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严冬,朔风呼啸,寒光凛冽。皇帝战栗着走在中央大街,他的身后紧跟着长龙的游行队伍,起初他聽到街道两旁的议论声,还竭力想显示出一副神气的模样,然而刺骨的北风却绞割得他浑身僵硬麻木。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急匆匆地回到宫殿,关上门,独自静默,满屋寂静,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嘀嗒声,似在取笑,似在告诫,又似在安慰。他看着满屋的新衣,一排又一排,一列又一列,貂皮的、狐裘的、金丝的、镶玉的,他想着当初这些新衣的故事,想着它们当年穿在身上的风光,再看着光秃秃的躯体,老了,皱了,越来越难看了。
又冷了,他随手拿起一件,披在了身上。
他想:自己被骗,是真的了。他的父王勤于朝政,留给了他一个富裕的王国。他的百姓生活很轻松,很愉快。他的国土上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的到来。可是他呢?他忘了这一切美好都是自己在吃这个王国的老本。
他不理朝政,不爱看戏,不管军队,他竟然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新衣上。如果有一天民不聊生,如果有一天大敌压境,他的这个国家将是何等危险?他的命运又会如何?他将死无葬身之地啊!都说文武之臣,如车如马,善用他们,能够定国安邦,富国强兵。可是,他的这些大臣,为了得到他的宠幸,竟然不顾一切欺瞒自己。山很高,水很深,然都可以测量。唯有这人心,方寸之间,竟然是如此莫测。
可是,这能怪他们吗?他们的作为自己不该负点责任吗?如果他自己能够爱听真话,他的臣子会如此不顾身份与体面而欺骗自己吗?他想起了那个曾经因为劝诫自己不要迷恋新衣而遭砍头的将军。他想起了那个戴眼镜的大臣,那是一个多么忠臣的大臣啊,可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与智慧的,他竟然也说起了谎言。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说起了谎。这罪魁祸首又是谁呢?还不是他自己吗?
是他相信这世界真有所谓的神奇的新衣,是他担心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是他不敢点破众人的谎言。如果当初他能够第一个去看所谓的新衣而敢于直言不讳,如果他当初在大臣说谎的时候敢于说出自己看不见的真相,事实还会如此糟糕,如此难堪吗?
他一直觉得自己是高贵的,但在真相面前,却成了最卑微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王者,却成了人人耻笑的蠢猪。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着新衣,却不料自己是沉溺于新衣中,成了新衣的奴仆。
他想,新衣本来就是一个谎言,可是,当无数人把这个谎言看作真理的时候,它也就成了一个“真理”。
第二天旭日初升的时候,他破天荒地上了早朝。他说:从今而后,如果朝中大臣敢于提出治国良策者,受中赏;敢于说出真话者,受上赏;敢于直面批判自己不足者,受上上赏。
先是老大臣有点拘谨地说出了他关于治国的意见。
再是那位诚实的官员说出了自己关于那件不存在的新衣的真实心声。
再是内臣说出了他一直以来不曾说的关于皇帝每时每刻迷恋新衣的看法。
于是,皇帝的更衣室变成了议事厅。
他的百姓更快乐了,来这个国家拜访的人也更多了。
(指导老师:陈治勇)
教 师 点 评
这篇续写延续原作结尾后,让皇帝独自沉思,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批判,从而走出“新衣”的束缚,接受众人的批评,最终达到了民乐国安的盛景。琵琶反弹,奏出了新意,看似与原作主旨相悖,细想却也合情合理:荒谬到极点后是新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其中有着中国儒家文化的身影。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人物内心独白的全知视角,让皇帝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反思,这既使得人物的转变成为可能,也为结尾的三令朝堂做了伏笔,也算别有新意。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急匆匆地回到宫殿,关上门,独自静默,满屋寂静,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嘀嗒声,似在取笑,似在告诫,又似在安慰。他看着满屋的新衣,一排又一排,一列又一列,貂皮的、狐裘的、金丝的、镶玉的,他想着当初这些新衣的故事,想着它们当年穿在身上的风光,再看着光秃秃的躯体,老了,皱了,越来越难看了。
又冷了,他随手拿起一件,披在了身上。
他想:自己被骗,是真的了。他的父王勤于朝政,留给了他一个富裕的王国。他的百姓生活很轻松,很愉快。他的国土上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的到来。可是他呢?他忘了这一切美好都是自己在吃这个王国的老本。
他不理朝政,不爱看戏,不管军队,他竟然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新衣上。如果有一天民不聊生,如果有一天大敌压境,他的这个国家将是何等危险?他的命运又会如何?他将死无葬身之地啊!都说文武之臣,如车如马,善用他们,能够定国安邦,富国强兵。可是,他的这些大臣,为了得到他的宠幸,竟然不顾一切欺瞒自己。山很高,水很深,然都可以测量。唯有这人心,方寸之间,竟然是如此莫测。
可是,这能怪他们吗?他们的作为自己不该负点责任吗?如果他自己能够爱听真话,他的臣子会如此不顾身份与体面而欺骗自己吗?他想起了那个曾经因为劝诫自己不要迷恋新衣而遭砍头的将军。他想起了那个戴眼镜的大臣,那是一个多么忠臣的大臣啊,可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与智慧的,他竟然也说起了谎言。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说起了谎。这罪魁祸首又是谁呢?还不是他自己吗?
是他相信这世界真有所谓的神奇的新衣,是他担心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是他不敢点破众人的谎言。如果当初他能够第一个去看所谓的新衣而敢于直言不讳,如果他当初在大臣说谎的时候敢于说出自己看不见的真相,事实还会如此糟糕,如此难堪吗?
他一直觉得自己是高贵的,但在真相面前,却成了最卑微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王者,却成了人人耻笑的蠢猪。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着新衣,却不料自己是沉溺于新衣中,成了新衣的奴仆。
他想,新衣本来就是一个谎言,可是,当无数人把这个谎言看作真理的时候,它也就成了一个“真理”。
第二天旭日初升的时候,他破天荒地上了早朝。他说:从今而后,如果朝中大臣敢于提出治国良策者,受中赏;敢于说出真话者,受上赏;敢于直面批判自己不足者,受上上赏。
先是老大臣有点拘谨地说出了他关于治国的意见。
再是那位诚实的官员说出了自己关于那件不存在的新衣的真实心声。
再是内臣说出了他一直以来不曾说的关于皇帝每时每刻迷恋新衣的看法。
于是,皇帝的更衣室变成了议事厅。
他的百姓更快乐了,来这个国家拜访的人也更多了。
(指导老师:陈治勇)
教 师 点 评
这篇续写延续原作结尾后,让皇帝独自沉思,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批判,从而走出“新衣”的束缚,接受众人的批评,最终达到了民乐国安的盛景。琵琶反弹,奏出了新意,看似与原作主旨相悖,细想却也合情合理:荒谬到极点后是新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其中有着中国儒家文化的身影。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人物内心独白的全知视角,让皇帝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反思,这既使得人物的转变成为可能,也为结尾的三令朝堂做了伏笔,也算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