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供热行业设备自动化的实现,多热源运行方式的出现,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设立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本文着重分析供热企业的调度系统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大连大发供热公司成立调度部门2年来的实际经验,将2个供暖期中调度人员处理实际工作对供热企业的作用及改进方法进行一些论述。
【关键词】调度系统;紧急事故;多热源;供热调节
1、公司现状
大连大发供热公司现实际供暖面积为1705万平方米,承担着大连市四个区:甘井子、沙河口、西岗、高新园区的供暖任务,是大连市第二大供热企业。
公司现由两个热电厂作为主要热源,甘井子热电厂和泰山热电厂。其中,甘井子热电厂现规模为2台300MW机组,外供能力为631MW,可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泰山热电厂规模为2台135MW机组,外供能力300MW,可供热面积为800万平方米。有四座调峰锅炉房(四个位置甘泉、南沙、五一路、软件园),共16台热水锅炉,锅炉总容量为563MW。
现采取双热源断网运行的供暖方式。
2、调度系统作用
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中心是沟通上游二个热源电厂和各供热管理二级单位承上启下的“中枢调节系统”,通过调整供热用水出厂参数来调节供热温度。调度中心可以根据每日下午5点发布的气象信息,调整次日控温曲线。当出现极端天气时,通过调整2个热源电厂的关口参数,提高热网热源电厂的出口温度来保证供热质量。
同时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融入到了供热调度系统中,形成了由调度室调度热源、监控热力站的模式。
现经过两个供暖期的验证,充分发挥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作用,管理层次鲜明,调度效率显著提高。在明显改善整体供热效果的前提下,能源消耗指标显著下降。仅电厂热量,第一个供暖期热量单耗较上一个供暖期下降2.4%,第二个供暖期对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进行了完善,热量单耗指标在上一个供暖期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2%。
3、调度系统处理紧急事故能力
3.1分析处理管网漏点能力
近年我国的供热敷设均以直埋方式架构,这种方式虽然对管网的保温有一定的益处,【1】但是对供热企业开说,对管网漏点的查找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调度人员实际经验与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结合可以缩小管网漏点的范围,减少查找漏点的工作量。
通过对各支线阀门的依次关闭,调度人员对各换热站的一次网压力进行监测,当发现换热站压力逐渐下降且降到极低的值时,确定泄漏支线。在大支线的基础上确定小的支线,直至发现泄漏区域。
现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2013年11月25日出现的一则关于高温水管网泄漏实例,调度人员的处理情况进行论述。
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甘电供热区域,可以通过中继泵站压力的历史曲线确定泄漏区域。
事故现象:泰山热源电厂来电管网补水量突然增大并保持较长时间,且有继续增大迹象,管网补水量持续增加,影响管网的安全运行。
当班调度人员立即通知临时补水点进行补水,稳定压力,各分场进行管网巡查。同时调取各换热站压力历史曲线进行对比并并以依次关闭泰电区域各支线阀门,监测换热站一次网压力的方式查找漏点区域。确定管网漏点之后判断维修时间,当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时,通知受管网泄漏影响范围供热区域内的各供热所站以及客服中心,事故情况及处理方法和时间,要求供热所站以及客服中心做好用户解释工作。
若对供热产生较大影响时,向大连市区两级供热管理办公室报告管网故障情况及处理方法和影响供热时间及范围,请其帮助企业做好用户和媒体的解释工作。
处理方法:联系抢修队伍做好施工准备。确定漏点后,关闭漏点前端分支阀门。通知市政、交警高温水管网漏点位置,办理破道施工有关手续。联系抢修队伍到施工现场,对漏点进行挖掘抢修。漏点处理完毕后,通知热电厂做好补水准备,在保持高温水管网回水压力稳定的前提下,缓慢打开已关闭的分支门(回水侧)进行上水,同时在管网后端各换热站及各排气点进行排气。上水打压完毕无渗漏后打开高温水供水分支门恢复正常供暖。通知各供热所站做好管网运行的巡视检查。
3.2应对自动化控制故障的能力
供热管网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许多无法估计的突发性故障,特别是在自动化程度如此高的今天。需要调度人员大量知识的累积。
笔者现以2013年12月5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人员处理的关于甘井子热电厂供热区域的一则案例作论述。
12月5日晚12点左右,热源单位来电,压力突然暴涨,超出标准回水压力0.4MPa。调度人员先下令热源单位降低循环流量,以降低压力,保证管网承压,防止爆管。同时调度人员监测1#、2#中继泵站。发现1#中继泵站流量突然降为0t/h,但是其运行频率仍为45Hz。分析可能为1#泵站入口门关闭。打电话询问,为1#泵站控制系统崩溃,导致所有控制重置,入口电动门关闭。
调度人员迅速命令泵站值班人员重新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当启动失败后,通知系统厂家来维修,同时为保证供暖,迅速开启手动旁通门。检查循环泵正常后启动循环泵。
4、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持续改进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是供热调度系统的核心,是调度人员的眼睛和工具。监控系统的持续改进是不断满足供热生产的需求。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系统经过2年的实际运行,发现智能系统需要在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监测点的选取需要进行精确考量,监测表计的校准工作需要定期进行。
2、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部分换热站采取了由无线通讯传输数据的方式,由于信号的不稳定导致数据传输极易丢失,需要经常性进行现场调整,如能变成有线网络传输或者很稳定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系统软件的稳定性,由于频繁使用系统及经常性新功能的增加,导致系统极易崩溃。需要功能性的尽早完善及稳定的组态软件。【2】
5、调度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
调度人员不但要具备供热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并熟练操作,这就需要调度人员跨学科的掌握多种知识,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供热系统工艺流程中各关键生产过程出现的情况有准确的判断。【3】当某一事件突发后,调度人员能迅速根据职能热网监控系统给出的数据提示,判断出事件的可能原因、影响范围、时间以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理论来自学习,经验来自实践和交流,培养调度人员最合理的方式,是由不同知识构成和工作经历的人员共同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在实际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结束语
供热企业调度系統的设置,对供热企业运行的系统化及规范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实际运行的交流,我们能掌握很多知识,获取很多经验。
参考文献
[1]石兆宇.供热系统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再认识[J].供热制冷,2006[2]
[2]于海晨.基于Internet的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方案及实例.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1(5)
[3]韩建明.构建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几点体会.现代装饰理论,2011.
【关键词】调度系统;紧急事故;多热源;供热调节
1、公司现状
大连大发供热公司现实际供暖面积为1705万平方米,承担着大连市四个区:甘井子、沙河口、西岗、高新园区的供暖任务,是大连市第二大供热企业。
公司现由两个热电厂作为主要热源,甘井子热电厂和泰山热电厂。其中,甘井子热电厂现规模为2台300MW机组,外供能力为631MW,可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泰山热电厂规模为2台135MW机组,外供能力300MW,可供热面积为800万平方米。有四座调峰锅炉房(四个位置甘泉、南沙、五一路、软件园),共16台热水锅炉,锅炉总容量为563MW。
现采取双热源断网运行的供暖方式。
2、调度系统作用
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中心是沟通上游二个热源电厂和各供热管理二级单位承上启下的“中枢调节系统”,通过调整供热用水出厂参数来调节供热温度。调度中心可以根据每日下午5点发布的气象信息,调整次日控温曲线。当出现极端天气时,通过调整2个热源电厂的关口参数,提高热网热源电厂的出口温度来保证供热质量。
同时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融入到了供热调度系统中,形成了由调度室调度热源、监控热力站的模式。
现经过两个供暖期的验证,充分发挥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作用,管理层次鲜明,调度效率显著提高。在明显改善整体供热效果的前提下,能源消耗指标显著下降。仅电厂热量,第一个供暖期热量单耗较上一个供暖期下降2.4%,第二个供暖期对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进行了完善,热量单耗指标在上一个供暖期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2%。
3、调度系统处理紧急事故能力
3.1分析处理管网漏点能力
近年我国的供热敷设均以直埋方式架构,这种方式虽然对管网的保温有一定的益处,【1】但是对供热企业开说,对管网漏点的查找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调度人员实际经验与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结合可以缩小管网漏点的范围,减少查找漏点的工作量。
通过对各支线阀门的依次关闭,调度人员对各换热站的一次网压力进行监测,当发现换热站压力逐渐下降且降到极低的值时,确定泄漏支线。在大支线的基础上确定小的支线,直至发现泄漏区域。
现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2013年11月25日出现的一则关于高温水管网泄漏实例,调度人员的处理情况进行论述。
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甘电供热区域,可以通过中继泵站压力的历史曲线确定泄漏区域。
事故现象:泰山热源电厂来电管网补水量突然增大并保持较长时间,且有继续增大迹象,管网补水量持续增加,影响管网的安全运行。
当班调度人员立即通知临时补水点进行补水,稳定压力,各分场进行管网巡查。同时调取各换热站压力历史曲线进行对比并并以依次关闭泰电区域各支线阀门,监测换热站一次网压力的方式查找漏点区域。确定管网漏点之后判断维修时间,当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时,通知受管网泄漏影响范围供热区域内的各供热所站以及客服中心,事故情况及处理方法和时间,要求供热所站以及客服中心做好用户解释工作。
若对供热产生较大影响时,向大连市区两级供热管理办公室报告管网故障情况及处理方法和影响供热时间及范围,请其帮助企业做好用户和媒体的解释工作。
处理方法:联系抢修队伍做好施工准备。确定漏点后,关闭漏点前端分支阀门。通知市政、交警高温水管网漏点位置,办理破道施工有关手续。联系抢修队伍到施工现场,对漏点进行挖掘抢修。漏点处理完毕后,通知热电厂做好补水准备,在保持高温水管网回水压力稳定的前提下,缓慢打开已关闭的分支门(回水侧)进行上水,同时在管网后端各换热站及各排气点进行排气。上水打压完毕无渗漏后打开高温水供水分支门恢复正常供暖。通知各供热所站做好管网运行的巡视检查。
3.2应对自动化控制故障的能力
供热管网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许多无法估计的突发性故障,特别是在自动化程度如此高的今天。需要调度人员大量知识的累积。
笔者现以2013年12月5日,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人员处理的关于甘井子热电厂供热区域的一则案例作论述。
12月5日晚12点左右,热源单位来电,压力突然暴涨,超出标准回水压力0.4MPa。调度人员先下令热源单位降低循环流量,以降低压力,保证管网承压,防止爆管。同时调度人员监测1#、2#中继泵站。发现1#中继泵站流量突然降为0t/h,但是其运行频率仍为45Hz。分析可能为1#泵站入口门关闭。打电话询问,为1#泵站控制系统崩溃,导致所有控制重置,入口电动门关闭。
调度人员迅速命令泵站值班人员重新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当启动失败后,通知系统厂家来维修,同时为保证供暖,迅速开启手动旁通门。检查循环泵正常后启动循环泵。
4、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持续改进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是供热调度系统的核心,是调度人员的眼睛和工具。监控系统的持续改进是不断满足供热生产的需求。大连大发供热公司调度系统经过2年的实际运行,发现智能系统需要在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监测点的选取需要进行精确考量,监测表计的校准工作需要定期进行。
2、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部分换热站采取了由无线通讯传输数据的方式,由于信号的不稳定导致数据传输极易丢失,需要经常性进行现场调整,如能变成有线网络传输或者很稳定的传输方式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系统软件的稳定性,由于频繁使用系统及经常性新功能的增加,导致系统极易崩溃。需要功能性的尽早完善及稳定的组态软件。【2】
5、调度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
调度人员不但要具备供热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并熟练操作,这就需要调度人员跨学科的掌握多种知识,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供热系统工艺流程中各关键生产过程出现的情况有准确的判断。【3】当某一事件突发后,调度人员能迅速根据职能热网监控系统给出的数据提示,判断出事件的可能原因、影响范围、时间以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理论来自学习,经验来自实践和交流,培养调度人员最合理的方式,是由不同知识构成和工作经历的人员共同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在实际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结束语
供热企业调度系統的设置,对供热企业运行的系统化及规范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实际运行的交流,我们能掌握很多知识,获取很多经验。
参考文献
[1]石兆宇.供热系统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再认识[J].供热制冷,2006[2]
[2]于海晨.基于Internet的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方案及实例.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1(5)
[3]韩建明.构建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几点体会.现代装饰理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