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具有想象性是不争的事实.从宏观角度看,这种想象性的形成与民族的、时代的、地域的审美意识关系密切,从微观角度看,语言想象又是"诗象"与"音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研究中,一直以来对显性的"诗象"(即内容)关注较多,但却经常忽视音乐、格律、节奏、语音等声音因素在构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事实上,"音象"无论在共时层面还是在历时层面都扮演着审美意识与诗歌想象之间中介的角色.通过对作为中国诗歌起点的周代"风诗"的横向考察,以及对作为中国诗歌转折点的魏晋"声律诗"的纵向考察,可以认为审美意识、音象、诗歌语言想象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依附关系和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