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设计特色:
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情景再现、分角色表演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中渗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课件中的剪纸、对联;授课中的“礼”的讲解;贴的板书用毛笔书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配合我校开展的课题“随文练笔”作文教学,让学生写出习作:具有谦虚好学精神的同学的事例。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板书纸条。
学生准备:字典、有关孔子的名言诵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贴板书:孔子拜师)
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孔子向老子拜师求学的事。
师:(板书:孔子)
↑↓ 拜师
老子
二、线索寻根,体验孔子
(一)孔子的谦虚好学
师: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孔子是干什么的?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
生:(读课文)回答: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既然是老师,还要再去拜师学习,我们能体会到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行?
生:谦虚好学。
师:(贴板书:谦虚好学。)那他为什么要拜师学习呢?
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向“无声的老师”请教吧,看看字典中是什么解释?
生:(查字典) “渊”是“深”,“博”是“广”的意思。“渊博”就是知识深而广。
师:渊博代表所有的知识都知道吗?
生:不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针对性。查字典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不懂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法获得理解。)
(二)孔子的求知若渴
师:(出示课件)孔子于是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的这条求学路会怎样?
让我们回到当时的情景,同学们就是路途中的孔子。
师:电闪雷鸣,马上就要下雨了。孔先生,您别去洛阳了吧?
生:不行!
师:快要吃午饭了,孔先生您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随便吃些就行了。
师:天黑了,孔先生您歇一歇吧?
生:不行,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先生您休息会儿吧?
生:我不休息。
师:同学们,孔子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是哪个词?
师:风餐露宿。
师:孔子的这条求学路怎样啊?
生:很艰辛。
师:那孔子有没有退缩?
生:没有。他不畏艰辛,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从这里我们体会到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不怕困难,希望早一点学到知识。
师:板书“求知若渴”。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当时的情境中体会孔子求知若渴的求学精神,感悟“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终于”的含义。)
(三)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孔子到达洛阳后,会是什么模样?
生:(答案汇总)衣服脏了,破了,湿了,脸也脏了,头发乱了,鞋子磨破了。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可以形容他的形象?
生:风尘仆仆。
师:孔子见到老子后,他们说了些什么?(出示课件二人对话。)
生:分两组角色读。
师:对话中的称呼语有什么不同?
生:孔子对老子说话用的是“您”,老子对孔子用的是“你”。看出孔子对老师很尊敬。
师:(出示课件对话二),对比和第一组有什么不同?
生:增加了旁白。
师:哪些旁白?
生:“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孔子连忙说”,“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师:同学们,增加了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孔子什么品行?
生:谦逊有礼。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渗透文明教育,彰显传统文化。)
三、朗读体悟,学无止境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生:齐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贴板书:学无止境。
同学们现在上三年级——
生:明年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研究生、考博士。
师:我们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学习——
生:课外知识。
师:老师比你们大,也要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设计意图:知识源于课本,又要学以致用,这一环节,让同学们知道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感悟主旨,学习品行
师:从此以后,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随时”是什么时候?
生:(答案汇总)吃饭时,睡觉时,读书时,思考时。
师:用孔子的名言说就是——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
生:一点也不保留。老子知道的都教给孔子。
师:老子诲人不倦,受到后人敬重。
(设计意图:老子、孔子都是老师,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感悟他们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
五、联系实际 布置作业
你的同学谦虚好学吗?把他的事例写出来。
搜集孔子的故事,体会故事表现的孔子的品质。
(设计意图:“随文练笔”让学生有“文本可依”,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孔子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学生继续了解有关孔子的故事等相关材料。)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设计特色:
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情景再现、分角色表演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中渗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课件中的剪纸、对联;授课中的“礼”的讲解;贴的板书用毛笔书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配合我校开展的课题“随文练笔”作文教学,让学生写出习作:具有谦虚好学精神的同学的事例。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板书纸条。
学生准备:字典、有关孔子的名言诵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贴板书:孔子拜师)
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孔子向老子拜师求学的事。
师:(板书:孔子)
↑↓ 拜师
老子
二、线索寻根,体验孔子
(一)孔子的谦虚好学
师: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孔子是干什么的?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
生:(读课文)回答: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既然是老师,还要再去拜师学习,我们能体会到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行?
生:谦虚好学。
师:(贴板书:谦虚好学。)那他为什么要拜师学习呢?
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向“无声的老师”请教吧,看看字典中是什么解释?
生:(查字典) “渊”是“深”,“博”是“广”的意思。“渊博”就是知识深而广。
师:渊博代表所有的知识都知道吗?
生:不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针对性。查字典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不懂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法获得理解。)
(二)孔子的求知若渴
师:(出示课件)孔子于是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的这条求学路会怎样?
让我们回到当时的情景,同学们就是路途中的孔子。
师:电闪雷鸣,马上就要下雨了。孔先生,您别去洛阳了吧?
生:不行!
师:快要吃午饭了,孔先生您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随便吃些就行了。
师:天黑了,孔先生您歇一歇吧?
生:不行,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先生您休息会儿吧?
生:我不休息。
师:同学们,孔子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是哪个词?
师:风餐露宿。
师:孔子的这条求学路怎样啊?
生:很艰辛。
师:那孔子有没有退缩?
生:没有。他不畏艰辛,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从这里我们体会到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不怕困难,希望早一点学到知识。
师:板书“求知若渴”。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当时的情境中体会孔子求知若渴的求学精神,感悟“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终于”的含义。)
(三)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孔子到达洛阳后,会是什么模样?
生:(答案汇总)衣服脏了,破了,湿了,脸也脏了,头发乱了,鞋子磨破了。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可以形容他的形象?
生:风尘仆仆。
师:孔子见到老子后,他们说了些什么?(出示课件二人对话。)
生:分两组角色读。
师:对话中的称呼语有什么不同?
生:孔子对老子说话用的是“您”,老子对孔子用的是“你”。看出孔子对老师很尊敬。
师:(出示课件对话二),对比和第一组有什么不同?
生:增加了旁白。
师:哪些旁白?
生:“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孔子连忙说”,“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师:同学们,增加了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孔子什么品行?
生:谦逊有礼。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渗透文明教育,彰显传统文化。)
三、朗读体悟,学无止境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生:齐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贴板书:学无止境。
同学们现在上三年级——
生:明年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研究生、考博士。
师:我们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学习——
生:课外知识。
师:老师比你们大,也要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设计意图:知识源于课本,又要学以致用,这一环节,让同学们知道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感悟主旨,学习品行
师:从此以后,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随时”是什么时候?
生:(答案汇总)吃饭时,睡觉时,读书时,思考时。
师:用孔子的名言说就是——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
生:一点也不保留。老子知道的都教给孔子。
师:老子诲人不倦,受到后人敬重。
(设计意图:老子、孔子都是老师,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感悟他们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
五、联系实际 布置作业
你的同学谦虚好学吗?把他的事例写出来。
搜集孔子的故事,体会故事表现的孔子的品质。
(设计意图:“随文练笔”让学生有“文本可依”,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孔子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学生继续了解有关孔子的故事等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