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是万能标签吗?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教学改革中有一股风;不论是谁,又不论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不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习题课,只要是对外开放的课程,为了要展示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有多媒体课件的表演,再安排几个探究活动,几个吸人眼球的游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过程;既热闹,又新奇,只要贴上了“探究”的标签,它就是一节好课了。
  果真是好课吗?我认为这种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老师的个性差异,也不顾课程的差异,而照搬他人的做法,这种形似神也似的教学改革不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真正的新课程理念应该是在不同土壤中盛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笔者在经过多次的参观学习中,发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列举如下。
  1、将探究活动神圣化
  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于是乎探究活动充斥了整个课堂,一些简单的、一目了然的知识也加入到探究的行列,甚至一些不适合于探究活动的物质名称、概念、形状等,也硬被拽入探究活动之中;这种为探究而探究,这活动而活动的做法,有时将学生带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教授为了向学生说明砖头是立体形状的就组织小学生动手测量它的长、宽、高,然后就说这就是立体开头了,试问,如果换成一个气球又如何呢?这种活动的安排实在是无意义。
  课堂上,学生一会忙这活,一会又忙那活,教室里一片狼籍,热闹有加,却称之为“使学生动了起来”,“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精神”;这种只重视外在表现,不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只能是一种走过场现象;这种有课必有探究的设计,不是教学改革。
  探究活动不应该是一个教学标签,它应是学生在发之肺腑的求知欲望,是在教师有目的性的引导之下,对知识的一种渴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并不只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中赶。探究的学生个体可以分层次,有些已经完全理会的、知识超前掌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免于活动,不需要个个都上,探究活动不能神圣化。
  2、将探究式教学语言泛滥化
  “你真聪明”,“真机灵”,“真不错”等等赏识性的语言充满了整个课堂过程,这种语言能极大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但却不见批评的语言,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盲目性的自我欣赏,即使自己的观点不正确也不为知,这样的教师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知识的不严谨,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形成听不得批评意见,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教师随意地夸奖,一味地赞美,不加批驳地激励,有时会使学生过于迷恋,形成心灵的一种习惯,反而对其成长不利,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适量的批语也是激励人成才的一种方式耐挫性的培养也是教师的一种职责:现在的孩子是生活在太多的赞赏之中,缺乏应有的心灵洗炼,才易形成脆弱的、易激动、敏感的个性,这样的人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残酷竞争。
  3、探究学习自由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于是,新的课程强调学生学的过程,有些教师就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没有指导,没有提示,不反馈学的效果;有些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习内容自己选,学习伙伴自己挑,教师真正成了旁观者,学生旁若无人,学习活动真正成了自由活动。
  这种不问学生个性特征,一味放任学习行为的自由发展,只能导致效率的下降;这种求形式不求结果,为活动而创造活动的行为,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
  4、将探究过程格式化
  探究的过程似乎成了一个公式:首先都是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中出现一个已知的问题情境安排,然后是教师的“满堂问”,学生的“满堂答”,中间穿插一个为探究而安排的活动,最后是学生有感而发,“学完本节课后,你得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等等。似乎探究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格式了,人人都是这样上,不同的只是内容不同,多媒体的课件不一样,语言表达不一样罢了,但千变万化,都不离其中。
  教师的观念走入了一个误区,似乎不这样上就不是新课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过份的仿照别人的做法,只能使新课程只有其形,不具其神;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实使用不当,会使之成为用提问的方式完成“满堂灌”的效果,与老的教学套路异曲同工。教师也应该在探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究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一个“新”字。
  学生不仅有探究,还应有体验的过程,不仅能获得认知上升华,还应有个性的张扬。我建议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对待“探究”与“传授”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中的优点:教学改革不是完全排他性的改革,它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前人的科学成果,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都通过学生个体的探究活动来获取,对于不易探究的理论、概念,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传授解惑。
  教师的传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内涵融会贯通,而探究活动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并不是说“传授知识”能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探究”与“传授”进行有机组合,相辅相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究活动”和“传授活动”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基本的常用的学习方式。
  2、正确对待“探究”与“点拨”的关系
  学生探究的过程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序活动,不应是放任自流,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可能有争执,有异议,教师应及时参与,化解分歧,学生间可能争得面红耳赤,矛盾急升,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若无其事。
  教师在学生探究时的即时点拨,可能是一句妙语,就能拨开云雾,学生会豁然开朗;点拨的时机要掌握好,不要抢了学生的先机,使用权他没有成就感,感到了失败的心情;点拨的火侯要注意,不能越俎代疱,反而使探究的主人——学生,成了旁观者。
  3、正确对待课堂“热闹”与“安静”的关系
  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学生会窃窃私语或自由地讨论问题,有时会争论不休,课堂上显得很热闹;又有时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下面是鸦雀无声。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有序地进行下去,使全体学生聆听到教学的语言,又必须保持一定程序的“安静”,也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呢?
  应该是放得开,收得拢。只要是能保证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新课程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张扬。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一家报社里,失业青年奥斯本正参加着招聘考试。主考人问他:“你从事写作已有多少年的经验?”奥斯本回答说:“只有三个  月,但是请你先看一看我写的文章吧!”主考人看后对他说:“从你写的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寫作技巧,文句也不够通顺,但是内容富有创造性,可以留下来试一试。”奥斯本由此领悟到创造性的可贵。工作以后,他“日行一创”,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后来,
期刊
预习,正越来越被更多的小学数学老师所青睐,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不容置疑。  可有些老师提出:教材中一些需要推导算理、计算公式以及需要探究后才得出结论的内容不必安排预习。理由是抹杀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不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了。而我恰恰认为,这类课,预习过后,合理组织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说反
期刊
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对于各种习惯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不良习惯贻害终身,加之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很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在数学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尤为重要。在教
期刊
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是最神奇美妙的世界。”是的,只有当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会发现其中如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变化莫测却又其乐无穷。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小故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而又耐人寻味。  镜头一:——“我知道,但我忘了!”  刚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曹睿。白白净净的脸蛋,浅浅的小酒窝,灿烂的笑容,还有一双骨碌骨碌直转的大眼睛,特别有神。不管是上
期刊
摘要:谈话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谈话活动中幼儿交谈能力培养的策略有以下几点:1.选择有趣的话题,引起幼儿交谈的兴趣。2.组织多种交谈形式,注重多方的交谈。3.改善提问技巧,引起师幼、幼儿之间愉快地交谈。  关键词:谈话活动 幼儿 交谈  一、问题的提出  谈话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谈话活动,需要的
期刊
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式教学是数学生态课堂理念引领下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以熟知的生活情景和原有的亲身经历为媒介,通过新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学习和理解数学,感悟数学魅力与生命价值的学习活动。通过体验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智力投入、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期刊
一、亲师效应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是主要的矛盾。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态度和和感情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常常会形成两种循环:一种是良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中,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则对教师产生好感,也以爱对待老师。另一种是恶性循环,教师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必然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厌恶,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教师,以致
期刊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很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可以和我成为知心的朋友。我也在不断探讨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觉得这和一节语文课的开头有很大的关联。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能让别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因而导入十分关键,尤其在如今的高考制度下,因为学生特别重视数学、英语,母语语文的地位比较低,因为语文学习了十多年,但语文考试从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其声像字画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B-,包技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只有让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幼儿
期刊
【摘要】网络在如今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于教育的影响有利有弊,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网络对现有教育方式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 教育方式 影响 对策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教育正在改变过去将学生集中在教室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地向主动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