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衢州余东村的农民画家们扎根农村,聚焦三农,汲取养分,摒弃传统“透视”、“构成”规律,打乱常规而又恰如其分地把当地人文、民俗、生活、自然风景等物象无拘无束地融入作品中,极具个性想象力。余东农民画布局上繁而不乱、疏而不散、静而不死、刚柔相济,出神入化。绘画形式独特,主题鲜明,构图饱满,造型古朴,形象夸张,妙趣横生。余东农民画贴近农村生活,融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于一体,风格独特,极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余东农民画;题材;构图;造型;赋彩
余东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广大农民,他们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农闲之余,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身边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余东农民画家的创作题材包罗新农村生活万象,有描绘家禽,有描绘丰收,有描绘二十四节气传统活动等等。余东农民画吸收了浙西传统民间木刻、刺绣、竹編、根雕等艺术精髓,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本文将从创作题材、造型特点、构图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对余东农民画的进行研究,分析衢州余东农民画鲜明的艺术特色。
1、扎根农村,题材丰富
衢州余东村农民画的创作群体一直扎根农村,他们有着较强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带着浙西人民所特有的对自然的崇敬、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目光聚焦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方方面面,按照他们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去创作,创作理念粗犷自由、无拘无束。农民画作品凝聚着他们对生活无微不至的观察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画作非常真切地反映了浙西农民的情感,这是其它专业画家所不可代替的艺术情感表达。农民画作品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了农民所认定的美。农民画内容素朴自然、亲切温馨,透着浓浓的浙西风情和乡土味。余东农民画的创作题材,自然离不开浙西山村的民间习俗以及相关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有日常劳作的场景,有果园菜地的丰收景象(如采摘桔子等),也有表现本区域民俗风情()如闹元宵、过年赶集等)。农民画作品是农民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真实写照,寄托着农民来年丰收的愿望,以期待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把自己的期待与憧憬、欢乐与祝福、生活与记忆全部融于画面中,主题明确,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无论民俗文化还是生产劳动题材,都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2、构图饱满,注重装饰
欣赏余东农民画最直观的感受是:平、满、全。“平”是指余东农民画不讲究透视、空间感、立体感,把所有立体的造型都进行平面化的处理,采用勾线与平涂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满”是指余东农民画的画面布局不留空白,这与浙西农民的生产劳动习性有关。农民在种地的时候,每一块地都会种满,不舍得留下一丁点空隙,他们把这个生产劳作习性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农民画创作中,不让一寸画纸留有空白,他们常把不同时空的造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巧妙地组合,达到集中、饱满的效果。创作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法,把周围一些感兴趣的东西,都集中描绘在一幅画面中。同一幅画面中往往表现的内容很多,多人、多物、多景,他们认为画“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画满才能表达自己圆满美好的愿望。他们的“满”构图与国画中讲究的“留白”是完全相反的,但正是这样的构图,反而让人觉得饱满、充实、舒心,没有拥挤的感觉,这正是余东农民画在圆满式构图理念下带来的构图美。“全”是指视觉的全方位展现,画面中同时出现各种平视、仰视、俯视、侧视、后视等视觉现象。这种违背透视常理的透视组合布局反而给人一种有趣的、实在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创作者“想象中的组合”,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这种“民俗生活”的真实场景,散发着质朴、清新的韵味。一定农民画的这种效果,是单一空间、单一视觉为主的传统绘画难以尽现的,这种全景式全方位的构图打破了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现实中的视觉局限,也是余东农民画的特殊构图形式。
3、造型简化,手法概括
这些农民画家通过创作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情绪与情感,他们对自己绘画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通常不是采取对自然物象机械地模仿,而是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对物象进行提炼、修饰、改造,用概括性的手法塑造形象,使形象更加完美、生动。这种概括性的造型手法体现在对绘画物象的大胆取舍上,“取”是对所描绘物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和提炼。“舍”则是简化、省略。余东农民画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大胆取舍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画中的人物往往不成比例,处于劳动姿态下的人物都长得粗壮墩实,体现出他们的勤劳朴实。而表现正在活动的人物时,其动作或多或少都作了夸张,为了强化人物动作的专注性,有的还舍去了所描绘人物的五官,如农民画家郑利民的画作《集镇风貌》,画面中不仅大胆舍弃了人们的五官,就连与赶集关系不大的景物等都一概省略,获得了完美的艺术造型效果。农民画造型看似随意却不失完美,看似简略却不失精致,其造型精炼、淳朴、自然,具有鲜明的浙西地域风貌。在衢州余东村,农民画家们正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手工描绘技巧,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4、赋彩自由,生动和谐
余东农民画色彩鲜艳、色调明快。在用色上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有很强的自由性,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外来因素的束缚,完全跟随自己的个人情感来用色。创作服从于情感的需要,可称之为“随心所欲的绘画"。作品给人的感觉形象鲜明、可爱活泼,处处散发着幽香、古朴的乡村气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是余东农民画作品所表现出的独具匠心的美。余东农民画那些对比强烈而热闹的色块中,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余东农民画的丰富和浙西人民的热情。平涂的颜色辅以绵厚流畅而扎实有力的勾线,动感十足,使本来不和谐的两个色块,通过这些粗细不等的墨线或白色线勾勒,画面的色彩显得和谐统一,给人感觉强烈、鲜明、生动。可以说,余东农民画粗犷、淳朴、生动地再现浙西民间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散发出浙西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这些鲜亮色彩的运用,使人感受到豁然开朗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广大浙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余东农民画艺术,洋溢着独特的浙西农村文化,体现了浙西劳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余东农民画扎根浙西深厚的民间艺术土壤,吸取当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它以情造型,以情用色,造型概括夸张,构图饱满完美,赋彩大胆自由,画面呈现出稚拙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充满浓郁的民间风格和淳朴粗犷的乡土气息。余东农民画不愧为绽放在浙西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范例.论云南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特点[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2]陈梅.贵州水城农民画艺术特征简析[J],大众文艺,2012(4)
关键词:余东农民画;题材;构图;造型;赋彩
余东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广大农民,他们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农闲之余,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身边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余东农民画家的创作题材包罗新农村生活万象,有描绘家禽,有描绘丰收,有描绘二十四节气传统活动等等。余东农民画吸收了浙西传统民间木刻、刺绣、竹編、根雕等艺术精髓,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本文将从创作题材、造型特点、构图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对余东农民画的进行研究,分析衢州余东农民画鲜明的艺术特色。
1、扎根农村,题材丰富
衢州余东村农民画的创作群体一直扎根农村,他们有着较强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带着浙西人民所特有的对自然的崇敬、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目光聚焦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方方面面,按照他们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去创作,创作理念粗犷自由、无拘无束。农民画作品凝聚着他们对生活无微不至的观察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画作非常真切地反映了浙西农民的情感,这是其它专业画家所不可代替的艺术情感表达。农民画作品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了农民所认定的美。农民画内容素朴自然、亲切温馨,透着浓浓的浙西风情和乡土味。余东农民画的创作题材,自然离不开浙西山村的民间习俗以及相关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有日常劳作的场景,有果园菜地的丰收景象(如采摘桔子等),也有表现本区域民俗风情()如闹元宵、过年赶集等)。农民画作品是农民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真实写照,寄托着农民来年丰收的愿望,以期待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把自己的期待与憧憬、欢乐与祝福、生活与记忆全部融于画面中,主题明确,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无论民俗文化还是生产劳动题材,都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2、构图饱满,注重装饰
欣赏余东农民画最直观的感受是:平、满、全。“平”是指余东农民画不讲究透视、空间感、立体感,把所有立体的造型都进行平面化的处理,采用勾线与平涂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满”是指余东农民画的画面布局不留空白,这与浙西农民的生产劳动习性有关。农民在种地的时候,每一块地都会种满,不舍得留下一丁点空隙,他们把这个生产劳作习性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农民画创作中,不让一寸画纸留有空白,他们常把不同时空的造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巧妙地组合,达到集中、饱满的效果。创作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法,把周围一些感兴趣的东西,都集中描绘在一幅画面中。同一幅画面中往往表现的内容很多,多人、多物、多景,他们认为画“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画满才能表达自己圆满美好的愿望。他们的“满”构图与国画中讲究的“留白”是完全相反的,但正是这样的构图,反而让人觉得饱满、充实、舒心,没有拥挤的感觉,这正是余东农民画在圆满式构图理念下带来的构图美。“全”是指视觉的全方位展现,画面中同时出现各种平视、仰视、俯视、侧视、后视等视觉现象。这种违背透视常理的透视组合布局反而给人一种有趣的、实在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创作者“想象中的组合”,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这种“民俗生活”的真实场景,散发着质朴、清新的韵味。一定农民画的这种效果,是单一空间、单一视觉为主的传统绘画难以尽现的,这种全景式全方位的构图打破了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现实中的视觉局限,也是余东农民画的特殊构图形式。
3、造型简化,手法概括
这些农民画家通过创作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情绪与情感,他们对自己绘画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通常不是采取对自然物象机械地模仿,而是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对物象进行提炼、修饰、改造,用概括性的手法塑造形象,使形象更加完美、生动。这种概括性的造型手法体现在对绘画物象的大胆取舍上,“取”是对所描绘物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和提炼。“舍”则是简化、省略。余东农民画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大胆取舍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画中的人物往往不成比例,处于劳动姿态下的人物都长得粗壮墩实,体现出他们的勤劳朴实。而表现正在活动的人物时,其动作或多或少都作了夸张,为了强化人物动作的专注性,有的还舍去了所描绘人物的五官,如农民画家郑利民的画作《集镇风貌》,画面中不仅大胆舍弃了人们的五官,就连与赶集关系不大的景物等都一概省略,获得了完美的艺术造型效果。农民画造型看似随意却不失完美,看似简略却不失精致,其造型精炼、淳朴、自然,具有鲜明的浙西地域风貌。在衢州余东村,农民画家们正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手工描绘技巧,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4、赋彩自由,生动和谐
余东农民画色彩鲜艳、色调明快。在用色上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有很强的自由性,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外来因素的束缚,完全跟随自己的个人情感来用色。创作服从于情感的需要,可称之为“随心所欲的绘画"。作品给人的感觉形象鲜明、可爱活泼,处处散发着幽香、古朴的乡村气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是余东农民画作品所表现出的独具匠心的美。余东农民画那些对比强烈而热闹的色块中,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余东农民画的丰富和浙西人民的热情。平涂的颜色辅以绵厚流畅而扎实有力的勾线,动感十足,使本来不和谐的两个色块,通过这些粗细不等的墨线或白色线勾勒,画面的色彩显得和谐统一,给人感觉强烈、鲜明、生动。可以说,余东农民画粗犷、淳朴、生动地再现浙西民间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散发出浙西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这些鲜亮色彩的运用,使人感受到豁然开朗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广大浙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余东农民画艺术,洋溢着独特的浙西农村文化,体现了浙西劳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余东农民画扎根浙西深厚的民间艺术土壤,吸取当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它以情造型,以情用色,造型概括夸张,构图饱满完美,赋彩大胆自由,画面呈现出稚拙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充满浓郁的民间风格和淳朴粗犷的乡土气息。余东农民画不愧为绽放在浙西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范例.论云南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特点[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2]陈梅.贵州水城农民画艺术特征简析[J],大众文艺,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