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趣”:课程游戏化建构的价值追求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烟火味,离不开一个“趣”字。一部电影,有了趣味,便会票房大爆;一个行当,有了志趣,才会风生水起;一个城市,有了生趣,就会聚集人气;一门课程,有了兴趣,将会钻研精深。在将课程游戏化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顺应“趣”,搭建“趣”,支持“趣”,建构了幼儿需要的、“趣”的课程。

一、生发内容——兴趣


  1.顺应兴趣,找到课程内容,满足幼儿需要
  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敏感地发现幼儿需要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使之成为课程生发的内容。
  初夏时节,幼儿园里各种植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午饭之后,教师带着幼儿们在园里散步,欣赏美景。“老师,这里有一只小虫子!”杨浩宇突然很兴奋地说。“哪里?哪里?”其他幼儿都围了过去,对此十分感兴趣。“这里也有虫子!”一旁的刘瑜杰也有收获。幼儿们围在一起看了很久,都不舍得离开。回到班里,教师便针对虫虫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什么突然发现这么多的虫虫?”“你在哪里可能发现虫虫呢?”
  “虫虫大作战”的课程就这样产生了,这样的课程不是教师预设,而是从幼儿的兴趣中来,由师幼共同生成,甚至可以说是由幼儿生成。
  2.追随兴趣,统筹提升经验,推动课程建构
  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以幼儿发展为本生成活动,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幼儿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幼儿即时的兴趣,而是要善于对幼儿的经验加以统整和提升,促进幼儿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结合“虫虫大作战”课程活动,“哪里可以发现这些小虫子呢?”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虫虫可能会在树叶上”“虫虫会在泥土里”“虫虫会在花丛里”“虫虫会在嫩芽上”……幼儿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那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虫子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兴奋不已,三三两两结伴寻找小虫子。“哇,这里有!”“我来抓住它!”“不要,它会咬人的!”“老师,怎么抓住它啊?”虽然发现了虫虫,但是如何抓住虫虫呢?幼儿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应该用什么东西来捕虫呢?”老师和幼儿一起网上查找资料,认识了捕虫夹、放大镜、昆虫观察器、昆虫采集盒……
  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尝试,从他们的表现、小组讨论、图象表征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推动课程积极向前。

二、环境呈现——童趣


  1.室内区域空间合理布局
  幼儿园有大、小两种面积的教室。大教室是复式错层的,教师根据班级格局,及时调整区域设置,通过增加隔断、区域柜、转角柜向上向下延伸,将空间扩大,最后形成了错落有致、丰富有序的整体布局;小教室空间比较局促,教师通过增加结构性材料、视听电子产品、玩具图书等,辅以丰富的辅助材料及幼儿自定游戏规则,通过向走廊、角落、楼道的拓展延伸,让小教室小得精致、小得巧妙。
  2.重点区域凸显艺术体验
  结合我园省级“十三五”课题“丰富体验: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深化研究”,我们开展了更为聚焦的“艺术区域”专题研究,确立了表演区组织实施的研究重点(小班:尝试表演区与角色区的互动;中班:重点研究走廊表演区间的功能细化及角色分工;大班:重点探索表演区与户外草坪的实景融合)分层落实,凸显艺术表演氛围。教师搜集各种低结构材料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尽情创作。语言区投放幼儿更感兴趣的有声、可视读物,培养幼儿敢说、能说、爱说的能力。
  3.户外游戏空间拓展丰富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因此,我们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倾力打造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户外游戏空间。
  (1)“旧地”生花 “闲地”巧用
  原本破旧的四合院经过老师和幼儿们的包装、改造,成了包含“声临其境”“魔幻色彩”“创造空间”“时光记忆”“星光大道”五大区域的影视基地。在这里,幼儿们玩录音、化妆、服饰搭配、摄影、走秀……把一直闲置的三楼平台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打造成“空中花园”“欢乐水世界”两大区域。这里俨然成了幼儿们照料、观察、涂鸦、写生、欣赏、游戏等富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休闲场所。
  (2)“辟地”组建 “借地”发挥
  我们给一马平川的户外硬地分区设障,添置多种材料,进行搭建、重组、替换,满足幼儿各类运动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几棵大树,结合绳索、轮胎、木板等工具开展爬树、平衡、拉升等“大树游戏”;利用观赏性绿化带中的短小索道及圆形小池塘,组合设障,营造丛林探险的野趣。
  (3)“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沙水区,我们添置水壶、竹筒、水枪等玩水工具,搜集多种型号的水管与之衔接,草地灌溉、荷花池换水等活动让游戏更加有趣;西面饲养小屋多了小羊、小鸭、小兔等小客人,幼儿们喂养、逗乐、写生,一片欢声笑语;种植区种上各类蔬果绿植,幼儿除草、捉虫、照料,忙得不亦乐乎……墙面打造成涂鸦区,线描画、粉笔画、颜料画,幼儿尽情挥洒……户外游戏时,幼儿们观植物、动物,以写生、画日记、种植微景观等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田园艺术气息。

三、师幼互动——有趣


  1.做幼儿成长的陪伴者
  我们努力成为幼儿游戏的玩伴、学习的伙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高控地灌输学习内容。
  小班歌唱活动“花猫照镜子”中,教师带上猫耳朵,穿上涂有咖啡色颜料的雨衣,头发上粘几片枯树叶,脸上涂上咖啡色的颜料,俨然一只“脏小猫”。幼儿和这样一只会说话、会眨眼、会做动作、会唱歌的小脏猫玩游戏,有趣极了。
  为了让幼儿熟悉巩固歌词,我们设计了“帮小脏猫擦一擦”的游戏。小猫哪里脏,就拿工具帮小猫洗洗脸、擦擦身体、梳梳毛发,亲眼看到小猫从脏到干净的转变,教师陪伴幼儿一起感受玩中学的乐趣。
  2.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我们关注幼儿学习的需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各种条件,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班本剧《三只小猪》实施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面“小猪盖房子”的晨间签到墙。幼儿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乐高积木盖房子。为了保持幼儿对盖房子的兴趣,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由易到难,分层次推进。第一层次:根据数字盖房子。教师提供点卡数量(1-5)幼儿盖房子。幼儿们会一边点数,一边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第二层次,引导幼儿从垂直建构拓展到横向建构,让幼儿感受到联结,房子变宽了;第三层次:尝试让小班幼儿由独自搭建发展到两两合作搭建房子……整个晨间签到“小猪盖房子”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将指导策略自然地、循序渐进地融入到盖房子这个学习情境中,支持幼儿与环境的充分互动,自主探索,从而让幼儿获得数学、空间、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和成长。
  3.做幼儿经历的观察者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幼儿都应该得到独一无二的回应。我们通过“学习故事”和“课程审议”来呈现幼儿的游戏行为,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
  在小班童话剧主题“狐狸和乌鸦”中,老师在示范乌鸦叼肉的动作后,幼儿们纷纷模仿,或者创编不同的“叼肉”动作。有了道具的不断投放,幼儿们对表演更加充满兴趣。区域活动时,表演区常常门庭若市。
  表演时,幼儿们自己选择道具,自己分配角色,自己看著图片选择骗狐狸的方法,能力强的幼儿还能流利地讲述或者即兴创编台词,玩得不亦乐乎。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我们始终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关注儿童、关注过程,共同建构更加有“趣”的课程。
其他文献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建构富有弹性的探究式课程,引导幼儿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认知,让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游戏化活动、情景式体验,这些方式能有效地帮助自我建构科学知识经验,将科学探索活动优化成STEM学习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故事来源:争抢积木——合作协商——展开讨论  在桌面建构游戏时,浩浩和睿睿两人为了一个支架积木争吵不休。  浩浩:“这是我需要的,你借我玩一会儿
期刊
2018年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于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是提高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减少其患疾病的概率;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提高幼儿的身体调节能力、平衡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专注力。运动具有如此多的益处,那么它是否受到了家长们及社会应有的重视?  在现
期刊
设计意图:  绘本《洞洞的故事》是一个富有哲理又独具巧思的故事。洞洞哈密和哈妮的家是一块瑞士奶酪,有一天,它们的家被老鼠一家全部吃掉了,无家可归的两个洞洞于是踏上了一段寻家之旅,然而不管是国王的袜子、王后的内裤、公主的自行车、王子的船……都不适合安家,还给别人造成了困扰。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洞洞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并能派上大用场的笛子这个新家。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绘本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绘
期刊
亲爱的宝贝:  你好吗?妈妈想你了……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我们过了一个同往常不一样的假期。  没有过往的春节热闹,也不能带你出去玩,但我们收获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职责所在,爸爸妈妈要去工作,回到了太原,为了你的安全,你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  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妈妈知道你肯定舍不得。其实妈妈也舍不得,关门的那一刹那,妈妈早已忍不住泪流满面。  想你睡觉、吃饭、喝水的样子,想你认真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欢乐。疫情期间人们不免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自身的生命安全。那我们该如何做好防疫工作,确保身心健康呢?我国权威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钟院士向大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是防护措施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
期刊
游戏名称:轨道滚球  游戏年龄段:5-6岁  游戏材料:绳子1根、乒乓球若干个、不同大小的盒子。  游戏方法:将绳子的一端绑在椅子上,另一端用手拉着,使绳子平行,绳子下方摆放不同大小的盒子,将乒乓球放在绳子上,让球滚动,当球滚动到盒子的上方时,可以将绳子打开,使球落下,球落入盒子里,就算成功。可以增加乒乓球的数量,也可以多放一些小盒子,增加乒乓球落入盒中的难度。  游戲名称:打病毒  游戏年龄段:
期刊
许军,太原市万柏林区教育局副局长。记者:请您简单概述一下万柏林区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答: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加强全区
期刊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常常会自发地收集各种动植物充实自然角。周末,康康小朋友和家人外出游玩时抓回许多螃蟹,带到幼儿园,引起了伙伴们的特别关注。金秋时节,菊香蟹肥,湖蟹作为湖州的特产,以其奇异的外形,独特的行走姿势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幼儿新的兴趣点,我随机以螃蟹为主题生成了科学活动。活动目标:  1. 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动态,了解其生活习性,对甲壳类動物有探究的兴趣。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遵守规则的意识,知道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而且在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的幼儿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游戏也就无法
期刊
为了打败那些“坏家伙”们,我们小朋友要戴好口罩,听爸爸妈妈的话,讲卫生、勤洗手、常消毒。生病的大人们也不要害怕,要听医生叔叔阿姨的话在医院看病,而且我们不能吃野生小动物哦!  1.封城  我的名字叫地球,在我大大的身体上,有房子,有学校和医院,我每天都很开心。可是2019年的一天,我突然遇到了一个“坏家伙”,听说它很厉害的样子,于是不久之后我就被封起来了……  2.病毒入侵——眼睛  如果不留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