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注聚进程的深入, 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高压注入井增多、地层堵塞、窜聚井、含水回返井增多等诸多矛盾, 本文通过对油井堵塞机理、水井高压成因、油井低液原因等的深入分析, 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扩大螺杆泵应用范围、完善井网补充能量等措施有效实施低液井提液; 通过复扩射、石英砂压裂解堵、氧化剂解堵、更新侧钻等措施综合治理高压水井; 通过喷砂、射流、气举等办法, 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通过混排、射流解堵等方法, 解決防砂工具堵塞; 通过层内挖潜、补孔改层等措施对窜聚低效井实施二次挖潜。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期;地层堵塞; 高压注入;低液井提液
胜坨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坨庄-胜利村-永安二级构造带中段,是由东西两个高点组成的背斜构造。构造范围内共发现断层58条,落差最大者达500米,小者仅数十米,其中东西向的3条,北东-南西向的4条,近南北向的5条,将油田切割成3个区8个含油断块,即一区(坨庄构造)、二区(胜利村构造西南部分)、三区(胜利村构造东部及北部的坨11南、坨11北、坨7、坨30、坨28、坨21断块),其中以一、二区含油面积大,且较完整,三区各断块被小断层复杂化。胜坨油田自1998年2月开始水驱空白试验,两个月后开始注聚,目前各注聚单元相继进入注聚中后期和后续水驱阶段。
聚合物驱采油是一种推广程度最高的三次采油方法, 主要是通过增加水相的粘度、减小水油流度比, 来提高注入水的平面波及系数及纵向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注
聚进程的深入, 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高压注入井增多、地层堵塞、窜聚、含水回返井增多、储层认识不足等矛盾, 给提高开发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影响。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成了提高注聚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
1 注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聚开发过程中, 由于注聚工艺、地层发育及产出液性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油水井出现地层堵塞、欠注、聚窜、油井低液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注聚开发效果。
1.1 受聚合物驱影响, 部分油井液量较低
由于受聚合物驱的影响, 渗流阻力增加, 油井普遍出现液面下降, 产液量下降的现象, 油井平均日液仅为23.4m3, 低于注聚区油井平均产液水平。主要是由于油井堵塞、地层能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油井堵塞问题
与常规水驱相比, 聚合物驱液流粘度高, 携砂能力强, 其携带的细颗粒较多, 更易造成近井地带和防砂工具的堵塞。同时, 聚合物还有可能与地层细砂产生胶结作用, 加重了油井近井地带和防砂工具的堵塞, 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对于绕丝防砂井堵塞现象更为严重。
1.3聚合物堵塞造成部分注聚井高压欠注
统计注聚区注入压力> 13MPa 的井占开井数的29.8% , 其中: 正常注入上升井18 口;套变出砂、油层堵塞12口;油层发育差4口;地层压力高2口, 分析由于老井井底附近地层堵塞, 压力扩散慢, 导致附近新井一投注即高压, 而周围油井提液困难, 虽然采用酸化或大排量试挤等解堵措施,效果都不理想。造成高压注入的因素一是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注入PV 增加, 注入阻力增大,使注聚井逐渐高压。二是聚合物在近井油层内堵塞造成了井底附近高压。建议采用变化注入浓度的周期或缩小注聚井距、不动管柱压裂解堵等措施提高单井注入量。
2 对策研究及应用效果
通过对聚合物驱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有效措施, 提高了聚驱采出程度。
2.1 注聚区低液井综合治理
2.1.1 实施有效提液措施, 提高了聚驱效果
针对处于油砂体边部、注聚井距较远的不见效或见效差的油井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改变压力场, 改善注聚受效方向, 促其聚驱受效。油井通过提高合理采液强度, 共实施大泵、检低效等措施179井次, 累计增油14467t。
2.1.2扩大螺杆泵配套工艺的应用规模, 提高聚驱稠油井产量
重点对油稠、出砂、偏磨腐蚀严重的低液见效井, 实施下大排量螺杆泵促效措施。实施螺杆泵6 井次, 累计增油4318t。
2.1.3 通过投、转、补、卡等措施, 增加受效井点
以剩余油富集区为中心,完善潜力韵律层潜力砂体的注采井网,最大限度地减少层间干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平面上按砂体进行完善,纵向上按韵律层进行完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平面不完善、剩余油潜力大的井区通过打侧钻新井、补孔归位以及停产井再利用等手段增加采油井点, 扩大聚驱受效面积。对于储量动用程度较差的非主力韵律层,重点钻新井进行完善,强化非主力韵律层的注水,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目前注聚区共投产新井1口, 补孔、卡堵14 口, 累计增油2379t。加大水井治理力度, 一是对平面不完善、剩余油潜力大的井区通过水井补孔、防砂等措施, 完善注聚井网; 二是针对注聚区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 实施管柱细分, 解决层间问题; 三是对大孔道井, 实施调剖工艺, 改善层内吸聚剖面。合计共实施52 井次, 对应油井148 口, 有效98 口, 累增油8755t。
2.2 注聚区高压井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高压注聚水井, 提高注入质量针对注聚区的不正常注入井通过防砂、复扩射、石英砂压裂解堵、氧化剂解堵、洗井等措施进行治理, 提高聚驱增注效果; 针对地层深部地带堵塞, 通过堵塞封闭外边界更新注入井点, 提高注入质量; 对平面不完善、油水井连通差的井区通过打侧钻新井、补孔归位等措施增加受效井点, 扩大聚驱见效规模。共实施各类治理措施25 井次, 日增水458 立法, 累计增油7914t。
2.3 堵塞油井综合治理
转变防砂方式, 解决堵塞井的提液问题对近井地带堵塞油井, 采用喷砂、射流、气举等办法, 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对防砂工具堵塞油井, 通过混排、射流解堵、掺水携砂生产等方法。共实施8井次, 日增油能力54.2t , 累计增油9558t。
2.4 窜聚及失效油井综合挖潜
通过层内挖潜、补孔改层等措施提高聚驱产量在深化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喷砂扩孔、下半绕、补孔改层、卡封等技术进行层间、层内挖潜, 最大限度的提高聚驱效果。共实施该类挖潜井16 井次, 日增油82t ,累计增油11658t。通过各项综合挖潜措施的实施, 聚驱采收率提高了2.6%。
3 结论及建议
3.1 注聚后期聚合物对地层及防砂工具的堵塞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3.2 利用薄夹层及渗透率的差异结合喷砂射孔及半绕工艺可以实施大厚层层内挖潜, 提高聚驱储量动用程度。
3.3 综合治理注聚高压井, 保证注入量和注入质量, 是保证注聚增油效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新会,李会堂,马学峰,仝照伟. 注水油藏聚合物驱开发的增油措施[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期;地层堵塞; 高压注入;低液井提液
胜坨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坨庄-胜利村-永安二级构造带中段,是由东西两个高点组成的背斜构造。构造范围内共发现断层58条,落差最大者达500米,小者仅数十米,其中东西向的3条,北东-南西向的4条,近南北向的5条,将油田切割成3个区8个含油断块,即一区(坨庄构造)、二区(胜利村构造西南部分)、三区(胜利村构造东部及北部的坨11南、坨11北、坨7、坨30、坨28、坨21断块),其中以一、二区含油面积大,且较完整,三区各断块被小断层复杂化。胜坨油田自1998年2月开始水驱空白试验,两个月后开始注聚,目前各注聚单元相继进入注聚中后期和后续水驱阶段。
聚合物驱采油是一种推广程度最高的三次采油方法, 主要是通过增加水相的粘度、减小水油流度比, 来提高注入水的平面波及系数及纵向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注
聚进程的深入, 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高压注入井增多、地层堵塞、窜聚、含水回返井增多、储层认识不足等矛盾, 给提高开发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影响。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成了提高注聚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
1 注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聚开发过程中, 由于注聚工艺、地层发育及产出液性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油水井出现地层堵塞、欠注、聚窜、油井低液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注聚开发效果。
1.1 受聚合物驱影响, 部分油井液量较低
由于受聚合物驱的影响, 渗流阻力增加, 油井普遍出现液面下降, 产液量下降的现象, 油井平均日液仅为23.4m3, 低于注聚区油井平均产液水平。主要是由于油井堵塞、地层能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油井堵塞问题
与常规水驱相比, 聚合物驱液流粘度高, 携砂能力强, 其携带的细颗粒较多, 更易造成近井地带和防砂工具的堵塞。同时, 聚合物还有可能与地层细砂产生胶结作用, 加重了油井近井地带和防砂工具的堵塞, 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对于绕丝防砂井堵塞现象更为严重。
1.3聚合物堵塞造成部分注聚井高压欠注
统计注聚区注入压力> 13MPa 的井占开井数的29.8% , 其中: 正常注入上升井18 口;套变出砂、油层堵塞12口;油层发育差4口;地层压力高2口, 分析由于老井井底附近地层堵塞, 压力扩散慢, 导致附近新井一投注即高压, 而周围油井提液困难, 虽然采用酸化或大排量试挤等解堵措施,效果都不理想。造成高压注入的因素一是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注入PV 增加, 注入阻力增大,使注聚井逐渐高压。二是聚合物在近井油层内堵塞造成了井底附近高压。建议采用变化注入浓度的周期或缩小注聚井距、不动管柱压裂解堵等措施提高单井注入量。
2 对策研究及应用效果
通过对聚合物驱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有效措施, 提高了聚驱采出程度。
2.1 注聚区低液井综合治理
2.1.1 实施有效提液措施, 提高了聚驱效果
针对处于油砂体边部、注聚井距较远的不见效或见效差的油井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改变压力场, 改善注聚受效方向, 促其聚驱受效。油井通过提高合理采液强度, 共实施大泵、检低效等措施179井次, 累计增油14467t。
2.1.2扩大螺杆泵配套工艺的应用规模, 提高聚驱稠油井产量
重点对油稠、出砂、偏磨腐蚀严重的低液见效井, 实施下大排量螺杆泵促效措施。实施螺杆泵6 井次, 累计增油4318t。
2.1.3 通过投、转、补、卡等措施, 增加受效井点
以剩余油富集区为中心,完善潜力韵律层潜力砂体的注采井网,最大限度地减少层间干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平面上按砂体进行完善,纵向上按韵律层进行完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平面不完善、剩余油潜力大的井区通过打侧钻新井、补孔归位以及停产井再利用等手段增加采油井点, 扩大聚驱受效面积。对于储量动用程度较差的非主力韵律层,重点钻新井进行完善,强化非主力韵律层的注水,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目前注聚区共投产新井1口, 补孔、卡堵14 口, 累计增油2379t。加大水井治理力度, 一是对平面不完善、剩余油潜力大的井区通过水井补孔、防砂等措施, 完善注聚井网; 二是针对注聚区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 实施管柱细分, 解决层间问题; 三是对大孔道井, 实施调剖工艺, 改善层内吸聚剖面。合计共实施52 井次, 对应油井148 口, 有效98 口, 累增油8755t。
2.2 注聚区高压井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高压注聚水井, 提高注入质量针对注聚区的不正常注入井通过防砂、复扩射、石英砂压裂解堵、氧化剂解堵、洗井等措施进行治理, 提高聚驱增注效果; 针对地层深部地带堵塞, 通过堵塞封闭外边界更新注入井点, 提高注入质量; 对平面不完善、油水井连通差的井区通过打侧钻新井、补孔归位等措施增加受效井点, 扩大聚驱见效规模。共实施各类治理措施25 井次, 日增水458 立法, 累计增油7914t。
2.3 堵塞油井综合治理
转变防砂方式, 解决堵塞井的提液问题对近井地带堵塞油井, 采用喷砂、射流、气举等办法, 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对防砂工具堵塞油井, 通过混排、射流解堵、掺水携砂生产等方法。共实施8井次, 日增油能力54.2t , 累计增油9558t。
2.4 窜聚及失效油井综合挖潜
通过层内挖潜、补孔改层等措施提高聚驱产量在深化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喷砂扩孔、下半绕、补孔改层、卡封等技术进行层间、层内挖潜, 最大限度的提高聚驱效果。共实施该类挖潜井16 井次, 日增油82t ,累计增油11658t。通过各项综合挖潜措施的实施, 聚驱采收率提高了2.6%。
3 结论及建议
3.1 注聚后期聚合物对地层及防砂工具的堵塞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3.2 利用薄夹层及渗透率的差异结合喷砂射孔及半绕工艺可以实施大厚层层内挖潜, 提高聚驱储量动用程度。
3.3 综合治理注聚高压井, 保证注入量和注入质量, 是保证注聚增油效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新会,李会堂,马学峰,仝照伟. 注水油藏聚合物驱开发的增油措施[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