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9年是我国城市经济不平常的一年
2007年以来,全世界遭受由美国次贷危机而袭来的金融风暴,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经济也不例外,而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经济当然首当其冲。面对全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11月,面对急剧恶化的国际金融形势,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十项具体的“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开启了“4万亿刺激计划”的序幕。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2009年年初,我国政府提出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得这一目标越来越接近现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第一季度的6.1%上升到了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三季度我国GDP增长8.9%左右,呈现明显的逐季回升的态势。专家估计,四季度可能达到10%,全年实现8%的增长目标已无悬念。
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虽然经历一定的曲折,曾呈现波动和起伏,但目前出现四个方面的向好发展。
1.城市生产总值增速稳步回升
1-2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3.8%,3月份增长8.3%,4月份虽有所回落,但5月份又继续回升,增长8.9%,到6月份,增长10.7%,进入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不减。而且在工业生产领域中,60%以上的行业生产增长加快,在工业产品中近60%产品获得增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下滑势头在2009年2月份见底,3-6月份连续4个月回升,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投资和内需替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在GDP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第三季度GDP增长3.8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和11月,形势更加喜人。
2.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增长
城市是全国的消费中心,占全国消费总量的约80%。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而且内需增长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亮点,即商品房销售增长明显,汽车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7%和18.1%。预计全年的汽车销售总量超过1300万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走强,城市家庭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汽车,同时受到政策的利好影响,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增长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汽车产业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而我国城市将进入汽车“全民消费时代”。
3.经济结构调整正在积极推进
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调整城市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许多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受冲击比较严重的城市,如,资源型城市、工业基地城市和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等,更加重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
在工业结构结构调整中,按中央部署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一是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并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科技投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4.城市居民收入稳定,民生得到改善
由于城市经济在整体上不仅企稳回升,而且继续平稳增长,因此,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就业和下岗人员的安排,居民经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提高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同时城市政府改变了财政的支出方向,更加重视城市民生建设,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同比增长29.2%,中央财政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支出增长49.9%以上。
从上述情况可见,2009年对我国城市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年初延续2008年以来的城市经济的低迷状态,进入了低谷,在中央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城市的努力,摆脱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向好的方向发展,成功应对经济世界危机。
二、2009年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综观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和趋势,并与过去历年经济发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成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城市经济的外向度逐步提高,而且就少数城市来说,产生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因而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特别明显,蒙受的损失十分可观。痛定思痛,转向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全国及各城市经济增长是在内需的带动下逐步回升的。国内需求加快增长是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上半经济增长7.1%中,内需拉动10个百分点,外需负拉动2.9个百分点。消费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持续较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
(二)坚持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经济发展目的
只有充分就业、扩大就业才能保障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判断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009年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分别为315万人和9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和93%。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8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120%。
与此同时,200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城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城市财政和其他途径,实行多种优民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关系城市居民的诸多民生问题,如,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失业救挤……等问题,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城市虽遭遇了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三)增加投资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由于对外贸易的萎缩,国家和城市更多地依赖于扩大内需和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所以中央在一揽子计划中增加了4万亿元的投资。2009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市场,有利于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克服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部门。在国家和城市的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投资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如,城市机场、市内交通、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铁路、城际高铁、能源设施、环保项目、生态建设……等。这些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四)加速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并不显著。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良好时机,所以,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设施落后、产能过剩、产品过时、缺乏市场、严重污染、耗能过大的产业和产品,对厂房陈旧、设备落后、经营方式过时,以及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产业,进行改造和再建。如,广东省进行“三旧改造”,即对旧厂区、旧城镇、旧村庄进行改造,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节约集约企业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时,调整城市经济的地区结构和类型结构。2009年城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小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较快,这些城市由于外向度相对较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借助于正确的政策和决策,加速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从全国来看,中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快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五)考量了城市财政制度和结构体系
2009年初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城市经济实体,特别是工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效益下降,利润减少,因而影响城市的财政收入。但是,按照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土地出让金构成城市财政的主要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占相当的比例或主要部分。在年初由于土地市场不景气,所以土地收益必然下降,在企业税收和土地出让的双重打击下,使许多的城市财政捉襟见肘,面临一定的财政困难。然而,从第三季度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的迅速复苏和土地价格的上涨,不断涌现新“地王”,使有些城市的财政立即复苏。解决了财政问题。如,截至11月23日,全国7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超过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总额高达6210亿元,同比增长108%。而排在前三位的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总额都超过500亿元。其地价收入超过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这也反映了城市财政体系和结构的缺陷。
三、对2010城市经济发展的展望
2010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最后的一年,不仅要园满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而且要为第十二个五年打好坚实的基础,开创有利的环境,铺垫好前进的道路。
2010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一)继续保持城市经济较快发展态势
1.全面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各城市一定会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各种努力全面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不仅注重完成计划的数量指标,还会提高完成规划的质量指标,提高完成的质量。使城市经济得到更和谐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普遍会高于2009年的水平。
2.中小城市和城镇得到较快发展。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变化规律,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未来15—20年,我国中小城市和城镇会得到较快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城市经济总量中占居更高的份额,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中小企业继续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力军。2009年以来银行重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政府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中小企业具有大型企业无可比拟有优势,特别具有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的长处,更加适合中国特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所以,2010年我国城市发展中,中小企业是必须高度关注的生力军。
(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经受了2009年经济发展的考验,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意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普遍不理想,离优化产业结构仍有相当的距离。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中新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仍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效益低)普遍存在,有的还非常突出。所以,要求得城市经济平稳、较快和健康发展,必须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种情况下,虽然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一些,一般会略高于全国或所在省区的水平,但2010年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会明显改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过高的城市,会努力降低其比重,而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比重,实现三次产业三二一的格局。
从地区结构来说,总的趋势还是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的增长继续略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中部地区城市的增速幅度可能会高于东部地区城市。
(三)城市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
1.就业压力。待业人口主要来自于进城的农民工,城镇企业因各种原因下岗的职工,历年累积的100多万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和2010年毕业600多万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以及城市自然产生的新的劳动力。四个方面人员构成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存量和增量,给就业带来极大压力,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其具体人员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和估计。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季度末持平。但是,真实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取决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就业压力转化为GDP的压力,因为GDP增长每减少一个百分点,至少导致540万非农人口失业。
2.民生问题。近几年城市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是,由于民生问题积累的时间长、问题多、情况复杂仍然需要继续解决,既需要进行制度、体制和机制改革,又需要增加国家和城市财力,完善分配和支出机制。所以,2010年只能解决和改善医保、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的一部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资产价格上涨风险。由于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食品价格涨幅较低短期通胀风险并不高。可是,由于流动性过度充裕,利率处于极低水平,加上美元贬值压力等因素,出现资产价格过度上涨,面临资金流入和资产泡沫风险。
(四)房地产业成为突出和棘手的城市经济问题
房地产是城市经济率先回暖的产业,同时也是动荡不稳的行业,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有的矛盾非常尖锐和突出。
1.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人多地少,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许多农村区域改变为城市地区,大量农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对住房刚性需求越来越大,经久不衰,因此,住房供需矛盾是长期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30平方米,接近甚或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城市住房需求的矛盾除了总量问题外,更多的是结构性矛盾,即,城市富有居民占有远远高于平均占有量的住房,而城市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和新近进城工作的居民,或买不起房,只能望房兴叹。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城市分配制度问题和缺陷的表现,不仅需要通过发展房地产或推行保障性住房政策来解决。不论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都是2010年城市经济的重大问题。
2.城市房价过度上涨。进入2009年第三季度之后,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不仅一线城市如此,同时也波及二线城市。价格不仅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购买力,而且与土地的炒作相结合,脱离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带来了经济运行的混乱。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引起,在土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住宅用地的出让的楼面价格已经高达1.5万元,甚至超过2万元。如,北京11月份住宅用地楼面地价大幅上扬,直逼3万元(29859.39元),不仅创下了2009年新高,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3.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加上货币市场的问题,形成房地产的泡沫,对包括土地在内的房地产进行投机和投资,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和正常运行,所以是2010年,特别是年初,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2007年以来,全世界遭受由美国次贷危机而袭来的金融风暴,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经济也不例外,而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经济当然首当其冲。面对全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11月,面对急剧恶化的国际金融形势,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十项具体的“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开启了“4万亿刺激计划”的序幕。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2009年年初,我国政府提出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得这一目标越来越接近现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第一季度的6.1%上升到了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三季度我国GDP增长8.9%左右,呈现明显的逐季回升的态势。专家估计,四季度可能达到10%,全年实现8%的增长目标已无悬念。
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虽然经历一定的曲折,曾呈现波动和起伏,但目前出现四个方面的向好发展。
1.城市生产总值增速稳步回升
1-2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3.8%,3月份增长8.3%,4月份虽有所回落,但5月份又继续回升,增长8.9%,到6月份,增长10.7%,进入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不减。而且在工业生产领域中,60%以上的行业生产增长加快,在工业产品中近60%产品获得增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下滑势头在2009年2月份见底,3-6月份连续4个月回升,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投资和内需替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在GDP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第三季度GDP增长3.8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和11月,形势更加喜人。
2.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增长
城市是全国的消费中心,占全国消费总量的约80%。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而且内需增长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亮点,即商品房销售增长明显,汽车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7%和18.1%。预计全年的汽车销售总量超过1300万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走强,城市家庭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汽车,同时受到政策的利好影响,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增长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汽车产业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而我国城市将进入汽车“全民消费时代”。
3.经济结构调整正在积极推进
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调整城市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许多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受冲击比较严重的城市,如,资源型城市、工业基地城市和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等,更加重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
在工业结构结构调整中,按中央部署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一是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并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科技投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4.城市居民收入稳定,民生得到改善
由于城市经济在整体上不仅企稳回升,而且继续平稳增长,因此,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就业和下岗人员的安排,居民经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提高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同时城市政府改变了财政的支出方向,更加重视城市民生建设,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同比增长29.2%,中央财政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支出增长49.9%以上。
从上述情况可见,2009年对我国城市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年初延续2008年以来的城市经济的低迷状态,进入了低谷,在中央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城市的努力,摆脱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向好的方向发展,成功应对经济世界危机。
二、2009年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综观2009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和趋势,并与过去历年经济发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成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城市经济的外向度逐步提高,而且就少数城市来说,产生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因而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特别明显,蒙受的损失十分可观。痛定思痛,转向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全国及各城市经济增长是在内需的带动下逐步回升的。国内需求加快增长是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上半经济增长7.1%中,内需拉动10个百分点,外需负拉动2.9个百分点。消费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持续较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
(二)坚持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经济发展目的
只有充分就业、扩大就业才能保障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判断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009年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分别为315万人和9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和93%。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8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120%。
与此同时,200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城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城市财政和其他途径,实行多种优民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关系城市居民的诸多民生问题,如,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失业救挤……等问题,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城市虽遭遇了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三)增加投资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由于对外贸易的萎缩,国家和城市更多地依赖于扩大内需和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所以中央在一揽子计划中增加了4万亿元的投资。2009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市场,有利于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克服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部门。在国家和城市的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投资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如,城市机场、市内交通、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铁路、城际高铁、能源设施、环保项目、生态建设……等。这些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四)加速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并不显著。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良好时机,所以,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设施落后、产能过剩、产品过时、缺乏市场、严重污染、耗能过大的产业和产品,对厂房陈旧、设备落后、经营方式过时,以及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产业,进行改造和再建。如,广东省进行“三旧改造”,即对旧厂区、旧城镇、旧村庄进行改造,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节约集约企业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时,调整城市经济的地区结构和类型结构。2009年城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小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较快,这些城市由于外向度相对较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借助于正确的政策和决策,加速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从全国来看,中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快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五)考量了城市财政制度和结构体系
2009年初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城市经济实体,特别是工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效益下降,利润减少,因而影响城市的财政收入。但是,按照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土地出让金构成城市财政的主要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占相当的比例或主要部分。在年初由于土地市场不景气,所以土地收益必然下降,在企业税收和土地出让的双重打击下,使许多的城市财政捉襟见肘,面临一定的财政困难。然而,从第三季度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的迅速复苏和土地价格的上涨,不断涌现新“地王”,使有些城市的财政立即复苏。解决了财政问题。如,截至11月23日,全国7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超过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总额高达6210亿元,同比增长108%。而排在前三位的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总额都超过500亿元。其地价收入超过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这也反映了城市财政体系和结构的缺陷。
三、对2010城市经济发展的展望
2010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最后的一年,不仅要园满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而且要为第十二个五年打好坚实的基础,开创有利的环境,铺垫好前进的道路。
2010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一)继续保持城市经济较快发展态势
1.全面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各城市一定会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各种努力全面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不仅注重完成计划的数量指标,还会提高完成规划的质量指标,提高完成的质量。使城市经济得到更和谐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普遍会高于2009年的水平。
2.中小城市和城镇得到较快发展。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变化规律,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未来15—20年,我国中小城市和城镇会得到较快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城市经济总量中占居更高的份额,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中小企业继续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力军。2009年以来银行重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政府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中小企业具有大型企业无可比拟有优势,特别具有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的长处,更加适合中国特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所以,2010年我国城市发展中,中小企业是必须高度关注的生力军。
(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经受了2009年经济发展的考验,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意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普遍不理想,离优化产业结构仍有相当的距离。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中新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仍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效益低)普遍存在,有的还非常突出。所以,要求得城市经济平稳、较快和健康发展,必须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种情况下,虽然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一些,一般会略高于全国或所在省区的水平,但2010年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会明显改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过高的城市,会努力降低其比重,而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比重,实现三次产业三二一的格局。
从地区结构来说,总的趋势还是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的增长继续略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中部地区城市的增速幅度可能会高于东部地区城市。
(三)城市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
1.就业压力。待业人口主要来自于进城的农民工,城镇企业因各种原因下岗的职工,历年累积的100多万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和2010年毕业600多万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以及城市自然产生的新的劳动力。四个方面人员构成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存量和增量,给就业带来极大压力,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其具体人员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和估计。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季度末持平。但是,真实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取决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就业压力转化为GDP的压力,因为GDP增长每减少一个百分点,至少导致540万非农人口失业。
2.民生问题。近几年城市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是,由于民生问题积累的时间长、问题多、情况复杂仍然需要继续解决,既需要进行制度、体制和机制改革,又需要增加国家和城市财力,完善分配和支出机制。所以,2010年只能解决和改善医保、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的一部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资产价格上涨风险。由于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食品价格涨幅较低短期通胀风险并不高。可是,由于流动性过度充裕,利率处于极低水平,加上美元贬值压力等因素,出现资产价格过度上涨,面临资金流入和资产泡沫风险。
(四)房地产业成为突出和棘手的城市经济问题
房地产是城市经济率先回暖的产业,同时也是动荡不稳的行业,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有的矛盾非常尖锐和突出。
1.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人多地少,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许多农村区域改变为城市地区,大量农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对住房刚性需求越来越大,经久不衰,因此,住房供需矛盾是长期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30平方米,接近甚或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城市住房需求的矛盾除了总量问题外,更多的是结构性矛盾,即,城市富有居民占有远远高于平均占有量的住房,而城市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和新近进城工作的居民,或买不起房,只能望房兴叹。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城市分配制度问题和缺陷的表现,不仅需要通过发展房地产或推行保障性住房政策来解决。不论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都是2010年城市经济的重大问题。
2.城市房价过度上涨。进入2009年第三季度之后,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不仅一线城市如此,同时也波及二线城市。价格不仅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购买力,而且与土地的炒作相结合,脱离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带来了经济运行的混乱。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引起,在土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住宅用地的出让的楼面价格已经高达1.5万元,甚至超过2万元。如,北京11月份住宅用地楼面地价大幅上扬,直逼3万元(29859.39元),不仅创下了2009年新高,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3.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加上货币市场的问题,形成房地产的泡沫,对包括土地在内的房地产进行投机和投资,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和正常运行,所以是2010年,特别是年初,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