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曾经传统型的网络互动沟通平台上,延伸出了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载体。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一辈,使用平台相对较为频繁,由此则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有关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提高认识显的尤为重要。文章以微博平台为切入点,探讨关于新媒体形势下,对高校学生群体应如何控制与管理好相关舆论情况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微博;网络舆论传播;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6-0016-00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各大网络媒体平台都相继推出更为新潮的媒介平台,而微博作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在日常中会使用到微博。久而久之,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对高校学生的有关思想层面认识、生活理念、现实交友等情况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深入开展关于大学生网络舆论情形的导向性研究十分必要。
1 大学生关注社会舆论焦点的新宠——微博
1.1 什么是微博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推出以来广泛受到好评。博客是通过互联网文章的发布,记录作者的人、事、物,分享心情,广泛交友的一种平台。而微博则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微化”,迎合目前互联网市场较为主流的快餐形式所推出的一款平台。微博的使用空间十分广泛,概括来说微博就是一款供用户即时记录生活的社交平台。
1.2 微博的优势
微博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点,微博在使用者输入的过程当中,仅限输入字数为140字,不仅提高效率,而且简短的语句,更便于使用者的日常随手记录,而不是每次记录都需长篇大论。
第二点,微博对于分享的便利程度极为到位,保证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信息查看、回复、互动方面都极为方便。举例来说,人们在出行的时候,路途中会遇到各类有趣的事情,而电脑等设备在出行过程中极为不便,微博则可以在手机平台上操作,只需连接互联网,便可将身边发生的事快速上传,与他人互动。
第三点,媒体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在使用微博传递新闻消息的操作上十分方便,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关注、转发等操作方式,快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1.3 微博的缺点
关于微博信息的处理情况,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我国目前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管理体系上尚存不足,导致许多有害信息、虚假信息或损害国家名誉的信息发布,而追查发布者的效率又相对较低,这类信息在网络上传递,相当容易对社会接触面较少的在校大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2 高校在互联网舆论把控尚存不足的几点
首先,我国针对高校环境下的有关互联网层面的信息把控力度较弱,尚存不足,急需改进。对于高校学生,学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场所,与初高中截然不同,因其与社会的接轨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在校期间会接触到一些社会方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部分现象观察还较为片面,而通过微博信息的传播转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很难保证可以排除掉不真实或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信息。这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身能力,摆正自我定位,学习文化知识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现阶段下,站在高校管理的角度,对其网络微博舆论的把控情况相对较弱,这里所指的把控,并不是封锁信息,避开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而是应当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帮助其接受正确信息,摒除错误信息。
其次,高校在对于互联网微博信息处理的管理体系尚存欠缺,部分学校当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专业、独立的舆论信息处置管理体系,导致在发生舆论方面的传播危机时,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遏制,而问题产生后,对于事态的把控也处于被动情况,这一环节极不利于处理有关不良舆论的传播。
最后,有部分学校虽然有在实行的舆论相关管理办法与规范化策略,但因其管理人才的数量缺失或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最终导致无法有效把控并传达相关的指示工作,而校内相关人员,对于微博的认识与操作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导致管理控制效率低下,无法正常的完成日常工作需求。
3 以微博为例提出对大学校园如何有效加强舆论情况把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微博体系的使用与认识程度
想要战胜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这需要学校当中的有关人员要加强自身对于微博平台的了解程度,同时建立起学校自身的微博平台,对日常可能发生的一些不正确信息、信息导向错误的微博内容,进行纠正与辟谣。通过这一方式的运作,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网络舆情恶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看到和接收到积极向上并有利于身心的信息。
3.2 合理运用学校官方微博将舆论导向正确化
学校在建立起学校官方微博以后,应当充分使用官方的“权威性”将社会舆论或校园舆论导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在观看浏览的过程当中能够受益。在这一层面,学校应当将主要思路放在如何引导言论上,而非控制与打压言论的传播空间。
首先,需要学校有关负责人,对微博上进行转载与传播的相关言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组成有关团队,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官方微博重新发布,在发布信息时,要注意其互动性,利用校方权威性调查的结果,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正确舆论导向,指导学生们在关注的同时可以在其中有所感悟。而针对校园热点话题时,可以开展校园会议,通过学生干部会议记录事情真相与发展态势,并传达给各班级。
其次,在校内发生重点问题,并获得广泛关注的过程里,校方应积极做好回应工作,通过跟事件当事人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事情原委,并指导事件当事人在有关会议上进行问题叙述,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博得学生们对校方的尊敬与肯定,才能尽可能减少恶性舆论情况的发生。
3.3 树立起威信型校园微博人物
我们在观察一张白纸的时候,眼神是游荡在整页白纸上的,而如果在纸上画出一个中心点,那么我们的视线将会围绕着这一点进行观察。通过这个小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心导向型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点,校方应当以官方的身份,在学生会、干部群体当中树立起威信型微博管理人才,通过“一个点”的导向作用,对社会或校园内焦点话题进行评价与分析,若叙述文字较多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生会干部开会等形式进行分析传递。通过这一方式,增加校方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性,在引导学生思路的同时,也是表达学校积极共享信息的一种态度,从而获得学生好感,变相地加强了校方对于舆论情况把控与掌握的实质性。
3.4 增加正能量传递,加强学生思想成熟度
建议学校组建起以校方为领导的微博言论团,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传递社会与校内的多方信息,还要主动发出更多社会正能量的微博内容,并与同学互动,展开积极讨论。以此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成熟度,并为其树立起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真正从源头,提高学生对恶性、错误信息的免疫度,从而解决错误舆论传播的根本问题。
4 结束语
最后,高校在对微博舆论管理的过程中,不可一味封锁信息,而应该转换角度,深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博,通过微博加强对社会与校园事情的了解,养成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源头解决网络舆情中错误信息的传递。从而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将微博变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加强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文晶,刘军宏.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1(12):12-15.
[2]刘乙坐.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媒介自律机制初探[J].今传媒,2011(5):49-50.
[3]张新慧.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5-76.
[4]肖燕,赖蘋华.微博舆情对高校学生教育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36):257-258.
[5]郭天莹.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4):92-95.
关键词 新媒体;微博;网络舆论传播;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6-0016-00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各大网络媒体平台都相继推出更为新潮的媒介平台,而微博作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在日常中会使用到微博。久而久之,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对高校学生的有关思想层面认识、生活理念、现实交友等情况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深入开展关于大学生网络舆论情形的导向性研究十分必要。
1 大学生关注社会舆论焦点的新宠——微博
1.1 什么是微博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推出以来广泛受到好评。博客是通过互联网文章的发布,记录作者的人、事、物,分享心情,广泛交友的一种平台。而微博则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微化”,迎合目前互联网市场较为主流的快餐形式所推出的一款平台。微博的使用空间十分广泛,概括来说微博就是一款供用户即时记录生活的社交平台。
1.2 微博的优势
微博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点,微博在使用者输入的过程当中,仅限输入字数为140字,不仅提高效率,而且简短的语句,更便于使用者的日常随手记录,而不是每次记录都需长篇大论。
第二点,微博对于分享的便利程度极为到位,保证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信息查看、回复、互动方面都极为方便。举例来说,人们在出行的时候,路途中会遇到各类有趣的事情,而电脑等设备在出行过程中极为不便,微博则可以在手机平台上操作,只需连接互联网,便可将身边发生的事快速上传,与他人互动。
第三点,媒体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在使用微博传递新闻消息的操作上十分方便,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关注、转发等操作方式,快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1.3 微博的缺点
关于微博信息的处理情况,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我国目前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管理体系上尚存不足,导致许多有害信息、虚假信息或损害国家名誉的信息发布,而追查发布者的效率又相对较低,这类信息在网络上传递,相当容易对社会接触面较少的在校大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2 高校在互联网舆论把控尚存不足的几点
首先,我国针对高校环境下的有关互联网层面的信息把控力度较弱,尚存不足,急需改进。对于高校学生,学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场所,与初高中截然不同,因其与社会的接轨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在校期间会接触到一些社会方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部分现象观察还较为片面,而通过微博信息的传播转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很难保证可以排除掉不真实或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信息。这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身能力,摆正自我定位,学习文化知识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现阶段下,站在高校管理的角度,对其网络微博舆论的把控情况相对较弱,这里所指的把控,并不是封锁信息,避开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而是应当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帮助其接受正确信息,摒除错误信息。
其次,高校在对于互联网微博信息处理的管理体系尚存欠缺,部分学校当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专业、独立的舆论信息处置管理体系,导致在发生舆论方面的传播危机时,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遏制,而问题产生后,对于事态的把控也处于被动情况,这一环节极不利于处理有关不良舆论的传播。
最后,有部分学校虽然有在实行的舆论相关管理办法与规范化策略,但因其管理人才的数量缺失或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最终导致无法有效把控并传达相关的指示工作,而校内相关人员,对于微博的认识与操作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导致管理控制效率低下,无法正常的完成日常工作需求。
3 以微博为例提出对大学校园如何有效加强舆论情况把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微博体系的使用与认识程度
想要战胜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这需要学校当中的有关人员要加强自身对于微博平台的了解程度,同时建立起学校自身的微博平台,对日常可能发生的一些不正确信息、信息导向错误的微博内容,进行纠正与辟谣。通过这一方式的运作,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网络舆情恶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看到和接收到积极向上并有利于身心的信息。
3.2 合理运用学校官方微博将舆论导向正确化
学校在建立起学校官方微博以后,应当充分使用官方的“权威性”将社会舆论或校园舆论导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在观看浏览的过程当中能够受益。在这一层面,学校应当将主要思路放在如何引导言论上,而非控制与打压言论的传播空间。
首先,需要学校有关负责人,对微博上进行转载与传播的相关言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组成有关团队,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官方微博重新发布,在发布信息时,要注意其互动性,利用校方权威性调查的结果,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正确舆论导向,指导学生们在关注的同时可以在其中有所感悟。而针对校园热点话题时,可以开展校园会议,通过学生干部会议记录事情真相与发展态势,并传达给各班级。
其次,在校内发生重点问题,并获得广泛关注的过程里,校方应积极做好回应工作,通过跟事件当事人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事情原委,并指导事件当事人在有关会议上进行问题叙述,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博得学生们对校方的尊敬与肯定,才能尽可能减少恶性舆论情况的发生。
3.3 树立起威信型校园微博人物
我们在观察一张白纸的时候,眼神是游荡在整页白纸上的,而如果在纸上画出一个中心点,那么我们的视线将会围绕着这一点进行观察。通过这个小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心导向型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点,校方应当以官方的身份,在学生会、干部群体当中树立起威信型微博管理人才,通过“一个点”的导向作用,对社会或校园内焦点话题进行评价与分析,若叙述文字较多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生会干部开会等形式进行分析传递。通过这一方式,增加校方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性,在引导学生思路的同时,也是表达学校积极共享信息的一种态度,从而获得学生好感,变相地加强了校方对于舆论情况把控与掌握的实质性。
3.4 增加正能量传递,加强学生思想成熟度
建议学校组建起以校方为领导的微博言论团,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传递社会与校内的多方信息,还要主动发出更多社会正能量的微博内容,并与同学互动,展开积极讨论。以此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成熟度,并为其树立起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真正从源头,提高学生对恶性、错误信息的免疫度,从而解决错误舆论传播的根本问题。
4 结束语
最后,高校在对微博舆论管理的过程中,不可一味封锁信息,而应该转换角度,深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博,通过微博加强对社会与校园事情的了解,养成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源头解决网络舆情中错误信息的传递。从而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将微博变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加强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文晶,刘军宏.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1(12):12-15.
[2]刘乙坐.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媒介自律机制初探[J].今传媒,2011(5):49-50.
[3]张新慧.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5-76.
[4]肖燕,赖蘋华.微博舆情对高校学生教育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36):257-258.
[5]郭天莹.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