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园各种活动的有序开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日生活皆课程”,喝水是生活环节中的其中一项,喝水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良好、有趣的喝水环节却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饮水情况现状分析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随着自己能力增强,喝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較容易的事情,然而对照《指南》,审视班级的现实情况,在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情况时,发现我们班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孩子在园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
2. 排队喝水时队伍较长,焦急等待,只顾聊天。
3. 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
4. 有些孩子不会适量饮水,接了很多的水,但才喝了一口就不喝了。
要让孩子适时喝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培养幼儿自觉足量的喝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4-5岁幼儿能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学习《指南》,对照行动,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求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饮水,养成健康好习惯。
二、实践与支持
1.师幼共同参与形成公约,让喝水“免打扰”。
在孩子们自主喝水时,大部分小朋友都一起去喝水,因此喝水时比较嘈杂,排队较长出现了消极等待、玩耍等现象。面对孩子在喝水环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组织并召开了一次谈话,调动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幼儿一一解决。我们围绕“什么时候喝水”,“喝水时要注意什么”“喝水时倒多少”等问题共同商讨,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了班级喝水公约。
如:当户外活动回来喝水幼儿较多时,后面的孩子可以先去休息或是如厕、洗手等,避免消极等待;在区域游戏时,小朋友口渴了就可以直接去喝水;集体活动后,小朋友们可以分桌去喝水等。
2.巧用多种方式,让喝水“有意识”。
针对班级个别孩子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有的孩子身体缺水导致尿液偏黄。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借助“可爱的小水滴”让幼儿知道水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并把各个部位的一些细菌病毒全都带走,最后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信号灯,如果尿液变白的,说明小朋友的身体是健康的,喝的水正好;如果是黄色的,就说明小朋友喝的水偏少,要稍微再多喝些水;如果是深黄色的,小朋友的水就喝的太少了,身体已经缺水了
为了提醒同伴喝水,张铖小朋友提议在卫生间的墙上张贴一些不同颜色的小便的图片,把它们作为饮水的提示图。这样幼儿在小便时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并对照提示图中的对应的颜色适量地饮水,充分调动幼儿喝水的自主性、积极性,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得到了“我要喝水”的良好效果。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知道了喝水的重要性及喝水的好处,很明显喝水的次数和喝水的量明显增多了。
3.借助家园平台,让喝水成习惯。
幼儿的喝水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在家没有喝水的习惯,幼儿自然也没有喝水的习惯。我们通过微信群、家校园地宣传栏等,向家长宣传喝水的重要性。在家中提供可以让孩子自己接水、倒水的条件、激发孩子自己意识到喝水的需要,并能够自己满足这个需要,让其自我服务,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 关注个别幼儿,满足不同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从要我喝水到我会喝水已成了一种习惯的转变,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一次集体活动后,孩子们都自主取水后坐下慢慢喝水。我发现格格面前没有水杯。“格格,你怎么没有倒水呀”我提醒道。格格却不说话,两眼很无奈地望着我说:“老师,我,我不想喝水。”,这时,我忽然就明白了,定时要求孩子喝水,根本就没有想到有的孩子不渴,不想喝水,忽视了这些“特殊”孩子的需求。我说到:“好的格格,没关系的,等会渴了你再去喝水好吗?”“嗯”格格很高兴地点头答应了,小脸立马阳光灿烂。
虽然喝水是日常活动中很平常的的一件事。但要让孩子喝足水,又要照顾到不同孩子的需求,这又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以幼儿为本,做到让幼儿随渴随喝而不是规范第一,这就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去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从而让幼儿健康愉快的生活和成长。
三、课程反思
回顾这几周,孩子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孩子们从“要我喝水”转变成“我会喝水”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饮水习惯。
生活的每一环节在我们的用心管理下会变得更富有情趣和温情,在我们的用心挖掘下会变得更富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创新调整中会变得更彰显儿童的自主性。只有将爱和尊重倾注到每个环节的管理者才能使自己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让儿童在园生活富有品质。
一、饮水情况现状分析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随着自己能力增强,喝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較容易的事情,然而对照《指南》,审视班级的现实情况,在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情况时,发现我们班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孩子在园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
2. 排队喝水时队伍较长,焦急等待,只顾聊天。
3. 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
4. 有些孩子不会适量饮水,接了很多的水,但才喝了一口就不喝了。
要让孩子适时喝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培养幼儿自觉足量的喝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4-5岁幼儿能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学习《指南》,对照行动,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求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饮水,养成健康好习惯。
二、实践与支持
1.师幼共同参与形成公约,让喝水“免打扰”。
在孩子们自主喝水时,大部分小朋友都一起去喝水,因此喝水时比较嘈杂,排队较长出现了消极等待、玩耍等现象。面对孩子在喝水环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组织并召开了一次谈话,调动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幼儿一一解决。我们围绕“什么时候喝水”,“喝水时要注意什么”“喝水时倒多少”等问题共同商讨,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了班级喝水公约。
如:当户外活动回来喝水幼儿较多时,后面的孩子可以先去休息或是如厕、洗手等,避免消极等待;在区域游戏时,小朋友口渴了就可以直接去喝水;集体活动后,小朋友们可以分桌去喝水等。
2.巧用多种方式,让喝水“有意识”。
针对班级个别孩子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有的孩子身体缺水导致尿液偏黄。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借助“可爱的小水滴”让幼儿知道水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并把各个部位的一些细菌病毒全都带走,最后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信号灯,如果尿液变白的,说明小朋友的身体是健康的,喝的水正好;如果是黄色的,就说明小朋友喝的水偏少,要稍微再多喝些水;如果是深黄色的,小朋友的水就喝的太少了,身体已经缺水了
为了提醒同伴喝水,张铖小朋友提议在卫生间的墙上张贴一些不同颜色的小便的图片,把它们作为饮水的提示图。这样幼儿在小便时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并对照提示图中的对应的颜色适量地饮水,充分调动幼儿喝水的自主性、积极性,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得到了“我要喝水”的良好效果。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知道了喝水的重要性及喝水的好处,很明显喝水的次数和喝水的量明显增多了。
3.借助家园平台,让喝水成习惯。
幼儿的喝水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在家没有喝水的习惯,幼儿自然也没有喝水的习惯。我们通过微信群、家校园地宣传栏等,向家长宣传喝水的重要性。在家中提供可以让孩子自己接水、倒水的条件、激发孩子自己意识到喝水的需要,并能够自己满足这个需要,让其自我服务,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 关注个别幼儿,满足不同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从要我喝水到我会喝水已成了一种习惯的转变,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一次集体活动后,孩子们都自主取水后坐下慢慢喝水。我发现格格面前没有水杯。“格格,你怎么没有倒水呀”我提醒道。格格却不说话,两眼很无奈地望着我说:“老师,我,我不想喝水。”,这时,我忽然就明白了,定时要求孩子喝水,根本就没有想到有的孩子不渴,不想喝水,忽视了这些“特殊”孩子的需求。我说到:“好的格格,没关系的,等会渴了你再去喝水好吗?”“嗯”格格很高兴地点头答应了,小脸立马阳光灿烂。
虽然喝水是日常活动中很平常的的一件事。但要让孩子喝足水,又要照顾到不同孩子的需求,这又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以幼儿为本,做到让幼儿随渴随喝而不是规范第一,这就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去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从而让幼儿健康愉快的生活和成长。
三、课程反思
回顾这几周,孩子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孩子们从“要我喝水”转变成“我会喝水”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饮水习惯。
生活的每一环节在我们的用心管理下会变得更富有情趣和温情,在我们的用心挖掘下会变得更富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创新调整中会变得更彰显儿童的自主性。只有将爱和尊重倾注到每个环节的管理者才能使自己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让儿童在园生活富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