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生产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现代技术革命的冲击,对教育发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就是要解决"三个面向"的要求与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那么怎样上好每一堂地理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开展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1讲授感性知识时,用观察法教学可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讲《中国地理》上册地形一章时,课本上提到了常见的五种地形,云南大多学生对山地、盆地、丘陵、高原是能理解的,而平原基本没有见过。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原的认识,采用图片教学,让他们看一些有关平原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总结平原的特征。关于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课本上虽然画有图片,一看很容易区别,但是在新平坝子中的山地和丘陵就没有那样的明显差别。要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两种地形的识别,把他们带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让他们自己观察新平坝子,以及附近的山地和丘陵的根本差异之后,把这个题目布置给学生做。根据交来的作业看,绝大多数同学找到了山地和丘陵的根本区别,不仅这样,学生还说明了新平坝子的地势情况,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区的分布。
1.2讲理性知识时,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云南交通问题时,先给学生看西南三省地形图,当然重点看云南,要他们根据图上颜色的变化,说出云南地势情况和地形以哪几种为主,然后教师总结云南地形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很大;山区面积广,山脉海拔高。向学生提出我们云南有这样特殊的地形,对修建公路、铁路会带来什么影响?并结合学生常走的公路线上发生的一些情况如滑坡、塌方等事例来帮助他们思考:新平地处云南省中部,是花腰傣聚集区,经济、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要改变家乡的面貌,交通是一大重点。而我们又处于哀牢山区,要修建公路、铁路是困难的。家乡要发展,陆上交通又不方便,怎么办才好呢?学生回答:修飞机场。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要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是有困难的,因为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来说不能马上实现。学生自己说到:等长大了来实现。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知道了地形、交通等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分析乡土地理学生感到很亲切,同时可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2.1通过地图使学生学到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讲中国分区地理时,基本上要讲矿产、工业、交通、城市,作为高中学生,按他们的年龄和想像力是不易理解以上几种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如讲东三省矿产、石油、煤、铁、城市时,可采取逐一讲解的方法,先请学生在图上找到主要矿区,并用红笔把矿区圈起来;讲铁路、城市也用同样方法。经过简单的识图练习,学生对矿产、铁路、城市的分布有一定的印象。
2.2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思考能力。讲西南三省钢铁基地──渡口时,课本中提到渡口为什么能成为钢铁基地?在中国地理上册分析过鞍山的情况。但鞍山只从布局上分析,而渡口要从原因上来分析。它们有共同点,即原料地与生产区相接近,交通方便。讲渡口之前,让学生回忆是怎样分析鞍山的?接着看西南三省的矿产、工业、交通图,找出渡口附近的攀枝花铁矿、宝鼎煤矿、六盘水煤矿、金沙江、成昆铁路,然后把这些地理事物用一幅简单的板图表示出来。
2.3通过地图的分析观察,可把学生从"死记"中解脱出来。学生一般都认为地理只需"背"就行了,特别到考试时学生又会说:老师,我们背不得,高中学生感到铁路线、地名难记,少数民族学生就更是困难。为此可以从形状上来帮助学生记忆,如西南三省的铁路,以成都、重庆、贵阳为中心,形成环状铁路。在这样简单的介绍后,学生先把主要的铁路线和铁路起止点找出来,并用彩色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图把西南三省铁路表示出来,最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在笔记本上。
3.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1讲课时适当穿插地理故事、地理奇闻、风土人情。讲《世界地理》时,第一堂课,怎样学地理的讲授,适当讲些有关各大洲的民族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世界风光,并结合有关图片进行教学。讲云南地理时,向学生介绍云南简史,民族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2课本的知识多同实地相结合。在《区域差异和特征》教学中,介绍了学习本章的综合法。教师可以结合实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
3.3课本知识多与时事相联系。这一点效果最好的是讲《世界地理》,因为世界地理涉及到国家很多,而世界各国每天要发生一系列的事情如武装冲突、恐怖活动等,学生对这些事情也很敏感。因为高中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也是件好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也来关心一下国家、世界大事。所以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1讲授感性知识时,用观察法教学可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讲《中国地理》上册地形一章时,课本上提到了常见的五种地形,云南大多学生对山地、盆地、丘陵、高原是能理解的,而平原基本没有见过。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原的认识,采用图片教学,让他们看一些有关平原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总结平原的特征。关于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课本上虽然画有图片,一看很容易区别,但是在新平坝子中的山地和丘陵就没有那样的明显差别。要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两种地形的识别,把他们带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让他们自己观察新平坝子,以及附近的山地和丘陵的根本差异之后,把这个题目布置给学生做。根据交来的作业看,绝大多数同学找到了山地和丘陵的根本区别,不仅这样,学生还说明了新平坝子的地势情况,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区的分布。
1.2讲理性知识时,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云南交通问题时,先给学生看西南三省地形图,当然重点看云南,要他们根据图上颜色的变化,说出云南地势情况和地形以哪几种为主,然后教师总结云南地形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很大;山区面积广,山脉海拔高。向学生提出我们云南有这样特殊的地形,对修建公路、铁路会带来什么影响?并结合学生常走的公路线上发生的一些情况如滑坡、塌方等事例来帮助他们思考:新平地处云南省中部,是花腰傣聚集区,经济、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要改变家乡的面貌,交通是一大重点。而我们又处于哀牢山区,要修建公路、铁路是困难的。家乡要发展,陆上交通又不方便,怎么办才好呢?学生回答:修飞机场。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要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是有困难的,因为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来说不能马上实现。学生自己说到:等长大了来实现。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知道了地形、交通等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分析乡土地理学生感到很亲切,同时可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2.1通过地图使学生学到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讲中国分区地理时,基本上要讲矿产、工业、交通、城市,作为高中学生,按他们的年龄和想像力是不易理解以上几种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如讲东三省矿产、石油、煤、铁、城市时,可采取逐一讲解的方法,先请学生在图上找到主要矿区,并用红笔把矿区圈起来;讲铁路、城市也用同样方法。经过简单的识图练习,学生对矿产、铁路、城市的分布有一定的印象。
2.2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思考能力。讲西南三省钢铁基地──渡口时,课本中提到渡口为什么能成为钢铁基地?在中国地理上册分析过鞍山的情况。但鞍山只从布局上分析,而渡口要从原因上来分析。它们有共同点,即原料地与生产区相接近,交通方便。讲渡口之前,让学生回忆是怎样分析鞍山的?接着看西南三省的矿产、工业、交通图,找出渡口附近的攀枝花铁矿、宝鼎煤矿、六盘水煤矿、金沙江、成昆铁路,然后把这些地理事物用一幅简单的板图表示出来。
2.3通过地图的分析观察,可把学生从"死记"中解脱出来。学生一般都认为地理只需"背"就行了,特别到考试时学生又会说:老师,我们背不得,高中学生感到铁路线、地名难记,少数民族学生就更是困难。为此可以从形状上来帮助学生记忆,如西南三省的铁路,以成都、重庆、贵阳为中心,形成环状铁路。在这样简单的介绍后,学生先把主要的铁路线和铁路起止点找出来,并用彩色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图把西南三省铁路表示出来,最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在笔记本上。
3.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1讲课时适当穿插地理故事、地理奇闻、风土人情。讲《世界地理》时,第一堂课,怎样学地理的讲授,适当讲些有关各大洲的民族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世界风光,并结合有关图片进行教学。讲云南地理时,向学生介绍云南简史,民族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2课本的知识多同实地相结合。在《区域差异和特征》教学中,介绍了学习本章的综合法。教师可以结合实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
3.3课本知识多与时事相联系。这一点效果最好的是讲《世界地理》,因为世界地理涉及到国家很多,而世界各国每天要发生一系列的事情如武装冲突、恐怖活动等,学生对这些事情也很敏感。因为高中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也是件好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也来关心一下国家、世界大事。所以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