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内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所要面临的经济风险也越来越大。事业单位想要继续发展进步,想要克服这些风险,就必须认清其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既要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同时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更要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发挥作用。本文将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发,分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我国的各种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无论是制定或者实行方面都与预期或者说标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很多,领导的内控意识薄弱、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要想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加强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素养,防止事业单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严格监督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防止事业单位在会计行为中出现错误和作弊的行为,从而确保各类消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薄弱、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充足。我们都知道要是想让内控制度健全,并且实施,那么就要良好的内控意识。然而现在存在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以中小型事业单位为甚,它们大多没有完整的内控制度规范,甚至根本都不存在内部控制的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在主观上认为内控制度只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内控制度为何物。由于领导人的无意识、不重视导致很难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这就导致了许多事业单位内形成了领导的“一言堂”。对这些领导人没有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如果这些领导人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或者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就一定会波及到整个管理事业单位,导致单位的运行受到干扰,出现问题,甚至停滞、瘫痪。
2.内控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具体业务缺乏分工和授权。好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导致了也这些单位不配备具有高水平,高专业素质的内控人员和会计人员,事业单位现有的内控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低,不熟悉内控制度,再加上领导人的不重视导致内控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虽然靠严格的分工和授权也可以在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减少错误和改善错误。但是在许多的典型事业单位舞弊案例中,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权都是主要的原因。会计人员身兼财产管理人员,又身兼其他职位的情况太多见了,就使得会计人员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共财产的事件频繁发生。同时相当多的内控人员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没有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的更新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新型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的漏洞。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组织良好运行,预防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突发事件时及时应对的保障。某些事业单位并没有详细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记录不严格,容易出现账目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状况。有些单位虽然有这些内控制度,但是存在着巨大漏洞,给许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普遍不完善,内控系统的核心不明确,根本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单位甚至不能拿出完整的内控规范。
4.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监督管理部门因为人情世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此外,单位对事业的内控人员操作这些制度过程(包括对公有资产进行使用,对事业内部人员管理等行为)也没有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跟踪检查,这样就使得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方面没有详细的记录。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内控人员或者领导人员,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二、如何解决这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对症下藥”。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领导的内控意识。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是这个单位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着单位走向。因为领导者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导致员工们也不重视这个问题,然后使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一定要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强化其内控意识,防止“一言堂”的出现,对领导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使整个单位一直行走在正途上。
2.强化组织结构控制,明确分工,确定授权。事业单位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有一个阶级分明的组织结构,上级对下级工作人员有管理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争取升职的机会。其次就是要对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不能一人担任多种职务,以免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然后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并给监督部门足够的权利,使其能充分的发挥监督作用。
3.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制度,查补制度存在的漏洞。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都应当从本单位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空有理论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来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对于那些只是局部发挥作用,影响较小的地方做到有所监控。对于已经有内控制度的事业单位,要对它所拥有的的内控制度进行全方面的检查,来查找这些制度中的漏洞,修补这些漏洞,完善这些已经存在的制度,不给想要钻内控制度空子的人可乘之机。
4.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的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实施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状况,并且定时的向上级或者有关的管理部门反馈报告,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由于在任何事业单位,人员都是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的监控归根到底就是对内控人员的监控。只有“监管”好每一个与内控制度执行有关的人员,才能使内控制度完美的执行。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监督。要建立和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在决策环节对领导人权利进行干扰与监督,防止“一言堂”的出现,从而杜绝因为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行为。其次要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除了要把互不相干的职务相互分离外,还要实施关键岗位轮换上岗,以及不定时检查的制度。防止关键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利益,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提高内控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时常检查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就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了解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内控制度更好的实施,使得每个相关人员都参与到其中要就要把有关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和内控制度的实施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执行状况良好就进行奖励,状况较差时进行处罚,这样才能使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杜绝内控制度“名存实亡”的情况,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季娟.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3]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刊).2006.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我国的各种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无论是制定或者实行方面都与预期或者说标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很多,领导的内控意识薄弱、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要想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加强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素养,防止事业单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严格监督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防止事业单位在会计行为中出现错误和作弊的行为,从而确保各类消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薄弱、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充足。我们都知道要是想让内控制度健全,并且实施,那么就要良好的内控意识。然而现在存在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以中小型事业单位为甚,它们大多没有完整的内控制度规范,甚至根本都不存在内部控制的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在主观上认为内控制度只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内控制度为何物。由于领导人的无意识、不重视导致很难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这就导致了许多事业单位内形成了领导的“一言堂”。对这些领导人没有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如果这些领导人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或者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就一定会波及到整个管理事业单位,导致单位的运行受到干扰,出现问题,甚至停滞、瘫痪。
2.内控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具体业务缺乏分工和授权。好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导致了也这些单位不配备具有高水平,高专业素质的内控人员和会计人员,事业单位现有的内控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低,不熟悉内控制度,再加上领导人的不重视导致内控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虽然靠严格的分工和授权也可以在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减少错误和改善错误。但是在许多的典型事业单位舞弊案例中,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权都是主要的原因。会计人员身兼财产管理人员,又身兼其他职位的情况太多见了,就使得会计人员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共财产的事件频繁发生。同时相当多的内控人员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没有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的更新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新型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的漏洞。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组织良好运行,预防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突发事件时及时应对的保障。某些事业单位并没有详细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记录不严格,容易出现账目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状况。有些单位虽然有这些内控制度,但是存在着巨大漏洞,给许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普遍不完善,内控系统的核心不明确,根本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单位甚至不能拿出完整的内控规范。
4.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监督管理部门因为人情世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此外,单位对事业的内控人员操作这些制度过程(包括对公有资产进行使用,对事业内部人员管理等行为)也没有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跟踪检查,这样就使得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方面没有详细的记录。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内控人员或者领导人员,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二、如何解决这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对症下藥”。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领导的内控意识。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是这个单位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着单位走向。因为领导者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导致员工们也不重视这个问题,然后使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一定要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强化其内控意识,防止“一言堂”的出现,对领导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使整个单位一直行走在正途上。
2.强化组织结构控制,明确分工,确定授权。事业单位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有一个阶级分明的组织结构,上级对下级工作人员有管理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争取升职的机会。其次就是要对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不能一人担任多种职务,以免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然后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并给监督部门足够的权利,使其能充分的发挥监督作用。
3.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制度,查补制度存在的漏洞。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都应当从本单位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空有理论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来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对于那些只是局部发挥作用,影响较小的地方做到有所监控。对于已经有内控制度的事业单位,要对它所拥有的的内控制度进行全方面的检查,来查找这些制度中的漏洞,修补这些漏洞,完善这些已经存在的制度,不给想要钻内控制度空子的人可乘之机。
4.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的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实施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状况,并且定时的向上级或者有关的管理部门反馈报告,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由于在任何事业单位,人员都是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的监控归根到底就是对内控人员的监控。只有“监管”好每一个与内控制度执行有关的人员,才能使内控制度完美的执行。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监督。要建立和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在决策环节对领导人权利进行干扰与监督,防止“一言堂”的出现,从而杜绝因为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行为。其次要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除了要把互不相干的职务相互分离外,还要实施关键岗位轮换上岗,以及不定时检查的制度。防止关键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利益,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提高内控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时常检查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就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了解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内控制度更好的实施,使得每个相关人员都参与到其中要就要把有关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和内控制度的实施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执行状况良好就进行奖励,状况较差时进行处罚,这样才能使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杜绝内控制度“名存实亡”的情况,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季娟.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3]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