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质疑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质疑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身体力行
历来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让学生敬而远之,有时我们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则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噤若寒蝉, 还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吗?
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鼓励个性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枷锁、思想上的包袱,能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随时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答案。
同时教师要身体力行,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在阅读中多质疑发问,并且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阅读中是如何质疑的,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二、以生为本,鼓励质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探索真理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加强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索然无味。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常用名人质疑的小故事来激励学生质疑。如:牛顿如果没有对砸在自己头上的苹果产生质疑,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了。
除此之外,采用宽容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很敏感,自尊心又强,很懂得察颜观色,有时心中有不同看法,但一看老师脸色不对,就很容易口是心非了,相信不少老师都有同样的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生发的疑问很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钻牛角尖的,更有甚者故意捣乱或故意提出为难老师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应该给予满腔热情,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并且充分利用“错误”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怪题”,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其质疑的积极性。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有几个平时上课不太专心的学生提出:“愚公真笨,用推土机不来得快?”“愚公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吃饱了撑的?”此类问题,肤浅,而且明显有调侃成分,但我还是一一加以肯定,并请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一旦学生的回答或提问超出了教材、教参或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恰当处理,要么批评学生,要么不了了之,这是不足取的。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和问题,要善于接纳,大力表扬。?要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学习风气: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有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授之以“渔”
叶圣陶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针对前文提到的学生提到的一些“偏”、“深”“怪”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质疑原则:①尊重阅读文本,不脱离文本;②根据学习目标,不游离学习内容;③结合自身体验,不可追求“偏”“深”“怪”。尤其应该提倡从寻常的语句中提炼出较深刻性的问题,切忌学生漫无边际地提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④合作学习,提高效率。相互评价质疑价值,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质疑效率。另外质疑的方法如:联想法、比较法等。培养质疑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了几多疑问,而在于使学生养成无疑处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技巧和方法之后,质疑意识就会得到提高,问题的含金量也会大大提高,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目的。
朱熹说:“读书无疑处须教有疑,有疑处须教无疑。”我们要让学生在这种“无疑——有疑”、“有疑——无疑”的转换中,培养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并以此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研究能力,进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转变观念,身体力行
历来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让学生敬而远之,有时我们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则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噤若寒蝉, 还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吗?
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鼓励个性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枷锁、思想上的包袱,能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随时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答案。
同时教师要身体力行,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在阅读中多质疑发问,并且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阅读中是如何质疑的,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二、以生为本,鼓励质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探索真理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加强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索然无味。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常用名人质疑的小故事来激励学生质疑。如:牛顿如果没有对砸在自己头上的苹果产生质疑,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了。
除此之外,采用宽容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很敏感,自尊心又强,很懂得察颜观色,有时心中有不同看法,但一看老师脸色不对,就很容易口是心非了,相信不少老师都有同样的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生发的疑问很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钻牛角尖的,更有甚者故意捣乱或故意提出为难老师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应该给予满腔热情,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并且充分利用“错误”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怪题”,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其质疑的积极性。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有几个平时上课不太专心的学生提出:“愚公真笨,用推土机不来得快?”“愚公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吃饱了撑的?”此类问题,肤浅,而且明显有调侃成分,但我还是一一加以肯定,并请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一旦学生的回答或提问超出了教材、教参或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恰当处理,要么批评学生,要么不了了之,这是不足取的。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和问题,要善于接纳,大力表扬。?要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学习风气: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有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授之以“渔”
叶圣陶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针对前文提到的学生提到的一些“偏”、“深”“怪”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质疑原则:①尊重阅读文本,不脱离文本;②根据学习目标,不游离学习内容;③结合自身体验,不可追求“偏”“深”“怪”。尤其应该提倡从寻常的语句中提炼出较深刻性的问题,切忌学生漫无边际地提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④合作学习,提高效率。相互评价质疑价值,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质疑效率。另外质疑的方法如:联想法、比较法等。培养质疑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了几多疑问,而在于使学生养成无疑处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技巧和方法之后,质疑意识就会得到提高,问题的含金量也会大大提高,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目的。
朱熹说:“读书无疑处须教有疑,有疑处须教无疑。”我们要让学生在这种“无疑——有疑”、“有疑——无疑”的转换中,培养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并以此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研究能力,进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