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农业结构调整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1.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要保持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60%以上是直接销售原粮,精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所占比重很低,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农产品进一步增值。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出路,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2.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方面,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去,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的服务网络,相互不配套。另一方面,农村交通运输业和农村贸易业的落后,限制了农产品的运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情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是:30%、40%、30%左右。而我国是60%、30%、10%。因此,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三高”农业
1.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优势,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时,一是继续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以人均占有400Kg粮食产品为前提进行结构调整;二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果林;三是大力推动饲料作物的生产,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四是重点发展各地的特色经济,形成不同的品牌农产品。
2.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势必提高,不仅对农产品的色、香、味、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农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支出结构中用于高质量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对食品品种的需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农产品高质不高产,高产不高效的矛盾。这既要求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也要求有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如建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科研准则;推进以动植物制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革命;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动植物品种;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等。
三、发展高效立体、示范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在有限的地、山、水、田单位面积上和空间里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多层结构,多级利用的综合农业方式,充分发挥边际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有些地方农民的庭院经济搞得很成功,充分发挥了“庭院”这个生活空间,庭院中的水塘既可作蓄水池又可作养鱼池,同时还可种藕,水塘上搭架子种植各种季节蔬菜或种葡萄,庭院边又建一个小型的禽舍,饲养鸡、鸭等,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经济圈。
近年来,高科技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力的加剧,利用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形式,引导我国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政策选择。要充分发挥各地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并探索一种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形式,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程度,促进结构调整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首先,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必须优先得到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把农产品与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一体化经营。其次,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合理的利益格局,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逐步建立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机制。再次,要抓好服务载体的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用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发挥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对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引导作用。要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有关农产品的品质、品种信息在消费者中有效传递,并构建一种优质农产品能有效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市场环境。要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大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发挥政策和法律的有效约束作用和规范功能,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1.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要保持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60%以上是直接销售原粮,精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所占比重很低,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农产品进一步增值。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出路,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2.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方面,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去,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的服务网络,相互不配套。另一方面,农村交通运输业和农村贸易业的落后,限制了农产品的运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情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是:30%、40%、30%左右。而我国是60%、30%、10%。因此,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三高”农业
1.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优势,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时,一是继续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以人均占有400Kg粮食产品为前提进行结构调整;二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果林;三是大力推动饲料作物的生产,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四是重点发展各地的特色经济,形成不同的品牌农产品。
2.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势必提高,不仅对农产品的色、香、味、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农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支出结构中用于高质量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对食品品种的需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农产品高质不高产,高产不高效的矛盾。这既要求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也要求有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如建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科研准则;推进以动植物制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革命;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动植物品种;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等。
三、发展高效立体、示范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在有限的地、山、水、田单位面积上和空间里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多层结构,多级利用的综合农业方式,充分发挥边际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有些地方农民的庭院经济搞得很成功,充分发挥了“庭院”这个生活空间,庭院中的水塘既可作蓄水池又可作养鱼池,同时还可种藕,水塘上搭架子种植各种季节蔬菜或种葡萄,庭院边又建一个小型的禽舍,饲养鸡、鸭等,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经济圈。
近年来,高科技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力的加剧,利用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形式,引导我国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政策选择。要充分发挥各地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并探索一种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形式,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程度,促进结构调整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首先,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必须优先得到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把农产品与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一体化经营。其次,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合理的利益格局,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逐步建立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机制。再次,要抓好服务载体的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用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发挥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对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引导作用。要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有关农产品的品质、品种信息在消费者中有效传递,并构建一种优质农产品能有效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市场环境。要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大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发挥政策和法律的有效约束作用和规范功能,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