千年的光阴。  你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在四周并不很亮的灯光下,你沉默着。你的光彩并不耀人,斑斑褐迹映在你的身上,就像一个个印章彰示着你走过的岁月。作为青铜器,你显得如此古朴沉稳。  你的周遭,总有流光熠转。数不尽的游人,排成长龙般的队伍,徘徊在你身边,打破你在地下沉寂千年的岁月,而你也在无数赞赏的目光中散发无限自信的光芒。  我看到了你身上遗留下来的先人的痕迹,一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