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先锋”,不算很新的词,为何用这个词来界定邓逸涯?
邓逸涯是百万驻村帮扶干部大军中的一员,先想称他“扶贫人”,又觉得淡了点,泛了些,因为搞扶贫工作的不少人都称“扶贫人”,而这些人很多只是常坐机关办公,间或下乡检查,干着工资内的一份事。
敢想敢干、能说能干——这类人就是先锋。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在他手里变成了“苗寨风情旅游村”
静晚的边溪村,流光溢彩,孩子肆意地嬉笑玩闹。村民王奇林和老伴吃完晚饭在村子里悠然散步,山歌随着夜风响起,惬意的乡村生活让人向往。
初到此地谁能想到,三年前边溪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破旧不堪的民居、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粪臭,穿着破烂衣服的村民,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00元。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湖南省发改委驻城步苗族自治县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和他的扶贫工作组三年来的努力。
边溪、桃林、上水三个村庄位于城步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南山牧场30公里,是通往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游人几乎不停留。
邓逸涯和扶贫工作组进驻边溪后,他根据边溪村区位特性,请省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长达十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村庄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
于是,6公里的通组公路新建了,5000米入户道路硬化了;120户农家完成了危房改造、特色民居建设;饮水工程让家家喝上了洁净水;改厨、改卫和改牛栏、猪棚,基本实现了人畜分离;污水处理池、地下管网建起来了;户外分类处理垃圾箱、房内垃圾桶立起来了。
饶兴华是边溪村最早特色民居改造的受益者之一,在结合苗乡民族特色改造方案,以及工作组以奖代补政策扶持下,80年代的木房子焕然一新,墙壁刷了清漆,阴沟进行硬化并设置了盖板,花草环绕,音乐飘扬,一家“边溪人家”农家乐开张了。
在饶兴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农家乐,饶兴华指着房中摆设说:“消毒柜、圆桌、转盘、靠背椅都是工作组按照农家乐标准配发的。‘五一’3天,游客好多,好一阵忙,苗乡能留住人了。”回味中流露出一份难以掩饰的信心。
凭着一点一滴的真情,他赢得了村民的真爱
记者随邓逸涯走村串户。一路上,小到一堆垃圾,大到项目进度,他都要管。途中不时碰到村民跟邓逸涯打招呼,有的招呼他进屋坐一坐,有的是请教问题。
邓逸涯为此很自豪。
为了做好边溪村扶贫工作,邓逸涯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在村里一住就是两个月。针对村民想致富、少文化、没技术、没门路,承受不了市场经济风险和压力的实际情况,他从长沙买来种植、养殖方面书籍送给村民;看到村民缺医少药,他买来血压计、体温表送给村民;看到有几个村民有乐器特长,他买来了二胡、葫芦丝、芦笙送到他们手中;看到有的村民衣不遮体,他买来衣服送到他们家里;看到小学生缺学习用品,他买来书包和文具;看到村里的电工用竹竿顶变压器,他送来一根专业用的绝缘棒。
春节前夕,他看望全村贫困老党员,为村民买好春联和灯笼,让每一户都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得知村里有人因病需转院去湘雅医院,他马上联系医生安排床位。有村民头发长期不修剪,他就从县城请来理发师,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去了村民凌乱的长发,也剪去了村民落后的精神面貌。
一件件、一桩桩爱心小事,让村民对邓逸涯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他反复说,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
交流观摩一日,邓逸涯给我的印象是:干得好还说得好。
而他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也许,这是他工作的经验,也凝结他克难的辛酸。
2011年9月,驻村扶贫工作组为引进一浙商前来投资,每天电话跟踪联系,费尽周折,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交流,浙商终于被感动,决心来这个扶贫点投资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黄桃和高山云雾茶,一亩土地每年付400斤稻谷价租赁村民的土地,并承诺每户安排一人就业,月工资1500元,免费发放桃树苗和茶树苗给农户种植,免费负责技术指导服务,按市场价统一回收桃子和茶叶。但是,有几个村民提出土地租金要按每亩750元一年,而且先交十年的押金,否则不种桃树和茶叶。浙商苦等三个多月,协商不成伤心离去。
回忆起刚到城步进行扶贫时遇到的尴尬,邓逸涯至今唏嘘不已。
“也就是从那次之后让我深刻体会到观念转变比产业发展更重要,很有必要带领村民出去长长见识,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邓逸涯介绍,三年间先后组织村民赴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南攸县等地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旅游发展经验。通过一系列“智力扶贫”工程的实施,许多村民内心深处发生了斗争,尘封已久的心开始活跃起来,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
如今,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邓逸涯一一兑现了自己对村民们的承诺。
邓逸涯现在挂职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按照惯例,在城步扶贫满一年后,邓逸涯可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邓逸涯却干到了第四年。是什么让其坚守四年放弃回省城,一年300多天“泡”在村里?
邓逸涯坦言,一年期满后,他曾主动向湖南省发改委党组递交了《请愿书》,希望继续驻村扶贫。“他们幸福了,快乐了,我也无比满足。时间过得太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为村民做。”
邓逸涯是百万驻村帮扶干部大军中的一员,先想称他“扶贫人”,又觉得淡了点,泛了些,因为搞扶贫工作的不少人都称“扶贫人”,而这些人很多只是常坐机关办公,间或下乡检查,干着工资内的一份事。
敢想敢干、能说能干——这类人就是先锋。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在他手里变成了“苗寨风情旅游村”
静晚的边溪村,流光溢彩,孩子肆意地嬉笑玩闹。村民王奇林和老伴吃完晚饭在村子里悠然散步,山歌随着夜风响起,惬意的乡村生活让人向往。
初到此地谁能想到,三年前边溪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破旧不堪的民居、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粪臭,穿着破烂衣服的村民,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00元。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湖南省发改委驻城步苗族自治县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和他的扶贫工作组三年来的努力。
边溪、桃林、上水三个村庄位于城步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南山牧场30公里,是通往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游人几乎不停留。
邓逸涯和扶贫工作组进驻边溪后,他根据边溪村区位特性,请省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长达十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村庄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
于是,6公里的通组公路新建了,5000米入户道路硬化了;120户农家完成了危房改造、特色民居建设;饮水工程让家家喝上了洁净水;改厨、改卫和改牛栏、猪棚,基本实现了人畜分离;污水处理池、地下管网建起来了;户外分类处理垃圾箱、房内垃圾桶立起来了。
饶兴华是边溪村最早特色民居改造的受益者之一,在结合苗乡民族特色改造方案,以及工作组以奖代补政策扶持下,80年代的木房子焕然一新,墙壁刷了清漆,阴沟进行硬化并设置了盖板,花草环绕,音乐飘扬,一家“边溪人家”农家乐开张了。
在饶兴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农家乐,饶兴华指着房中摆设说:“消毒柜、圆桌、转盘、靠背椅都是工作组按照农家乐标准配发的。‘五一’3天,游客好多,好一阵忙,苗乡能留住人了。”回味中流露出一份难以掩饰的信心。
凭着一点一滴的真情,他赢得了村民的真爱
记者随邓逸涯走村串户。一路上,小到一堆垃圾,大到项目进度,他都要管。途中不时碰到村民跟邓逸涯打招呼,有的招呼他进屋坐一坐,有的是请教问题。
邓逸涯为此很自豪。
为了做好边溪村扶贫工作,邓逸涯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在村里一住就是两个月。针对村民想致富、少文化、没技术、没门路,承受不了市场经济风险和压力的实际情况,他从长沙买来种植、养殖方面书籍送给村民;看到村民缺医少药,他买来血压计、体温表送给村民;看到有几个村民有乐器特长,他买来了二胡、葫芦丝、芦笙送到他们手中;看到有的村民衣不遮体,他买来衣服送到他们家里;看到小学生缺学习用品,他买来书包和文具;看到村里的电工用竹竿顶变压器,他送来一根专业用的绝缘棒。
春节前夕,他看望全村贫困老党员,为村民买好春联和灯笼,让每一户都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得知村里有人因病需转院去湘雅医院,他马上联系医生安排床位。有村民头发长期不修剪,他就从县城请来理发师,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去了村民凌乱的长发,也剪去了村民落后的精神面貌。
一件件、一桩桩爱心小事,让村民对邓逸涯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他反复说,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
交流观摩一日,邓逸涯给我的印象是:干得好还说得好。
而他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也许,这是他工作的经验,也凝结他克难的辛酸。
2011年9月,驻村扶贫工作组为引进一浙商前来投资,每天电话跟踪联系,费尽周折,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交流,浙商终于被感动,决心来这个扶贫点投资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黄桃和高山云雾茶,一亩土地每年付400斤稻谷价租赁村民的土地,并承诺每户安排一人就业,月工资1500元,免费发放桃树苗和茶树苗给农户种植,免费负责技术指导服务,按市场价统一回收桃子和茶叶。但是,有几个村民提出土地租金要按每亩750元一年,而且先交十年的押金,否则不种桃树和茶叶。浙商苦等三个多月,协商不成伤心离去。
回忆起刚到城步进行扶贫时遇到的尴尬,邓逸涯至今唏嘘不已。
“也就是从那次之后让我深刻体会到观念转变比产业发展更重要,很有必要带领村民出去长长见识,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邓逸涯介绍,三年间先后组织村民赴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南攸县等地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旅游发展经验。通过一系列“智力扶贫”工程的实施,许多村民内心深处发生了斗争,尘封已久的心开始活跃起来,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
如今,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邓逸涯一一兑现了自己对村民们的承诺。
邓逸涯现在挂职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按照惯例,在城步扶贫满一年后,邓逸涯可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邓逸涯却干到了第四年。是什么让其坚守四年放弃回省城,一年300多天“泡”在村里?
邓逸涯坦言,一年期满后,他曾主动向湖南省发改委党组递交了《请愿书》,希望继续驻村扶贫。“他们幸福了,快乐了,我也无比满足。时间过得太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为村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