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句辨析及修改,可谓高考试题中一面永久飘扬的旗帜。其它考点有轮空的现象,但病句辨析没有一年不作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等级为D,是高考中得分率偏低的题型2004-2011年(2010年轮空)江苏共命制了7道病句试题,错误设项 21个。其中结构类病句14项,占66.67%:搭配不当4项,占28.57%;成分缺余4项,占28.57%;语序不当 3项,占21.42%;结构混乱3项,占21.42%。表意类病句7项,占33.33%:不合逻辑5项,占71.43%;表意不明2项,占 28.57%。本文对2011年其中的14套语病题做了细致分析,目的在于让考生了解病句考查的常见类型,见识病句考查的庐山真面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搞好备考复习。
一、试题综合分析
对2011年的14套语病题,笔者根据考纲中所规定的六种语病,对所有病句作了分类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特点:
1.紧扣大纲要求出题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对该考点的检测,都能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命题趋势看,考查大都结合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从检测的方式来看,一是“辨析”,二是“修改”。从题型来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13套试题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这一考查形式,但重庆卷同时还采用主观题来检测,分值共5分。另外,单就选择题来看,也有难易之分,比如13套试题中有11套都是要求考生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1套要求考生选出有语病的一句,1套要求考生选出没有语病或语意明确的一句。比较而言,选出有语病的一句这种题型相对容易些。
2.注重考查语法病句
本考点特别注重对规定的6类病句的考查,据分析统计,2011年13套病句辨析(重庆卷的改错题除外),37个病句中属语法毛病的32句,占86.4%,其中语序不当的5句,搭配不当的5句,成分残缺或赘余的15句,结构混乱的7句;属逻辑毛病的4句,占10.8%;属表意不明的1句,占2.8%。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编的《高考命题剖析与导考》中对历年全国高考卷14道病句题的统计结果是37个病句中属语法毛病的20句,占54%。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有语法毛病的病句比例相对增多。《高考命题剖析与导考》中说“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对该考点的检测一方面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特别关注检测考生在反复训练后是否会出现机械答题、不问语法的现象。”看来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卷对此都比较重视。
3.注重考查“一题多病”
从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来看,大部分省市注重考查多种病句类型。一道题目三个病句中就出现三种类型,比如新课标卷,就考查了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赘余的语病。当然,也有就考一种病句类型的高考卷(如浙江卷和湖南卷),其余11套病句题都考到两到三种病句类型。看来在病句考查题中出现多种类型的病句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另外,在一个病句中出现多种病症,也是今年高考病句题中的特点。据统计,37个病句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病的句子有10句。这样一来,一道选择题就有可能涵盖《考试大纲》中的6种病句类型。
4.注重试题地域特点
从试题的取材来看,各省市的高考卷基本上都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同时,还有部分省市非常注重地域特点,比如四川卷和辽宁卷,最明显的要数重庆卷中的主观改错题: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二、病句修改例析
2011年高考一落下帷幕,对试题的争议以及解析也就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笔者在阅读浙江教育出版社《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一书时,对其中部分病句题的解析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例1.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新课标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认为,介词赘余,去掉“在 ……中”此句的正确表述为: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笔者以为,改过的句子依然是有歧义的,主语不明确,80%到底指的是人还是药?
例2.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北京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认为:该项语序不当,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笔者以为,“最初”这个词重复赘余,应为;“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例3.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天津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中这样分析:该项语意重复,“愈发”与后面的“日久弥坚”有重复:日子长久了,感情却更加坚固了。删去。笔者以为,从逻辑角度分析,前后两句并没有构成对比,所以应去掉“反之”。
三、病句备考策略
病句辨析与修改是复杂的,如何攻克难关?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基础,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会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多角度分析,并善于运用一些有关的规律技巧,辨析病句才是比较可靠的。
1.立足基础运筹帷幄
病句的辨析修改,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没有基础,寸步难行。从高考试题中也可看出,病句的考查主要集中在6种常见病句,因此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其次要掌握辨析病句的常用的方法,比如语感直觉检查法、主干成分检查法、枝叶成分检查法、呼应成分检查法、排除检查法、造句类比法等;最后,对容易出现语病的点加以归纳整理。只有立足基础,才能运筹帷幄,决胜考场。
2.注重思维过程训练
病句辨析,很多考生往往凭语感来做,其实这是很不可靠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注重思维过程的讲解,注重营造“思维场”,也可以增加现场解题,显现教师思维过程。从高考病句题看来,许多有语病的句子病因不只仅在一个方面,而没有语病的句子又往往给你设置障碍,因此对于病句辨析,我们依靠更多的是自己的思维,而不是感觉。
3.追求熟能生巧境界
每年高考,病句题的得分率总不尽如人意,笔者以为 “熟能生巧”是可以稍微弥补的。“熟能生巧”一方面是指速度,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熟练。因此,复习过程中做适量的病句辨析修改练习是必要的。
了解高考病句病因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强化病句辨析的意识,注重复习策略,则有益于提高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一、试题综合分析
对2011年的14套语病题,笔者根据考纲中所规定的六种语病,对所有病句作了分类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特点:
1.紧扣大纲要求出题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对该考点的检测,都能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命题趋势看,考查大都结合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从检测的方式来看,一是“辨析”,二是“修改”。从题型来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13套试题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这一考查形式,但重庆卷同时还采用主观题来检测,分值共5分。另外,单就选择题来看,也有难易之分,比如13套试题中有11套都是要求考生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1套要求考生选出有语病的一句,1套要求考生选出没有语病或语意明确的一句。比较而言,选出有语病的一句这种题型相对容易些。
2.注重考查语法病句
本考点特别注重对规定的6类病句的考查,据分析统计,2011年13套病句辨析(重庆卷的改错题除外),37个病句中属语法毛病的32句,占86.4%,其中语序不当的5句,搭配不当的5句,成分残缺或赘余的15句,结构混乱的7句;属逻辑毛病的4句,占10.8%;属表意不明的1句,占2.8%。江苏省高考命题组编的《高考命题剖析与导考》中对历年全国高考卷14道病句题的统计结果是37个病句中属语法毛病的20句,占54%。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有语法毛病的病句比例相对增多。《高考命题剖析与导考》中说“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对该考点的检测一方面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特别关注检测考生在反复训练后是否会出现机械答题、不问语法的现象。”看来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卷对此都比较重视。
3.注重考查“一题多病”
从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来看,大部分省市注重考查多种病句类型。一道题目三个病句中就出现三种类型,比如新课标卷,就考查了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赘余的语病。当然,也有就考一种病句类型的高考卷(如浙江卷和湖南卷),其余11套病句题都考到两到三种病句类型。看来在病句考查题中出现多种类型的病句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另外,在一个病句中出现多种病症,也是今年高考病句题中的特点。据统计,37个病句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病的句子有10句。这样一来,一道选择题就有可能涵盖《考试大纲》中的6种病句类型。
4.注重试题地域特点
从试题的取材来看,各省市的高考卷基本上都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同时,还有部分省市非常注重地域特点,比如四川卷和辽宁卷,最明显的要数重庆卷中的主观改错题: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二、病句修改例析
2011年高考一落下帷幕,对试题的争议以及解析也就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笔者在阅读浙江教育出版社《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一书时,对其中部分病句题的解析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例1.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新课标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认为,介词赘余,去掉“在 ……中”此句的正确表述为: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笔者以为,改过的句子依然是有歧义的,主语不明确,80%到底指的是人还是药?
例2.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北京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认为:该项语序不当,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笔者以为,“最初”这个词重复赘余,应为;“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例3.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天津卷)
《高考语文全真试题详解》中这样分析:该项语意重复,“愈发”与后面的“日久弥坚”有重复:日子长久了,感情却更加坚固了。删去。笔者以为,从逻辑角度分析,前后两句并没有构成对比,所以应去掉“反之”。
三、病句备考策略
病句辨析与修改是复杂的,如何攻克难关?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基础,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会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多角度分析,并善于运用一些有关的规律技巧,辨析病句才是比较可靠的。
1.立足基础运筹帷幄
病句的辨析修改,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没有基础,寸步难行。从高考试题中也可看出,病句的考查主要集中在6种常见病句,因此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其次要掌握辨析病句的常用的方法,比如语感直觉检查法、主干成分检查法、枝叶成分检查法、呼应成分检查法、排除检查法、造句类比法等;最后,对容易出现语病的点加以归纳整理。只有立足基础,才能运筹帷幄,决胜考场。
2.注重思维过程训练
病句辨析,很多考生往往凭语感来做,其实这是很不可靠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注重思维过程的讲解,注重营造“思维场”,也可以增加现场解题,显现教师思维过程。从高考病句题看来,许多有语病的句子病因不只仅在一个方面,而没有语病的句子又往往给你设置障碍,因此对于病句辨析,我们依靠更多的是自己的思维,而不是感觉。
3.追求熟能生巧境界
每年高考,病句题的得分率总不尽如人意,笔者以为 “熟能生巧”是可以稍微弥补的。“熟能生巧”一方面是指速度,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熟练。因此,复习过程中做适量的病句辨析修改练习是必要的。
了解高考病句病因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强化病句辨析的意识,注重复习策略,则有益于提高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