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树名木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生态、景观、旅游、经济等多种价值。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就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涟源市全面启动了21个乡镇(办事处、经开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经调查,涟源市境内的古树名木共有29科48属60种。其中,既有松、柏、槐、樟、杨、棕、檀等几百上千年寿龄的古树,又有银杏、豹皮樟、核桃、金钱松等珍贵的树种。这些古树名木既是自然遗产,又是历史遗产。
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古树名木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本万年历,是反映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研究历史文化的佐证,所沉淀的历史产物更是科研界的瑰宝,自然界的遗产之祖。光明山国师古树群的前身是一个大庄园,是辛亥革命先驱李燮和的故居。1938年因抗日战争,为觅一方净土办学,李园主人腾出庄园,创办了国立师范学院,成就了廖世承、钱基博等著名教育家,成就了钱钟书和《围城》,成就了后来的涟源一中……历经80载风雨洗礼,虽物是人非,唯古树犹在。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说不尽的围城》时,非要找到那棵古樟树不可。
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在三甲乡有一株“爱之神树”——飞蛾槭,约有300多年历史。神奇的是,其种子成双成对具外生双翅。秋熟后,随风奔赴生命新的起点,长成后两颗种子依偎成树,且一枝附在另一枝上犹似“夫妻”。据村民介绍,在文革时期,村上为打造水车,锯掉了该枝的下部,枝条的上部倚靠主枝放着,原以为那失去了躯干的枝头会死去。但几年后,村民惊奇发现,锯下的树枝仍活着,该枝与主枝干如患难夫妻共生息数百年,已结成连理枝的它们躯体交融一体,相扶相携,欲为翼鸟,甘为连理枝的传奇犹如一个神话在百姓中流传,也致使百姓对这颗爱之神树百般的匹配,甚至成为了年轻恋人们的爱情见证吉祥树。
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古树是历经沧桑留存下来的植物资源,多为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都有很高的适应性,因此古树是树种规划的最好依据。植物立地环境的变化对其生长所产生的影响能通过枝干的生长形态表现出来,树干年轮的宽窄、树枝的曲直程度可以反映气温;小枝的密度、直生、斜生或横生则可以反映一定的日照情况、降雨量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它们是最真实的自然生态“记录员”。位于白马镇桐石村的翅荚香槐,超过500多年历史,树干如龙,树冠如云,是境内首次发现,是石灰岩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它以几百年的生命证实:区域北部广阔的石灰岩地区造林绿化将变为可能。
古树名木的旅游价值。“黄山观古松,湄江看古棕”,在湄江风景区古棕崖景区320米的悬崖峭壁中部,伫立着1棵高约4米的千年古棕。清朝同治年间《安化县志》予以记载,此树历经千年寒暑,依旧葳蕤,根强须展裸于外壁,叶部却青翠欲滴,此树用生命诠释了它的顽强与绝处逢生之奇。
古树名木的景观价值。古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有的与周围环境相互配合,有的与自然景象相呼应,或苍劲古雅,或姿态奇特,堪称自然奇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一株奇异的千年扶芳藤,可谓是镇园之宝。该古藤呈树干状,盘亘曲折,胸径近40厘米,高16米,枝柯似裸露的“龙爪”紧紧抱住岩石,相互缠绕,别有一番情趣。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珍品。然而,由于生长环境的恶劣、病虫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袭击、人为的损坏,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也存在着意识不强、资金短缺、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推动对古树名木地方保护。建议本级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结束后,由古树名木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对树种、树龄逐株给予鉴定、定级。经过认真科学鉴定后,上报市政府,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加强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对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复壮工作。市园林、林业管理部门针对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按实际情况,设立标志,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到管理部门和养护单位或个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二是加大古树名木宣传保护力度。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重要性,把保护古树名木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保护古树名木。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买卖或转让。
三是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度。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能找到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能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加强古树名木日常管护工作,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复壮,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扩大围护范围等,确保正常生长。同时,严禁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四是厘清古树资源基本情况。通过2016年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全面理清全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分布情况,树种、树龄、生长态势、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对古树名木资源建立电子档案并挂牌保护,同时加强技术保护措施,确保树木茁壮生长。
五是完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制度。近年来,涟源市又陆续发现数量可观的新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有必要完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保护制度,建立全市古树名木档案,进行挂牌保护。(作者系涟源市林业局局长)
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古树名木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本万年历,是反映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研究历史文化的佐证,所沉淀的历史产物更是科研界的瑰宝,自然界的遗产之祖。光明山国师古树群的前身是一个大庄园,是辛亥革命先驱李燮和的故居。1938年因抗日战争,为觅一方净土办学,李园主人腾出庄园,创办了国立师范学院,成就了廖世承、钱基博等著名教育家,成就了钱钟书和《围城》,成就了后来的涟源一中……历经80载风雨洗礼,虽物是人非,唯古树犹在。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说不尽的围城》时,非要找到那棵古樟树不可。
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在三甲乡有一株“爱之神树”——飞蛾槭,约有300多年历史。神奇的是,其种子成双成对具外生双翅。秋熟后,随风奔赴生命新的起点,长成后两颗种子依偎成树,且一枝附在另一枝上犹似“夫妻”。据村民介绍,在文革时期,村上为打造水车,锯掉了该枝的下部,枝条的上部倚靠主枝放着,原以为那失去了躯干的枝头会死去。但几年后,村民惊奇发现,锯下的树枝仍活着,该枝与主枝干如患难夫妻共生息数百年,已结成连理枝的它们躯体交融一体,相扶相携,欲为翼鸟,甘为连理枝的传奇犹如一个神话在百姓中流传,也致使百姓对这颗爱之神树百般的匹配,甚至成为了年轻恋人们的爱情见证吉祥树。
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古树是历经沧桑留存下来的植物资源,多为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都有很高的适应性,因此古树是树种规划的最好依据。植物立地环境的变化对其生长所产生的影响能通过枝干的生长形态表现出来,树干年轮的宽窄、树枝的曲直程度可以反映气温;小枝的密度、直生、斜生或横生则可以反映一定的日照情况、降雨量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它们是最真实的自然生态“记录员”。位于白马镇桐石村的翅荚香槐,超过500多年历史,树干如龙,树冠如云,是境内首次发现,是石灰岩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它以几百年的生命证实:区域北部广阔的石灰岩地区造林绿化将变为可能。
古树名木的旅游价值。“黄山观古松,湄江看古棕”,在湄江风景区古棕崖景区320米的悬崖峭壁中部,伫立着1棵高约4米的千年古棕。清朝同治年间《安化县志》予以记载,此树历经千年寒暑,依旧葳蕤,根强须展裸于外壁,叶部却青翠欲滴,此树用生命诠释了它的顽强与绝处逢生之奇。
古树名木的景观价值。古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有的与周围环境相互配合,有的与自然景象相呼应,或苍劲古雅,或姿态奇特,堪称自然奇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一株奇异的千年扶芳藤,可谓是镇园之宝。该古藤呈树干状,盘亘曲折,胸径近40厘米,高16米,枝柯似裸露的“龙爪”紧紧抱住岩石,相互缠绕,别有一番情趣。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珍品。然而,由于生长环境的恶劣、病虫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袭击、人为的损坏,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也存在着意识不强、资金短缺、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推动对古树名木地方保护。建议本级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结束后,由古树名木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对树种、树龄逐株给予鉴定、定级。经过认真科学鉴定后,上报市政府,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加强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对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复壮工作。市园林、林业管理部门针对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按实际情况,设立标志,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到管理部门和养护单位或个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二是加大古树名木宣传保护力度。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重要性,把保护古树名木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保护古树名木。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买卖或转让。
三是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度。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能找到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能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加强古树名木日常管护工作,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复壮,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扩大围护范围等,确保正常生长。同时,严禁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四是厘清古树资源基本情况。通过2016年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全面理清全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分布情况,树种、树龄、生长态势、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对古树名木资源建立电子档案并挂牌保护,同时加强技术保护措施,确保树木茁壮生长。
五是完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制度。近年来,涟源市又陆续发现数量可观的新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有必要完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保护制度,建立全市古树名木档案,进行挂牌保护。(作者系涟源市林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