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9月12日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当时我们确定了“争八保九”的目标,即1998年在技術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争取飞船上天。为此,火箭研制团队先后攻克了以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为代表的多项世界难题。
1998年我开始担任“长二F”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为了检验逃逸系统安全性,9月份我带领团队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我国首次零高度高空逃逸飞行试验。10月19日清晨,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口令,逃逸塔腾空而起,带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沿预定轨道飞行,整流罩上的4个栅格翼同时打开。飞行到1.9千米高空时,飞船与逃逸塔顺利分离,这标志着“长二F”火箭首飞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一次的成功,我和研制团队等了4年,许多同事不仅攻克了众多的技术难题,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牺牲了不少个人利益。
2003年10月15日上午,“长二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16日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宣布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喜悦比任何一次都强烈,当我转身望向时任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的时候,他已满眼热泪,我的眼泪也瞬间涌出,我们两个已经60多岁的火箭研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算上今年我已经为中国航天工作了58年,回想起我的职业生涯,最大的感悟是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多受点挫折,对后来投身航天是有益无害的。在困难重重的航天领域,强大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内心特别重要。另外还要勇于承担责任,遇到困难不是想着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攻克难题。
这也是几代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精神内核。
1998年我开始担任“长二F”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为了检验逃逸系统安全性,9月份我带领团队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我国首次零高度高空逃逸飞行试验。10月19日清晨,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口令,逃逸塔腾空而起,带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沿预定轨道飞行,整流罩上的4个栅格翼同时打开。飞行到1.9千米高空时,飞船与逃逸塔顺利分离,这标志着“长二F”火箭首飞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一次的成功,我和研制团队等了4年,许多同事不仅攻克了众多的技术难题,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牺牲了不少个人利益。
2003年10月15日上午,“长二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16日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宣布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喜悦比任何一次都强烈,当我转身望向时任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的时候,他已满眼热泪,我的眼泪也瞬间涌出,我们两个已经60多岁的火箭研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算上今年我已经为中国航天工作了58年,回想起我的职业生涯,最大的感悟是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多受点挫折,对后来投身航天是有益无害的。在困难重重的航天领域,强大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内心特别重要。另外还要勇于承担责任,遇到困难不是想着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攻克难题。
这也是几代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精神内核。