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 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等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 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40mmHg),CT检查提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CT定位,按"锁孔"手术要求设计切口和人路,显微镜下清除全部血肿,对出血动脉予电凝止血.结果13例壳核出血经4~12月随访,恢复良好者7例,轻残者4例,死亡2例.结论"锁孔"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的较好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白蛋白在治疗大鼠液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剂量效应.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液压打击致伤.伤后30 min经尾静脉注射2g/kg(n=24,Ⅰ组)、1.2 g/kg(n=24,Ⅱ组)、0.8g/kg(n=24,Ⅲ组)、0.4 g/kg(n=24,Ⅳ组)20%人血白蛋白.每组取12只伤前、伤后当日、伤后连续7 d进行行走、平衡和记忆实验,记录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另每组
目的探讨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再发血肿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发血肿发生率.方法总结19例颅内血肿术后再发颅内血肿病例,分析术后再发血肿相关因素.结果术中处理是否得当、原发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及病人基础状况与术后再发血肿有相关性.结论术中术后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发血肿,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及时CT复查、及时诊断、迅速清除血肿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期刊
目的分析3例颅脑损伤后有中间好转期的病人,入院时神志清楚,头颅cT未见颅内血肿,住院数小时内突然死亡的原因.方法对3例病人的伤情、治疗及死亡经过进行总结.结果3例死亡原因可能是颅脑剪应力损伤引起的血管舒缩运动中枢损伤,多为脑底动脉环受刺激,血管舒缩麻痹出现的特急性全脑缺血,或颅颈交界处损伤引起的上颈髓和延脑损伤.结论在有旋转性损伤的轻型病例中,应特别注意很少发生的突发性猝死情况.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和
神经干细胞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神经干细胞可来源于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前者包括早期胚胎细胞和胎儿神经组织细胞,由于从胚胎获取干细胞面临伦理学的束缚,从成年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将是未来临床应用更具可行性的途径.成年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包括存在于成年神经组织中的干细胞和从其他组织中分化得到的干细胞,其中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出神经干细胞,目前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