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结束之后,我开始收拾返校的行李,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将近二十四年的家乡,到遥远的南方读研。跟往常返校一样,她进来我的房间帮忙整理。
其实她依旧对我充满担忧,一边收拾一边唠叨叮嘱。事实上,我早已不是一个孩童,也不是第一次远行。
我想,直到今天,我依然没强大到能让她对我完全放心。
坦白來说,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沮丧又愧疚的事情。眼前的她已近五十,哪怕连过年也从不舍得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我的行李箱却被她塞满各季的新衣。她看到行李箱内仍有空处,又拿出两瓶橙汁放进去。
等到一切忙完,她才不紧不慢地回过头提醒我说:“在火车上口渴的时候,别忘记拿出来喝。”
我在她的溺爱中长大,不做家务,甚至连床都不铺,每次回家她都买很多吃的把我房间的书桌堆满。其实,这也是我不愿待在家里的原因之一,所有事情我都插不上手,都被她安排好了。我有些矛盾——在她心中,我依然是一个孩子,这令我伤心,但偶尔回家,享受这种溺爱又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每次放假回家,我都发现她又老了,眼角的鱼尾纹把她的大眼睛都挤小了。她是爱美之人,从前很重视外表,年轻时总喜欢留乌黑的长辫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我不知道,爱照镜子的她看到自己日渐增多的皱纹与白发,愈发松弛的脖颈和粗糙的手指,是怎样一种心情。
早几年,每当她照镜子发现一两根白发时,总要大呼小叫地喊我拔去。从拔一根、两根到拔五根、六根,转眼间我已长大,而她的白发竟然多到连她自己也数不清。后来我劝她去美发店染一染,她也听话照做,染后看着的确好多了。
不过,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她一起做饭。她不经意间撩起头发,正巧被我看见,原来薄薄的一层黑发下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白发丝。我的鼻子一酸,赶忙转过身拧开水龙头假装洗菜,眼眶的泪水早已不受控制。
我曾跟她提及毕业之后的打算,我想听听她的建议。她从未读过大学,对这类事情了解不多,只说尊重我的意愿,喜欢的事情就勇敢做,说永远支持我。
其实她懂我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实现埋在心底的文学梦。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切实际,但她却比任何人都相信我。为了纪念,我曾自己花钱把近几年写的文章做成了几本文集。我放了一本在家里,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把书拿出来向客人介绍说她的儿子出书了。
她这种举动让我哭笑不得,当然更多的是惭愧,所以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将来有一天让她在书店里看见自己儿子的名字。
整理保存在电脑上的家庭相册,一张一张浏览,每一张都充满回忆。我无意中发现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她微笑着倚在农村老家的门旁边,怀里抱着年幼的我,她留着两条长辫子,刘海整齐,笑容温婉,看起来年轻又秀气。
我的成长终究是换来了她的苍老,我无法排解“岁月催人老”这种自然规律带来的无力感,关上相册之后便忍不住哽咽。
我想起有一年冬天在车站,我去外地读大学,她的腰疼又犯,她却忍着疼痛坚持来陪我候车。
那次,我躲在一旁跟朋友打电话,诉说着我的担忧,问朋友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我们一心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忽略身边正渐渐衰老的家人。
我跟朋友说,她每送我一次,我的内疚就会多一分。我不知道一个人长期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在另一个人身上,会不会觉得累。我从未问过她这个问题,却总在问自己,到底要等到哪一年才有能力让她不再为我奔波操劳,才能真正成为她的骄傲。电话里是我和朋友长长的沉默与叹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都心怀愧疚。其实我们内心深知,奋斗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不断让自己强大,才能支撑起家的重量。
挂掉电话之后,我看见坐在对面座椅上的一家三口分着一袋面包,也有人把报纸盖在头上睡觉。而她就静静地坐在我的旁边,用脚尖踢着地面上的瓜子壳,把它们聚拢到一起。
她今生过得并不安逸,她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些年跟着父亲在一家木料厂上班。他们一直骗我,说工作轻松,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清楚真相。我忘不掉她和父亲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局促狭小的搭起来的棚子,勉强能遮风防雨,周围摆满木材,父亲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扛起来放到电锯前,用电锯加工成长短一致的木条。使用电锯时,不仅声音嘈杂刺耳,细碎的木屑更飘满整个棚子。她弯着身子,把父亲加工完的木条摞在一起,再站起身照要求摆好。这种动作重复一天,一个月……一直持续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
我若不是当时亲眼看到,永远不会意识到钱来得如此不易。而我自己呢?我在大学里跟朋友逛街购物,下馆子,打电动,睡到中午才起床……什么都不用担心,银行卡里会定时存入生活费。
我无法想象,她一个人要忍受长年的腰疼;我无法想象,她下班回家后还要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我无法想象,当她接到儿子半个月才来一次的电话时,还要忍着疲惫来编织谎言……我曾经所有的自以为是都在顷刻间变成深深的自责。
原来,这个家已不光靠父亲一人,也要靠她支撑,重重的房贷压垮她的身体,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
那个暑假我第一次跟家人提出要留在学校做兼职。我推掉一切聚餐,不再上购物网站,不再追求时尚和名牌,每天做两份家教,晚上回到宿舍常常倒床就睡。舍友说我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其实只有我自己清楚曾经犯下了多么幼稚的错误,悔恨与惭愧交织在内心,让我很难再面对她。
深夜躺在床上,想到在木料场见到的场景,我都会难受得落泪。我终于意识到,我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做她眼中的孩子。
她在变老,她的梦想、她的期许以及她身上的伤痕和病痛都与我有关。我必须尽快成熟,变成男子汉,让她有肩膀可以靠,让她匆忙的脚步能放缓,让她别再那么拼命。
前些日子跟她打电话,与往常一样,她还是劝慰我,让我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也不要对他们心怀愧疚,她说:“你能变得更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宽慰。”
我第一次鼓足勇气跟她说对不起,让她照顾好自己,别那么累,还让她放心,说我不会让她失望。她显然没反应过来,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电话便被父亲接了过去。后来父亲告诉我,那天她放下电话就哭了,是笑着哭的。
那天撂下电话之后,我心里也难受,跑到宿舍的阳台透气。夏天早已过去,天气却依然闷热。外面一排排香樟树下经过一家人,母亲牵着小狗,父亲抱着一个孩童,三个慢悠悠地朝前走着。
我突然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的那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回想这十几年的读书时光,她每次送我到车站,都要看我上车之后才转身离开。我曾透过车窗看她的背影,那是怎样一个背影啊——瘦弱,略驼,孤独……是一个平凡母亲的背影。我也深知,总有一天这个背影会消失,怎么追也追赶不上。
但与此同时,我也感到庆幸,我意识到时间的残酷,看到自己的狭隘,所以更加清楚当下和未来要做的事——去改变,去努力,去变得更强,强大到让她为我骄傲,强大到能在匆忙的岁月之中争取一些温柔的时光,陪她一起看细水长流……
其实她依旧对我充满担忧,一边收拾一边唠叨叮嘱。事实上,我早已不是一个孩童,也不是第一次远行。
我想,直到今天,我依然没强大到能让她对我完全放心。
坦白來说,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沮丧又愧疚的事情。眼前的她已近五十,哪怕连过年也从不舍得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我的行李箱却被她塞满各季的新衣。她看到行李箱内仍有空处,又拿出两瓶橙汁放进去。
等到一切忙完,她才不紧不慢地回过头提醒我说:“在火车上口渴的时候,别忘记拿出来喝。”
我在她的溺爱中长大,不做家务,甚至连床都不铺,每次回家她都买很多吃的把我房间的书桌堆满。其实,这也是我不愿待在家里的原因之一,所有事情我都插不上手,都被她安排好了。我有些矛盾——在她心中,我依然是一个孩子,这令我伤心,但偶尔回家,享受这种溺爱又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每次放假回家,我都发现她又老了,眼角的鱼尾纹把她的大眼睛都挤小了。她是爱美之人,从前很重视外表,年轻时总喜欢留乌黑的长辫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我不知道,爱照镜子的她看到自己日渐增多的皱纹与白发,愈发松弛的脖颈和粗糙的手指,是怎样一种心情。
早几年,每当她照镜子发现一两根白发时,总要大呼小叫地喊我拔去。从拔一根、两根到拔五根、六根,转眼间我已长大,而她的白发竟然多到连她自己也数不清。后来我劝她去美发店染一染,她也听话照做,染后看着的确好多了。
不过,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她一起做饭。她不经意间撩起头发,正巧被我看见,原来薄薄的一层黑发下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白发丝。我的鼻子一酸,赶忙转过身拧开水龙头假装洗菜,眼眶的泪水早已不受控制。
我曾跟她提及毕业之后的打算,我想听听她的建议。她从未读过大学,对这类事情了解不多,只说尊重我的意愿,喜欢的事情就勇敢做,说永远支持我。
其实她懂我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实现埋在心底的文学梦。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切实际,但她却比任何人都相信我。为了纪念,我曾自己花钱把近几年写的文章做成了几本文集。我放了一本在家里,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把书拿出来向客人介绍说她的儿子出书了。
她这种举动让我哭笑不得,当然更多的是惭愧,所以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将来有一天让她在书店里看见自己儿子的名字。
整理保存在电脑上的家庭相册,一张一张浏览,每一张都充满回忆。我无意中发现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她微笑着倚在农村老家的门旁边,怀里抱着年幼的我,她留着两条长辫子,刘海整齐,笑容温婉,看起来年轻又秀气。
我的成长终究是换来了她的苍老,我无法排解“岁月催人老”这种自然规律带来的无力感,关上相册之后便忍不住哽咽。
我想起有一年冬天在车站,我去外地读大学,她的腰疼又犯,她却忍着疼痛坚持来陪我候车。
那次,我躲在一旁跟朋友打电话,诉说着我的担忧,问朋友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我们一心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忽略身边正渐渐衰老的家人。
我跟朋友说,她每送我一次,我的内疚就会多一分。我不知道一个人长期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在另一个人身上,会不会觉得累。我从未问过她这个问题,却总在问自己,到底要等到哪一年才有能力让她不再为我奔波操劳,才能真正成为她的骄傲。电话里是我和朋友长长的沉默与叹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都心怀愧疚。其实我们内心深知,奋斗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不断让自己强大,才能支撑起家的重量。
挂掉电话之后,我看见坐在对面座椅上的一家三口分着一袋面包,也有人把报纸盖在头上睡觉。而她就静静地坐在我的旁边,用脚尖踢着地面上的瓜子壳,把它们聚拢到一起。
她今生过得并不安逸,她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些年跟着父亲在一家木料厂上班。他们一直骗我,说工作轻松,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清楚真相。我忘不掉她和父亲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局促狭小的搭起来的棚子,勉强能遮风防雨,周围摆满木材,父亲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扛起来放到电锯前,用电锯加工成长短一致的木条。使用电锯时,不仅声音嘈杂刺耳,细碎的木屑更飘满整个棚子。她弯着身子,把父亲加工完的木条摞在一起,再站起身照要求摆好。这种动作重复一天,一个月……一直持续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
我若不是当时亲眼看到,永远不会意识到钱来得如此不易。而我自己呢?我在大学里跟朋友逛街购物,下馆子,打电动,睡到中午才起床……什么都不用担心,银行卡里会定时存入生活费。
我无法想象,她一个人要忍受长年的腰疼;我无法想象,她下班回家后还要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我无法想象,当她接到儿子半个月才来一次的电话时,还要忍着疲惫来编织谎言……我曾经所有的自以为是都在顷刻间变成深深的自责。
原来,这个家已不光靠父亲一人,也要靠她支撑,重重的房贷压垮她的身体,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
那个暑假我第一次跟家人提出要留在学校做兼职。我推掉一切聚餐,不再上购物网站,不再追求时尚和名牌,每天做两份家教,晚上回到宿舍常常倒床就睡。舍友说我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其实只有我自己清楚曾经犯下了多么幼稚的错误,悔恨与惭愧交织在内心,让我很难再面对她。
深夜躺在床上,想到在木料场见到的场景,我都会难受得落泪。我终于意识到,我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做她眼中的孩子。
她在变老,她的梦想、她的期许以及她身上的伤痕和病痛都与我有关。我必须尽快成熟,变成男子汉,让她有肩膀可以靠,让她匆忙的脚步能放缓,让她别再那么拼命。
前些日子跟她打电话,与往常一样,她还是劝慰我,让我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也不要对他们心怀愧疚,她说:“你能变得更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宽慰。”
我第一次鼓足勇气跟她说对不起,让她照顾好自己,别那么累,还让她放心,说我不会让她失望。她显然没反应过来,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电话便被父亲接了过去。后来父亲告诉我,那天她放下电话就哭了,是笑着哭的。
那天撂下电话之后,我心里也难受,跑到宿舍的阳台透气。夏天早已过去,天气却依然闷热。外面一排排香樟树下经过一家人,母亲牵着小狗,父亲抱着一个孩童,三个慢悠悠地朝前走着。
我突然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的那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回想这十几年的读书时光,她每次送我到车站,都要看我上车之后才转身离开。我曾透过车窗看她的背影,那是怎样一个背影啊——瘦弱,略驼,孤独……是一个平凡母亲的背影。我也深知,总有一天这个背影会消失,怎么追也追赶不上。
但与此同时,我也感到庆幸,我意识到时间的残酷,看到自己的狭隘,所以更加清楚当下和未来要做的事——去改变,去努力,去变得更强,强大到让她为我骄傲,强大到能在匆忙的岁月之中争取一些温柔的时光,陪她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