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将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导致一些学生在接触到一些不良风气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及时的判别,甚至会被同化。文章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不足;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20-087-01
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学生有多种学习方式,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广,心智也愈发早熟。自媒体,多媒体,轻媒体等推广方式层出不穷,覆盖面广。网络就像是一个双刃剑,除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引起模仿或成为犯罪的直接诱因。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今社会有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社会上青少年犯罪频率持续走高,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更有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网络,辍学退学等常见问题。这让我们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方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小学德育教育的直接方式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为主,受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德育知识的传授、讲解过程中将小学德育看做传统教育教学,采用的方式集中在简单记忆、机械背诵,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多地采用强制性、高压性的方式和方法,希望通过特定价值观念的传递来引导学生,更多停留在道德知识、伦理概念的交谈上,拉大了小学德育工作和对象之间的距离,甚至一些小学德育工作中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检查的方法,产生了小学德育具体工作的对抗情绪和心理,难于确保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2.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就身处于教育环境中,无时不刻都在耳濡目染。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生活在父母关系亲密的家庭,大多数学生开朗乐观,充满自信,并懂得关爱他人。而生活在或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多数会有心理阴影,生活中悲观消极,内心敏感。还有生活在父母关系冷漠的家庭,孩子多数自卑冷漠,不懂关心他人。而在目前的教育中,绝大多数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这一领域中,在家庭、社会、社区等领域中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相对较少。换言之,“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
二、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及途径
1.丰富教育的方式方法
小学德育工作要通过方式丰富和方法调整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吸引力,特别要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現代化的措施和方法,注重小学德育工作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做到对对象的全面吸引和有效参与,以多彩的工作形式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小学德育工作方法要讲求技巧,要以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参与作为目标,通过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变革确保学生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对当代小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心理负担重的现象,要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小学生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神奇,不仅学会尊重人类的生命,也能善待自身生活周围的生命,面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也保持友善的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生命原本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通过PPT或Flash动画以及具有教育内涵的电影,展开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将德育工作细致化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权威者,因此来自教师的期待能使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心,感受到他人的认可。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眼神肯定,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子,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引导,包括家访,交谈,邮件等。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鼓励,教师应多给予鼓舞。残疾学生学习心态不稳定,教师应多多交流,给予帮助。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影响学生三观的重要角色。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灌输正确的思想,树立信仰,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定自我,肯定自己遇到挫折不再退缩,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3.将德育工作与现实相结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灌输式、渗透性、养成性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感悟生活,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避免沦为空洞的说教。比如学习综合实践《身边的垃圾》中,孩子们会根据课程资料搜集对垃圾的产生、分类、环保等话题侃侃而谈;但看到他们在交流垃圾围城、环卫罢工时却喜形于色,我意识到这节课的德育目标并没有适时达成,问题现象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这时,理论“降落”的时机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人数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面积卫生区域的清扫?”孩子们面面相觑,但不一会儿就开始积极讨论、实景演练。经过交流,孩子们自行总结了责任分工、工具精准使用、结合天气灵活清理方式、化整为零垃圾清运等具体操作方法......孩子们不仅从中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城市垃圾的危机,更历练了团结合作、积极思考、攻坚克难、认真负责的品质操行。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时期是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共识与共同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调整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之道,德为先[J].刘玉珍.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8):67.
[3]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2):73.
[4]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关键词:小学;德育;不足;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20-087-01
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学生有多种学习方式,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广,心智也愈发早熟。自媒体,多媒体,轻媒体等推广方式层出不穷,覆盖面广。网络就像是一个双刃剑,除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引起模仿或成为犯罪的直接诱因。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今社会有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社会上青少年犯罪频率持续走高,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更有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网络,辍学退学等常见问题。这让我们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方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小学德育教育的直接方式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为主,受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德育知识的传授、讲解过程中将小学德育看做传统教育教学,采用的方式集中在简单记忆、机械背诵,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多地采用强制性、高压性的方式和方法,希望通过特定价值观念的传递来引导学生,更多停留在道德知识、伦理概念的交谈上,拉大了小学德育工作和对象之间的距离,甚至一些小学德育工作中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检查的方法,产生了小学德育具体工作的对抗情绪和心理,难于确保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2.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就身处于教育环境中,无时不刻都在耳濡目染。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生活在父母关系亲密的家庭,大多数学生开朗乐观,充满自信,并懂得关爱他人。而生活在或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多数会有心理阴影,生活中悲观消极,内心敏感。还有生活在父母关系冷漠的家庭,孩子多数自卑冷漠,不懂关心他人。而在目前的教育中,绝大多数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这一领域中,在家庭、社会、社区等领域中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相对较少。换言之,“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
二、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及途径
1.丰富教育的方式方法
小学德育工作要通过方式丰富和方法调整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吸引力,特别要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現代化的措施和方法,注重小学德育工作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做到对对象的全面吸引和有效参与,以多彩的工作形式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小学德育工作方法要讲求技巧,要以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参与作为目标,通过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变革确保学生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对当代小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心理负担重的现象,要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小学生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神奇,不仅学会尊重人类的生命,也能善待自身生活周围的生命,面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也保持友善的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生命原本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通过PPT或Flash动画以及具有教育内涵的电影,展开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将德育工作细致化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权威者,因此来自教师的期待能使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心,感受到他人的认可。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眼神肯定,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子,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引导,包括家访,交谈,邮件等。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鼓励,教师应多给予鼓舞。残疾学生学习心态不稳定,教师应多多交流,给予帮助。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影响学生三观的重要角色。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灌输正确的思想,树立信仰,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定自我,肯定自己遇到挫折不再退缩,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3.将德育工作与现实相结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灌输式、渗透性、养成性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感悟生活,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避免沦为空洞的说教。比如学习综合实践《身边的垃圾》中,孩子们会根据课程资料搜集对垃圾的产生、分类、环保等话题侃侃而谈;但看到他们在交流垃圾围城、环卫罢工时却喜形于色,我意识到这节课的德育目标并没有适时达成,问题现象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这时,理论“降落”的时机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人数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面积卫生区域的清扫?”孩子们面面相觑,但不一会儿就开始积极讨论、实景演练。经过交流,孩子们自行总结了责任分工、工具精准使用、结合天气灵活清理方式、化整为零垃圾清运等具体操作方法......孩子们不仅从中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城市垃圾的危机,更历练了团结合作、积极思考、攻坚克难、认真负责的品质操行。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时期是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共识与共同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调整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之道,德为先[J].刘玉珍.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8):67.
[3]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2):73.
[4]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