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育才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以构建学生生命场域为核心追求,逐步建立起富有育才特色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学校创新治理体系,从集团运作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领域入手,建立教育集团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师发展等角度,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激活家长能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支持体系,营造良好治理生态。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多元共治;自主办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4-0005-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指导性文件的相继出台,我国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为学校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东北育才学校(以下简称“东北育才”)从1998年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探索,2006年正式成立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十个校区14个成员校。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东北育才持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现代学校治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与释放了学校办学活力,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多年来,东北育才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努力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构筑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育才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生命的鲜活个体,虽然各不相同,但创新能力却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人人都有创造的天性、意识和冲动,而教育就是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东北育才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寻找更适应育才需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引领,培育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以适切的教育和针对性的培养,助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挖掘优势潜能;以开放多元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成才的同时更能成人,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学识底蕴、开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成为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集团创建后,东北育才不断整合优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应集团上下需要的运作和发展方式,以实现集团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1. 集团运作方式:主体多元,分轨运行
东北育才按照“主体多元,分轨运行,法人独立,校长负责”的集团运作模式,将集团内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等不同体制的各成员校,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进行分类,并以“核心层出思想,紧密层和松散层出经验”的发展要求激励各校努力实现超越式发展。核心层学校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层和松散层学校不断探索多样化办学的特色发展经验,整个集团在横向上实现了多元同步发展。在管理体制上,集团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服务成员校办学发展;另一方面留出充分的自主办学空间,使各校能更好地“修炼内功”,以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发展为己任,探索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
2. 人才培养模式:学段衔接,贯通培养
东北育才十分注重对人才的纵向贯通培养,主动建构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集团办学格局,强调各成员学校要在基于育才文化的同一性基础之上再进行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成长的连续性能够与教育的连贯性充分融合。在学生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东北育才以承上启下、确保衔接为核心原则,要求学段目标能够体现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等特点,各学段必须了解上下学段的学生活动课程开展情况。在组织本学段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做到既要聚焦本学段学生的培养重点,又要引导学生努力积蓄下一学段所需要的能力,以此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学段衔接的活动课程化设计,使学校教育具有了持续性和延展性,能够更加匹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潜能。
3. 质量监控体系:内部督导,特色评估
东北育才紧紧牵住评价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引领集团发展方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进的信心,激励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1)建立集团对各校的督导评估机制
2009年,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师生成长、办学质量提升,将具有反馈、监督和指导功能的内部督导工作引入学校治理中,建立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办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督导评估以尊重各成员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以集团学校整体战略规划、具体发展目标的实施为评估对象,以集团制定的督导指标体系和任务要求为标准。集团内部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目的在于立足集团的实际发展阶段,找出各成员校工作中的不足,督促及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學质量、促进集团学校自主发展的目的。它不仅是集团监督管理各成员校的一种行政手段,更是实现集团内各成员校自主管理、特色发展的有效方式。
(2)创新集团教师的分类分层评估机制
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创造潜能,引导教师生成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05年起,东北育才启动“名师培养系列工程”(以下简称“名师工程”)。名师工程分为专业教师、特色教师、教辅人员、中层干部、星级员工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按多个层级设计不同的评定指标。在评选条件上,打破论资排辈的常规做法,拓宽破格评审通道,使优秀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突出对首席教师、名师、特色教师等在“引领作用和社会责任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探索”“学科建设作用以及帮带效果”等方面的能力考查。 为了有效加强集团内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在名师、首席教师评审条件中还做出了“教师必须具有在集团内交流的经历或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完成对其他学部开展帮扶的固定学时”的要求,强调名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名师工程采取过程电子化、平台数字化、培训过程化、内容模块化的方法,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具体推进。
(3)探索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的个性化评价
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助力学生发现自身个性潜能,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实现卓越成长。在面向学生的评价体系改革中,东北育才首先在评价观念上实现了四个转变,即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转变,评价标准由强调统一向强调多元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评价重点由关注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其次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社会责任、创造实践、学习研究、运动健康四个维度。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依据育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鼓励不同学段设计匹配学生特点的评价指标。例如:针对小学阶段学生使用“成长盒子”评价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成长档案盒,盒中放入学生评价手册以及各种各样的学生成长材料,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引领学生正视自身发展路径,挖掘成长价值。
1. 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落实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实现学校治理理念的有效抓手。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东北育才将课程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行为规范以及创新能力。
在此目标引领下,学校一方面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保证国家课标有效落实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强化,艺术素养、正确劳动观念的养成和提升,形成凸显学校特质和品位的课程图谱。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建设,拓展学科内涵,探索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增加公共选修与大学先修课程,加强对在线学习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等的探索,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2. 探索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东北育才十分重视引导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学校以“尊重生命主体,激发成长潜能”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本源性和主体性,以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抓手,加强个性化教学。同时,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推进教育与“互联网 ”的深度融合,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基于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满足学生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的有意义学习。例如:借助网络优势,集团整合世界各地的优秀校友、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力量,通过项目研究与研讨、资源共享与交流、专家指导等过程性研究,助力学生完成各级各类的科研探索。
3. 分层分类培养走向卓越的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必须适应和满足人才成长的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育人思维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等。东北育才以智慧教师的卓越成长为目标,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倡导教师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面对教师个体,学校开展了“新师重塑”工作,把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放在时代对教师发展的特殊要求上,放在教师自我成长长效动力机制的建立上,从而唤醒教师的发展自觉。面向教师群体,学校推进了教师培训模式由传统讲授向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的主动学习的转型,通过推进“教师学术社团”和“学术型科组”建设,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激励教师开展扎实的教育研究,使学习共同体成为引领教师优质发展、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动力源泉。
学生所处的成长生态,本质上是不同教育主体围绕着教育性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即各主体要围绕共同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对话互动、协同发力。因此,学校治理也需要从单一行政管理逐步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
1. 激活家长能量,形成家校合力育人局面
對于家长这一治理主体,学校应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也不能简单地将其价值局限在为己所用的资源拓展上。学校应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的家长深度体验学校生活,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策略,由此激活家长的教育能量和教育激情,真正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局面。东北育才每学期都会举办“家长校园一日生活体验”活动,邀请家长以学生的身份体验校园生活,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助力亲子成长的同时,也让家长能够有效监督学校办学情况。学校还坚持开展了一项有着近二十年历史的家校互动品牌活动“亲师有约”,即家长与校长、教师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就教育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如今,家长参与东北育才的各类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家长作为现代学校治理的重要主体,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 拓展社会资源,给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且独特的意义。学校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吸收一切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整合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育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使学生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早在2000年,东北育才就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创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开放办学、科教携手、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使课程资源实现了从“学校自给自足”到“社会全面支持”的优化与拓展。如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四个尖端科学实验室,把科学家请进中学校园,把尖端科学领域研究实验引进中学校园,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实践的新课程体系。学校还启动了基于网络的创新项目国际化孵化平台,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使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互动成为可能,学校资源与世界教育资源建立有效连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边界。 3. 加强校友联动,让育才儿女“反哺”母校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同龄,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办学主旨的学校,东北育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红色传统与红色基因,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2009年校庆时,学校加强了对于校友群体的联络和凝聚工作,一方面希望让东北育才的校友找到归属,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加有效地借助育才儿女的资源优势,使其“反哺”学校。学校推进校友会建设以来,已有多位校友回到育才校园,与在校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这样的宣讲有效提振了师生的士气和精气神,增强了学生群体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情怀与意愿。如今,校友会已发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从辽宁到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从英国法国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学校的红色传统得到弘扬和传承,校友们也为母校的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某个领域有着天赋的智慧和能力,自己又正好喜欢这个行当,喜欢钻研相关的事儿,天赋和爱好结合到一起,就注定会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高琛的教育之路就走得特别顺畅。1987年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就进入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其后的18年间,高琛一路从普通教师晋升为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副校长直至校长,她就像学校的“管理培训生”一样,把所有跟教育教学相关的岗位做了个遍。2005年,因在八十三中学办学成绩突出,高琛被调至东北育才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其间她还短暂兼任了沈阳市新城子区(现沈北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三年之后,完全回归校园的高琛正式成为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用她的原话说,“做校长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有人把校长管理一所学校喻为“治大国”,将管理学校的过程比喻为“烹小鲜”,要把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需要那么一点巧劲儿。也有人形容在名校当校长就好像是掌舵一艘巨型轮船,在迎风远航的育人之路上得时刻做好接受暴风骤雨洗礼的准备。
在高琛看来,来东北育才是被动的,但是带着这个老牌名校实现新的发展是主动且专注的。高琛表示,在育才这样一所学校做校长,首先要真正了解学校、融入学校,事事做在别人前面,最后才能谈得上引领。校长要想带动队伍,引领发展,就要让每位教师都能认可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让大家都能够融入其中并了解信服,此后才是跟随成长。当全体干部教师对于学校的目标愿景能够达成共识,能很好地凝聚在一起携手前行了,校长要做的反而是“退到最后”。这时的校长要守在“舰队”最末看着大家按着既定的航路前行,欣赏着教师们不断地去冲锋,去努力,同时不忘默默地给予支持和鼓励。“船大好远航”,东北育才就是靠着每位自主自愿努力向前的干部教师,才走得更稳更远。
作為一所优才教育实验学校,东北育才从1986年就开始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高琛上任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人成才”的人才观,确立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的教育思想。十几年间,她将学校规模从几千人拓展到现在的近两万人;带领学校从原来的数理竞赛成绩较为突出,发展为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优质均衡发展状态。对于一个高中女校长来说,能收获这样的成绩,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2009年是东北育才建校60周年,彼时的高琛刚任校长一年光景,她开始推动全球校友会的建设。2019年东北育才70周年校庆时,校友会的规模已发展至全球各地,高琛觉得这是她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儿。
在学校里,高琛永远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如果有时间,她会在一天里跑遍所有的校区,看看学校的环境、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琛现在已经拥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各种各样的荣誉,但是她的初心并未改变—“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她希望带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带着东北育才舰队持续前行,走向更明亮的远方。
(编辑 杨晓梦)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多元共治;自主办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4-0005-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指导性文件的相继出台,我国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为学校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东北育才学校(以下简称“东北育才”)从1998年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探索,2006年正式成立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十个校区14个成员校。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东北育才持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现代学校治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与释放了学校办学活力,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
一、明确治理出发点,以构筑学生生命场域为核心追求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多年来,东北育才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努力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构筑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育才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生命的鲜活个体,虽然各不相同,但创新能力却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人人都有创造的天性、意识和冲动,而教育就是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东北育才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寻找更适应育才需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引领,培育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以适切的教育和针对性的培养,助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挖掘优势潜能;以开放多元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成才的同时更能成人,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学识底蕴、开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成为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创新治理体系,夯实教育集团治理的基本框架
集团创建后,东北育才不断整合优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应集团上下需要的运作和发展方式,以实现集团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1. 集团运作方式:主体多元,分轨运行
东北育才按照“主体多元,分轨运行,法人独立,校长负责”的集团运作模式,将集团内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等不同体制的各成员校,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进行分类,并以“核心层出思想,紧密层和松散层出经验”的发展要求激励各校努力实现超越式发展。核心层学校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层和松散层学校不断探索多样化办学的特色发展经验,整个集团在横向上实现了多元同步发展。在管理体制上,集团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服务成员校办学发展;另一方面留出充分的自主办学空间,使各校能更好地“修炼内功”,以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发展为己任,探索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
2. 人才培养模式:学段衔接,贯通培养
东北育才十分注重对人才的纵向贯通培养,主动建构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集团办学格局,强调各成员学校要在基于育才文化的同一性基础之上再进行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成长的连续性能够与教育的连贯性充分融合。在学生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东北育才以承上启下、确保衔接为核心原则,要求学段目标能够体现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等特点,各学段必须了解上下学段的学生活动课程开展情况。在组织本学段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做到既要聚焦本学段学生的培养重点,又要引导学生努力积蓄下一学段所需要的能力,以此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学段衔接的活动课程化设计,使学校教育具有了持续性和延展性,能够更加匹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潜能。
3. 质量监控体系:内部督导,特色评估
东北育才紧紧牵住评价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引领集团发展方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进的信心,激励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1)建立集团对各校的督导评估机制
2009年,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师生成长、办学质量提升,将具有反馈、监督和指导功能的内部督导工作引入学校治理中,建立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办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督导评估以尊重各成员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以集团学校整体战略规划、具体发展目标的实施为评估对象,以集团制定的督导指标体系和任务要求为标准。集团内部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目的在于立足集团的实际发展阶段,找出各成员校工作中的不足,督促及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學质量、促进集团学校自主发展的目的。它不仅是集团监督管理各成员校的一种行政手段,更是实现集团内各成员校自主管理、特色发展的有效方式。
(2)创新集团教师的分类分层评估机制
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创造潜能,引导教师生成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05年起,东北育才启动“名师培养系列工程”(以下简称“名师工程”)。名师工程分为专业教师、特色教师、教辅人员、中层干部、星级员工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按多个层级设计不同的评定指标。在评选条件上,打破论资排辈的常规做法,拓宽破格评审通道,使优秀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突出对首席教师、名师、特色教师等在“引领作用和社会责任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探索”“学科建设作用以及帮带效果”等方面的能力考查。 为了有效加强集团内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在名师、首席教师评审条件中还做出了“教师必须具有在集团内交流的经历或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完成对其他学部开展帮扶的固定学时”的要求,强调名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名师工程采取过程电子化、平台数字化、培训过程化、内容模块化的方法,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具体推进。
(3)探索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的个性化评价
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助力学生发现自身个性潜能,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实现卓越成长。在面向学生的评价体系改革中,东北育才首先在评价观念上实现了四个转变,即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转变,评价标准由强调统一向强调多元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评价重点由关注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其次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社会责任、创造实践、学习研究、运动健康四个维度。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依据育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鼓励不同学段设计匹配学生特点的评价指标。例如:针对小学阶段学生使用“成长盒子”评价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成长档案盒,盒中放入学生评价手册以及各种各样的学生成长材料,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引领学生正视自身发展路径,挖掘成长价值。
三、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教育集团治理的核心竞争力
1. 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落实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实现学校治理理念的有效抓手。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东北育才将课程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行为规范以及创新能力。
在此目标引领下,学校一方面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保证国家课标有效落实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强化,艺术素养、正确劳动观念的养成和提升,形成凸显学校特质和品位的课程图谱。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建设,拓展学科内涵,探索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增加公共选修与大学先修课程,加强对在线学习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等的探索,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2. 探索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东北育才十分重视引导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学校以“尊重生命主体,激发成长潜能”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本源性和主体性,以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抓手,加强个性化教学。同时,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推进教育与“互联网 ”的深度融合,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基于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满足学生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的有意义学习。例如:借助网络优势,集团整合世界各地的优秀校友、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力量,通过项目研究与研讨、资源共享与交流、专家指导等过程性研究,助力学生完成各级各类的科研探索。
3. 分层分类培养走向卓越的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必须适应和满足人才成长的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育人思维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等。东北育才以智慧教师的卓越成长为目标,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倡导教师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面对教师个体,学校开展了“新师重塑”工作,把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放在时代对教师发展的特殊要求上,放在教师自我成长长效动力机制的建立上,从而唤醒教师的发展自觉。面向教师群体,学校推进了教师培训模式由传统讲授向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的主动学习的转型,通过推进“教师学术社团”和“学术型科组”建设,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激励教师开展扎实的教育研究,使学习共同体成为引领教师优质发展、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动力源泉。
四、营造治理生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支持体系
学生所处的成长生态,本质上是不同教育主体围绕着教育性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即各主体要围绕共同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对话互动、协同发力。因此,学校治理也需要从单一行政管理逐步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
1. 激活家长能量,形成家校合力育人局面
對于家长这一治理主体,学校应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也不能简单地将其价值局限在为己所用的资源拓展上。学校应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的家长深度体验学校生活,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策略,由此激活家长的教育能量和教育激情,真正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局面。东北育才每学期都会举办“家长校园一日生活体验”活动,邀请家长以学生的身份体验校园生活,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助力亲子成长的同时,也让家长能够有效监督学校办学情况。学校还坚持开展了一项有着近二十年历史的家校互动品牌活动“亲师有约”,即家长与校长、教师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就教育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如今,家长参与东北育才的各类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家长作为现代学校治理的重要主体,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 拓展社会资源,给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且独特的意义。学校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吸收一切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整合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育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使学生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早在2000年,东北育才就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创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开放办学、科教携手、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使课程资源实现了从“学校自给自足”到“社会全面支持”的优化与拓展。如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四个尖端科学实验室,把科学家请进中学校园,把尖端科学领域研究实验引进中学校园,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实践的新课程体系。学校还启动了基于网络的创新项目国际化孵化平台,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使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互动成为可能,学校资源与世界教育资源建立有效连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边界。 3. 加强校友联动,让育才儿女“反哺”母校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同龄,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办学主旨的学校,东北育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红色传统与红色基因,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2009年校庆时,学校加强了对于校友群体的联络和凝聚工作,一方面希望让东北育才的校友找到归属,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加有效地借助育才儿女的资源优势,使其“反哺”学校。学校推进校友会建设以来,已有多位校友回到育才校园,与在校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这样的宣讲有效提振了师生的士气和精气神,增强了学生群体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情怀与意愿。如今,校友会已发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从辽宁到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从英国法国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学校的红色传统得到弘扬和传承,校友们也为母校的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后记
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某个领域有着天赋的智慧和能力,自己又正好喜欢这个行当,喜欢钻研相关的事儿,天赋和爱好结合到一起,就注定会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高琛的教育之路就走得特别顺畅。1987年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就进入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其后的18年间,高琛一路从普通教师晋升为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副校长直至校长,她就像学校的“管理培训生”一样,把所有跟教育教学相关的岗位做了个遍。2005年,因在八十三中学办学成绩突出,高琛被调至东北育才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其间她还短暂兼任了沈阳市新城子区(现沈北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三年之后,完全回归校园的高琛正式成为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用她的原话说,“做校长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有人把校长管理一所学校喻为“治大国”,将管理学校的过程比喻为“烹小鲜”,要把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需要那么一点巧劲儿。也有人形容在名校当校长就好像是掌舵一艘巨型轮船,在迎风远航的育人之路上得时刻做好接受暴风骤雨洗礼的准备。
在高琛看来,来东北育才是被动的,但是带着这个老牌名校实现新的发展是主动且专注的。高琛表示,在育才这样一所学校做校长,首先要真正了解学校、融入学校,事事做在别人前面,最后才能谈得上引领。校长要想带动队伍,引领发展,就要让每位教师都能认可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让大家都能够融入其中并了解信服,此后才是跟随成长。当全体干部教师对于学校的目标愿景能够达成共识,能很好地凝聚在一起携手前行了,校长要做的反而是“退到最后”。这时的校长要守在“舰队”最末看着大家按着既定的航路前行,欣赏着教师们不断地去冲锋,去努力,同时不忘默默地给予支持和鼓励。“船大好远航”,东北育才就是靠着每位自主自愿努力向前的干部教师,才走得更稳更远。
作為一所优才教育实验学校,东北育才从1986年就开始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高琛上任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人成才”的人才观,确立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的教育思想。十几年间,她将学校规模从几千人拓展到现在的近两万人;带领学校从原来的数理竞赛成绩较为突出,发展为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优质均衡发展状态。对于一个高中女校长来说,能收获这样的成绩,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2009年是东北育才建校60周年,彼时的高琛刚任校长一年光景,她开始推动全球校友会的建设。2019年东北育才70周年校庆时,校友会的规模已发展至全球各地,高琛觉得这是她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儿。
在学校里,高琛永远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如果有时间,她会在一天里跑遍所有的校区,看看学校的环境、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琛现在已经拥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各种各样的荣誉,但是她的初心并未改变—“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她希望带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带着东北育才舰队持续前行,走向更明亮的远方。
(编辑 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