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医认为齿痛有7种不同证型,治疗方药也不同。中医独具特色的抹敷药和漱口药水皆有细辛,可见细辛是外敷治牙痛药的主药,可起到局部麻醉与镇痛作用。
关键词 牙齿疼痛 中药治疗 细辛
齿痛类型和常用方药
中医认为齿痛有7种不同证型,治疗方药也不同。但总的病因不外胃热所致。胃中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被风寒之邪气侵袭,或因饮食生冷,湿热被郁积于内,不得外达,所以产生疼痛。
风热痛:外风与内热相搏,齿龈肿痛,严重者齿龈溃烂有脓汁臭秽,宜用犀角升麻汤(犀角、升麻、防风、羌活、川芎、白芷、黄芩、白附子、甘草)。
风冷痛:齿龈不肿,没有龋洞,日渐动摇(类似牙周炎),治宜温风散(当归、川芎、细辛、白芷、筚拔、露蜂房)。
热痛:肠胃有积热,齿龈肿烂,口臭,治宜凉膈散(连翘、山栀、大黄、黄芩、竹叶、薄荷、朴硝、甘草)。
寒痛:寒邪侵犯齿脑,头痛连齿痛,治宜羌活附子汤(羌活、附子、茴香、丁香、干姜)。
毒痰痛:其病因体有郁热,热则生痰,毒气上攻,灌注经络,致使疼痛不休,一般此症兼见痰涎壅盛,咳嗽不宁。治宜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枳壳)加生姜、大枣、乌梅煎服。
瘀血痛:风热之邪攻于齿龈之间,时有齿龈出血,牵掣疼痛,治宜犀角地黄汤(犀角、牡丹皮、白芍、生地、当归)。
虫蚀痛(龋齿):饮食不洁、多食甜食所致。此种疼痛,最好的办法就是阻塞龋洞。同时可内服中药,如定痛散(当归、生地、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川椒、桔梗、乌梅、甘草)。
以上介绍者,系传统中医药治疗齿痛的常用方药。此外,还有中医独具特色的抹敷药和漱口药水,对治疗牙痛也很有效。今仅列举几方供参考:
麝脐散:原方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牙齿动摇,风肿痛。牛膝、木津、黄茄、郁李仁、麝香。以上每味,捣碎入罐子内,上用瓦子盖口,留一小窍,用盐泥封固,烧火令罐子通赤,其窍口冒出白烟时,即住火将药取出,埋在新土之内1小时,然后取出加入升麻、细辛皆为粉末。用时将药少许揩患处,其痛即止。
赴筵散:原方为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治风牙、龋虫、齿肿痛等。良姜、草乌、细辛、荆芥。以上4味碾为细末,擦除于痛处。有口水流出的不可吞咽,随出随吐,吐后用温盐水漱口即可。据云:擦用此药后,即可赴筵,足见其效。
经验方:原出《丹溪心法》,治风火牙痛。细辛、黄柏。将2味药研为极细粉末,贴于患处,或掺用于舌上,吐出涎水再敷,直至痛止。
讨 论
综观以上3方,皆有细辛,可见细辛是外敷治牙痛药的主药。细辛味苦辛,入肺、肾二经,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能。陶弘景曰:“患口臭者,含之多效。”《药性论》认为细辛能“除齿痛”。现代药理证实,细辛挥发油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其水浸剂或醇浸剂(10%~100%)能阻断蛙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在豚鼠皮丘试验中,有浸润麻醉效力,但煎剂无效。可见古人用细辛只外敷不入汤剂是有科学道理的。现代药理亦证实细辛的阵痛作用也很强烈,其强度与安替匹林相似。所以中药治疗牙痛外敷或用其含漱,可起到局部麻醉与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元聪.口腔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
2 周慎,何清湖.止痛本草.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8.
3 秦伯未,李岩.中医临证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关键词 牙齿疼痛 中药治疗 细辛
齿痛类型和常用方药
中医认为齿痛有7种不同证型,治疗方药也不同。但总的病因不外胃热所致。胃中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被风寒之邪气侵袭,或因饮食生冷,湿热被郁积于内,不得外达,所以产生疼痛。
风热痛:外风与内热相搏,齿龈肿痛,严重者齿龈溃烂有脓汁臭秽,宜用犀角升麻汤(犀角、升麻、防风、羌活、川芎、白芷、黄芩、白附子、甘草)。
风冷痛:齿龈不肿,没有龋洞,日渐动摇(类似牙周炎),治宜温风散(当归、川芎、细辛、白芷、筚拔、露蜂房)。
热痛:肠胃有积热,齿龈肿烂,口臭,治宜凉膈散(连翘、山栀、大黄、黄芩、竹叶、薄荷、朴硝、甘草)。
寒痛:寒邪侵犯齿脑,头痛连齿痛,治宜羌活附子汤(羌活、附子、茴香、丁香、干姜)。
毒痰痛:其病因体有郁热,热则生痰,毒气上攻,灌注经络,致使疼痛不休,一般此症兼见痰涎壅盛,咳嗽不宁。治宜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枳壳)加生姜、大枣、乌梅煎服。
瘀血痛:风热之邪攻于齿龈之间,时有齿龈出血,牵掣疼痛,治宜犀角地黄汤(犀角、牡丹皮、白芍、生地、当归)。
虫蚀痛(龋齿):饮食不洁、多食甜食所致。此种疼痛,最好的办法就是阻塞龋洞。同时可内服中药,如定痛散(当归、生地、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川椒、桔梗、乌梅、甘草)。
以上介绍者,系传统中医药治疗齿痛的常用方药。此外,还有中医独具特色的抹敷药和漱口药水,对治疗牙痛也很有效。今仅列举几方供参考:
麝脐散:原方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牙齿动摇,风肿痛。牛膝、木津、黄茄、郁李仁、麝香。以上每味,捣碎入罐子内,上用瓦子盖口,留一小窍,用盐泥封固,烧火令罐子通赤,其窍口冒出白烟时,即住火将药取出,埋在新土之内1小时,然后取出加入升麻、细辛皆为粉末。用时将药少许揩患处,其痛即止。
赴筵散:原方为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治风牙、龋虫、齿肿痛等。良姜、草乌、细辛、荆芥。以上4味碾为细末,擦除于痛处。有口水流出的不可吞咽,随出随吐,吐后用温盐水漱口即可。据云:擦用此药后,即可赴筵,足见其效。
经验方:原出《丹溪心法》,治风火牙痛。细辛、黄柏。将2味药研为极细粉末,贴于患处,或掺用于舌上,吐出涎水再敷,直至痛止。
讨 论
综观以上3方,皆有细辛,可见细辛是外敷治牙痛药的主药。细辛味苦辛,入肺、肾二经,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能。陶弘景曰:“患口臭者,含之多效。”《药性论》认为细辛能“除齿痛”。现代药理证实,细辛挥发油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其水浸剂或醇浸剂(10%~100%)能阻断蛙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在豚鼠皮丘试验中,有浸润麻醉效力,但煎剂无效。可见古人用细辛只外敷不入汤剂是有科学道理的。现代药理亦证实细辛的阵痛作用也很强烈,其强度与安替匹林相似。所以中药治疗牙痛外敷或用其含漱,可起到局部麻醉与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元聪.口腔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
2 周慎,何清湖.止痛本草.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8.
3 秦伯未,李岩.中医临证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