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Excel的教学历年来中存在着许多教学误区,教师与学员既不能双方友好沟通,又寻找不出原因,因而云者亦云,Excel的功能也就少有人尽用。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对此进行探索,通过“汇总的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大限度上讲明“汇总”的功能,引入教学后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类汇总 界面 函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66-02
Excel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由于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对软件的应用也千差万别。较长时期来,Excel数据表的教学也存在着许多桎梧,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是教师对此软件中数据表的使用范围不广,教学中只局限在表面的知识传授,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了教者黯然无味,无法产生生动性,学者更是一头雾水,茫茫然不知所学。其二是学员对数据表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以点带面,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距甚远,除能够进行简单的公式计算外,其余大量的功能便被摈弃在外了。本文通过“汇总的三种方法”为例,对Excel中数据汇总的教学做一探讨,盼望指正。
一、对汇总教学提出的问题
1.既想分类汇总,又想分类打印。
2.不想分类打印,只是想随时查看各类数据的明细和统计情况。
3.如果我们不想打乱正常的流水式数据表格的数据顺序,而是想随时查看各类数据的统计结果(此处假定将统计结果保存在另外Sheet2工作表中)。
二、教学方法
我们从《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实例进行说明。
1.直接利用Excel内置的“分类汇总”功能来实现数据汇总。
(1)选中《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培训类别表项,按一下“常用”工具栏上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按钮,对按照“培训类别”表项内容进行一下排序。
注意:使用“分类汇总”功能时,一定要按分类对象进行排序!
(2)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
(3)图1将“分类字段”设置为“培训类别”;“汇总方式”设置为“求和”;“选定汇总项”为“培训人数”、“培训课时”、“培训费”;再选中“每组数据分页”选项。最后,确定返回。
(4)分类汇总完成。
图2是《管理台帐》培训类别=“其他和失业”为分类汇总3的详细界面(更确切地说这是分类汇总后第一步的详细界面)。
在教师讲明讲透此界面后才可能在学员的思维中建立起对分类汇总的初浅印象,使学员在思维中建立起一个总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入第3图表的认识。
图3是《管理台帐》对培训类别汇总2界面,是对“培训类别”项进行求和,使学员在对照第一个界面的基础上产生汇总的概念,更确切的说是使学员在对照界面的同时找出界面的不同,这正是教师需要讲解的关键所在。
图4为分类汇总1界面,对照前界面学员更能清晰的认识分类汇总表中所有数据项进行累加求和。
方法1就是利用Excel内置的“分类汇总”对问题1的操作步骤和界面3、2、1分析,既满足分类汇总又满足了分类打印。在实施教学中应注重对分类汇总目标表的讲解。要讲清项目字段与数据的对应关系,应讲明屏幕显示的转换,汇总对话框中对应设定的具体要求。分类字段、汇总方式、选定汇总项。教师应以目标表为例将上述三个界面联系与要求讲透,在学员的操作之前奠定起一个坚实的感性形象,杜绝学员盲目上机操作。
2.利用Excel自身的“自动筛选”功能来实现数据汇总。
(1)图5选中《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数据表中的筛选区域表项,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进入“自动筛选”状态。点击培训类别右下拉式菜单,对“培训类别”=“失业”的培训班中的人数、授课学时、培训费有条件进行汇总。
(2)图6就是分别选中I80、J80、K80单元格(此处假定表格中共有77条数据)中输入公式:=SUBTOTAL(9,I3:I79)、=SUBTOTAL(9,J3:J79)、=SUBTOTAL(9,K3:K79)统计结果。
03
方法2就是对数据表中引入了自动筛选命令进行有条件的汇总和运用统计函数对整个数据表的汇总。教学重点主要是统计函数的引用是对数据汇总的引申,图5显示界面是符合单一条件的,不汇总,通过输入统计函数对“培训类别=失业”单一条件进行统计。图6主要目的是与对方法1汇总结果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数据汇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 利用Excel的函数来实现。
(1)切换到Sheet2工作表中,制作好一个统计表格。
(2)分别选中B3、C3、D3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Sheet1!$C$3:$C$79,A3)、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I$3:$I$79)、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J$3:$J$79)、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K$3:$K$79)。
(3)同时选中B3、C3、D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D3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下拖拉至D8单元格,将上述公式复制至B4至D8单元格区域中。
(4)选中B9单元格,输入公式:=SUM(B3:B8),并仿照上面的操作,将此公式复制到C9和D9单元格中。
方法3是在《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文件工作簿里,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项目字段,通过Sheet2工作表按照统计条件函数和条件求和函数建立起Sheet1与Sheet2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可使Sheet1与Sheet2之间数据保持一致,使汇总结果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对“汇总”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问题1”是通过四个界面的操作和说明,通过3、2、1界面操作和打印条件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感性认识,也加深对“汇总”理性认识。“问题2”是利用数据自动筛选命令,在其中又巧妙地加入函数的运用,又从侧面对“汇总”操作技能的延伸。“问题3”是以工作表之间建立互动关系,通过条件函数将数据处理的重点知识进行较高程度的深化,对学员来说具有拔高和激励的作用。
实际教学检验:讲授前学生对分类汇总的认识相当模糊,甚至有的学生将计算的结果当成了分类汇总的结果,对界面更是一头雾水,这就说明学生对分类汇总工具的运用尚无感性的认识。
通过界面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类汇总时将已经形成的数据源,根据一定的条件对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处理,从而得出满意的结果。教学中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从图1至图4的操作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分类汇总的实质是对符合“培训类别”条件的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实习管理台帐”的数据源,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将“实习类别”项目进行分类汇总,除1名学生出现误操作外,其余学生全部完成操作。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函数”,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立即懂得只是分类汇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在教师讲明函数的表达式后,学生利用函数的表达式自主的实现了从图5到图6的过程,至此讲授方法3即如探囊取物一般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即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将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对教师和学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学员操作技能的提高又必须与工作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教师处理教材的标准就必须要考虑到学员应用的实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2]中国铁道出版社,《Excel函数/图表应用技巧》.
[关键词]分类汇总 界面 函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66-02
Excel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由于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对软件的应用也千差万别。较长时期来,Excel数据表的教学也存在着许多桎梧,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是教师对此软件中数据表的使用范围不广,教学中只局限在表面的知识传授,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了教者黯然无味,无法产生生动性,学者更是一头雾水,茫茫然不知所学。其二是学员对数据表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以点带面,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距甚远,除能够进行简单的公式计算外,其余大量的功能便被摈弃在外了。本文通过“汇总的三种方法”为例,对Excel中数据汇总的教学做一探讨,盼望指正。
一、对汇总教学提出的问题
1.既想分类汇总,又想分类打印。
2.不想分类打印,只是想随时查看各类数据的明细和统计情况。
3.如果我们不想打乱正常的流水式数据表格的数据顺序,而是想随时查看各类数据的统计结果(此处假定将统计结果保存在另外Sheet2工作表中)。
二、教学方法
我们从《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实例进行说明。
1.直接利用Excel内置的“分类汇总”功能来实现数据汇总。
(1)选中《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培训类别表项,按一下“常用”工具栏上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按钮,对按照“培训类别”表项内容进行一下排序。
注意:使用“分类汇总”功能时,一定要按分类对象进行排序!
(2)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
(3)图1将“分类字段”设置为“培训类别”;“汇总方式”设置为“求和”;“选定汇总项”为“培训人数”、“培训课时”、“培训费”;再选中“每组数据分页”选项。最后,确定返回。
(4)分类汇总完成。
图2是《管理台帐》培训类别=“其他和失业”为分类汇总3的详细界面(更确切地说这是分类汇总后第一步的详细界面)。
在教师讲明讲透此界面后才可能在学员的思维中建立起对分类汇总的初浅印象,使学员在思维中建立起一个总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入第3图表的认识。
图3是《管理台帐》对培训类别汇总2界面,是对“培训类别”项进行求和,使学员在对照第一个界面的基础上产生汇总的概念,更确切的说是使学员在对照界面的同时找出界面的不同,这正是教师需要讲解的关键所在。
图4为分类汇总1界面,对照前界面学员更能清晰的认识分类汇总表中所有数据项进行累加求和。
方法1就是利用Excel内置的“分类汇总”对问题1的操作步骤和界面3、2、1分析,既满足分类汇总又满足了分类打印。在实施教学中应注重对分类汇总目标表的讲解。要讲清项目字段与数据的对应关系,应讲明屏幕显示的转换,汇总对话框中对应设定的具体要求。分类字段、汇总方式、选定汇总项。教师应以目标表为例将上述三个界面联系与要求讲透,在学员的操作之前奠定起一个坚实的感性形象,杜绝学员盲目上机操作。
2.利用Excel自身的“自动筛选”功能来实现数据汇总。
(1)图5选中《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数据表中的筛选区域表项,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进入“自动筛选”状态。点击培训类别右下拉式菜单,对“培训类别”=“失业”的培训班中的人数、授课学时、培训费有条件进行汇总。
(2)图6就是分别选中I80、J80、K80单元格(此处假定表格中共有77条数据)中输入公式:=SUBTOTAL(9,I3:I79)、=SUBTOTAL(9,J3:J79)、=SUBTOTAL(9,K3:K79)统计结果。
03
方法2就是对数据表中引入了自动筛选命令进行有条件的汇总和运用统计函数对整个数据表的汇总。教学重点主要是统计函数的引用是对数据汇总的引申,图5显示界面是符合单一条件的,不汇总,通过输入统计函数对“培训类别=失业”单一条件进行统计。图6主要目的是与对方法1汇总结果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数据汇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 利用Excel的函数来实现。
(1)切换到Sheet2工作表中,制作好一个统计表格。
(2)分别选中B3、C3、D3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Sheet1!$C$3:$C$79,A3)、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I$3:$I$79)、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J$3:$J$79)、
=SUMIF(Sheet1!$C$3:$C$79,A3,Sheet1!$K$3:$K$79)。
(3)同时选中B3、C3、D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D3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下拖拉至D8单元格,将上述公式复制至B4至D8单元格区域中。
(4)选中B9单元格,输入公式:=SUM(B3:B8),并仿照上面的操作,将此公式复制到C9和D9单元格中。
方法3是在《职业培训分院培训班管理台帐》文件工作簿里,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项目字段,通过Sheet2工作表按照统计条件函数和条件求和函数建立起Sheet1与Sheet2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可使Sheet1与Sheet2之间数据保持一致,使汇总结果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对“汇总”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问题1”是通过四个界面的操作和说明,通过3、2、1界面操作和打印条件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感性认识,也加深对“汇总”理性认识。“问题2”是利用数据自动筛选命令,在其中又巧妙地加入函数的运用,又从侧面对“汇总”操作技能的延伸。“问题3”是以工作表之间建立互动关系,通过条件函数将数据处理的重点知识进行较高程度的深化,对学员来说具有拔高和激励的作用。
实际教学检验:讲授前学生对分类汇总的认识相当模糊,甚至有的学生将计算的结果当成了分类汇总的结果,对界面更是一头雾水,这就说明学生对分类汇总工具的运用尚无感性的认识。
通过界面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类汇总时将已经形成的数据源,根据一定的条件对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处理,从而得出满意的结果。教学中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从图1至图4的操作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分类汇总的实质是对符合“培训类别”条件的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实习管理台帐”的数据源,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将“实习类别”项目进行分类汇总,除1名学生出现误操作外,其余学生全部完成操作。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函数”,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立即懂得只是分类汇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在教师讲明函数的表达式后,学生利用函数的表达式自主的实现了从图5到图6的过程,至此讲授方法3即如探囊取物一般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即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将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对教师和学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学员操作技能的提高又必须与工作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教师处理教材的标准就必须要考虑到学员应用的实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2]中国铁道出版社,《Excel函数/图表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