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加强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32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患者均能自行下地行走。结论:后交叉韧带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护理
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是常见的膝部损伤,多由屈膝位时胫骨近端受到直接向后的剪力作用所致,断裂后的后交叉韧带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传统的关节切开缝合术随着关节镜的逐渐普及已被废弃,而利用关节镜对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作为骨科的一种微创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定位准确,术后感染、粘连机会少、康复快、疼痛轻,可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日益被推广, 比传统的关节切开手术相比预后更为理想。我院自2004 年至今采用膝关节镜重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22例,疗效确切,现将临床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病人均因外伤导致后交叉韧带断裂,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23岁~51岁,平均37岁;左膝11例,右膝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月~3月,病人均有膝关节疼痛、行走不稳、活动受限,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所有病人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
2 术后康复护理
2.1 疼痛护理
术后患肢可给予冷疗仪理疗,予消肿止痛、减少出血。2 d 内若疼痛显著可应用止痛药物,疼痛较轻时可转移其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护理操作应做到规范、准确、轻柔。
2.2 患肢体位
术后患肢抬高,佩戴支具外固定,保持屈曲15°~30°,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及韧带血供的建立。
2.3 患肢观察
术后48 h 内应密切观察足部血液循环和足背动脉搏动。每半小时观察患侧下肢肌力、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避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
2.4 功能锻炼
1)、术后6h 开始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开始3~5 次/d,10~15 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 次/d,20~30 min/次。2)、术后第二天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 开始尝试直腿抬高: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3)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开始屈曲练习(0°—90°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4)术后2周-4周 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以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关节内组织的修复、防止关节黏连。开始坐位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被动屈曲至90—100°,直抬腿可达6分钟,必要时CPM装置辅助功能锻炼,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脱拐。
3 讨论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4 周内较易发生关节内水肿粘连,如果患者术后 4 周内不进行康复锻炼,患侧膝关节功能就很难完全恢复,因此,要加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幅减少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但是,要注意把握尺度,过度的早期康复锻炼,可导致关节韧带松弛、不稳定,严重者可断裂,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训练计划 ,早期应等长训练为主,以增加肌力,减少肿胀,加速关节滑液循环为主。使用CPM 机能温和持久地牵伸关节韧带、肌腱及其它软组织,保持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接下来可在可调节支具保护下进行负重站立和行走,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加强术后患者康复护理,可提高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效果,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能够自由活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栋云. 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功能锻炼96 例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2):152,154.
[2] 黄丽容, 梁丽萍, 韩青.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23):75-76.
[3] 潘琳琳,杜改团,马艳.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及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 ( 4) 25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护理
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是常见的膝部损伤,多由屈膝位时胫骨近端受到直接向后的剪力作用所致,断裂后的后交叉韧带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传统的关节切开缝合术随着关节镜的逐渐普及已被废弃,而利用关节镜对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作为骨科的一种微创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定位准确,术后感染、粘连机会少、康复快、疼痛轻,可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日益被推广, 比传统的关节切开手术相比预后更为理想。我院自2004 年至今采用膝关节镜重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22例,疗效确切,现将临床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病人均因外伤导致后交叉韧带断裂,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23岁~51岁,平均37岁;左膝11例,右膝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月~3月,病人均有膝关节疼痛、行走不稳、活动受限,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所有病人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
2 术后康复护理
2.1 疼痛护理
术后患肢可给予冷疗仪理疗,予消肿止痛、减少出血。2 d 内若疼痛显著可应用止痛药物,疼痛较轻时可转移其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护理操作应做到规范、准确、轻柔。
2.2 患肢体位
术后患肢抬高,佩戴支具外固定,保持屈曲15°~30°,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及韧带血供的建立。
2.3 患肢观察
术后48 h 内应密切观察足部血液循环和足背动脉搏动。每半小时观察患侧下肢肌力、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避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
2.4 功能锻炼
1)、术后6h 开始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开始3~5 次/d,10~15 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 次/d,20~30 min/次。2)、术后第二天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 开始尝试直腿抬高: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3)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开始屈曲练习(0°—90°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4)术后2周-4周 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以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关节内组织的修复、防止关节黏连。开始坐位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被动屈曲至90—100°,直抬腿可达6分钟,必要时CPM装置辅助功能锻炼,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脱拐。
3 讨论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4 周内较易发生关节内水肿粘连,如果患者术后 4 周内不进行康复锻炼,患侧膝关节功能就很难完全恢复,因此,要加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幅减少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但是,要注意把握尺度,过度的早期康复锻炼,可导致关节韧带松弛、不稳定,严重者可断裂,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训练计划 ,早期应等长训练为主,以增加肌力,减少肿胀,加速关节滑液循环为主。使用CPM 机能温和持久地牵伸关节韧带、肌腱及其它软组织,保持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接下来可在可调节支具保护下进行负重站立和行走,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加强术后患者康复护理,可提高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效果,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能够自由活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栋云. 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功能锻炼96 例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2):152,154.
[2] 黄丽容, 梁丽萍, 韩青.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23):75-76.
[3] 潘琳琳,杜改团,马艳.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及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 ( 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