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并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从而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即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初三在分析《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阅读本框内容,用“庖丁解牛”的眼光寻找本框内容的关键切入口。学生发现本框虽然有6页内容,但都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中心展开的。接着让他们自学,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并编成题目,等待交流。对于找得多和习题编得巧妙的同学,将被评为“班星”。同学们立刻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过了一段时间,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这时,我又给他们来了一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出示自己的题目后,可随意指定教室里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同学们的热情更高了,有的同学设计的问题巧妙得让我都望尘莫及,而且学生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仍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我发现本框内容需要教师讲的知识只有一个: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封建特权之间的关系。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我讲得很少,但学生都学得很多,学得扎实,透彻。这节课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三人得,必有我师;我们教师如果仍坚守“旧道”,不用多长时间,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二、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要求教师必须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用。
例如,第一课学习了生产关系的定义和内容,待第二课学完后,我就问学生:“你能从第一课和第二课找出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吗?”学生一听马上举手抢答,他们讲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内容。至此,学生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以为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了。此时我却说:“难道就这些?赶快开动脑筋,咱们来一个比赛。”同学们的表情一下子由轻松自在转为严肃紧张。他们调动所有感官,有的翻书查阅,有的深思……一会儿,他们又再次激动兴奋起来,而且积极性远远超过上一次,最后归纳出:私有制阶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等。如果这些内容由教师归纳后“灌”给学生,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索然无味;而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不仅使他们能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到知识得来“辛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活泼、刺激、有成就感的教学情境,这是学习兴趣的支柱,也是师生生命力之所在。
三、把自由留给学生
当代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确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回避不是办法。在以往的思想教育中,学生若有不同意见,有的老师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狠狠批评,从而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主动出来,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保护环境要敢于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时,有的学生小声嘀咕,有的学生则嗤之以鼻。我发现后便让一位“有情绪”的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说:“保护环境靠我一人不行,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算了,更没有必要牺牲生命。”我们同学讲完后,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以为肯定免不了要换一顿骂。这时,我说:“咱们也来一场人生AB剧。”然后把赞同与反对分成A和B两组,让同学们围绕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辩论。辩论会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让同学们重新选择赞同与反对。有意思的是那位“有意见”的学生也加入了反对自己的行列,并且反对的已远远多于赞同的。最后在同学们的一阵大笑声中,最后两名同学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至此,我又“趁热打铁”,播放了一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扬州女大学生,在寒假期间,为救一只丹顶鹤,身陷沼泽,牺牲生命的动人故事。歌声凄婉动人,催人泪下。同学们听完歌曲久久地沉思……我想这节课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从此,教室里乱扔废弃物的现象绝迹了,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一大福音。
新世纪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勇当教改先锋,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真正承担起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一、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从而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即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初三在分析《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阅读本框内容,用“庖丁解牛”的眼光寻找本框内容的关键切入口。学生发现本框虽然有6页内容,但都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中心展开的。接着让他们自学,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并编成题目,等待交流。对于找得多和习题编得巧妙的同学,将被评为“班星”。同学们立刻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过了一段时间,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这时,我又给他们来了一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出示自己的题目后,可随意指定教室里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同学们的热情更高了,有的同学设计的问题巧妙得让我都望尘莫及,而且学生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仍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我发现本框内容需要教师讲的知识只有一个: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封建特权之间的关系。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我讲得很少,但学生都学得很多,学得扎实,透彻。这节课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三人得,必有我师;我们教师如果仍坚守“旧道”,不用多长时间,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二、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要求教师必须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用。
例如,第一课学习了生产关系的定义和内容,待第二课学完后,我就问学生:“你能从第一课和第二课找出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吗?”学生一听马上举手抢答,他们讲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内容。至此,学生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以为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了。此时我却说:“难道就这些?赶快开动脑筋,咱们来一个比赛。”同学们的表情一下子由轻松自在转为严肃紧张。他们调动所有感官,有的翻书查阅,有的深思……一会儿,他们又再次激动兴奋起来,而且积极性远远超过上一次,最后归纳出:私有制阶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等。如果这些内容由教师归纳后“灌”给学生,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索然无味;而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不仅使他们能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到知识得来“辛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活泼、刺激、有成就感的教学情境,这是学习兴趣的支柱,也是师生生命力之所在。
三、把自由留给学生
当代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确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回避不是办法。在以往的思想教育中,学生若有不同意见,有的老师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狠狠批评,从而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主动出来,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保护环境要敢于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时,有的学生小声嘀咕,有的学生则嗤之以鼻。我发现后便让一位“有情绪”的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说:“保护环境靠我一人不行,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算了,更没有必要牺牲生命。”我们同学讲完后,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以为肯定免不了要换一顿骂。这时,我说:“咱们也来一场人生AB剧。”然后把赞同与反对分成A和B两组,让同学们围绕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辩论。辩论会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让同学们重新选择赞同与反对。有意思的是那位“有意见”的学生也加入了反对自己的行列,并且反对的已远远多于赞同的。最后在同学们的一阵大笑声中,最后两名同学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至此,我又“趁热打铁”,播放了一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扬州女大学生,在寒假期间,为救一只丹顶鹤,身陷沼泽,牺牲生命的动人故事。歌声凄婉动人,催人泪下。同学们听完歌曲久久地沉思……我想这节课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从此,教室里乱扔废弃物的现象绝迹了,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一大福音。
新世纪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勇当教改先锋,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真正承担起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