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光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当前应注意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既要坚持持续发展 ,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地发展 ,本文从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所具备的突出功能以及我国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关键字: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观光农业旅游概述
由于农业旅游在我国兴起较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充分,觀光农业旅游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农业旅游,有的说是乡村旅游,有的说是农业观光旅游,所以现在定义至今仍是众说会坛。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 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多种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 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 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 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二、观光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中国旅游观光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观光农业已经蓬勃兴起,各地兴建了许多农业旅游观光基地。这些基地大多项目独特,条件优越,既可观光旅游,又可操作度假,还有许多农业节活动相辅助,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其中典型的例子有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和江苏无锡的生态旅游农业园。年丰山庄占地面积500亩,四周是琉璃瓦围墙。走进山庄大门,映入游客眼帘的是红砖绿树、花果满山,加之山庄内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吸引了大批市民以及国外游客前往。无锡生态旅游农业园位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马山,该园通过有关专家的精心规划,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其优先启动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主题“华夏城乡游”中,“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曾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市郊,到江浙、海南的农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得正红红火火。
三、观光农业旅游所具有的突出功能
1.增收经济收入。旅游观光农业具有旅游业的属性,在创造和增加国民收入和农民收入方面,有着很强的乘数效应。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可以拉长产业链条,改变传统农业仅仅作为“生产车间”的角色,融生产、流通、交换、消费于一体,增加国民收入和农民收入。 2.增加就业机会。旅游观光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和部门为之配套服务,除了推动农业发展外,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饮食、邮电、商业以及旅游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旅游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渗透,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新的特色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会带动加工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通过产业的直接参与和辐射带动,能改变贫困地区单纯依赖“财政输血”的状况,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旅游开发扶贫已使300百多万贫困地区人口走上一条稳定可靠的脱贫致富之路。如广西桂林地区的龙胜县,充分利用距离桂林市近的优势,兴办旅游扶贫工程,把农业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5.生态功能。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区是保护城市的绿色屏障,是“都市之肺”。开发农业的旅游观光功能,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作用,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
四、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1. 旅游项目的论证需要从多角度入手。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特点,它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综合论证,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从本地区农业资源基础的分析,即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的可展示性,以广东省为例,其在发展观光农业方面在全国是比较快的,在投资建设观光农业旅游景点时也能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相邻旅游景点有机结合的原则,将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建成一个自然、传统、休闲的场所。三是要从区位选择分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旅游观光农业也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对于城市旅游业具有依赖性,随着其日渐发展和壮大,将会逐渐向资源丰富、远离大中城市的偏远农村地区发展。四是要从目标市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就旅游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来看,主要为附近的一般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的居民。他们利用节假日外出,进行短途旅游观光,因此有必要重复吸引这些顾客。所以,项目的内容选择、服务和费用水平,都要按照目标市场的特点来确定。为区别旅游观光农业区和一般旅游景区的不同,设施建设应立足于农业本身,因地制宜,从“土”字上出发,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农业旅游的鲜明特色。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的中国文化的原本,突出特色,这才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之根本所在。另外,旅游区的接待容量、环境承载力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
3.搞好“软件”开发,创造良好“软”环境。要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科学管理。旅游观光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其经营者要富有文化修养,精通职业技能,更要和游客相处融洽,善于经营和创新。通过培养和培训,有利于最大限度得发挥旅游资源及设施的作用,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我国在传统旅游资源开发中已经有过重投资、轻管理,导致资源浪费的先例,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开源节流,是开发中的关键之所在,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4.观光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合理性。(1) 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进行开发,严格控制滥用耕地。(2) 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布局。(3) 避免对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如在旅游景点内设立不当的建筑等。(4) 控制 “ 农业观光园 ” 周边的工业以及城市化等对景点的不利影响。(5) 适当控制进入农业观光园的人数,以保护园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结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在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上做文章,既可促使中国“三高”农业即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和无污染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了适应了新世纪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李开宇: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分析及对策,人文地理,1999(3).
[2]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6) .
作者简介:龚小龙(1978—),男,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
关键字: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观光农业旅游概述
由于农业旅游在我国兴起较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充分,觀光农业旅游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农业旅游,有的说是乡村旅游,有的说是农业观光旅游,所以现在定义至今仍是众说会坛。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 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多种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 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 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 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二、观光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中国旅游观光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观光农业已经蓬勃兴起,各地兴建了许多农业旅游观光基地。这些基地大多项目独特,条件优越,既可观光旅游,又可操作度假,还有许多农业节活动相辅助,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其中典型的例子有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和江苏无锡的生态旅游农业园。年丰山庄占地面积500亩,四周是琉璃瓦围墙。走进山庄大门,映入游客眼帘的是红砖绿树、花果满山,加之山庄内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吸引了大批市民以及国外游客前往。无锡生态旅游农业园位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马山,该园通过有关专家的精心规划,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其优先启动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主题“华夏城乡游”中,“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曾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市郊,到江浙、海南的农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得正红红火火。
三、观光农业旅游所具有的突出功能
1.增收经济收入。旅游观光农业具有旅游业的属性,在创造和增加国民收入和农民收入方面,有着很强的乘数效应。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可以拉长产业链条,改变传统农业仅仅作为“生产车间”的角色,融生产、流通、交换、消费于一体,增加国民收入和农民收入。 2.增加就业机会。旅游观光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和部门为之配套服务,除了推动农业发展外,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饮食、邮电、商业以及旅游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旅游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渗透,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新的特色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会带动加工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通过产业的直接参与和辐射带动,能改变贫困地区单纯依赖“财政输血”的状况,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旅游开发扶贫已使300百多万贫困地区人口走上一条稳定可靠的脱贫致富之路。如广西桂林地区的龙胜县,充分利用距离桂林市近的优势,兴办旅游扶贫工程,把农业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5.生态功能。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区是保护城市的绿色屏障,是“都市之肺”。开发农业的旅游观光功能,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作用,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
四、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1. 旅游项目的论证需要从多角度入手。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特点,它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综合论证,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从本地区农业资源基础的分析,即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的可展示性,以广东省为例,其在发展观光农业方面在全国是比较快的,在投资建设观光农业旅游景点时也能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相邻旅游景点有机结合的原则,将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建成一个自然、传统、休闲的场所。三是要从区位选择分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旅游观光农业也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对于城市旅游业具有依赖性,随着其日渐发展和壮大,将会逐渐向资源丰富、远离大中城市的偏远农村地区发展。四是要从目标市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就旅游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来看,主要为附近的一般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的居民。他们利用节假日外出,进行短途旅游观光,因此有必要重复吸引这些顾客。所以,项目的内容选择、服务和费用水平,都要按照目标市场的特点来确定。为区别旅游观光农业区和一般旅游景区的不同,设施建设应立足于农业本身,因地制宜,从“土”字上出发,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农业旅游的鲜明特色。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的中国文化的原本,突出特色,这才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之根本所在。另外,旅游区的接待容量、环境承载力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
3.搞好“软件”开发,创造良好“软”环境。要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科学管理。旅游观光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其经营者要富有文化修养,精通职业技能,更要和游客相处融洽,善于经营和创新。通过培养和培训,有利于最大限度得发挥旅游资源及设施的作用,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我国在传统旅游资源开发中已经有过重投资、轻管理,导致资源浪费的先例,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开源节流,是开发中的关键之所在,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4.观光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合理性。(1) 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进行开发,严格控制滥用耕地。(2) 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布局。(3) 避免对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如在旅游景点内设立不当的建筑等。(4) 控制 “ 农业观光园 ” 周边的工业以及城市化等对景点的不利影响。(5) 适当控制进入农业观光园的人数,以保护园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结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在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上做文章,既可促使中国“三高”农业即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和无污染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了适应了新世纪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李开宇: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分析及对策,人文地理,1999(3).
[2]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6) .
作者简介:龚小龙(1978—),男,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