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市场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过去的资源竞争逐渐向着人才竞争的方向转变。我国加入WTO之后,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于能够摸清市场规律、洞察国际形势,能够根据经济市场发展来办事的高端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本就不能满足经济市场化建设的相关需求。本文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国际商务人才 培养模式 实践 探索
一、我国现有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学科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也在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经济建设对于国际性商务人才的需求的快速增加,各类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应运而生,由于我国的国际商务专业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一些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科的设置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
(二)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及指导思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均是由国际贸易或外语专业改良而形成的,这样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称为国际贸易人才或外语人才,根本就不能将其称为国际商务人才。此外,一些高等院校在对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而我国的教育部也没有将国际商务专业列入到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中。基于此,不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各类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教材。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还在不断地发展、探索,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欠缺,这就使得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的种种问题综合在一块,导致了我国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严重匮乏,且整体素质偏低,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
二、国际商务人才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经济全球化建设使得世界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在此种形式下,国际商务人才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判断力以及敏感性,并从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发现商机,在国际市场中找准企业发展的位置,以便于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到应有的份额,并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新形势下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渊博的知识、开拓国际市场以及掌握国际市场发展走向的能力。
二是能够对国际经贸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运作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各种外语的掌握能力一定要强,只有掌握了一门或多门外语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挥洒自如。
三是对国际经贸管理以及国际经贸法律一定要掌握透彻,同时还必须具备运用其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是能够对国际贸易的相关工作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必须具备熟练地运用各类现代化工具来对交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以及从事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五是对跨文化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并具有调和、了解各种文化差异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擅长国际商务交流。
作为新形势下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除了要具备上述五种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三、探索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商务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人才,他们虽然都对外语沟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国际贸易的范围明显要小于国际商务的范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从传统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传统的国际经贸专业的外语+外贸知识的平面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培养现代化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时,最好是采用外语+外贸知识+其它相关知识的复合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实务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为研究与实务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学科的布置方面,还一定要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对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又能对其它学科有所了解。
(二)对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采用国际商法、外语、外经贸知识的培养构想
据有关资料显示,66%的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对外经贸知识十分重视,他们对于国际商法以及WTO的相关规则同样重视。大量的商务实践证明,利用国际经贸的相关法律来对国际经济纠纷进行解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也成为了国际上解决贸易争端的主流方式。因此,在对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对于国际经贸惯例以及国际经贸法律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5):42-44.
[2]郭桂杭.国际通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以广外大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当代经济,2008,(16):148-150.
[3]张君斐.国际商务专业"1+2"产教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09,(3):22.
[4]刘勇.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49-50.
[5]桑莉琳.国际商务专业群构建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管理学家,2011,(12):542-543.
作者简介:
李质甫,男,1967.6-,职称,国际商务师,职务,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关键词 国际商务人才 培养模式 实践 探索
一、我国现有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学科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也在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经济建设对于国际性商务人才的需求的快速增加,各类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应运而生,由于我国的国际商务专业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一些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科的设置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
(二)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及指导思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均是由国际贸易或外语专业改良而形成的,这样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称为国际贸易人才或外语人才,根本就不能将其称为国际商务人才。此外,一些高等院校在对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而我国的教育部也没有将国际商务专业列入到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中。基于此,不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各类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教材。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还在不断地发展、探索,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欠缺,这就使得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的种种问题综合在一块,导致了我国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严重匮乏,且整体素质偏低,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
二、国际商务人才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经济全球化建设使得世界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在此种形式下,国际商务人才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判断力以及敏感性,并从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发现商机,在国际市场中找准企业发展的位置,以便于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到应有的份额,并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新形势下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渊博的知识、开拓国际市场以及掌握国际市场发展走向的能力。
二是能够对国际经贸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运作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各种外语的掌握能力一定要强,只有掌握了一门或多门外语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挥洒自如。
三是对国际经贸管理以及国际经贸法律一定要掌握透彻,同时还必须具备运用其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是能够对国际贸易的相关工作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必须具备熟练地运用各类现代化工具来对交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以及从事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五是对跨文化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并具有调和、了解各种文化差异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擅长国际商务交流。
作为新形势下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除了要具备上述五种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三、探索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商务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人才,他们虽然都对外语沟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国际贸易的范围明显要小于国际商务的范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从传统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传统的国际经贸专业的外语+外贸知识的平面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培养现代化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时,最好是采用外语+外贸知识+其它相关知识的复合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实务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为研究与实务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学科的布置方面,还一定要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对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又能对其它学科有所了解。
(二)对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采用国际商法、外语、外经贸知识的培养构想
据有关资料显示,66%的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对外经贸知识十分重视,他们对于国际商法以及WTO的相关规则同样重视。大量的商务实践证明,利用国际经贸的相关法律来对国际经济纠纷进行解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也成为了国际上解决贸易争端的主流方式。因此,在对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对于国际经贸惯例以及国际经贸法律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5):42-44.
[2]郭桂杭.国际通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以广外大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当代经济,2008,(16):148-150.
[3]张君斐.国际商务专业"1+2"产教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09,(3):22.
[4]刘勇.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49-50.
[5]桑莉琳.国际商务专业群构建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管理学家,2011,(12):542-543.
作者简介:
李质甫,男,1967.6-,职称,国际商务师,职务,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