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儿的,是你吗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骨,女,安徽合肥人,1975年生,建筑学专业。早年对音乐及绘画均有涉猎,1999年底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中华文学选刊》、《今天》等各类期刊、杂志。2000年加入北京汉青文化公司成为签约作家,2001年出版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准备去死》。长篇小说《两个人的长篇》即将出版。另有作品被《一生最美一文》、《当代十小资女作家》等丛书收录。
  
   “黛蓝的天空下,大团乌云模糊不清地漂浮着……”
  张庭把这句划掉,在纸上重起一行:“1998年春天,吴迪决定离开家,到上海去读书……”
  张庭停下来想了想,在这句话上画上两道杠,再起一行:“如果可以预知命运,人类不会选择出生,花朵不会选择盛开,冯杨不会选择在那个下雨的天气走出家门……”
  写到这里,电话铃响了,张庭伸长手把听筒够过来放在耳边,是谭辰中的声音:小庭吗,我现在在上海。
  张庭有短暂到让人难以觉察的犹豫,谭辰中感觉到了,口气快速地说:“我在上海时间很短,就给你打个电话。”
  张庭笑了:“说什么呢。出来吧,我请你吃饭。”
  
  谭辰中还是一年多前的样子,烟酒与夜生活对他的气色似乎全无损害,见面时候他笑嘻嘻地朝张庭迎上来,一股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至:“小庭,我们有多久没见了﹖”
  “一年﹖一年半﹖总之不到两年……”张庭和他并肩往西餐厅里走,能感到谭辰中在身后很近地贴住她,身体在行进中偶尔触碰着。两人找了个僻静角落坐下,各叫了一份套餐,开始海阔天空地聊。谭辰中问张庭最近做些什么,是不是仍然在当作家,张庭拉长语调说:“辰中,我现在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你电话进来之前我刚刚废掉写完的一万多字。”
  “你对自己要求太高。”
  “狗屁。”张庭瘪瘪嘴:“我就想不明白,你们干吗都觉得我厉害,其实吧有时候我特迷茫,整天想着谁要能养着我不用干活就好了。”
  谭辰中用手指点着张庭笑着说:“撒娇,明知道我愿意养着你。”
  “我还不乐意被你养呢,哈哈。”张庭大声笑起来,眼睛弯成一条缝:“知道你故事多,忙不过来。”
  谭辰中不置可否地笑笑,点了支烟靠在椅背上吸,忽然又俯身把烟掐在烟缸里。张庭问:“怎么了﹖”
  谭辰中指指桌上的小告示牌:“这里不让吸烟。”
  “多新鲜,既然不许吸烟,干吗放烟缸啊……辰中你真是好市民。”
  “我可不想毒害你。”
  “你怎么毒害我了,我又没怎么着得要别人禁烟。”
  谭辰中咧开嘴笑着问:“你得怎么着才要别人禁烟啊﹖”
  “什么意思﹖”张庭奇怪。
  “前一阵你说你身体不好,我还以为你是那个什么了……嗯,咳咳。”谭辰中装模作样咳了两声,张庭会意,又气又笑:“你可真会往歪里想。”谭辰中惊奇地说:“怎么歪了,你有情况不正常吗﹖也是成年女子了。”
  “谭、辰、中。”
  “好好好,不说了。”谭辰中笑了两声,把身体靠回到椅子里去,桌面上出现短暂的宁静。半晌,张庭问,“想什么呢﹖”
  “不知道啊,就是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有些犹豫。”张庭看着谭辰中:“好像心思不在这些话题上似的。”
  “完蛋了,被你看出来了。”谭辰中嬉笑:“你看出什么了﹖”
  “看出你很犹豫啊,欲言又止,环顾左右,心不在焉,退二进三……”张庭一口气用了好几个形容词,谭辰中哈哈大笑:“幸好没看出我暗恋你。”
  张庭摇着头说:“啧啧,你就这么直接,一点美感也没有。”
  “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嘛。”谭辰中问:“张庭,我们认识有4年了吧。”
  “3年半。”
  “嗯。”谭辰中把烟盒在桌上敲得哒哒响,桌面上再次陷入沉寂。半晌,谭辰中忽然扬起眉毛说:“我们走吧﹖”
  “好。”张庭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忽然又觉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如果可以预知命运,人类不会选择出生,花朵不会选择盛开,冯杨不会选择在那个下雨的天气走出家门,而同一时间——1998年春天,吴迪决定离开家,到上海去读书。临走前她把自己衣服里最好的几件收拾一下,留给妹妹,又拿出所有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套按摩仪。妈妈歪着头让吴迪把按摩极贴在脖子上,犹豫着说:“要不要给你爸爸打个电话﹖……”吴迪转身把按摩仪的盒子扔进垃圾桶,似乎没听见,妈妈叹了口气,也就不再坚持了。
  冯杨是在学校的小卖部里遇见吴迪的,外面下着雨,当时她正站在柜台前犹豫买哪一种笔记本,最后她决定买那本不太贵但看起来很厚的那种。她把帆布钱包打开的时候,冯杨看见里面只有一张50元和一些角票。吴迪把这些钱倒在柜台上,差了9角,她拿着那张50元踌躇着要不要把它打开,同时眼睛移到旁边更便宜的一种本子上。这时候冯杨站在旁边给自己的相机买电池,他把售货员找给他的钱塞进钱包,然后将一枚一元的硬币用食指推着送到吴迪面前。
  吴迪一直记着那根修长的手指,作为一个拿摄像机的记者,这双手有些过于清秀了,上面有淡红的修剪得很好的指甲。吴迪抬起头来看冯杨,冯杨人也是高而清秀的,有一双狭长温和的眼睛。吴迪低头望着那枚硬币犹豫,售货员却已经不耐烦了,伸手把这些钱划进钱柜,然后把笔记本“砰”一声扔在吴迪面前。
  冯杨走出小卖部的时候发现雨开始下大,并且一时半会没有停下的趋势。他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忽然兴起要出去拍照而跑这么远来买电池,下意识抱紧了怀里的尼康相机。这时身边有轻轻“嘭”的一声响,一些雨雾被淡蓝色的伞面弹开了,吴迪在伞下仰起脸说:“你要去哪儿﹖我送你。”冯杨舒了口气:“谢谢。”
  吴迪的个子不算高,她有些吃力地举起胳膊去就冯杨的个头,冯杨走了一截,觉察到了,伸手把伞拿过来举着。吴迪看看冯杨单手端着的相机,小声说:“这个,我帮你拿吧﹖……”
   冯杨想了想,把相机交给吴迪,吴迪用两只手抱住,牢牢地护在胸前。一辆车飞快地开过去,溅起的水花把两人的裤脚全弄湿了。
  
  第二次看见吴迪是在拍摄军训学生的时候。冯杨顶着烈日在大学校园外面用镜头对准一群 草绿色的学生。那些女孩子们个个有黑红的脸庞,发育不全或发育过度的身体被那些不合身的军装弄得尤其难看,烈日下在操场上滚来滚去,像一群青皮土豆。冯杨的镜头捉到一个女孩子,所有的动作都极不吝啬,有一种看得出的吃苦耐劳的劲头,冯杨把镜头拉近想拍一张表情特写,却赫然发现就是前几天给他打伞的那个女孩。女孩没有意识到有人在拍摄,她忽然有些茫然地立在太阳下眯起眼睛,耳边断断续续落下的汗珠显得有些哀伤。冯杨着迷一般用镜头捕捉吴迪的表情,这个女孩在旋转的焦距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味,让他难以挪开目光。
  张庭送谭辰中回酒店,在房间里聊了几句,张庭说要回去了,于是两个人往门口走。打开门前谭辰中探过头看住张庭的眼角说:“小庭,我下次来,给你带瓶眼霜吧。”
  “干嘛,”张庭有些不高兴,“嫌我老啦﹖”
  “不是嫌,是不想。”谭辰中纠正:“女人一过30就经不起老,尤其是你这样的——别看现在还能装装小姑娘,这张脸说垮下来,快得很,也就一夜之间吧。”
  “这么大个人了,你怎么说话一点长进也没有﹖还是这么不讨人喜欢。”张庭恨恨地:“我走了,睡你的大头觉去吧。”
  谭辰中呵呵笑了,拔了房卡:“我送你下楼。”
  “不用。”张庭还在赌气:“不高兴你送。”
  “我帮你拎包还不成吗﹖”
  “不要。”
  正在打官司,已经拔掉房卡的电源忽然断了,屋子里刹那间一片漆黑。两人愣了一下,黑暗中目光对视着,都觉得有些不真实。谭辰中伸手把张庭手里的包拿下来扔在地上,抵过去吻她。张庭头晕了一下,下意识回应。这种昏暗的气氛极具诱惑,两人都有些控制不住。谭辰中把手伸进张庭的衣服里,在她背上上下用力滑动,喃喃地说:“小庭,其实你很瘦啊。你怎么这么瘦。”说着,手臂用力把她往房间里拉。张庭感到谭辰中冰凉的眼镜碰在面颊上,让她清醒了些,她有些不坚定地抗拒着:“别……”
  “唔,放松点。”谭辰中的呼吸在张庭耳边:“来。”
  “不要了。”张庭和自己挣扎着,身体的欲望与情感的理智混战不休。这个男人在她身边那么久,心理上已经亲近得毫无罅隙,拒绝实在需要很大勇气。谭辰中聪明地感觉到这种微妙,不再说话,只是挟紧她的腰把她往里间挪。张庭脚步错乱了几下,几乎要跟着他进去。这时候,不知道谁的手机忽然“滴嘟”响了一下,这一声在气氛暧昧的房间里清脆响亮得出乎意料。两人停下来几秒钟,谭辰中断然说:“不要理它。”接着俯过去亲吻张庭的颈脖,张庭推开他,向门口张望:“好像是我的短消息。”
  “管它呢,小庭……”他努力想把她的注意力转回来,可是没有成功。张庭执拗地重复:“是短消息,我去看看。”
  “等会再看好吗。”谭辰中手上加大了力量,他用余光看见床就在离他们两步远的地方。可张庭中了邪似的忽然固执起来:“我要看手机。”
  “咱不看。”谭辰中半哄半用着强,把张庭的脸用力扳过来往床上拉,这一举动让张庭火了,她使劲推开他,往后退了一大步:“你干什么,你”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眼睛适应了黑暗,两个人都看清了彼此的轮廓,紧张的,散发着模糊不清的对峙气息。谭辰中走到房间门口,捡起掉在地上的房卡插进拾电器,灯光骤然大亮,张庭把脸背过去,猛然间只觉得羞惭。
  谭辰中的神色没有什么异样,他知道今晚不会再有什么进展了,把地上的包拿起来交给张庭,微笑着说:“好,看看你的短消息吧。”
  张庭嗫嚅着:“谭辰中,我……得走了。”
  “我送你﹖”
  “……不用。”
  “那就到门口吧。”
  张庭没有坚持,两个人再次走到门口,停下来,在灯光下互相凝视。谭辰中猝然笑了一下:“再见,小庭。”
  “啊,再见。”张庭逃也似的低头快步走出房间,良久,听见房门在身后遥远地轻轻关上的声响。张庭下了电梯,在酒店大堂里掏出手机看那个短消息,是一条电信局优惠话费的广告。
  张庭按下了删除。
  冯杨已经忘记自己是怎么和吴迪熟识起来的了——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此后的每个周末,只要没有采访任务,他就带着吴迪去学校或外面景点拍照玩。吴迪对摄影颇有兴趣,并且在色彩和构图上有独到天赋,一些随手拍下的照片会让冯杨惊讶不已,暗自惭愧。出于虚荣和自尊心,冯杨从没有夸过吴迪,吴迪也并不在意,她虽然喜欢拿相机拍来拍去,但注意力却并不集中。有时候她会盯着一块砖头或一个橱窗看很久,很明显地走神。
  冯杨暗自焦躁,他想问问吴迪到底在想些什么,可吴迪转过来看他的目光单纯明净,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天晚上,冯杨送吴迪回去的时候说了一句后天是中秋了,吴迪在学校的林阴道中间站住,四下里看,找磁卡电话。“我要给妈妈打个电话。”吴迪说:“中秋了,我都想不起来。”
  冯杨掏出自己的IC卡给吴迪,自己站到稍远的地方去。路灯下冯杨看见吴迪拿着话筒飞快地说着什么,有时候停下来凝听,脸色慢慢涨红起来,咬着嘴唇,仿佛和电话那边起了争执。冯杨往吴迪方向走了两步,只听见吴迪大声喊道:“你就是不甘心你就是还惦记着他的钱”她把话筒狠狠摔回支架上,发出咣当一声响。吴迪从磁卡电话的小亭子下面走出来,嘴唇颤抖,眼神茫然四顾,好像马上就要哭了。冯杨走过去小心地问:“怎么了﹖”吴迪于是哭起来,眼泪连串往下掉,扭头往宿舍方向飞走。冯杨大步跟在后面不知道说什么好,只会一迭声问:“怎么了,你怎么了﹖”吴迪停下来,抽噎着说:“我要挣钱。”冯杨问:“你缺钱吗﹖要多少﹖我先给你。”
  “要很多,你没有。”吴迪把眼泪擦干,恶狠狠地说:“我要挣钱养活我妈,还有我妹妹。让她们不要指望那个人。”冯杨敏感地觉察到这事关吴迪的家庭隐私,不好再追问,半晌,安慰说:“你好好上学,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就可以挣钱养家了。”吴迪叹了口气,放慢脚步往女生宿舍方向走。周六的校园冷清清的,本地的学生都回家了,吴迪房间里4个人,3个家在上海,床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打开门,只有吴迪一个人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桌子上有一些面粉和饺子皮,一碗没吃完的饺子神色冰冷地看着冯杨。冯杨奇道:“吴迪,你自己在宿舍包饺子啊。”吴迪摇摇头说,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建筑系一个男生,老乡。
  “他是你男朋友﹖”吴迪看了冯杨一眼,又摇摇头:“不是。我只是不喜欢一个人。”她把那碗饺子到端窗台上,收拾桌子:“有人和我一起包饺子,下到热水锅里,捞起来,你一碗我一碗,这样的场面……”吴迪停下来想了想,接着说:“比较像一个家。”
  冯杨心里难受了一下,不知道是因为那个建筑系还是因为吴迪这句话。他把相机放到一边,帮吴迪收拾桌子。收拾完,两人枯坐了一会,冯杨站起来说:“我走了。”吴迪说:“我送你到门口吧。”
  两个人走到门口,在宿舍惨白的日光灯下互相看了一眼。吴迪刚刚哭完的眼角还有些肿着,冯杨用手指指它说:“你,回头拿热毛巾把这里捂一下,不然明天要难看的。”吴迪注意到冯杨的手指,细长柔和的一根,在空气中上下点着,点着有些空落落的空气。冯杨发觉吴迪在看他的手指,下意识收了回来,犹豫一下,伸手把吴迪拉过来,吻她。
  吴迪感到冯杨柔软的唇压在她的嘴唇上,轻轻撬开她的牙关。日光灯太亮了,远处有隐约的收音机声音,吴迪闭着眼睛,有些担心窗户外面是否会看到,后来想,这是在接吻啊,不应该有杂念才对,于是奋力压抑住想睁开眼睛的欲望。吴迪觉得冯杨似乎吻了很久,好不容易结束了,把头靠在冯杨肩膀上喘了口气。冯杨拥抱了她一会,小声说:“我走了,好不好﹖马上要关大门了。”
  吴迪直起身,打开房门让冯杨出去。冯杨伸手抚摸了一下她的脸,走出房间。在走廊尽头他回过头来向吴迪挥挥手,吴迪没有动,看着冯杨走出视线,立刻关上门扑到自己床上,把镜子从枕头下掏出来看。
  镜子里是一张红润饱满的嘴唇,微微发着亮,像有生命的样子。吴迪用手轻轻按了它一下,在心里说:对不起,让你受惊了——原来接吻是这个样子的啊。
  写到这里,张庭停下来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稿纸凌乱地散了一桌子,许多字潦草到几不可识。张庭一直没有用电脑写东西的习惯,笔尖画过纸张的感觉是踏实的,她喜欢有着力点。
  冯杨吻了吴迪,这过程让张庭觉得意外。她并没有打算让两个人进展如此之快,可写着写着情势就急转直下了。张庭想起与谭辰中在黑暗中的纠缠,心里多少有些堵,小说也很难继续下去。张庭推开稿纸,靠在椅子上,把手边昨天的晚报拿过来随手翻阅,6版上一条附照片的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标题是:“一松书屋在沪落成,著名作家周一松携夫人为该书屋剪彩……”短短的文字说明旁是周一松和一个女人喜气洋洋的笑脸,身边簇拥着许多政界要人和二流明星。张庭把这条新闻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一张脸慢慢垮下来,忍都忍不住。她把报纸窝成团扔到旁边,骂了句粗话,站起来走几步,又颓然跌在椅子里,气得要哭。谭辰中电话过来的时候,张庭还有些哑着嗓子,恹恹的样子。谭辰中问:“怎么没精打采的﹖——我要走了,下午飞机。”
  “要我送你吗﹖”张庭有些心不在焉。
  谭辰中反问:“你会吗﹖”
  张庭犹豫了一下,忽然提起一口气说:“辰中,你喜不喜欢我﹖”
  “喜欢。”谭辰中一点也没有犹豫。
  “有多喜欢﹖”
  “你说呢﹖”谭辰中扬着声调:“小庭,咱们认识这么久,我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不是对你真的有这份心……还不早下手了。”
  张庭又气又笑:“胡说八道。”谭辰中也在电话那边很愉快的呵呵。张庭等他笑完,不紧不慢地问:“辰中,要是我说我其实也一直喜欢你,想嫁给你,你相信吗﹖”
  “什么﹖”
  “别装,我知道你听见了。”
  谭辰中显然有些意外,他沉默良久,开口说:“我,不信。”
  “为什么﹖”张庭暗自恼火。
  谭辰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柔和的语气说:“小庭,你是不是遇见什么事情了﹖”
  “你什么意思啊。”
  “不然你不会这么说话。”谭辰中说:“我又不笨。我虽然喜欢你,但还没有昏头——你没有对我好到想嫁给我的地步吧﹖”
  “你这是借口”张庭尖利地叫起来:“就是想出点故事又不肯负担我一来真格的你就往后缩……全是借口、借口”
  “小庭。”谭辰中说:“告诉我出什么事了——有人欺负你了吗﹖”
  张庭终于“哇”一声哭出来,过了好久,才哽咽着说:“谭辰中……我,我不去送你了。”
  谭辰中在电话那边无声地点点头:“你,回头拿热毛巾把眼睛捂一下,不然明天又要多几根鱼尾纹。”
  “嗯。”
  “那我走了,好不好﹖马上要去机场了。”
  “嗯。”
  “好,到了以后我给你电话。”谭辰中顿了顿,挂断了。张庭把话筒放回话机上,觉得哭真是一件累人的事情,现在自己是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有了。
  吴迪有时候觉得自己喜欢冯杨,实在是因为更喜欢他的那间小屋子的缘故。他带吴迪去他的小屋后,吴迪就恋上了那个地方,它和冯杨一样,干净,简单,温和。吴迪在房间里忙碌着收拾东西或打扫卫生,冯杨就在一边看书,或者擦他的尼康,屋子里很久很久都没有一个人说话。吴迪停下来看看冯杨,觉得他像一个暖水瓶,知道那里面是有温度的,可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他若不倒出来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
  但他在那儿。吴迪想。这间屋子,冯杨,这两样东西是能够给她安慰的。这样的日子会过很久,让她忘记那些烦心事情,当冯杨依然那样妥贴地吻她的时候,她终于慢慢可以不再想要睁开眼睛了。
  可是意外总是以它令人意外的方式到来,吴迪没想到有一天冯杨会在他面前倒下。她把一本书放进书橱的时候,听到背后传来“咕咚”一声响,回头去看,冯杨扶着椅子想要站起来,但他再次跌倒,人在地上皱成一团,又用力伸开,口中发出仿佛痰堵住喉咙般的呻吟。吴迪第一个反应是食物中毒了,她扼住自己的喉咙大大后退一步,惊恐地看着冯杨,想起他们俩晚上共同吃过的面条。冯杨再次紧缩起来,身体抽搐着,头抵在桌脚的地方,一下一下地撞击。吴迪松开喉咙,慢慢走过去蹲在冯杨身边。躺在地上的冯杨显得如此丑陋,眼睛微微翻上去,露出惨白的眼底,嘴巴仰天大张,流出一些白沫来,鼻翼急促地翕动着,仿佛被人死死扼住了气管,呼吸中散发出浓郁刺鼻的腐烂气息——那个清秀温暖的冯杨完全不见了,在吴迪面前的,是一个可怕的四肢抽动的陌生怪物。吴迪跪在地上,微微哆嗦着向冯杨伸出手去,解开他领口的纽扣——胸口是死白精瘦的,锁骨突兀,呼吸在干软的皮肤下潮水一般涌起来又落下去。吴迪不能想像这是平素拥抱她的那个胸膛,想到自己曾伏在这个怪物胸口,嗅着现在如烂水果一般的气味,不禁干呕了一下,叫一声,跳起来飞快地跑了。
  吴迪在门口的马路上头也不回地飞奔,心里有一千种声音在喊叫“不要”,她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小时候,门口一个要饭的半大傻小子,永远肮脏的身体和纠结如烂草般的头发,忽然就会倒在地上抽动,那翻起的眼白和嘴角的口沫吴迪实在是太熟悉了。吴迪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冯杨,会和他一样。
  我疯了,怎么会想要把这两个人往绝路上推。张庭哆嗦了一下,抬头看看身边徒然的空墙壁,把眼神拉回稿纸上,接着写。
  吴迪回去的时候,冯杨似乎已经恢复正常,半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肤色呈现不健康的白色。吴迪犹豫地站在门口,不敢抬头看冯杨,可冯杨比她还要不自然,他把头扭过去,有些虚弱地问:“你去哪儿了﹖”吴迪张了张嘴,含混不清地,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冯杨也没有心思听,两个人在灯光下相对沉默着。吴迪的眼光从冯杨身上掠过,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那种白净其实是一种毫无光泽的死白,是让人看了都要哆嗦的颜色。冯杨向吴迪招招手说:“来,你坐过来啊。”吴迪慢慢走过去,在床边坐下。冯杨垂下头,用一根手指慢慢抚摸吴迪的手背。还是那样细长均匀的手指,可吴迪却忍不住发起抖来,她努力忍住不要让自己把手抽出去,努力得很辛苦。冯杨发觉到什么东西在飞快地退后逃开,他有些哀伤地望着吴迪说:“你怎么了﹖”吴迪注视着冯杨翕动的嘴唇,干燥,带着几片翻起的枯皮,只有嘴角是湿润的——而那里曾经流出过螃蟹一般的白沫,就是刚才,还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败气息。吴迪难以想像这张嘴唇曾经吻过自己,它马上会压过来,堵住她的呼吸,肮脏的可怕的嘴唇,它将会玷污自己年轻的唇,酸腐的气息让人窒息。吴迪骤然跳起来,把手抽回来背在后面,张大眼睛看着冯杨。
  冯杨直起身叫了一声“吴迪”,吴迪战栗了一下,小声说:“你会好的,没关系。”这句话有些虚伪,吴迪住了嘴,想了想又说:“没关系的,得这种病的人很多,你不要有什么顾虑。都跟以前一样的。”这句话更虚伪,吴迪再也张不开口了,只好停下来远远看着冯杨。冯杨站起身,似乎要向吴迪走过来的样子,吴迪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她一直退,一直退,退到门口,停了一下,猛然在冯杨绝望的眼神中消失。
  吴迪发现,所谓少女时代其实是一个多么纯洁而残忍的年纪,它没有任何理性地拒绝所有不美好的东西,毫无眷恋,无情无义。
  张庭在第三天下午来到了“一松书屋”。这是个不大的院子,很好的庭园绿化,旁边几间古色古香的屋子,走进去,满柜台的书,墙面上挂着周一松的各色照片。有些是一个人的,有些是和他那著名的夫人的。张庭长久注视着墙上的周一松,她亲手抚摸过的笑容被夸张地放大,显得陌生而虚假。张庭拿出手机拨打那个号码,关机。她昂起头,用冷淡的眼神把书店售货员好奇的目光逼回去,转身离开。
  应该有个好结局,张庭想,无论如何,应该有个好结局,我这样对待冯杨和吴迪是不对的。
  吴迪没有再去看过冯杨,冯杨也没有再来找过她。两个人默契地达成了某种残忍的协议。吴迪对建筑系男生说自己父亲死了,家里有个瘫痪10年的母亲等着她养活,建筑系在连声表示不介意之后也忽然销声匿迹。吴迪觉得自己清静了,清静得让人发疯,她像一粒瘪掉的稻壳在空旷的麦场上飘荡,偌大的校园里到处是森冷气息。有两次吴迪在校园外远远看见冯杨,熟悉的清瘦的躯干,手里拿着尼康,双目狭长,神色平静。吴迪看着他从视线里消失不见。他从来没有发现过她。
  国庆节到了,同学们纷纷收拾行装回家,学校里骤然空虚下来。吴迪在电话前踌躇,想了半天,决定打个电话给妈妈。电话接通不到三句,双方便都不理会听筒的声音,只管开始对着话筒一个劲喊叫。吴迪大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盖住妈妈的声音,伤人的词句在学校污脏的话筒里互相交换,直到双方都累了,停下来歇气。妈妈哭着说:“他是我丈夫,你父亲,我为什么不能让他回来﹖”
  “那你让他回来好了,我就不回去。”
  妈妈不肯回答,只是哭,50岁的妇人哭泣的声音嘶哑气弱,好像随时都会断掉。吴迪等了一会,等妈妈开口说那你回来吧——然而没有,只是听见哭。吴迪失望地想,她还是要他的。她是她女儿,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可在关键时刻,妈妈还是想要那个男人,她算个什么呢﹖
  没有人在等着我。吴迪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去,慢慢走开电话亭。夜的大街喧闹拥挤,吴迪憎恨地望着身边走过的三两成群的人,找人群稀少的地方躲进去。不知道多久,在她抬起头来时,发现自己站在冯杨二楼的窗户下面。窗户里面灯光依然,被深蓝的窗帘挡着,看不出在想些什么。吴迪仰头看着窗户,风很大,秋天的风已经很凉了,她觉得冷,于是抱住身边一株粗大的梧桐,继续扭头望那个窗户。旁边窗户里的灯一盏盏灭了,冯杨的窗户也突然黑下去,吴迪怔怔看了一会,忽然大声喊:“冯杨”
  周围很安静,梧桐叶扑簌簌掉下来,砸在吴迪头上。吴迪又喊了一声:“冯杨”没有回答。“冯杨——”“冯杨——冯杨——冯杨——”吴迪的声音在黑夜里显得有些凄厉,她松开抱住大树的手臂,用手撑住膝盖,弯着腰用力喊:“冯杨——”旁边有些窗户打开了,“砰”一声关上,但冯杨的窗户始终沉默,连窗帘都没有动一下。
  吴迪用手擦了一把脸,泪是冰凉的。她跌坐在地上,爬不起来。她似乎听见有个推开窗户的声音,模糊地询问:“在那儿的,是你吗﹖……”
  张庭忽然想起谭辰中没有打电话给她,本来说好到了就给她消息,可现在已经3天了。张庭有些担心起来,觉得没有理由会让他忘记这件事情,拿起电话想拨给他,又觉得放不下面子,想了想,拨了他们一个共同朋友的电话,他和谭辰中在一个城市。
  电话通了,张庭和朋友胡乱扯了几句,把话题拉到谭辰中身上去:“对了,辰中回去了吗﹖前两天他到上海来着。”
  “是啊,我听说了。”
  “这家伙,回去连个电话也不来一个,好歹我还尽地主之谊请他吃了顿饭呢。”张庭笑骂。朋友哈哈笑着说“他哪儿顾得上啊,忙着迎娶佳人去了。”张庭怀疑自己听错了,问:“什么﹖迎娶佳人﹖”
  “他没告诉你吗﹖他要结婚了,就10月份吧。这次去上海据说就是去买结婚戒指……”
  “有这种事情﹖他这样的人也肯结婚﹖”张庭难以置信。
  “听说新娘不错。”
  “是谁﹖你见过没有。”
  “没见过。”朋友笑着说:“他跟藏宝似的,还真没多少人知道——不过结婚的时候总能看到吧﹖你来不来﹖”
  张庭笑:“人家又没叫我。”
  “会叫的,你们也是老朋友了……”
  张庭不记得后面还说了些什么,这个电话好像说了很久,但放下话筒张庭就忘记了内容,除了谭辰中要结婚的消息。张庭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厚厚的稿纸,摇摇头笑。她对吴迪说:“没有人会在那儿等你,知道吗﹖别喊了。”
  2002年的一个秋天的下午,张庭推开窗户,往外面撒下许多扯碎的稿纸。此时冯杨正路过楼下,仰头看见这个情景,立刻掏出相机拍了下来。镜头里纸片纷纷扬扬,欺霜赛雪。
其他文献
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成立后,不仅得到广大海钓人的热烈追捧,更争取了一大批海钓产品企业的热烈支持。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很多海钓企业,各企业对活动中心的支持让工作人员无比感动。  他们表示,专属产品必将专属生产,保障专属产品的质量要绝对过关;配合海钓大师完善产品性能;更有企业为专属产品研发生产新产品,控制市场渠道等等。在这么多的支持与帮助下,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力求为广大海钓人打造出一批质量好,价格
期刊
联合主办:海钓中国  珠海市桂山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珠海桂山海钓协会  桂山景致旅游服務公司  支持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协办单位:澳门户外康乐体育会  上海海狮高特水上用品有限公司  目的:加强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下属各分会之间的交流,推广海钓竞技钓鱼运动,推动中国海钓旅游事业发展。  评级:本次赛事中获得团体前三名的队获得参加本年度海钓中国全国(海钓)俱乐部杯赛总决赛资格,
期刊
郭向华,女,江苏省无锡市人,1981年11月生,现就读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曾为《少年文艺》获奖小作家,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小说《蓝色降落伞》入选《当代先锋小说选》,部分作品发表于“南京评论”、“暗地病孩子”等文学网站。      1    其实这是不值得说的,一厢情愿就是一厢情愿。    2    学校的体育中心特别漂亮。一个大看台把运动场分成东西两半,东面是排
期刊
1984年7月,改革的春风吹暖了青岛这片沃土,开放的浪花向我们跳跃着飞来,美丽的青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体委、体总的支持和鼓舞下。一些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的积极策划下。青岛市钓鱼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青岛市钓鱼协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举行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届海钓比赛。比赛在青岛市团岛湾岸边举行,吸引了来自市直机关、部队干休所、四方、沧口、银行
期刊
当全国的海钓朋友们正在热烈参与到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来时,我们也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地,为筹备活动中心专属产品而精挑细选。  本着服务海钓人的宗旨,我们要求活动中心专属产品必须是质量上乘、价格公道。  在挑选产品时,工作人员的准则是:  关于专属产品质量——所有专属产品必须经过国内海钓大师或高手的实战检测,确认并完善钓具的性能,方能进入专属产品行列。  关于专属产品价格——特许销售,会员订购,减少不
期刊
孙米苓,女,1982年生于上海,2000年9月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8月赴德国留学。2000年初开始写作,在《少女》、《交际与口才》、《新民晚报》、《读者导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随笔。    好好读书    从来到德国的第一天起,我抱着“早日考进大学”的念头努力奋斗着,像个秀才般寒窗苦读。在开头的一段日子里,我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加上人地生疏,远离亲人,生活的感觉非常不爽
期刊
秦皇岛是一个梦一般令人向往的城市。天下第一关的巍峨;北戴河沙滩的松软;蔚蓝渤海海水的浪头;长生仙岛的缥缈传说。秦皇岛,古往今来承载了太多太多人的梦幻。  想踏海,去北戴河、南戴河;想戏沙,秦皇岛有长长的海岸线;想在雄关上一声长吼,就到山海关;登上老龙头长城,山、城、海和远处的云连成一体,古今多少故事都沉淀在那深深的海水中。    最佳旅游季节  每年的6-10月是秦皇岛最美丽的季节,7-8月是避暑
期刊
一、为什么要保护海洋资源?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保护海洋资源可使渔业生产得到持续的发展。那么从当前来看,海洋资源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捕捞压力过大,海洋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捕捞压力过大使一些原已遭破坏的资源(如大黄鱼、墨鱼)现在已无法恢复,使一些品种(如小黄鱼、鲳鱼)出现退化现象,鱼汛期混乱,许多鱼类开始向北、向南移动,从而使海洋资源的结构基本解体。
期刊
一天,保罗不经意间提到其长久似来的梦想就是能够钓到一条蓝鲨,但却一直未能如愿。听起来这似乎对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决定结伴而行去为实现我们的梦想。但是迫于工作和生存的压力,我们仅仅有两天的时间海钓,因而地点的选择极其重要。最终,在海钓专家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爱尔兰西南的卡斯尔敦贝尔港口,并与捕鲨经验丰富的约翰一同前往。  夏季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刹那间便乌云遍布,大雨倾盆。我们的海钓计划
期刊
阳春三月,桂山草长,众舸举帆,群鱼乱翔。二临桂山,又逢天蓝海碧,沙白风清,树秀鸟嘤。和谐盛世,国泰民安,海钓运动日盛月华。海上高尔夫,时日高雅之享受,奢华之休闲,倍添海岛活力。今撅海岛美蟹肥鱼之资源,喧天锣鼓举赛事,夙愿以富渔人,以飨百姓。呼吸氤氲,滤尘蠲悒,饱览山海,陶冶都市。道元如至,必不惜翰墨;东坡若来,定赋以诗文。  仁成者,韩国之实业者也。中韩一水相连,海鱼共枕,初始桂山筹矶钓之诸事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