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皮尔洛?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绿茵场看做一个珍品陈列室的话,有一件上世纪70年代末产自意大利的艺术珍品在不断擦拭中映射出岁月的无限光华,那这件艺术品还能是谁?只能是大师皮尔洛。
  我曾经将皮尔洛比作老练的吉普赛人,在小小的玲珑剔透的水晶球里有他无限玩转的世界。但这个水晶球不是足球,而是球场。他不会像C罗那样纠缠着足球不放,而是用简洁有效的触球来玩转整个球场。
  无论皮尔洛发挥好坏,球队的成效都与其密切相关。没有对手敢于忽视皮尔洛的威胁,然而他的功力之高能将招式亮于无形,从而使得致命一传在对手的眼皮底下发生。他的脚法稳重、出球却干脆利落,这些都和他高超的场上阅读相匹配。
  还记得巴西世界杯上,皮尔洛的虚晃让球,帮助马尔基西奥远射建功,意大利2比1战胜了英格兰。皮尔洛无为而治般的另类助攻,戏虐般地点到了英格兰的死穴,让三狮军团的腰无力缺陷无限放大,而皮尔洛电光火石间的惊艳表演让球迷们在那一刻屏住呼吸,随后恍然大悟:原来大师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人意料,却一切都尽在掌控,就像另一位大师齐达内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勺子点球一样。当然这只是对大师的回首一瞥,皮尔洛的精彩是历久弥新的,细节中饱含韵味。还记得巴西世界杯上他的那记惊世骇俗的电梯球吗?轻描淡写的一脚,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就像伊甸园里魅惑人心的毒蛇弯曲的形态,尽管只是击中横梁,却依旧让人记忆犹新。
  爱皮尔洛的人是真懂球的人,爱皮尔洛的人多是好人,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在皮尔洛身上可以清晰看到张弛有度的性格魅力。适当的激情释放,坦然地接受各种不测,不失一个男人的刚强血性,却总能坚守住操守,与人为善、永不放弃,他的沉着冷静让世人惊叹,他拥有极大的责任性从不迁怒于人,这是皮尔洛足球智慧的深度体现。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或许皮尔洛是意大利队或意甲联赛中最意大利的球员。在他身上难以掩饰华贵的气息,却深深植根于深邃的内涵,儒雅却不浮夸,不甘示弱却不与人争。
  年轻的皮尔洛长发飘逸面色沉静,或许很容易将他与文艺青年联系在一起,果然沉默寡言的他比谁都闷骚。年长后的皮尔洛满头长发修剪得更加错落有致,眼中更加没有欲望,低垂双眼专心走自己的路,一抬眼皮便是世界级助攻。因而年长的皮尔洛更像是安则隐、乱则出的球场谋略家,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历史中的孔明或者华盛顿。
  从球场上可以体会出,这位极富感染力的大师是一位因热爱足球而忠其一生的人,从他清晰利落的带球和传球、毫不拖沓的矫健身姿便可见一斑。众所周知,皮尔洛对足球的爱就像是孩子们对天空的向往那样。这种纯粹的爱成了他整个职业生涯最强大的动力。这一份对足球纯粹的爱与追求不仅没有将出身华贵的皮尔洛降尊为卑,反而使他在比赛中注重修养、坚守住内在的价值认同,也不乏俭朴和谦逊,从而验明了他在球场上的高贵之身。
  爱皮尔洛,因为他是球场上的魔法师,是球场上的智者,是足球的信仰者,更是足球的道德模范。爱皮尔洛,就像品味艺术品那样,在静谧中给我们涵养与启示。
其他文献
[美]布鲁斯·卡明斯 著 李茂增 译 定价:46.00元  作者在本书中以深厚独到的历史研究为依托,既从东亚一方也从美国一方探寻双方复杂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美国进行了深刻反思,其分析水平超越庸常之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刊
〔关键词〕生涯规划课;自我探索;兴趣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54-04  【活动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才能够完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地为之钻研、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所以,探索自身的兴趣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人生奋斗的目标。  就近来看,高一学生在入学一学期后就要面临选科;
从“五四”时期开始至今,“弃医从文”的鲁迅和被不断言说的“鲁迅”业已合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便是具有强大生命力且内涵丰富的“鲁迅文化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阎晶明在读研究生时就进入了鲁迅研究的行列,此后路漫漫依旧寻寻觅觅,思纷纷仍然上下求索,观照经典,延宕至今,对鲁迅且读且研始终“不离不弃”,那种内心的关切和细密的思考渗透到《鲁迅还在》的字里行间,读之似可触到其文脉的律动和文字的温度。可以
六、童趣绽放    3. 文字是心灵的翅膀    一天批改学生作文,看到了田芽同学写的文章《上坟》。田芽9岁,正上二年级下学期。文章是这样写的:  上坟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老人们说是gui(鬼)节。我和俺爹去给奶奶上坟。  我挎着包子,爹挎着篮子,篮子里有烧纸、香、火柴和kuai(筷)子。  来到坟地了,爹说:“去,到坟头上压上坟头纸。”我说:“我害怕,底下有gui(鬼)。”爹说:“底下是你老
〔关键词〕抑郁情绪;中学生;家庭咨询  一、背景资料  李敏(化名),女,某中学高二学生。其家长主动前来寻求咨询,原因是李敏不肯上学,没有参加期中考试,已经两周不肯到校上课。  在班级成绩一直处于前15名(全班50人)左右的李敏,三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没有考好,在班级排40名左右,有同学说她拉了班级均分的“后腿”。近期,她常常感觉自己上课思想不集中,觉得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所减退;睡眠很差,早晨醒来后
〔关键词〕职高;心理辅导站;生命教育;危机干预  近几年,随着青少年自伤、伤人事件的频发,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社会环境复杂的今天,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职高学生树立“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履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死亡学兴起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
杨渡《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一书,主要是以他父亲,一个原本注定只能是台中乌日的乡下农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磕磕碰碰起起落落,终而成为成功的锅炉制造业者的一生故事为纲,但也兼写了头家娘、中小企业工人,以及地方、家族、信仰的故事。“告别的不只是父亲,是一个时代。”“这本书或可作为台湾史的侧颜一读吧!” —杨渡如是说。  这本《一百年漂泊》在伦理的意义上,是一个孝子为亡父作的一本巨大 “行传 ”,虽然
扩大开放,中国有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面对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中国始终不为外界所扰,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立场一以贯之,决心坚定不移。这样的定力,缘于对中国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缘于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把握。  十多年前,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国人心中何尝没有“狼来了”的担忧,但正是在勇敢迈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在与
〔关键词〕深度教研;主题式;体验式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开展,各地的心理教研活动也成为了常规化的活动。通过心理教研活动,专兼职心理教师们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拓宽专业视野,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然而,环顾心理教研活动的形式,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大型观摩活动、团康活动、讲座活动等形式,研讨课例活动也是一种浅层次的研讨,不能对心理辅导课深入开展研究,导致心理教研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和吸引
〔摘要〕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正向解读、激发能量的角度出发,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恰当尺度,即放下高度、站对角度、转个弯度,化解成长中的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转换视角;有“度”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60-002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正式开创的,他倡导以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