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汽车驾驶与维护》是中职汽车驾驶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驾驶专业课程设置和汽修基本技能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和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而编写。本文根据说课要求,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学教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介绍该课程的说课设计,供中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关键词:汽车驾驶与维护;式样驾驶;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示码:A
1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中职学校汽车驾驶专业一年级学生来设计的,通过开学的职业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定的汽车理论知识;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纯理论课感到乏味,对理论加技能课颇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十分向往,愿意模拟实际操作体验工作。
2教材分析
本说课案例选择的内容是由刘海、高幸绪、丁在明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汽车驾驶与维护》第三章《式样驾驶》第一节到第四节内容。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有两个原因,一是式样驾驶是在规定的式样场内,把汽车起步、转向、制动、停车、倒车和通过障碍等基本操作,按要求进行的综合性练习。而且,式样驾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阶段进行,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结合基础驾驶操作和道路训练穿插进行,为最后的综合性场内驾驶打下基础。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在汽车驾驶中经常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教材中尽可能多的采取示范性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突出了广泛的实用性特点,较好的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习惯,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节能高效的生活理念。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尝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驾校实际场地操作情境,感受四类式样驾驶难度。
2.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四类式样驾驶方法并能正常操作。
(2)教学难点:掌握四类式样驾驶的操作方法。
(3)关键点:让学生动起来。
3教学方法
3.1教法
(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做到有的放失。深化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任务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2)演示教学法: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完整准确的理解知识。视频演示和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掌握式样驾驶的技能要领,强化技能操作水平。
(3)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学习观念,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岗位技能。实现由书本知识的掌握转向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3.2学法
(1)互相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汽车驾驶与维护》时,我尝试着使用互相激励性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合作小组分组人数上一般以4~8人左右为宜,组成差异化的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其目标是提高学习成绩,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互助探讨交流,取长补短。
4教学教程
环节一:实物展示,认识新知(5 min),如图1所示。
环节二:任务引领,学习新知(75 min)。
第一步提出问题:式样驾驶的内容包括哪些?包括倒车进库、侧方移位、公路划线掉头、场内综合训练。
第二步:如何进行式样驾驶的图示及桩位尺寸以及实际操作视频展示。
(1)倒车进库,场地设置如图2所示。
位置③和④之间、位置⑤和⑥之间的距离为车宽加0.60 m。
位置③和⑤之间、位置④和⑥之间的距离为车长加0.50 m。
位置②和③之间的距离为2倍车长。
位置①和②之间的距离为1.5倍车长。
(2)划线公路掉头图式及场地尺寸:划线路宽尺寸为2倍轴距加0.20m(图3)。
(3)侧方移位场地设置如图4所示。
间距:位置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之间均为2倍车长。
桩宽(两桩内侧之间的距离):位置①和②、②和③、④和⑤、⑤和⑥之间各为车宽加0.60 m。
起点线至位置④、⑤、⑥连线间距为1 m。
(4)操作方法如下。
进入甲库
换低挡起步后,目标⑤、⑥杆及②、③杆,双眼平视,保持居中进入甲库(图5a)。
移向乙库
第一步:第1次前进,汽车刚起步即迅速将转向盘向左转足,使车驶向乙库左侧①、④连线(图5b)。
第二步:第1次倒车,换倒挡起步后即向左转足方向,并从后窗观察(图5c)。
第三步:第2次前进,换低挡起步后,立即向左转足方向,沿边线继续前进,使汽车尽量保持正直行驶,距离划线约3 cm时,向左回转方向,并停车脱挡。
第四步:第2次倒车,应从后视窗和驾驶室左侧窗观察汽车位置(图5d)。
(5)场内综合驾驶图式及桩位尺寸如图6所示。
场地设置由甲库、乙库和回车场组成,场地桩位间距如下。 间距:位置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之间为2倍车长,前驱动车位2倍车长加0.50 m。
桩宽:位置①和②、②和③、④和⑤、⑤和⑥之間,小型汽车为车宽加0.60 m,大型汽车为车宽加0.70 m。
3.道宽为车长的1.5倍。
环节三:小组练习,强化技能(40 min)。
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把40个学生分为5组。
环节四:小组对抗,操作实践考核(33 min)。
环节Ti:展示成果,总结评价(5 min)。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图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就能创设一种轻松喻快的教学氛围,能有助于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环节六:布置作业,整理工具(2 min)。
协同作业: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本组操作课的实训报告。学生完成作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
环节七:板书设计如图8所示。
5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了“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技能训练课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就业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夯实了基础。本节课,动脑、动手、动眼相结合,技能训练效果显著。本节课,教师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的教法,通过小组对抗、岗位模拟、学生评价,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谨慎求实的汽修人员职业素养。
另外,整堂课学生都在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达成了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的目标,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虽然本节课得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技能训练中若能提供模拟驾驶考试的场地练习和实际上路练习,可更加丰富技能训练内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与维护》课程设计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本说课设计坚持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大大强化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汽车驾驶与维护;式样驾驶;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示码:A
1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中职学校汽车驾驶专业一年级学生来设计的,通过开学的职业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定的汽车理论知识;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纯理论课感到乏味,对理论加技能课颇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十分向往,愿意模拟实际操作体验工作。
2教材分析
本说课案例选择的内容是由刘海、高幸绪、丁在明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汽车驾驶与维护》第三章《式样驾驶》第一节到第四节内容。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有两个原因,一是式样驾驶是在规定的式样场内,把汽车起步、转向、制动、停车、倒车和通过障碍等基本操作,按要求进行的综合性练习。而且,式样驾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阶段进行,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结合基础驾驶操作和道路训练穿插进行,为最后的综合性场内驾驶打下基础。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在汽车驾驶中经常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教材中尽可能多的采取示范性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突出了广泛的实用性特点,较好的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习惯,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节能高效的生活理念。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尝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驾校实际场地操作情境,感受四类式样驾驶难度。
2.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四类式样驾驶方法并能正常操作。
(2)教学难点:掌握四类式样驾驶的操作方法。
(3)关键点:让学生动起来。
3教学方法
3.1教法
(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做到有的放失。深化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任务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2)演示教学法: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完整准确的理解知识。视频演示和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掌握式样驾驶的技能要领,强化技能操作水平。
(3)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学习观念,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岗位技能。实现由书本知识的掌握转向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3.2学法
(1)互相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汽车驾驶与维护》时,我尝试着使用互相激励性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合作小组分组人数上一般以4~8人左右为宜,组成差异化的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其目标是提高学习成绩,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互助探讨交流,取长补短。
4教学教程
环节一:实物展示,认识新知(5 min),如图1所示。
环节二:任务引领,学习新知(75 min)。
第一步提出问题:式样驾驶的内容包括哪些?包括倒车进库、侧方移位、公路划线掉头、场内综合训练。
第二步:如何进行式样驾驶的图示及桩位尺寸以及实际操作视频展示。
(1)倒车进库,场地设置如图2所示。
位置③和④之间、位置⑤和⑥之间的距离为车宽加0.60 m。
位置③和⑤之间、位置④和⑥之间的距离为车长加0.50 m。
位置②和③之间的距离为2倍车长。
位置①和②之间的距离为1.5倍车长。
(2)划线公路掉头图式及场地尺寸:划线路宽尺寸为2倍轴距加0.20m(图3)。
(3)侧方移位场地设置如图4所示。
间距:位置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之间均为2倍车长。
桩宽(两桩内侧之间的距离):位置①和②、②和③、④和⑤、⑤和⑥之间各为车宽加0.60 m。
起点线至位置④、⑤、⑥连线间距为1 m。
(4)操作方法如下。
进入甲库
换低挡起步后,目标⑤、⑥杆及②、③杆,双眼平视,保持居中进入甲库(图5a)。
移向乙库
第一步:第1次前进,汽车刚起步即迅速将转向盘向左转足,使车驶向乙库左侧①、④连线(图5b)。
第二步:第1次倒车,换倒挡起步后即向左转足方向,并从后窗观察(图5c)。
第三步:第2次前进,换低挡起步后,立即向左转足方向,沿边线继续前进,使汽车尽量保持正直行驶,距离划线约3 cm时,向左回转方向,并停车脱挡。
第四步:第2次倒车,应从后视窗和驾驶室左侧窗观察汽车位置(图5d)。
(5)场内综合驾驶图式及桩位尺寸如图6所示。
场地设置由甲库、乙库和回车场组成,场地桩位间距如下。 间距:位置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之间为2倍车长,前驱动车位2倍车长加0.50 m。
桩宽:位置①和②、②和③、④和⑤、⑤和⑥之間,小型汽车为车宽加0.60 m,大型汽车为车宽加0.70 m。
3.道宽为车长的1.5倍。
环节三:小组练习,强化技能(40 min)。
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把40个学生分为5组。
环节四:小组对抗,操作实践考核(33 min)。
环节Ti:展示成果,总结评价(5 min)。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图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就能创设一种轻松喻快的教学氛围,能有助于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环节六:布置作业,整理工具(2 min)。
协同作业: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本组操作课的实训报告。学生完成作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
环节七:板书设计如图8所示。
5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了“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技能训练课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就业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夯实了基础。本节课,动脑、动手、动眼相结合,技能训练效果显著。本节课,教师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的教法,通过小组对抗、岗位模拟、学生评价,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谨慎求实的汽修人员职业素养。
另外,整堂课学生都在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达成了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的目标,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虽然本节课得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技能训练中若能提供模拟驾驶考试的场地练习和实际上路练习,可更加丰富技能训练内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与维护》课程设计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本说课设计坚持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大大强化了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