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交通运输地理的发展,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大脉络。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事业的强大推动力。交通线上流动的“人”和“物”,则是交通运输灵活性与协调性的主要体现。云南是我国西南边省,连接中外,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央王朝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交通运输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对交通线路的考证,那些在交通线上流动的人口与流转的货物,也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文章将对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人”和“物”的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旨在更深入的探讨交通运输事业的内涵。
关键词:交通运输 驿站体系 大宗商品
云南古代交通发展,自战国楚将庄蹻入滇便有迹可考,元明清时期是其主要的发展时期。“直至元初,云南始建行省,征滇征缅诸役,开驿道,立站赤,设卫送军,军事上之交通以立。明承元,后持设驿站,一切制度具详《会典》。清代因之,兴革损益,驿制益以明备。历代因革大事记,《地理考》盖已详言之①。”可见,在元明清三代的经营下,辐射区域涵盖整个云南省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这些交通网络是连接云南与其他省份,云南与中央,乃至中央与其他国家的重要保障。
一、清代云南主要交通线路概况
驿站體系是元明清三朝的主要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时发展得更加完备。“据《大清会典事例》,云南省置驿八十五处,内计驿站十九、堡十二、军站五十四②”。此外,清代云南各府州以更小的距离为站点,设置超过四百六十个铺,以利递传。这些铺与铺之间的距离,或十里、十五里、四五十里不等,星罗棋布,使得铺与铺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由这些驿、堡、站、铺连接起来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不断向外延伸,形成了一条条不断进行着运输事业的交通线路。
清代云南主要有以下八条主要交通干线:一是滇黔线:自昆明向东北出发,途经杨林、马龙、平彝等地到达贵州普安,至安顺,到贵阳;自沾益向东北出发途经宣威、菁头铺到达贵州威宁。二是滇川线:自昆明出发,途经曲靖、宣威、经贵州毕节,入四川叙永,到达泸县;自昆明出发,途经会泽、昭通,进入四川宜宾;自昆明出发,途经武定、元谋,入西康会理,到达西昌。三是滇桂线:自昆明出发,途经玉溪、通海、建水至百色,或自昆明出发,进入蒙自,途经文山、广南,进入百色。四是滇藏线:丽江出发至中甸、德荣至巴安,再由巴安西北行,经昌都,经太昭,到达西藏。五是昆明至八莫间驿路:自昆明出发,途经禄丰、下关、出腾冲,进入八莫。六是昆明-越南-老挝-东京的线路。七是滇缅铁路。这些交通干线相互连通,在“人”和“物”的流通下,不断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人”
人口流动的机动性是十分强大的。人口的流动,无疑是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他们携带的人力、货物、知识、信息、甚至是宗教信仰都会影响着于涉及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同的人口类型沿着交通线路不断地向云南深入或者搬离,都是塑造社会的主要力量。
(一)交通线上的政府人员及其家属
军事人口的流动是清代云南主要的人口流动之一。清初,吴三桂带军入缅,经由云南带来不少军队。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反,中央王朝为镇压吴三桂,源源不断的从中央和地方调拨军队与之相抗,涉及到的军事人员更是不计其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入滇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滇省。朝廷派遣到云南的文官的流动,也占很大的比例,受到官员回避制度的影响,文官都由外省入滇担任。文官的流动,在改土归流之后更是频繁。驿站制度是当时的主要交通体制,驿站、铺、堡、汛塘哨卡都是形式上的交通联络点,在这些交通站点工作的驿丞、堡夫、铺夫、马夫、堡兵等人员都拿着政府的银粮,奔走服务于各交通站点,他们也属于政府人员类型的人口流动。
(二)交通线上的商贾及其家属
清时,云南百姓依旧以农为重,民风淳朴,不喜经商。交通不断发展起来后,赴滇经商的商民纷纷进入云南,其中以江西商人最多“滇黔各处,无论通衢僻村,必有江西人从中开张店铺,或往来贸贩③。”小商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康熙二十一年朝廷提出“听民开采”的方案,官府允许民间开矿,只需缴纳相应税收即可。这一方案的实施,大量的富商巨贾来到云南投资矿产事业,不但解决了云南的财政困难,还为当地或是外省移民提供了很多做工机会。此外,商帮也大量来到云南,江西帮、湖南帮、四川帮、两广帮、北京帮等。这些商帮以马和驴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沿着历代所开辟的交通路线走南闯北,把货物带到云南,又将云南的特产带到他处去。到了清代晚期,洋商也开始入滇。他们在官府的支持下成立洋行、开办公司,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市场。
(二)交通线上的工人及其家属
云南矿业的发展,使得矿业工人成为交通线上的主要移动人口,他们或来自本地,或由外地招募至此进行矿产挖掘、冶炼和运输。矿业移民起初规模较小,分布较为散乱,随着矿业发展,矿业移民逐渐聚集,形成矿业移民聚集点,他们大多数聚集在各大矿厂,此后也有很多矿业移民落户在矿区,扎根下来。“云南铜矿年产量最低时约需坑夫5051人,产量最高时约需坑夫87783人,每年平均需采矿人工47783人④。”
(三)其他类型流动人口
流犯。《钦定大清会典》中涉及很多对罪犯实施流放的刑罚,如“如诬告罪应拟流者,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应拟附近、近边、边远、极边充军者,实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应拟极边烟瘴充军者,改发新疆充当苦差⑤。”此外朝廷规定流犯家眷也可跟随其进入流地,这无形当中也产生了更多的人口移动。
马帮。马帮是云南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组织。他们的出现是云南交通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马帮是帮中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由赶马人以及他们所管理的骡马进行运输的民间队伍。由于骡马适应在崎岖的山间小路行走,灵活机动,因此马帮在云南存在了近2000多年,现在依然有迹可循。马帮所运输的货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日益丰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必需品应有尽有⑥。 学员,即学生群体的流动。交通发展、经济繁榮必定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学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学员参与科考需从各乡镇到县衙门参与县考,杰出者方可前往省贡院参与乡试,成功考取举人之后方才能正式的进京赶考。学员们层层流动,每年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动,成为交通干线上的人口类型之一
入滇游历者。吴大勋在《滇南闻见录》自序中写道:“余以乾隆三十七年四月抵滇,至今四十七,四月去滇,适周十稔。其间审案、办差、边防军务,往来奔走,各郡县游历过半。 于其风俗、好尚、物产、土宜,足之所至则见之,足之所未至则闻之⑦。”和吴大勋一样遍览云南风光的人还有许多。清代的云南已经被内地所接受,也不少人为领略云南风光前往滇省游览。他们的到来也成为交通线上的人口类型之一。
三、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物”
清代云南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政治经济都在迅猛发展。因而在各交通线上流动着的商品种类多而繁杂,文章将主要将归纳出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主要流通商品类型,以作研究。
(一)滇铜
清代,云南是整个国家的主要铜产地,不仅供应着国家的铸币、武器生产,也是山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 贵州等地用铜的主要采买地。乾隆年间,滇铜京运每年正耗余铜共计6331440斤⑧。各地采买数量也十分庞大。同时,滇铜还供应着省内有云南省局、东川新局、广西局、顺宁局、永昌局、曲靖局、临安局、大理局、 沾益局、楚雄局、广南局等鼓铸局正常运转。可以说,滇铜是云南交通线上运输最远、流通最广、占比最重的商品之一。
(二)滇茶
滇茶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普洱茶。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⑨。好的普洱茶向来都是运往京城,供达官贵人所用,如毛尖茶、女儿茶和芽茶。滇茶除了制成贡茶流入京城,在全国其他省份也十分流行,四川、贵州和西藏都是滇茶的主要销售之地。特别是西藏,成为了滇茶西销的重要渠道。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说:“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⑩。”
(三)滇土
滇土,即云南鸦片。云南省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靠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最早种植罂粟的地区之一。滇省百姓认为,鸦片可以缓解瘴气对人体的侵害,可以治痢疾、治伤痛,是不可多得的药物,因此对鸦片的危害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到了清朝末年,鸦片在云南已经成为商品的大宗北运输到全国各地。1893年,蒙自海关曾经统计云南烟土运出数量为:每岁约卖五万担:迤南约卖三万一千余担,迤东约卖八千余担,迤西药卖一万一千担?。到了光绪末年,滇土的销售量仅次于四川,成为全国烟土出售第二大的省份。可见滇土在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比重。
(四)药材
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其中许多产出都可以用作药材,并销往省外。根据道光《云南通志》记载,云南省《药属》的品种达到了140余种。许多药材产出大,且质量上乘,如姚州的麝香、禄劝的茯苓等,三迤的药材更是数量多,种类全。清时,昆明、大理、丽江和腾越都是昆明的主要药材集散地,这些药材北源源不断的销往其他省份,也成为云南交通线上的主要商品。
(五)其他货物
除了上述大宗商品之外,粮食、布匹、牲畜和其他杂货也都广泛流通于云南市场和交通线上。滇民除了使用本省的土布之外,还常购买川布和黔布。史料记载,滇民前往贵州兴义买布的情形“以道通滇省,由罗平达蒙自仅七八站,路既通商,滇民之以花易布者源源而来?。”粮食的运输主要表现为省内各府州县之间的运输。滇省产量仅供本省使用,所以售至外省的情形很少。甚至到了灾荒之年,省内粮食不足以赈济时,还得向邻省寻求帮助。因而交通线上的粮食运输集中在省内交通运输线上。牲畜的贸易自古以来就是有的,牛、羊、马匹是最常见的。清时,由于贸易兴盛,甚至出现了以牛、马、羊而命名的街巷,如昆明城外的羊市街。牲畜的运输也是以省内运输为主,很少涉及省外。
四、总结
清代云南交通线上“人”“物”流通的发展,对于交通本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和发展。交通的发展为人口流动提供必要条件,人口流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随后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又会不断完善。这一系列的循环促进,推动了整个历史的发展,缺少其中的哪一环都是不完整的。因而研究历史交通地理不但要考证历史交通站点,还要将交通站点形成的交通网,以及交通网上所流动着的“人”“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①②(民国)龙云、卢汉修,周钟岳纂:《新纂云南通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532、535页。
③⑤古永继:《滇黔志略点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9、346页。
④马晓粉:《清代云南矿业中的矿业移民及其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3月第2期:57-58页。
⑥廖乐焕:《论云南马帮运输货物的历史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第87页。
⑦⑨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郑志惠纂:《云南史料丛刊 第十二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2 页、529页。
⑧乾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户部·钱法》办铜。
⑩(清)檀萃著,宋文熙、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 269 页。
○11万湘澄:《云南对外贸易概观 上》[M],昆明:新云南丛书社,1946年,第177页。
○12(清)罗绕典著,杜文铎等点校:《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页。
项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人”“物”流通研究》
项目编号:(2020Y0348)
作者简介:侯应莱,女,1994年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西南历史人文地理。
关键词:交通运输 驿站体系 大宗商品
云南古代交通发展,自战国楚将庄蹻入滇便有迹可考,元明清时期是其主要的发展时期。“直至元初,云南始建行省,征滇征缅诸役,开驿道,立站赤,设卫送军,军事上之交通以立。明承元,后持设驿站,一切制度具详《会典》。清代因之,兴革损益,驿制益以明备。历代因革大事记,《地理考》盖已详言之①。”可见,在元明清三代的经营下,辐射区域涵盖整个云南省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这些交通网络是连接云南与其他省份,云南与中央,乃至中央与其他国家的重要保障。
一、清代云南主要交通线路概况
驿站體系是元明清三朝的主要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时发展得更加完备。“据《大清会典事例》,云南省置驿八十五处,内计驿站十九、堡十二、军站五十四②”。此外,清代云南各府州以更小的距离为站点,设置超过四百六十个铺,以利递传。这些铺与铺之间的距离,或十里、十五里、四五十里不等,星罗棋布,使得铺与铺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由这些驿、堡、站、铺连接起来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不断向外延伸,形成了一条条不断进行着运输事业的交通线路。
清代云南主要有以下八条主要交通干线:一是滇黔线:自昆明向东北出发,途经杨林、马龙、平彝等地到达贵州普安,至安顺,到贵阳;自沾益向东北出发途经宣威、菁头铺到达贵州威宁。二是滇川线:自昆明出发,途经曲靖、宣威、经贵州毕节,入四川叙永,到达泸县;自昆明出发,途经会泽、昭通,进入四川宜宾;自昆明出发,途经武定、元谋,入西康会理,到达西昌。三是滇桂线:自昆明出发,途经玉溪、通海、建水至百色,或自昆明出发,进入蒙自,途经文山、广南,进入百色。四是滇藏线:丽江出发至中甸、德荣至巴安,再由巴安西北行,经昌都,经太昭,到达西藏。五是昆明至八莫间驿路:自昆明出发,途经禄丰、下关、出腾冲,进入八莫。六是昆明-越南-老挝-东京的线路。七是滇缅铁路。这些交通干线相互连通,在“人”和“物”的流通下,不断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人”
人口流动的机动性是十分强大的。人口的流动,无疑是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他们携带的人力、货物、知识、信息、甚至是宗教信仰都会影响着于涉及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同的人口类型沿着交通线路不断地向云南深入或者搬离,都是塑造社会的主要力量。
(一)交通线上的政府人员及其家属
军事人口的流动是清代云南主要的人口流动之一。清初,吴三桂带军入缅,经由云南带来不少军队。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反,中央王朝为镇压吴三桂,源源不断的从中央和地方调拨军队与之相抗,涉及到的军事人员更是不计其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入滇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滇省。朝廷派遣到云南的文官的流动,也占很大的比例,受到官员回避制度的影响,文官都由外省入滇担任。文官的流动,在改土归流之后更是频繁。驿站制度是当时的主要交通体制,驿站、铺、堡、汛塘哨卡都是形式上的交通联络点,在这些交通站点工作的驿丞、堡夫、铺夫、马夫、堡兵等人员都拿着政府的银粮,奔走服务于各交通站点,他们也属于政府人员类型的人口流动。
(二)交通线上的商贾及其家属
清时,云南百姓依旧以农为重,民风淳朴,不喜经商。交通不断发展起来后,赴滇经商的商民纷纷进入云南,其中以江西商人最多“滇黔各处,无论通衢僻村,必有江西人从中开张店铺,或往来贸贩③。”小商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康熙二十一年朝廷提出“听民开采”的方案,官府允许民间开矿,只需缴纳相应税收即可。这一方案的实施,大量的富商巨贾来到云南投资矿产事业,不但解决了云南的财政困难,还为当地或是外省移民提供了很多做工机会。此外,商帮也大量来到云南,江西帮、湖南帮、四川帮、两广帮、北京帮等。这些商帮以马和驴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沿着历代所开辟的交通路线走南闯北,把货物带到云南,又将云南的特产带到他处去。到了清代晚期,洋商也开始入滇。他们在官府的支持下成立洋行、开办公司,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市场。
(二)交通线上的工人及其家属
云南矿业的发展,使得矿业工人成为交通线上的主要移动人口,他们或来自本地,或由外地招募至此进行矿产挖掘、冶炼和运输。矿业移民起初规模较小,分布较为散乱,随着矿业发展,矿业移民逐渐聚集,形成矿业移民聚集点,他们大多数聚集在各大矿厂,此后也有很多矿业移民落户在矿区,扎根下来。“云南铜矿年产量最低时约需坑夫5051人,产量最高时约需坑夫87783人,每年平均需采矿人工47783人④。”
(三)其他类型流动人口
流犯。《钦定大清会典》中涉及很多对罪犯实施流放的刑罚,如“如诬告罪应拟流者,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应拟附近、近边、边远、极边充军者,实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应拟极边烟瘴充军者,改发新疆充当苦差⑤。”此外朝廷规定流犯家眷也可跟随其进入流地,这无形当中也产生了更多的人口移动。
马帮。马帮是云南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组织。他们的出现是云南交通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马帮是帮中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由赶马人以及他们所管理的骡马进行运输的民间队伍。由于骡马适应在崎岖的山间小路行走,灵活机动,因此马帮在云南存在了近2000多年,现在依然有迹可循。马帮所运输的货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日益丰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必需品应有尽有⑥。 学员,即学生群体的流动。交通发展、经济繁榮必定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学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学员参与科考需从各乡镇到县衙门参与县考,杰出者方可前往省贡院参与乡试,成功考取举人之后方才能正式的进京赶考。学员们层层流动,每年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动,成为交通干线上的人口类型之一
入滇游历者。吴大勋在《滇南闻见录》自序中写道:“余以乾隆三十七年四月抵滇,至今四十七,四月去滇,适周十稔。其间审案、办差、边防军务,往来奔走,各郡县游历过半。 于其风俗、好尚、物产、土宜,足之所至则见之,足之所未至则闻之⑦。”和吴大勋一样遍览云南风光的人还有许多。清代的云南已经被内地所接受,也不少人为领略云南风光前往滇省游览。他们的到来也成为交通线上的人口类型之一。
三、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物”
清代云南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政治经济都在迅猛发展。因而在各交通线上流动着的商品种类多而繁杂,文章将主要将归纳出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主要流通商品类型,以作研究。
(一)滇铜
清代,云南是整个国家的主要铜产地,不仅供应着国家的铸币、武器生产,也是山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 贵州等地用铜的主要采买地。乾隆年间,滇铜京运每年正耗余铜共计6331440斤⑧。各地采买数量也十分庞大。同时,滇铜还供应着省内有云南省局、东川新局、广西局、顺宁局、永昌局、曲靖局、临安局、大理局、 沾益局、楚雄局、广南局等鼓铸局正常运转。可以说,滇铜是云南交通线上运输最远、流通最广、占比最重的商品之一。
(二)滇茶
滇茶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普洱茶。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⑨。好的普洱茶向来都是运往京城,供达官贵人所用,如毛尖茶、女儿茶和芽茶。滇茶除了制成贡茶流入京城,在全国其他省份也十分流行,四川、贵州和西藏都是滇茶的主要销售之地。特别是西藏,成为了滇茶西销的重要渠道。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说:“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⑩。”
(三)滇土
滇土,即云南鸦片。云南省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靠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最早种植罂粟的地区之一。滇省百姓认为,鸦片可以缓解瘴气对人体的侵害,可以治痢疾、治伤痛,是不可多得的药物,因此对鸦片的危害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到了清朝末年,鸦片在云南已经成为商品的大宗北运输到全国各地。1893年,蒙自海关曾经统计云南烟土运出数量为:每岁约卖五万担:迤南约卖三万一千余担,迤东约卖八千余担,迤西药卖一万一千担?。到了光绪末年,滇土的销售量仅次于四川,成为全国烟土出售第二大的省份。可见滇土在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比重。
(四)药材
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其中许多产出都可以用作药材,并销往省外。根据道光《云南通志》记载,云南省《药属》的品种达到了140余种。许多药材产出大,且质量上乘,如姚州的麝香、禄劝的茯苓等,三迤的药材更是数量多,种类全。清时,昆明、大理、丽江和腾越都是昆明的主要药材集散地,这些药材北源源不断的销往其他省份,也成为云南交通线上的主要商品。
(五)其他货物
除了上述大宗商品之外,粮食、布匹、牲畜和其他杂货也都广泛流通于云南市场和交通线上。滇民除了使用本省的土布之外,还常购买川布和黔布。史料记载,滇民前往贵州兴义买布的情形“以道通滇省,由罗平达蒙自仅七八站,路既通商,滇民之以花易布者源源而来?。”粮食的运输主要表现为省内各府州县之间的运输。滇省产量仅供本省使用,所以售至外省的情形很少。甚至到了灾荒之年,省内粮食不足以赈济时,还得向邻省寻求帮助。因而交通线上的粮食运输集中在省内交通运输线上。牲畜的贸易自古以来就是有的,牛、羊、马匹是最常见的。清时,由于贸易兴盛,甚至出现了以牛、马、羊而命名的街巷,如昆明城外的羊市街。牲畜的运输也是以省内运输为主,很少涉及省外。
四、总结
清代云南交通线上“人”“物”流通的发展,对于交通本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和发展。交通的发展为人口流动提供必要条件,人口流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随后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又会不断完善。这一系列的循环促进,推动了整个历史的发展,缺少其中的哪一环都是不完整的。因而研究历史交通地理不但要考证历史交通站点,还要将交通站点形成的交通网,以及交通网上所流动着的“人”“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①②(民国)龙云、卢汉修,周钟岳纂:《新纂云南通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532、535页。
③⑤古永继:《滇黔志略点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9、346页。
④马晓粉:《清代云南矿业中的矿业移民及其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3月第2期:57-58页。
⑥廖乐焕:《论云南马帮运输货物的历史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第87页。
⑦⑨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郑志惠纂:《云南史料丛刊 第十二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2 页、529页。
⑧乾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户部·钱法》办铜。
⑩(清)檀萃著,宋文熙、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 269 页。
○11万湘澄:《云南对外贸易概观 上》[M],昆明:新云南丛书社,1946年,第177页。
○12(清)罗绕典著,杜文铎等点校:《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页。
项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清代云南交通线上的“人”“物”流通研究》
项目编号:(2020Y0348)
作者简介:侯应莱,女,1994年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西南历史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