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是对人的生命进行塑造和完善的情感教育,其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注重体现道德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文化美等丰富的内涵因素。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阅读教学为渗入点,不断探究寻找阅读教学中审美的内涵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效结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性学科,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有效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麻木无味,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毫无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注重用审美教育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不断挖掘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促进阅读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审美因素有很多,其主要是从自然、艺术和社会这三个方面体现美育。
1.自然方面的审美因素
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很多写景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对大自然美景进行介绍和描述,其能够为学生烘托诗情画意、轻松惬意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愉悦之情。例如《山雨》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物。除此之外,有些写景文章还蕴含着作者的特殊情感,例如在《丑菊》之中,作者通过对丑菊的观察和描绘,表达出内心对丑菊的喜爱之情,探索出看待事物不能仅关注外表,要注重事物的内在这一生活道理。
2.艺术方面的审美因素
人的本性就是一位艺术家,艺术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上,其在不同形式的诗歌以及不同体裁的现代文中通过语言以及写作技巧表現出文学作品新鲜多样、生动形象、含蓄和谐等艺术特点。
3.社会方面的审美因素
社会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对事物的真假美丑、爱恨情仇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社会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例如《最后一课》能够通过对作者心理过程的描绘体现出爱国主义情结,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祖国的崇敬和自豪之情,树立为国争光的高尚理念。这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其遵循美育和道德的发展规律。
二、善用阅读之中美的范例,引导学生创造美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扩写和续写,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改造创作,他们可以通过所写文章表达出自己内心美的想法和形象。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教师可以将一篇文章作为主体,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选取出文章中的美,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创新性写作,其可以是不存在的美好愿望,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美。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诗人写一篇关于春日游园的作文,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展开对春天美的思考,发现生活中鲜活的美。
三、通过诵读文章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
人在有感情地诵读文章时能够与作者形成心灵相通的境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感受阅读中的美。例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这类有声有色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诵读让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美感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诵读的不同形式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其中的美。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体会当时战争的残酷,人民深厚的爱国之情以及中朝两国坚固的友谊,感受其中的社会美。
四、不断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在小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增强美的感染力,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运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渲染美的氛围。例如,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观看战士冲锋陷阵,顽强抗敌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够深深地记得董存瑞的爱国之情以及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品格。
五、总结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对学生三观的树立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其为根本教育目的,对语文教材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争取将审美教育有效渗透入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加强学生的审美锻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红.阅读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J].魅力中国,2011,21.
[2]冯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J].速读(中旬),2017,1.
[3]宋婵元.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7.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性学科,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有效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麻木无味,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毫无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注重用审美教育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不断挖掘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促进阅读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审美因素有很多,其主要是从自然、艺术和社会这三个方面体现美育。
1.自然方面的审美因素
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很多写景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对大自然美景进行介绍和描述,其能够为学生烘托诗情画意、轻松惬意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愉悦之情。例如《山雨》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物。除此之外,有些写景文章还蕴含着作者的特殊情感,例如在《丑菊》之中,作者通过对丑菊的观察和描绘,表达出内心对丑菊的喜爱之情,探索出看待事物不能仅关注外表,要注重事物的内在这一生活道理。
2.艺术方面的审美因素
人的本性就是一位艺术家,艺术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上,其在不同形式的诗歌以及不同体裁的现代文中通过语言以及写作技巧表現出文学作品新鲜多样、生动形象、含蓄和谐等艺术特点。
3.社会方面的审美因素
社会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对事物的真假美丑、爱恨情仇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社会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例如《最后一课》能够通过对作者心理过程的描绘体现出爱国主义情结,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祖国的崇敬和自豪之情,树立为国争光的高尚理念。这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其遵循美育和道德的发展规律。
二、善用阅读之中美的范例,引导学生创造美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扩写和续写,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改造创作,他们可以通过所写文章表达出自己内心美的想法和形象。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教师可以将一篇文章作为主体,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选取出文章中的美,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创新性写作,其可以是不存在的美好愿望,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美。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诗人写一篇关于春日游园的作文,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展开对春天美的思考,发现生活中鲜活的美。
三、通过诵读文章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
人在有感情地诵读文章时能够与作者形成心灵相通的境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感受阅读中的美。例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这类有声有色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诵读让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美感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诵读的不同形式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其中的美。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体会当时战争的残酷,人民深厚的爱国之情以及中朝两国坚固的友谊,感受其中的社会美。
四、不断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在小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增强美的感染力,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运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渲染美的氛围。例如,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观看战士冲锋陷阵,顽强抗敌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够深深地记得董存瑞的爱国之情以及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品格。
五、总结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对学生三观的树立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其为根本教育目的,对语文教材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争取将审美教育有效渗透入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加强学生的审美锻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红.阅读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J].魅力中国,2011,21.
[2]冯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J].速读(中旬),2017,1.
[3]宋婵元.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