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芒·戴维:把熊猫介绍给世界(下)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危情中的秦岭、挂墩考察
  1872年3月初,戴维从水路回到上海。韩伯禄神父请戴维参观了他在徐家汇成立的自然博物馆。然后戴维到宁波考察几天,会见老朋友英国驻宁波领事、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霍(Robert Swinhoe),再一直走到江西省界;4月2日~5月5日在江西考察毕回到上海;5月31日达天津,城周围的平原遭受水灾淹得一望无际。6月,戴维回到北京天主教北堂标本制作室整理标本,以后把这里扩张为一个自然博物工作室。1872年8月2日,戴维穿上中国清朝官员服装照了一张相,并用了一个中文名字谭卫道。这年他46岁。
  1872年10月2日,戴维携两辆装着150公斤行李的大车从北京出发去西安,费用是52两银子,每两银子可换1500制钱,行程1300公里,还有两个青年教徒同行。戴维经保定、邢台、安阳、卫辉,在10月24日渡黄河去洛阳时,由于船工的敲诈行为,同他们动了肝火,大吵一场,并表示以后再也不渡黄河了。11月3日,戴维经过33天的跋涉到达了西安府。奇亚依斯(Chiad's)主教欢迎戴维的到来。主教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精通汉语。他劝阻戴维暂不去甘肃,因为那里的战事使局势很危险。
  1872年11月11日,戴维乘坐一辆由三匹骡子拉的大车,离西安去秦岭,深入到老峪谷,再到尹家坡住,旁边就是祈祷堂。12月10日,他前往这一带的最高峰光堂山。其圣诞节是在尹家坡过的。
  1873年元旦,戴维在尹家坡的农民家探视病人,春节在严家村做大弥撒。1月15日,他在附近的何家界看到很多鸟,其中有八只朱鹮。在此期间,戴维考察了多种植被层次和地质状况。2月5日,他带着武器和行李向山谷深处的小山村新界里出发,2月18日穿越了秦岭。
  1873年4月17日,戴维从小港镇古涧街出发前往汉口。沿途激流险滩不断,很多船触礁翻折。4月22日一大早,要经多个非常出名的险滩激流;在经第三道激流时船被卷走,猛烈地撞在河心的大花岗岩上。瞬间,“船在撞击下折断了,船尾则被水流推向另一块暗礁撞了过去,其冲击力如此之大,使得船身在中间折断。船儿被岩石绊住,已经半沉半浮,却仍然奇迹般地挣扎着”。载维后来回忆说,“我却跳入水中去抓住那条粗大的缆绳。我尽力用它来绕在岩石的一端,随后在我的两个北京仆人的帮助下,成功地把我们东西的绝大部分都送到岸上,甚至把我们船上抽鸦片的商人们的好一部分财物也送到岸上”。一些珍贵的标本和极宝贵的活体大鲵都丢失了。第二天,他们租到一艘价格极贵的船,安全穿过激流,到兴安州(陕西安康)再换船。他们经过被长期干旱弄得破败不堪的地区,各个村庄都在大放鞭炮祈求龙王下雨。他们进入湖北境,经过一系列灰色巖层的弯曲峡谷,又碰到一连串艰难的瀑布和激流,到了老河口;后经过樊城,进入扬子江,见到成千上万的船。他们抵达汉口后,意大利传教会财务处接待了戴维。戴维还见到了湖北主教安杰洛(Angelo)和各国传教士。
  5月7日,是阿尔芒·戴维的祝圣日。当天晚上,一阵长久的夜雨浸透了大地,解了旱灾之苦。在汉口休整期间,戴维回顾说:“近一年来,我的名字相当经常地出现在中国报纸上。布朗沙尔在(普法战争中)巴黎围城期间,在《中国的新考察记》的标题下发表在《两个世界评论》上的文章中,这位博物馆的学者教授把我的工作的一部分作了过誉的介绍,他的那些文章首先由上海的《小说家》转载,随后在《晚间信使报》和《上海预算报》用英文发表。甚至还出版了两个英文的单行本。更有甚者,过去的一个夏天,我在一封长信中写了有关中华帝国内部的自然出产,那信是写给亚洲学会最积极的会员之一M·佛尔布(Forbes)的,该信被全文列入今年华北分会的年鉴之内。因为现在生活在远东的欧洲人很少,他们都知道我的名字。”戴维先生的名气,使他获得罗素公司一艘大型轮船从汉口去九江的免费船票。5月11日,他抵达九江,遣使会在江西的宗座代牧区主教布莱热情欢迎老朋友。戴维在九江整理汉江落水木箱中的标本。
  1873年5月22日,戴维租了两辆手推车、一顶轿子,经鄱阳湖前往江西南昌府,然后去抚州府(今江西抚州市)。到达抚州正是端午节,家家户户挂着菖蒲和艾蒿。
  6月2日,戴维经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去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溪头。修道院的卢热(Rouget)神父在宽大的欧式建筑里把戴维安顿下来。在这一带,戴维捕获昆虫取得好成绩。这里的室外树荫下气温39℃。干旱肆虐,稻田干涸。从8月15日开始,戴维患了肠道炎,到9月初才开始康复,身体瘦得很厉害。
  9月30日,戴维拖着虚弱的身子,跟随一支小小的商队出发去福建山区。10月2日,他们来到一个很小的教徒村王茅寨,这里竹子长满山谷。戴维又发烧了,卧床不起。听人说不远处有猴群,他就坚持要到那里去。为了不致摔倒和掉队,戴维让人给他的腰带上拴一根绳子,让人家牵着走。这样连滚带爬、踉踉跄跄,一天走十几个小时,他们在午夜前终于到达挂墩。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建在一个很陡的山坡上。两名离群索居的教士欢迎大家,其中一位是西班牙的卡伦加神父。戴维只能待在家里,指导猎人和学生去采集标本。戴维带病抓紧制作动物标本,“尽管发烧和恶心,还是要去掏动物的内脏,手指僵硬而且发抖,浑身打冷颤”。
  11月9日,戴维事后记述在挂墩的状况时说:“我胸部的炎症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威胁要杀死我,这是上帝的意愿!……我要死在这里会很遗憾,而且也没有完成我的任务!我感到很痛苦。”“在10日晚,我自己觉得是那么透不过气来,离死亡已经那么近了,我想到我已到了临终时刻:这是要我顺从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庄严时刻,并且叫我准备去向我的造物主汇报我在大地上生活了的47年。我接受了卡伦加神父做的临终圣事,我完全放弃了我的命运……”孰料14日,奇迹发生了:病魔擦肩而过,危险排除了。或许是上帝认为戴维在人世间还有很多事要做,不愿让他仅仅47岁就到天国去享清闲。
  12月1日,在冰天雪地和泥泞中,戴维一行离开挂墩返溪头,6日到达溪头。卢热神父满眼热泪拥抱着骨瘦如柴的戴维。这个月,戴维在修道院的康复中度过。   1874年在大雪和严寒中开始。1月17日,戴维乘船去九江。在总结这段经历时,他写道:“总之,不管我受到多大的痛苦,我都相当满意我在江西东部和福建山区所获得的藏品。它们装满了2口大箱子,3口小些的箱子,以及9个大小不等的盒子。光是在这里采集到的大大小小的哺乳动物,就有35~40种不同的物种,其中有好几种是新的物种。鸟类也有新的物种,爬虫类和昆虫等等,也是如此。”福建挂墩和雅州穆坪一样,因为戴维九死一生的艰难考察和众多新发现,成为西方生物界十分关注的热点地区,至今名声还在。可惜的是,现在的分省地图上己没有这两处地名了,给按图索骥的生物爱好者造成极大不便。
  2月1日到达九江。布莱主教欢迎考察者的壮行归来。在主教府热烈的氛围中,戴维通过认真思考并说服了自己,短期内他将不可能恢复健康,应该回到法国。3月14日,他离开九江前往上海。1874年4月3日,48岁的戴维神父从上海登上法国邮船公司的新德号轮船返回法国,再也没有回到这块让他名扬天下的热土。
  六、戴维留给今天的思考
  戴维回到巴黎,住进塞夫尔街的遣使会总堂路易·米歇尔教堂。他在恢复健康后,主要从事对在中国12年博物搜集的科学整理和研究,并积极筹建自然科学研究室。1877年,他又到阿尔及利亚进行了短期考察。戴维神父在北京北堂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自然博物馆,在他离开后多年,一直有很多人参观。1888年,李鸿章为取悦慈禧太后,还从这里拿走很多鸟类标本。
  1875年,戴维发表了《第三次在华考察记》(《Journal of My Third Explo-ration Travel in the Chinese Empire》)。1877年,戴维出版了他关于中国鸟类的伟大作品《中国鸟类》两卷本,其中一卷是彩色图版,由乌斯塔莱(Oslalet)教授手绘。该书收集了807种中国鸟类,其中250种是地方特有物种,而当中的1/4蛰居在藏区山脉中。中国物种中有65种是新种,被第一次描述;有90多种是中国从未记载过的。
  1884~1888年间,戴维将所搜集的植物汇编成《戴维植物志》出版,共涉及1175种植物。戴维为西方世界推介了许多植物品种,其中84个为新种,包括珙桐、52个新品种杜鹃花属、3种木兰属、4种冷杉属、4种栎属,以及几种蔷薇科植物等。他还将80多种植物引种到欧洲。
  伟大的画家、科学家达·芬奇说:“不向大自然请教的自然科学家不过是平庸的小儿,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没有辜负戴维的艰苦努力,馈赠他无尽宝藏。戴维的中国之旅为欧洲带回379件地质和化石样本,3425件植物标本(鉴定出1577种),9564只昆虫标本,1322只鸟类标本(计470种,新种65个),208件爬行动物标本,135件两栖动物标本,595件哺乳动物标本——鉴定的哺乳动物有200个种类,其中新品种63个,包括名扬天下的大熊猫、麋鹿、扭角羚和川金丝猴。1874年4月3日,戴维在返法国前的笔记中评价他的中国之行说:“这一切都向我证明,中国能够向博物学家们提供的科学财富远远超过所有已被认知的。”通过戴维,西方世界进一步认识了富饶的中华大地。
  戴维神父是好几所学院的教授。地理学会和索邦大学法国学者联合会都单独授予他金质勋章。法国政府曾多次授予他荣誉军团十字勋章,但都被谦恭的他婉拒了。1896年,值研究院成立100周年之際,没有征得本人同意,政府授予他一枚十字勋章。
  戴维神父1900年11月10日逝于巴黎塞夫尔街路易·米歇尔教堂,享年74岁。他的一生,俯仰无愧于天地。他从1862年7月至1874年4月3日,前后12年(1870年7月~1872年3月中途返法国)在中国考察时,历尽艰险,饱受磨难,多次撞入鬼门关,多次重病不起。“这些难以置信的外出考察的动力,这些狂热的行程的动力,这个科学活动的动力是什么呢?宗教的狂热、学者的不安和猎手的激情构成了戴维火箭的三级”(《戴维神父传》)。
  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宗教界兴起一股“自然神学”浪潮,很多博物学家和传教士认为,大自然是上帝“包罗万象”的公开手稿;研究自然界,是同上帝的书面教谕《圣经》一致的。研究大自然,可以更生动、深刻地了解上帝。戴维在1866年3月23日的日记中说:“我崇尚出自上帝之手的奇异自然景象,它们使人类最精美的作品也显得微不足道。”戴维是自然神学的学富思深的积极践行者。他矢志不渝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中国人对宗教的认识是一种矛盾的心态。潘岳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中说:“在中国宗教的发展历史上,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佛教是请进来的,伊斯兰教是传进来的,基督教是打进来的。就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程度而言,佛教最为成功。无论外来宗教如何强势,凡进入中国,都会与大中华文化相融,无一例外。”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马泰奥·里奇,中文名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在中国传教28年,同大学士徐光启建立深厚友谊,并与之联手,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数学、地理、水利、工程和人文学术方面的文献,直接或间接地给中国带来新知识。至今他被中西方共同推崇为伟大的传教士、文人、科学家。清代顺治、康熙两代皇帝都十分器重德国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von Bell,中文名汤若望,1592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P-Ferdinandus Verbiest,中文名南怀仁,1623年10月19日~1687年3月)。1605年,利玛窦在北京城中心建立了天主教的第一座宣武门教堂(俗称南堂);1657年,清顺治帝御书“通玄佳境”勉之。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成立北京教区,南堂是主教府。事实说明,此前洋教并不是以战争开路进入中国的。这一时期的传教士对中西文明交流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雍正帝继位后,采取了严厉的禁洋教措施,但洋教仍以各种方式秘密地在中国传播。以后因贸易而非宗教的鸦片战争发生,从此朝廷才开禁洋教,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洋教遂在中国人眼目中被看作是帝国主义的工具。
  从戴维进入中国的来龙去脉分析,他是在国门被再次打开后,受聘于法国科研机构到中国进行博物考察和标本资料搜集的。12年的大事记和以后的著述说明,科研是他的主业和追求,传教只是他的副业。嘎海椰(罗杰·艾切卡雷)红衣主教在《坐井观天——走近中国基督教徒》一书中评论这位老乡说:“作为传教士和自然主义者,他具有所有的天赋。”戴维把做传教士的天赋让位于自然科学家的天赋,因此才有了卓越的科研成果。数百年来,在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中,把中国的自然地理大规模、系统地介绍给西方并至今遗惠于世界的人员里,戴维是不容置疑的佼佼者。白熊同平雄主教等人对面不相识;而当戴维第一次见到白熊那黑白相间的皮张时,就在日记中断言“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就是科学家和神职人员的区别。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盖棺论定的戴维神父,是以享誉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研成果著称的,而不是他的传教士身份。戴维不是巧遇熊猫,而是以其独具慧眼的科学发现,把熊猫从崇山峻岭引领到人类文明的世界里。国人以往对戴维传教士身份的讳莫如深,消蚀了他作为卓越科学家的辉煌成就。我钦佩红衣主教嘎海椰的眼光。1991年8月,他在给《戴维神父传》写序时评价戴维说:“引人入胜地阅读这本书,不仅使人感受到信仰和科学如何能够共存,而且使人感到一位教士如何能够又是一位学者。”他把戴维的勋业同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和近代的德日进相提并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的一大类别,川南《绣荷包》歌词尤有特点。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方言民俗的角度,可以考见其歌词中的“咕儿嘎”实为“鼓二更”;“金刚梭罗妹”应为“青锁了门”;“二月荷包二点黄”指荷包的形制;“井边挑水送小郎”是民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作为活态文献的民歌,其歌词的研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课题。  关键词:  《绣荷包》;鼓二更;青;二点黄;水井  中国无分南北古今,皆有民
期刊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方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给人以精神滋养。母语的深深烙印,使我们虽“鬓毛衰”而“乡音不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乡音也会跟随我们。随时随地,偶而的一句家乡话都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快意,并唤起对于故乡、亲人、童年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回忆,使我们有一种同根、同源、同血脉的亲切感。在移民社会环境中,方言经数百年融合传承,早已成为地域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磁场
期刊
摘 要:青城山保留了四川书法最为兴盛的民国时期大量书迹碑刻。它们大多由川内著名学者书写。这些书迹,一是成为青城山悠久历史与艺术史的见证;二是为研究民国四川书法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反映了在碑学之风的影响下,四川书法走上了碑帖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青城山;四川;书法;民国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是我国的一座道教名山。其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幽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在此挥毫泼墨,
期刊
中国古代西南和南亚间的文化交流起步颇早,持续时间长。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在古代中国的早期对外交通体系里,西南地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域。”[1]也正如苏秉琦先生所说:“四川的古文化与汉中、关中、江汉以至南亚次大陆都有关系,就中国与南亚关系看,四川可以说是‘龙头’。”[2]汤洪教授著、中华书局2020年12月出版的《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
期刊
王梦阳  秋日偶成二首  无限秋光有限身,登山临水莫辞频。  满山落叶无归路,一朵轻云欲拥人。  泛梗飘蓬未有涯,漫随云水忆芳华。  西风一夜枫林赤,仍似当年那片霞。  邓世广  拜谒归元禅寺  丛林深处许轻窥,未解前因待问谁?  渠本如来先觉悟,我非菩萨亦慈悲。  空门不养三千客,逝水无须驷马追。  设使庙堂贪佞在,几多罗汉肯低眉!  京山文峰公园聂绀弩塑像前留影  书生落魄亦英雄,经惯人间雨雪
期刊
令世界折服的外交家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还有他老人家接受法国、南
期刊
A    考古工作者非常重视化石。为觅到一块珍贵的化石,他们常常千里奔波,万里搜寻,翻山越岭,下沟入壑,摸遍山野,掘地三尺,期冀获得一个大惊喜!  自然界的化石,其实是一部记载翔实的史书,是一部比司马迁笔法还要高明的史记。  它记录了当时生活的典型环境。  它透露了许多业已绝迹的秘密。  它传递了异常珍贵的诸多信息。  它开启了沉睡多年的巨大智慧。  科学研究需要化石,考古研究需要化石,文史研究当
期刊
1945年初,太行二分区副团长赵亨德率领战士们,在阳泉附近的小庄火车站活捉日军少将铃木川三郎,荣获一等功,被誉为太行英雄。解放战争中,赵亨德在解放平定县战斗中光荣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仍在群众中传颂。为了解英雄的成长过程,前不久我采访了赵亨德的夫人李明光老人。李老戴一幅金丝边眼镜,精神矍铄,面目和蔼慈祥。她听过我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和我交谈。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战火很快烧到平定。我党发
期刊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它成功地刻画出诸葛亮彪炳千古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但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治国奇才,还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士,深得人们的喜爱。而川剧《夕照祁山》是从历史人物自身的人性问题入手,拨妖雾,去仙气,将诸葛亮请下神圣的祭坛,多角度、多维向地展示一代贤臣良相暮年的复杂性格及悲剧心态,揭示这个历史重负下的悲剧灵魂的悲剧成因,让当代
期刊
在20世纪的下半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国际知名作家中,有两个人名字非常响亮:一个是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一书的作者斯诺;一个是英籍女作家韩素音。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作家,世界和平的伟大使者。  斯諾对中国的抗战事业、革命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中国人民记住他。  韩素音在1956年获得新中国签证后,满怀喜悦地访问了首都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夫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