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历史文化游径的价值及路径——基于广东历史文化游径的观察

来源 :城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游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我国,游径的研究和建设刚刚起步.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可以满足民众户外运动旅行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推“文化强国”战略;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发挥历史文化游径的多元效益,需完善历史文化游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深挖历史文化游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品牌活动,要多方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珠三角9市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城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发现,珠三角9市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都是广州市;各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文旅产业的协调程度整体较为良好,大多数城市处于协调状态.
在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深圳探索出了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更新模式,该模式在高效推动城市的存量空间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不堪重负等问题.在反思深圳市场运作式更新的基础上,以深圳的非典型更新样本——罗湖口岸枢纽片区两轮更新实践为例,总结归纳了它所代表的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的模式及其演进.进而提出从更新目标、更新理念、更新财务模式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迈向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并结合国内外经验进一步提出探索推广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开展的多元途径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